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接触战万人大军一个太平军士兵没杀死,就全部崩溃后,巴尔干地区作战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各部如同受到惊吓的耗子一般,派出大量斥候侦查太平军主力的踪迹,然后不做任何犹豫的尽可能远离太平军主力!
即便是奥斯曼土耳其新军,也如同躲避瘟神一般,绕着太平军主力部队走,丝毫没有一决胜负的打算……
奥斯曼军队的这种做法在战略层面上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在野战中,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奥斯曼军队都不是太平军主力的对手,既然碰到了就是个死,自然要躲着走,反正太平军主力人少,没法分兵!
或者说,奥斯曼军队就盼着本来人就不多的太平军分兵,以便于各个击破。
在巴尔干地区的奥斯曼军队和太平军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奥斯曼军队战斗力羸弱,但数量却是越打越多!
奥斯曼军队在巴尔干地区打了这么多年仗,每一次获取胜利和攻占城镇后,都会从战俘和当地青壮中大肆招募炮灰士兵。
一把燧发枪、火绳枪,甚至是一杆长矛或菜刀就能武装起来一名征召的炮灰!
奥斯曼人还将这些新近征召的部队分成两个等级,战俘里自愿投诚和当地青壮里募集的士兵,组建为仆从军,平日里虽然没有军饷,只管吃饭,但打仗的时候有战时津贴,并且可以从战利品中抽取一半!
另一个等级则是奥斯曼人的光荣传统——奴隶兵。
那些不愿意为奥斯曼人卖命的战俘会被贬为奴隶身份,加上奥斯曼人每一次攻占一片土地后,都会从当地抓捕很多‘顽抗分子’,有时候还会搜刮当地的青皮流氓和罪犯,这些人统一贬为奴隶,聚拢到一起,组建为奴隶兵部队。
奴隶兵部队的军官由奥斯曼人担任,奴隶兵的武器全部都是冷兵器,不少人手里拿着的甚至是木棒和粪叉,连菜刀都不如……
这些奴隶兵平日里充当苦力,战斗的时候充当第一线炮灰中的炮灰,仆从军的一部分任务就是监视奴隶军,保证他们不会发生暴乱……
当然,为了增加这些奴隶兵的战斗积极性,奥斯曼人进行了军功和服役许诺,只要获得一定军功,或者是服役多少年,就可以摆脱奴隶身份,如果到时候人还活着的话……
奴隶兵虽然不被奥斯曼人当人看,但起码能吃上一口饭,在这个时代里,虽然肯定吃不饱,但至少不会被饿死!
奥斯曼人为了扩充奴隶兵的规模,还大肆在巴尔干地区收拢难民,连妇女都不放过,当然,长得好看的话,是肯定不能拉上战场的,不是进入某个军官的后宅,就是成为‘随营妇女’。
17世纪的随营妇女主要工作是啥,大家都懂……
仆从军里的士兵好歹还是青壮男性,但奴隶兵的素质那就参差不齐了,上到60岁老头子老太太,下到十岁小孩,样样俱全,只要腿脚没有毛病的,奥斯曼人是生冷不忌……
反正,奴隶兵本身就是奴隶,死多少都没关系。
当然,在奥斯曼人眼中,仆从军的地位也差不多,只不过仆从军的待遇比奴隶兵会好上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奥斯曼人即便对奴隶兵也有战利品分红,每打赢一次战斗,奴隶兵可以获取自身战利品中的一成,并且由于奴隶兵的奴隶身份属于奥斯曼军方,私人财产是可以得到保护的,这里的私人财产只局限在战利品方面。
奥斯曼人用这种方式,在巴尔干地区越打兵力越多,这也是巴尔干各国一个接着一个被揍的没脾气的主要原因。
毕竟,巴尔干各国没有多少火器,人海战术对他们而言几乎是无解的,哪怕奥斯曼仆从军和奴隶兵士气再低迷,一百个打一个也是可以的,顺风仗谁不会啊!
