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科举 作者:MM豆

    第40章 第 40 章

    寒门科举 作者:MM豆

    第40章 第 40 章

    第四十章

    大塘县文风颇盛, 加之知县重视后辈才俊的培养,故作了规定,县学每年皆会从所辖的学堂中抽出六所, 每所学堂派两名学童, 由县学里的教授进行考校。

    因参加考校的皆是尚未参与过科考的学童,故称为“童子会”。

    今年赶上学政大人亲自主持,自然要举办得盛大一些,县学里的几位老学究得知学政大人出身寒门,有意在参赛的名单中增加了两所乡下的学堂, 以示公正。

    樊秀才虽多年未中举,当年却是名副其实的小三元,在县城的廪生圈内颇有名声, 这其中一个名额自然就落到了他执教的“樊氏族学”头上。

    另一所是高庄的“高氏族学”。

    如此算下来,共总有十六名学童参与了此次考校。

    ……

    ……

    十六名学童在庭院内等到了日上三竿,才闻外头传来敲锣声, 咚咚咚。

    诸位学子皆是静默, 无他, 都在心里默数铜锣声呢。

    敲锣声连鸣九下,方才止住。

    樊凡心中暗想, 九下意味着, 朝廷这次委派下来的学政大人与知府同级, 正四品, 如此的话, 本府的知府大人必定会伴同前来考校。

    为何说是必定?其中可有大门道。

    哪怕上头派下来的学政大人品级比知府低一些, 知府多半也会伴同,因为学政一职属于游职,任期一满,还会回到天子脚下,可不敢轻易得罪。

    何况这次下来的是平级的官员,所以说知府是必定会陪同的。

    ……

    随后,学政大人与一干官员自然会在县学里视察一圈,读读县志,四处游游,高谈阔论,诸如此类,与后世的下乡巡视大体相同。

    趁此空档期,樊凡等学童被带至考场——也就是县学的讲堂内。

    只见里头铺了十六张蒲席,又摆上了矮桌,诸位学童一一坐下。

    这是要趁着大官员们游闲的时当,先考核第一个科目——默经。顾名思义,与后世的默写课文是一个意思,所出的题目不外乎是“默写某书第几篇目”或是上句是何、下句是何,再难一些则会出题“某篇目内讲何事的是哪一段哪一句”,这就要求学子不止背得滚瓜烂熟,还要知晓其含义。

    总之,诸如此类,是考核最基础最简单的一门。

    樊凡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但凭借着成人的思维和理解能力,记忆力总归比寻常同龄人要好一些,加之方法得当,每日早晚又在河畔便练字便诵读,四年间,积少成多,已将四书五经背了个全。

    达不到倒背如流的水平,但应对“默经”已是绰绰有余。

    监考的是县学内的老学究,坐在正堂之上一览无余。

    题牌举出来后,樊凡扫视一眼,十题之中,出自四书五经的居多,却有两题考的是唐诗宋词,题目也偏,不好作答。

    试想,唐宋时期,诗词鼎盛,流下的好诗好词何其之多,想要全盘通识,自然不易。

    宋词一题,樊凡不懂,不光词名从未听过,连作词人也从未听说过,实在够偏了,心中暗想,出此题之人定是个老派学究,喜欢收集些偏门的诗词,称之为“遗珠”,以显其博学多知,通读古今。

    而新派的学者,则认为,应当推陈出新,与其耗费时光沉在古籍之中,不如多做些好文章,遗留后世。

    唐诗一题的难度则是中等偏难,考的是贾岛的《剑客》。

    贾岛的名气与李白、孟浩然、杜甫等人相比,自是远远不及,故有心背诵其诗的人,估摸不甚多,但也不是没有。

    樊凡恰记得此诗,说来也是无奈,此诗在后世被用滥了,樊凡想不记得都难,每逢中考、高考、考研等等,到处挂满的横幅当中,必有其中一句,年年如此。

    樊凡研磨砚台,执笔写下“十年磨一剑,霜刀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接下来四书五经的八题,全然不在话下。

