然后下面没有了 作者:渔小乖乖
分卷阅读113
然后下面没有了 作者:渔小乖乖
分卷阅读113
城外的寺庙。寺庙多建在山上,爬山有利于放松心情。而且边静玉与姚和风还能顺便去寺里拜个神上个香,好寻个吉利、图个安心。
在一般情况下,像沈家这样的官宦之家都喜欢去皇家寺庙。但因为沈怡曾经拜过空山寺的武僧为师,他们一家就去了空山寺。空山寺对于随喜没什么要求,穷苦人往功德箱里放一个铜板,这也是随喜了。因此,老百姓们都更喜欢去空山寺。如此一来,在爬山的众人中,沈家人就显得比较特别了。
其他人都穿着粗布衣裳,脸上带着沧桑。而沈家人却都是白白净净的。
好在苏氏提前做了些准备,他们穿上身的衣服虽然比一般人精致,但料子也只是棉布而已,并非是平时常穿的锦缎。大家便以为他们一家人是乡下有些积蓄的土财主,并不知道这是朝廷的一部尚书并他的家眷,这里头还有近来名声大噪的新诚伯,有侯府的公子,有知州的公子(姚县令升官了)。
有中年妇女羡慕地看着沈思、沈怡、边静玉与姚和风四人,见苏氏态度和善,便道:“您是个有福气的,生了四个儿子,腰杆儿怎么都是直的!”又看着虞氏说:“儿子们个个成器,儿媳妇也孝顺呢!”
苏氏笑得合不拢嘴,说:“借您吉言了。”
沈怡对着边静玉挤了挤眼,边静玉作为沈家“编外”的儿子,被闹得有些不好意思。
爬山爬到一半,就见到一块大石头。大家都习惯在这儿歇歇脚。
边静玉忙从随身的篮子里取出一块布,和沈怡一起撑着布在石头上铺了,才叫女眷坐下。其他的爬山的人不如他们讲究,都是直接用袖子在石头上拍两下就坐下的。大家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在聊天。
石头上已经围了好些人,沈家人坐下时,他们正聊得热火朝天。
“……我觉得,新诚伯怕是有些仙缘的,否则怎么就叫他发现玉米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都不是一般人啊!这样的仙缘岂是一般人能有的?”
“你们知道些什么!我二伯娘的表姑姑的干娘在贵人府里当差,她说啊,新诚伯还没有出生时,他娘梦到了一个老神仙把一根仙草放到了她肚子里,她一醒来就发现怀孕了。瞧瞧,这能是一般人吗?”
“哟!了不得啊了不得!”
“那是!新诚伯出生的时候,满屋飘香。他们院子里花不管当季不当季的,全都开了!”
……
沈家人面面相觑。劳动人民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苏氏都不知道自己生沈怡时竟然这么大的动静。
苏氏道:“哪有这么夸张,新诚伯能发现玉米都赖皇恩浩荡。他就是个寻常人。”
在一帮把沈怡吹上了天的人中,苏氏这说法可谓是清丽脱俗。大家纷纷转头看她。
除了沈家人,再没有人信苏氏的话。
二伯娘的表姑姑的干娘在贵人府里当差的那位道:“您又不认识伯爷,哪能知道他的不一般呢?”
苏氏:“……”
说出来吓死你们,我不仅认识你们说的伯爷,他还是我生的。
第80章
朴实的劳动人民围在一起幻想着那位发现玉米的新诚伯平日里是怎么吃饭的,怎么睡觉的,怎么穿衣服的,怎么说话的……沈家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苏氏作为这方面的权威,给幼年时的新诚伯喂过奶、换过尿布、洗过澡,连新诚伯身上哪里长了痣都知道,结果她说出来的话竟然没人信。
沈怡作为当事人,只觉得羞耻度爆表,偏偏边静玉还听得津津有味。
本来他们还想要在大石块里这里多坐一会儿歇歇脚的,沈怡却怎么都坐不住了,大家只好顺着他的意思继续爬山。边静玉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石块,一边走还一边回头望,恨不得能参与到聊天中。
沈怡想不明白,他怎么就这么受欢迎了?
