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在古代 作者:沉云香
分卷阅读309
的官员,还是没得比的。所以调回京都任职,对于一个刺史来说,就是升迁了。
只是这张公公,也太高兴了点吧?
不过这么高兴恭喜你,他也不好冷落了人家。于是李文柏连忙走上前,拉着张太监的手,一脸谦虚的说着“不敢不敢,都是为官者的本职”这一类的客套话。
一看李文柏这个反应,张太监就知道李文柏对即将到来的圣旨内容并不知情,笑道:“李大人还不知道吧?”
“嗯?”李文柏愣了愣,“不知道什么?”
张太监微微一笑,当即取出怀中的圣旨,“圣旨到,西州刺史李文柏,接旨。”
一时间,李文柏,李二,李成,刘安,六位判司,还有府衙的一干衙役,全都跪了下来。
圣旨的内容有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是不吝辞色好好的夸了李文柏一通,然后调令李文柏回京都,任职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正四品官衔,论品级还在西州刺史的从四品之上,更何况,户部侍郎,乃是户部仅次于户部尚书的二把手。其重要性和地位,不言而喻。
从地方回到京都,就算略微降低品级,也算是升迁了。更别说,李文柏这种,不仅回到了京都,官衔品级还提升了。可见他是多么受皇帝器重。
这可谓是重重的提拔了。
听到这里,李二和李成等人,都暗暗替自家大人高兴。刘安也在心中感叹李文柏非池中之物。
而朱江、郭高轩等六位判司,则是一阵后怕,庆幸自己当初接受了李文柏的劝慰,没有和他作对,最近这两年,也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否则,凭李文柏如今这权势,要是找他们算账,只怕他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同时,他们也不禁有些高兴。李文柏升迁,是因为前庭治理的好。但前庭治理好,也少不了他们这些下属的功劳。
李文柏也挺高兴,升官户部侍郎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他终于可以回京都了。、
自从来到文兴县,再到前庭,这都过去三年多了。三年多,也不知道小环儿如今怎么样了,现在应该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吧。李环是他的亲妹妹,也是他在京都最牵挂的一个人。现如今,终于可以回去看看她了。
但是圣旨还没读完。
当第二部分的内容从张太监的口中念出时,整个府衙的人都惊呆了。
什么?
陛下赐婚?
公主下嫁?
第166章 归京
李二和李成傻了, 自家大人要成为驸马爷了?这是什么情况?
刘安也愣住了, 心想没听说李文柏还和公主殿下有过什么来往啊。没想到李文柏竟能收到陛下如此厚待, 将公主下嫁与他。实在是了不得。
而朱江郭高轩六位判司, 则是彻底傻了眼。怎么回事, 怎么好好的,就突然嫁公主了?如果说刚刚李文柏升迁户部侍郎,还在情理之中的话, 那么现在陛下突然要把公主殿下下嫁给李文柏, 就是完全的意外了。
想不到李大人背负的圣眷,竟厚重如斯。
而李文柏则是呆呆的跪在那里, 甚至连张太监不知道什么时候递过来的圣旨,都忘了接。
张太监也不催促, 给足了李文柏慢慢消化的时间。
等到李文柏回过神来, 发现张太监手里拿着圣旨,早已经等了他多时了,这才歉意一笑,连忙接过圣旨。
“恭喜李驸马了。可喜可贺啊。”
“都是陛下抬爱……”李文柏下意识地说起了客套话, 脑子都是一片空白。
李文柏的脑海之中浮现了那个上京时候初次遇到的身影,不知何时起, 她的那抹倩影竟是深深地刻在心中。
这次张太监宣读完旨意后没有匆匆离去, 而是留下来等李文柏把前庭的事物全部做好善后处理后,才一行人一起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而前庭刺史,则是由刘安暂时接任。
***
一个月后,李文柏和张太监一行人的马车, 终于驶进了京都的城门。
李文柏掀开马车的帘子,看着眼前这熟悉的街道、城楼、茶楼酒肆还有来来往往的熟悉的口音,不禁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原来自己已经有三年多没有回来了。
这三年多的在外任职,斗施五,搬曹严,建作坊……一桩桩一幕幕,不断从脑海中闪过,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
现在,他终于回到了这里,回到了这个大齐最繁盛的都城,让西州焕发出勃勃生机之后,他再看眼前的京都,就少了第一次的震撼,行在大街上,看着往来的人群,下意识地想着的是西州与之相比也相差不多。