    因题量不多,樊凡答完仅花了不到一个时辰,仔细检查过后放下卷子。

    眼角偷偷瞄了四周,只见诸位大多眉头紧锁,抓首挠腮,笔悬半空却不知应写何物。樊凡暗想,能来参加此次考核的,皆是县里的佼佼者,加之年岁皆比自己大不少,想必四书五经难不住他们,能让他们如此绞尽脑汁的,恐怕也是那两道唐诗宋词罢。

    那道偏得离谱的宋词,樊凡是放弃了,总归不懂的,他挠破了脑门也不可能答得出来,故举手示意,第一个交了卷。

    “当下还剩半个时辰,交卷无悔,你确定?”正堂上的老学究问道。

    “学生确定。”樊凡应道,众人皆投来诧异的目光,心想一个乡下的泥腿子居然背得四书五经,竟如此之快就将题答完,而且还提前交卷了,简直不敢相信。

    老学究派小厮去将樊凡的卷子收回,樊凡有意将自己不懂作答的宋词一题的答题纸盖在最上头,于是小厮拿起小半沓卷子时,众人只见上头竟然是白花花一片,一字未写。

    于是众学子眼中,原本诧异的眼神立马变成了鄙夷,大有原来如此、以此为耻的意味在此中——就是嘛,一个乡下来的土包子能有多大能耐,原来是交了白卷。

    众人安心,继续投入到自己的作答中。

    樊凡无视众人的鄙夷,收拾好桌面,静自离开。

    ……

    ……

    等到午时的时候,大锣一声响,默经考核结束,诸位学子交卷后相继出来。

    因陈家笙还未出来,樊凡在外头找了个凉快的地方等着,没一会,陈家笙出来了,匆匆跑过来后,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急着问:“你莫不是真的交了白卷罢?”

    樊凡笑道:“不过是把没答的宋词一题的卷子盖在上头而已,岂会真交白卷。”

    “我料也是。”陈家笙松了口气,道,“平日里夫子抽问,你对答如流,万万不可能交白卷的,是我多想了。”

    “你呢,答得如何?”樊凡也关心问道。

    “总之是尽力了,能不能进下午的复试,且看天意吧。”陈家笙叹了口气,略为丧气道,“且不说唐诗宋词,就是那四书五经,我也只答出了七道,有一道模棱两可,不知学究们会如何判卷。”

    樊凡安慰道:“大家的水平相当,你若背不出来,别人也未必能,一起等午后的结果罢。”

    陈家笙点头。

    ……

    俩人谈话间,两名穿着粗布蓝袍的学子走来,正是高庄“高氏族学”的两位。

    农家学子入学晚,故此两人年纪又比其他学子大一些,十四五岁的样子,其中一位来势汹汹,瞧着就知道是来找茬的。

    果不其然,那位一来,立马厉声批道:“简直不知羞!你可知族学获此考核的机会何等难得?多少人抢着要来,你却敷衍了事,草草交卷,简直是给农家学子丢人……羞于与你为伍。”

    火气很重。

    樊凡简直莫名其妙,羞于与我为伍?我何时与你为伍了?

    对于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多管闲事,道德绑架,好为人师的“嘴炮”,樊凡向来是不留情面的,当下冷笑道:“这位同学,我可曾吃过你家米,吃过你家面?若是没有,你是何处地,有资格来此胡言乱语?”