是,玉米是他找到的。可是,现在很多人只怕连玉米是什么都还不知道吧?因为玉米还在试点种植,并没有面向全国推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这个新诚伯怎么就人尽皆知了?好像大家随口就能说出“关于新诚伯不得不说的二三事”、“新诚伯的二十个秘密,知道一个算你牛”、“和新诚伯做邻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震惊!新诚伯当初路过老马街边摊时点了一碗馄饨,大家不来一碗吗”等等故事。
沈怡觉得特别不自在,爬山时一度都同手同脚了。他想,这些话到底是谁在外头乱传的呢?肯定得有个源头吧?那个人最好祈祷别被他抓到,否则他一定要把那人揍得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边静玉抓住沈怡的一片衣角,眼神发亮地看着沈怡,道:“怡弟,有点累。”
沈怡把胳膊递给边静玉,说:“就快到了,我们一起走吧。”
爬山很消耗体能,大家走到现在都有点累,但真没累到让边静玉一个大小伙子走不动路的程度。他只是忍不住想要和沈怡亲近下而已,走累了是个非常合情合理合法的理由。而沈怡对此心知肚明。
两人手牵手走在大队伍的后头。他们瞧着不像是来拜佛的,倒像是来踏青的。边静玉悄声说:“我这些日子安心读书,都没有找机会外出……不知道外头的消息竟然传得这样快,真是出乎我意料了。”
沈怡愣了一下,忽然想起了《寻粮记》。
沈怡顿时什么都明白了!所有关于他的传闻都是《寻粮记》闹出来的!
其实,《寻粮记》除去情节夸张了一点,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架不住广大的劳动人民在听了《寻粮记》后主动为沈怡的人设添砖加瓦,于是他在民间的传闻就渐渐走向魔幻了,以至于让他这个本人听了都哭笑不得。人民群众的想象力真是无穷的。这怎么说呢?连皇帝在民间都有人编排,或者也不能说是编排,有穷苦人想象着皇帝老儿的生活,咬着手里的窝窝头,说:“皇上嘛,肯定顿顿都能吃白面馒头,一顿最起码四个!”其他的穷苦人听了,一个个都信了,他们吃不起白面,皇帝肯定吃得起。
到了沈怡这里也是一样的,虽然他们没有见过新诚伯沈怡,但这一点都不耽误他们按照自己固有的认知来想象沈怡的日常生活啊!于是,他们口中的沈怡很快就魔幻得连沈怡的亲娘都认不出来了!
沈怡目光复杂地看着边静玉。好啊,罪魁祸首找到了,各种流言的源头原来在边静玉这里。
边静玉被沈怡看得有些心虚,忍不住摸了一下自己的脸,问:“有脏东西?”
“有啊!”沈怡睁眼说着瞎话,伸出手在边静玉白净的脸上摸了一下,“好了,我已经帮你弄掉了。”
“谢谢!”边静玉笑得如春花,似秋月,如夏云,似冬阳。
沈怡顿时觉得自己的心脏再一
分卷阅读113
-
分卷阅读113
-
分卷阅读113
然后下面没有了 作者:渔小乖乖
分卷阅读113
城外的寺庙。寺庙多建在山上,爬山有利于放松心情。而且边静玉与姚和风还能顺便去寺里拜个神上个香,好寻个吉利、图个安心。
在一般情况下,像沈家这样的官宦之家都喜欢去皇家寺庙。但因为沈怡曾经拜过空山寺的武僧为师,他们一家就去了空山寺。空山寺对于随喜没什么要求,穷苦人往功德箱里放一个铜板,这也是随喜了。因此,老百姓们都更喜欢去空山寺。如此一来,在爬山的众人中,沈家人就显得比较特别了。
其他人都穿着粗布衣裳,脸上带着沧桑。而沈家人却都是白白净净的。
好在苏氏提前做了些准备,他们穿上身的衣服虽然比一般人精致,但料子也只是棉布而已,并非是平时常穿的锦缎。大家便以为他们一家人是乡下有些积蓄的土财主,并不知道这是朝廷的一部尚书并他的家眷,这里头还有近来名声大噪的新诚伯,有侯府的公子,有知州的公子(姚县令升官了)。
有中年妇女羡慕地看着沈思、沈怡、边静玉与姚和风四人,见苏氏态度和善,便道:“您是个有福气的,生了四个儿子,腰杆儿怎么都是直的!”又看着虞氏说:“儿子们个个成器,儿媳妇也孝顺呢!”
苏氏笑得合不拢嘴,说:“借您吉言了。”
沈怡对着边静玉挤了挤眼,边静玉作为沈家“编外”的儿子,被闹得有些不好意思。
爬山爬到一半,就见到一块大石头。大家都习惯在这儿歇歇脚。
边静玉忙从随身的篮子里取出一块布,和沈怡一起撑着布在石头上铺了,才叫女眷坐下。其他的爬山的人不如他们讲究,都是直接用袖子在石头上拍两下就坐下的。大家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在聊天。
石头上已经围了好些人,沈家人坐下时,他们正聊得热火朝天。
“……我觉得,新诚伯怕是有些仙缘的,否则怎么就叫他发现玉米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都不是一般人啊!这样的仙缘岂是一般人能有的?”
“你们知道些什么!我二伯娘的表姑姑的干娘在贵人府里当差,她说啊,新诚伯还没有出生时,他娘梦到了一个老神仙把一根仙草放到了她肚子里,她一醒来就发现怀孕了。瞧瞧,这能是一般人吗?”