从县令到刺史,一路行来,李文柏知道推行政令的难,知道要做之事必须从基础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自己所知道的后世之物如何一点点改变,如何在这个大齐发光发亮,给百姓带去诸多的改变。
作为地方官调任回京,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宫里,拜见一下皇帝陛下。
这次入宫,雍和帝对他的态度,比起离京之前,明显好了不少。李文柏看得出雍和帝对自己的赏识,甚至一开始雍和帝就直接坦明,让他尚公主正是因为看好他。
“臣受之有愧。”李文柏跪下。
到大齐已经约莫四年,这些经历改变了他,让他更像是这个时代的人,他跪地的时候,也当真感觉到了为何古代的那些贤臣愿意为帝王肝脑涂地,那是因为他们曾得到过一国之主的看重。
帝王愿意给贤臣一个机会,贤臣也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曾见过百姓的苦日子,也曾见过万民伞,听过呼声震山的青天大老爷。雍和帝愿意给他一个机会,他也愿意一同创造一个盛世。
雍和帝笑了笑,面容越发温和,“冠玉不必如此多礼,坐下陪朕说说话,过往都是从奏折里知道西州的改变,今日里,朕想亲耳听你说一说。”
“臣遵旨。”李文柏捡了凳子的一角坐下,脊背挺得直。
两个人,一君一臣,一翁一婿,在御书房里东扯西扯,从西州谈到了京都,从民生谈到了国策,聊了足足有两个时辰。
在为官一开始,李文柏仰仗的是前世的阅历,依靠的是他所知道的技术,等到了后来,看了很多的书,甚至也尝试开始自己写书,把自己所知与这个时代糅合起来。
李文柏实在是年轻,又实在是有本事,雍和帝见着李文柏,就像是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缩影,与自己不同的事,他生在皇家,图谋的是天下,是他身下至高无上的位置。李文柏则不同,所想的是百姓安康。
听着眼前的人侃侃而谈,雍和帝心里想着,或许当年诸子百家游说诸侯国也是这般的模样。
此子非池中之物,掌上明珠
分卷阅读309
-
分卷阅读309
的官员,还是没得比的。所以调回京都任职,对于一个刺史来说,就是升迁了。
只是这张公公,也太高兴了点吧?
不过这么高兴恭喜你,他也不好冷落了人家。于是李文柏连忙走上前,拉着张太监的手,一脸谦虚的说着“不敢不敢,都是为官者的本职”这一类的客套话。
一看李文柏这个反应,张太监就知道李文柏对即将到来的圣旨内容并不知情,笑道:“李大人还不知道吧?”
“嗯?”李文柏愣了愣,“不知道什么?”
张太监微微一笑,当即取出怀中的圣旨,“圣旨到,西州刺史李文柏,接旨。”
一时间,李文柏,李二,李成,刘安,六位判司,还有府衙的一干衙役,全都跪了下来。
圣旨的内容有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是不吝辞色好好的夸了李文柏一通,然后调令李文柏回京都,任职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正四品官衔,论品级还在西州刺史的从四品之上,更何况,户部侍郎,乃是户部仅次于户部尚书的二把手。其重要性和地位,不言而喻。
从地方回到京都,就算略微降低品级,也算是升迁了。更别说,李文柏这种,不仅回到了京都,官衔品级还提升了。可见他是多么受皇帝器重。
这可谓是重重的提拔了。
听到这里,李二和李成等人,都暗暗替自家大人高兴。刘安也在心中感叹李文柏非池中之物。
而朱江、郭高轩等六位判司,则是一阵后怕,庆幸自己当初接受了李文柏的劝慰,没有和他作对,最近这两年,也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否则,凭李文柏如今这权势,要是找他们算账,只怕他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同时,他们也不禁有些高兴。李文柏升迁,是因为前庭治理的好。但前庭治理好,也少不了他们这些下属的功劳。
李文柏也挺高兴,升官户部侍郎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他终于可以回京都了。、
自从来到文兴县,再到前庭,这都过去三年多了。三年多,也不知道小环儿如今怎么样了,现在应该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吧。李环是他的亲妹妹,也是他在京都最牵挂的一个人。现如今,终于可以回去看看她了。
但是圣旨还没读完。
当第二部分的内容从张太监的口中念出时,整个府衙的人都惊呆了。
什么?