只不过,仆从军和奴隶兵这种性质的部队,伤亡稍微大一点,就会全体崩溃,无论对面的敌人多么稀少!
就好比首次接触的那场遭遇战,上万人被区区数百人用了几分钟时间打崩……
正因为奥斯曼人用这种方式无上限的扩充军队,所有的口粮全部就食于敌,靠劫掠维持士气,所以连奥斯曼军方自己都不知道在巴尔干地区有多少部队!
他们唯一知晓的就是新军和旧军的数目,不过因为旧军的军头在巴尔干地区肆意扩编自己的武装力量,现在连旧军的具体数量奥斯曼军方大佬也不清楚了……
只有不能随便扩编直属于伊斯坦布尔奥斯曼苏丹的新军,数量一直很稳定。
太平军主力进入巴尔干地区后,虽然一路势如破竹,连一场像样的战斗都没打过,保持着零战损的辉煌记录,但奥斯曼军队的主力就仿佛被捅破的气球一般,里面的有毒气体散播的到处都是。
分散开来的奥斯曼主力,掌握军权的成为了各个旧军军头,除了新军还算靠谱外,那些军头俨然成为了一个个大号的土匪,好在他们的家人都在伊斯坦布尔,不敢违抗伊斯坦布尔的军令。
就这样,散成一地的奥斯曼大军,避过太平军主力,向着后方穿插过去,如果遇到小股的太平军或者是汉协军,就数个乃至数十个军头带着自己麾下的仆从军和奴隶兵以及旧军聚集到一起,在军衔最高的军头指挥下,靠人海战术押上去。
结果,将太平军后方的巴尔干占领区搅得一团糟,汉协军可没有太平军能打,他们看到人数比自己多出数倍的奥斯曼大军时,往往都会选择龟缩在城市里防守,这样一来,为奥斯曼军队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
太平军主力很快发现这么打下去除了将巴尔干地区变成一片白地外,并没有多少作用,理所当然的,太平军主力跟奥斯曼军队做了一个同样的选择,将主力分出数十股,以营级为基础作战单位,向整个巴尔干地区扩张!
反正巴尔干地区的奥斯曼主力已经自己散开了,太平军并不担心分兵会遭遇失败。
即便是奥斯曼土耳其新军,也如同躲避瘟神一般,绕着太平军主力部队走,丝毫没有一决胜负的打算……
奥斯曼军队的这种做法在战略层面上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在野战中,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奥斯曼军队都不是太平军主力的对手,既然碰到了就是个死,自然要躲着走,反正太平军主力人少,没法分兵!
或者说,奥斯曼军队就盼着本来人就不多的太平军分兵,以便于各个击破。
在巴尔干地区的奥斯曼军队和太平军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奥斯曼军队战斗力羸弱,但数量却是越打越多!
奥斯曼军队在巴尔干地区打了这么多年仗,每一次获取胜利和攻占城镇后,都会从战俘和当地青壮中大肆招募炮灰士兵。
一把燧发枪、火绳枪,甚至是一杆长矛或菜刀就能武装起来一名征召的炮灰!
奥斯曼人还将这些新近征召的部队分成两个等级,战俘里自愿投诚和当地青壮里募集的士兵,组建为仆从军,平日里虽然没有军饷,只管吃饭,但打仗的时候有战时津贴,并且可以从战利品中抽取一半!
另一个等级则是奥斯曼人的光荣传统——奴隶兵。
那些不愿意为奥斯曼人卖命的战俘会被贬为奴隶身份,加上奥斯曼人每一次攻占一片土地后,都会从当地抓捕很多‘顽抗分子’,有时候还会搜刮当地的青皮流氓和罪犯,这些人统一贬为奴隶,聚拢到一起,组建为奴隶兵部队。
奴隶兵部队的军官由奥斯曼人担任,奴隶兵的武器全部都是冷兵器,不少人手里拿着的甚至是木棒和粪叉,连菜刀都不如……
这些奴隶兵平日里充当苦力,战斗的时候充当第一线炮灰中的炮灰,仆从军的一部分任务就是监视奴隶军,保证他们不会发生暴乱……
当然,为了增加这些奴隶兵的战斗积极性,奥斯曼人进行了军功和服役许诺,只要获得一定军功,或者是服役多少年,就可以摆脱奴隶身份,如果到时候人还活着的话……
奴隶兵虽然不被奥斯曼人当人看,但起码能吃上一口饭,在这个时代里,虽然肯定吃不饱,但至少不会被饿死!