    言下之意便是,你管得也太宽了。

    那位仍觉得理直气壮,驳道:“我比你年长一些,多读几年书,教育你几句的资格是有的。”

    这便是倚老卖老了。

    “哈哈,笑话。”樊凡当真觉得好笑,讽刺道,“读书人何曾以年纪论辈分、论资历?以你的说法,你若是熬到七老八十,岂不是可以对新科状元指指点点,好大的气概,说出去也不怕人笑话。”

    读书人是按功名论辈论资历的,便是六十岁的老秀才,见了十八岁的新举人,也得规规矩矩喊一声“老爷”。

    这是一个“能者为上”的朝代。

    樊凡一番话论得那人终于闭了嘴。

    与他伴行的另一位,语气则得当得多,先是行了同仁礼,才道:“高诵他言辞过激,还望樊同学谅解,在下高成云。我们不过是觉得,机会难得,还是应当好好珍惜,严之以待,方能不负夫子的苦心,樊同学交了白卷,还是不妥,若是传出去,对农门学子名声很是不好。”

    这番话倒是有些道理。

    既然对方有礼,樊凡自然也是以礼相答,道:“高兄可知道,耳听为虚,可眼见未必就是实?到底是真是假,不如等下午放榜了,再论也不迟。当下空口无凭,管教的话,我是不听的。”

    许是方才高诵的声音太大了,几步之外,此时正有十余名学子围观着,皆是县里的学堂的学生。

    领头的正是昨日嘲讽樊凡的白面小哥,黄仕聪。

    “啧啧啧,瞧瞧,当真是热闹,菜鸡互啄呢,落地是毛。”黄仕聪揶揄道,众人跟着起哄大笑。

    另一位也跟着道:“读书人只有鲤鱼跃龙门的说法,可没有菜鸡当凤凰的说法,肚子里没点墨水就早些滚回去放牛罢,免得丢人现眼。”

    又是哄堂大笑。

    方才理直气壮骂樊凡的高诵,此时却怂得真成了菜鸡,高成云还算沉得住气,没有冲动,只是皱了皱眉头。

    身后的陈家笙凑到樊凡耳根旁,低声道:“堂舅,该是时候拿出打狗棒了,打他个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樊凡也低声应道:“还不是时候,现在打脸也无人看到,不如等到了学政大人面前,再撬开他的狗嘴。”

    陈家笙了然,于是二人转身离去,不屑与众人纠葛。

    “瞧瞧,菜鸡识趣,落荒跑了,哈哈哈……”

    “就当如此,不然以为县学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随意进来的。”

    ……

    ……

    樊凡与陈家笙出了县学,正好看到夫子在大门前等他们,三人在县里寻了处小酒馆,解决午饭问题。

    总归要填饱了肚子才能好好应对下午的考核。

    夫子上午作为尾随,跟着学政大人和知府一同巡游了县学的大院子,自然不知考场之事,于是樊凡和陈家笙皆把作答情况报与夫子。

    夫子思索片刻,道:“宋词一题,考的这位词人,我也从未听说过,答不出倒也正常。至于贾岛的《剑客》,算得上是偏门,你们这样才读几年书的童子,涉猎不多,答得出此题的,能有一二人便算不错了,余下的倒算中规中矩。”

    听了夫子的解析,樊凡心想,自己只差一题,排名虽不敢确定,但进复试应该是没问题的。

    夫子又嘱咐道:“在没放出结果之前,你们二人还是要好好准备下午的辩试,到时是学政大人亲自出题,无需紧张,平常心态应答即可,若是答不出来也不要紧,只是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在学政大人面前闹出笑话。”

    樊凡与陈家笙点头。

    所谓辩试,乃是双方各出一人,由考官出题,双方抢答,或是相互间出题,直至一方出现纰漏,由此判定胜负。

    这样的考核方式,涵盖了“诗书礼易乐射”,涉及面广,考核的方式也灵活多变,在大明颇为盛行,多用于读书人间“文斗”,以此来解决“文无第一”的矛盾。

    因不知学政大人会定下什么样的规矩,所以能提前准备的,不过是调整心态,坦然处之。

    樊凡料想,既然是学政大人亲自监考,应该会亲自出题罢,总不至于安安静静坐在上头看热闹。

    第40章 第 40 章

    -

    第40章 第 40 章

    -

章节目录

寒门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MM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MM豆并收藏寒门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