陛下赐婚?
公主下嫁?
第166章 归京
李二和李成傻了, 自家大人要成为驸马爷了?这是什么情况?
刘安也愣住了, 心想没听说李文柏还和公主殿下有过什么来往啊。没想到李文柏竟能收到陛下如此厚待, 将公主下嫁与他。实在是了不得。
而朱江郭高轩六位判司, 则是彻底傻了眼。怎么回事, 怎么好好的,就突然嫁公主了?如果说刚刚李文柏升迁户部侍郎,还在情理之中的话, 那么现在陛下突然要把公主殿下下嫁给李文柏, 就是完全的意外了。
想不到李大人背负的圣眷,竟厚重如斯。
而李文柏则是呆呆的跪在那里, 甚至连张太监不知道什么时候递过来的圣旨,都忘了接。
张太监也不催促, 给足了李文柏慢慢消化的时间。
等到李文柏回过神来, 发现张太监手里拿着圣旨,早已经等了他多时了,这才歉意一笑,连忙接过圣旨。
“恭喜李驸马了。可喜可贺啊。”
“都是陛下抬爱……”李文柏下意识地说起了客套话, 脑子都是一片空白。
李文柏的脑海之中浮现了那个上京时候初次遇到的身影,不知何时起, 她的那抹倩影竟是深深地刻在心中。
这次张太监宣读完旨意后没有匆匆离去, 而是留下来等李文柏把前庭的事物全部做好善后处理后,才一行人一起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而前庭刺史,则是由刘安暂时接任。
***
一个月后,李文柏和张太监一行人的马车, 终于驶进了京都的城门。
李文柏掀开马车的帘子,看着眼前这熟悉的街道、城楼、茶楼酒肆还有来来往往的熟悉的口音,不禁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原来自己已经有三年多没有回来了。
这三年多的在外任职,斗施五,搬曹严,建作坊……一桩桩一幕幕,不断从脑海中闪过,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
现在,他终于回到了这里,回到了这个大齐最繁盛的都城,让西州焕发出勃勃生机之后,他再看眼前的京都,就少了第一次的震撼,行在大街上,看着往来的人群,下意识地想着的是西州与之相比也相差不多。
从县令到刺史,一路行来,李文柏知道推行政令的难,知道要做之事必须从基础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自己所知道的后世之物如何一点点改变,如何在这个大齐发光发亮,给百姓带去诸多的改变。
作为地方官调任回京,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宫里,拜见一下皇帝陛下。
这次入宫,雍和帝对他的态度,比起离京之前,明显好了不少。李文柏看得出雍和帝对自己的赏识,甚至一开始雍和帝就直接坦明,让他尚公主正是因为看好他。
“臣受之有愧。”李文柏跪下。
到大齐已经约莫四年,这些经历改变了他,让他更像是这个时代的人,他跪地的时候,也当真感觉到了为何古代的那些贤臣愿意为帝王肝脑涂地,那是因为他们曾得到过一国之主的看重。
帝王愿意给贤臣一个机会,贤臣也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曾见过百姓的苦日子,也曾见过万民伞,听过呼声震山的青天大老爷。雍和帝愿意给他一个机会,他也愿意一同创造一个盛世。
雍和帝笑了笑,面容越发温和,“冠玉不必如此多礼,坐下陪朕说说话,过往都是从奏折里知道西州的改变,今日里,朕想亲耳听你说一说。”
“臣遵旨。”李文柏捡了凳子的一角坐下,脊背挺得直。
两个人,一君一臣,一翁一婿,在御书房里东扯西扯,从西州谈到了京都,从民生谈到了国策,聊了足足有两个时辰。
在为官一开始,李文柏仰仗的是前世的阅历,依靠的是他所知道的技术,等到了后来,看了很多的书,甚至也尝试开始自己写书,把自己所知与这个时代糅合起来。
李文柏实在是年轻,又实在是有本事,雍和帝见着李文柏,就像是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缩影,与自己不同的事,他生在皇家,图谋的是天下,是他身下至高无上的位置。李文柏则不同,所想的是百姓安康。
听着眼前的人侃侃而谈,雍和帝心里想着,或许当年诸子百家游说诸侯国也是这般的模样。
此子非池中之物,掌上明珠
分卷阅读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