奥斯曼人为了扩充奴隶兵的规模,还大肆在巴尔干地区收拢难民,连妇女都不放过,当然,长得好看的话,是肯定不能拉上战场的,不是进入某个军官的后宅,就是成为‘随营妇女’。
17世纪的随营妇女主要工作是啥,大家都懂……
仆从军里的士兵好歹还是青壮男性,但奴隶兵的素质那就参差不齐了,上到60岁老头子老太太,下到十岁小孩,样样俱全,只要腿脚没有毛病的,奥斯曼人是生冷不忌……
反正,奴隶兵本身就是奴隶,死多少都没关系。
当然,在奥斯曼人眼中,仆从军的地位也差不多,只不过仆从军的待遇比奴隶兵会好上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奥斯曼人即便对奴隶兵也有战利品分红,每打赢一次战斗,奴隶兵可以获取自身战利品中的一成,并且由于奴隶兵的奴隶身份属于奥斯曼军方,私人财产是可以得到保护的,这里的私人财产只局限在战利品方面。
奥斯曼人用这种方式,在巴尔干地区越打兵力越多,这也是巴尔干各国一个接着一个被揍的没脾气的主要原因。
毕竟,巴尔干各国没有多少火器,人海战术对他们而言几乎是无解的,哪怕奥斯曼仆从军和奴隶兵士气再低迷,一百个打一个也是可以的,顺风仗谁不会啊!
只不过,仆从军和奴隶兵这种性质的部队,伤亡稍微大一点,就会全体崩溃,无论对面的敌人多么稀少!
就好比首次接触的那场遭遇战,上万人被区区数百人用了几分钟时间打崩……
正因为奥斯曼人用这种方式无上限的扩充军队,所有的口粮全部就食于敌,靠劫掠维持士气,所以连奥斯曼军方自己都不知道在巴尔干地区有多少部队!
他们唯一知晓的就是新军和旧军的数目,不过因为旧军的军头在巴尔干地区肆意扩编自己的武装力量,现在连旧军的具体数量奥斯曼军方大佬也不清楚了……
只有不能随便扩编直属于伊斯坦布尔奥斯曼苏丹的新军,数量一直很稳定。
太平军主力进入巴尔干地区后,虽然一路势如破竹,连一场像样的战斗都没打过,保持着零战损的辉煌记录,但奥斯曼军队的主力就仿佛被捅破的气球一般,里面的有毒气体散播的到处都是。
分散开来的奥斯曼主力,掌握军权的成为了各个旧军军头,除了新军还算靠谱外,那些军头俨然成为了一个个大号的土匪,好在他们的家人都在伊斯坦布尔,不敢违抗伊斯坦布尔的军令。
就这样,散成一地的奥斯曼大军,避过太平军主力,向着后方穿插过去,如果遇到小股的太平军或者是汉协军,就数个乃至数十个军头带着自己麾下的仆从军和奴隶兵以及旧军聚集到一起,在军衔最高的军头指挥下,靠人海战术押上去。
结果,将太平军后方的巴尔干占领区搅得一团糟,汉协军可没有太平军能打,他们看到人数比自己多出数倍的奥斯曼大军时,往往都会选择龟缩在城市里防守,这样一来,为奥斯曼军队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
太平军主力很快发现这么打下去除了将巴尔干地区变成一片白地外,并没有多少作用,理所当然的,太平军主力跟奥斯曼军队做了一个同样的选择,将主力分出数十股,以营级为基础作战单位,向整个巴尔干地区扩张!
反正巴尔干地区的奥斯曼主力已经自己散开了,太平军并不担心分兵会遭遇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