“哟!了不得啊了不得!”
“那是!新诚伯出生的时候,满屋飘香。他们院子里花不管当季不当季的,全都开了!”
……
沈家人面面相觑。劳动人民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苏氏都不知道自己生沈怡时竟然这么大的动静。
苏氏道:“哪有这么夸张,新诚伯能发现玉米都赖皇恩浩荡。他就是个寻常人。”
在一帮把沈怡吹上了天的人中,苏氏这说法可谓是清丽脱俗。大家纷纷转头看她。
除了沈家人,再没有人信苏氏的话。
二伯娘的表姑姑的干娘在贵人府里当差的那位道:“您又不认识伯爷,哪能知道他的不一般呢?”
苏氏:“……”
说出来吓死你们,我不仅认识你们说的伯爷,他还是我生的。
第80章
朴实的劳动人民围在一起幻想着那位发现玉米的新诚伯平日里是怎么吃饭的,怎么睡觉的,怎么穿衣服的,怎么说话的……沈家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苏氏作为这方面的权威,给幼年时的新诚伯喂过奶、换过尿布、洗过澡,连新诚伯身上哪里长了痣都知道,结果她说出来的话竟然没人信。
沈怡作为当事人,只觉得羞耻度爆表,偏偏边静玉还听得津津有味。
本来他们还想要在大石块里这里多坐一会儿歇歇脚的,沈怡却怎么都坐不住了,大家只好顺着他的意思继续爬山。边静玉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石块,一边走还一边回头望,恨不得能参与到聊天中。
沈怡想不明白,他怎么就这么受欢迎了?
是,玉米是他找到的。可是,现在很多人只怕连玉米是什么都还不知道吧?因为玉米还在试点种植,并没有面向全国推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这个新诚伯怎么就人尽皆知了?好像大家随口就能说出“关于新诚伯不得不说的二三事”、“新诚伯的二十个秘密,知道一个算你牛”、“和新诚伯做邻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震惊!新诚伯当初路过老马街边摊时点了一碗馄饨,大家不来一碗吗”等等故事。
沈怡觉得特别不自在,爬山时一度都同手同脚了。他想,这些话到底是谁在外头乱传的呢?肯定得有个源头吧?那个人最好祈祷别被他抓到,否则他一定要把那人揍得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边静玉抓住沈怡的一片衣角,眼神发亮地看着沈怡,道:“怡弟,有点累。”
沈怡把胳膊递给边静玉,说:“就快到了,我们一起走吧。”
爬山很消耗体能,大家走到现在都有点累,但真没累到让边静玉一个大小伙子走不动路的程度。他只是忍不住想要和沈怡亲近下而已,走累了是个非常合情合理合法的理由。而沈怡对此心知肚明。
两人手牵手走在大队伍的后头。他们瞧着不像是来拜佛的,倒像是来踏青的。边静玉悄声说:“我这些日子安心读书,都没有找机会外出……不知道外头的消息竟然传得这样快,真是出乎我意料了。”
沈怡愣了一下,忽然想起了《寻粮记》。
沈怡顿时什么都明白了!所有关于他的传闻都是《寻粮记》闹出来的!
其实,《寻粮记》除去情节夸张了一点,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架不住广大的劳动人民在听了《寻粮记》后主动为沈怡的人设添砖加瓦,于是他在民间的传闻就渐渐走向魔幻了,以至于让他这个本人听了都哭笑不得。人民群众的想象力真是无穷的。这怎么说呢?连皇帝在民间都有人编排,或者也不能说是编排,有穷苦人想象着皇帝老儿的生活,咬着手里的窝窝头,说:“皇上嘛,肯定顿顿都能吃白面馒头,一顿最起码四个!”其他的穷苦人听了,一个个都信了,他们吃不起白面,皇帝肯定吃得起。
到了沈怡这里也是一样的,虽然他们没有见过新诚伯沈怡,但这一点都不耽误他们按照自己固有的认知来想象沈怡的日常生活啊!于是,他们口中的沈怡很快就魔幻得连沈怡的亲娘都认不出来了!
沈怡目光复杂地看着边静玉。好啊,罪魁祸首找到了,各种流言的源头原来在边静玉这里。
边静玉被沈怡看得有些心虚,忍不住摸了一下自己的脸,问:“有脏东西?”
“有啊!”沈怡睁眼说着瞎话,伸出手在边静玉白净的脸上摸了一下,“好了,我已经帮你弄掉了。”
“谢谢!”边静玉笑得如春花,似秋月,如夏云,似冬阳。
沈怡顿时觉得自己的心脏再一
分卷阅读113
-
分卷阅读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