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十三章 西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独麦客
噼里啪啦打了一阵算盘后,袁宝第将账本放到一边,点燃了一根卷烟,长长舒了口气。
烟是胶州生产的“大将军”,售价很便宜,但长途转运到内陆地区的兰州时可就不便宜了。不过袁宝第有的是钱,吃穿用度都很奢华,花钱买高价卷烟抽真不是什么事。
事实上兰州近年来也引进了烟草种子,并在很多地方进行种植,一如当年辣椒、玉米、土豆、红薯等作物传进来。但可能是土质影响吧,兰州左近产出的烟叶抽起来总感觉不是很得劲,不如胶州的“大将军”牌那么好抽。不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本来也不抽卷烟,兜里有点余钱的一般都去商店买切好的袋装烟丝,然后或者用烟锅,或者用烟斗,或者用纸卷着抽,成本很低,也算是工作劳累之余难得的消遣了。
袁宝第抽的“大将军”还是托天津的亲戚给带过来的。与之一同过来的,除了登莱出版的大量书刊杂志外,还有整整七八辆马车的机械零部件。
东国生产的零部件,如果没用朝鲜烂铁的话,质量还是有相当保障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生产的部分零部件可以用在英国人的机器上。很神奇,是吧?说穿了其实也没什么啦!英国佬的机器,听说度量衡单位都是用的东制,很多部件完全就是照抄东国人的设计,两者互相通用一点都不奇怪。
袁宝第是个精细人。他原本是问克利福德洋行采购零部件及耗材的,但在发现登莱有部分产品与之重叠后,他立刻就改了主意,转而采买价廉物美的登莱货,以减少维修成本。与他抱有同样想法的清国商人还有很多,他们基本都是活跃于采矿、纺织、建材等行业的新式商人,最是注重成本和效益,对东国也没太多仇视的情绪,该做生意就做生意,更何况朝廷也没禁止他们到登莱买东西。
与他们相比,朝廷官营的八大厂(军工企业)就有些迂腐了。不知道他们是和英国人有协议还是怎么着,从整机到零部件,都是通过洋行下订单,从英格兰本土进货。宁可买价高质次的英制商品,也不买东制零件,真是奇哉怪也。
袁宝第最近去了几次皋厂(官办兰州机器制造局),这个厂目前有大小五台蒸汽机驱动锻锤、鼓风炉及机床,基本都是从英国洋行买的,日常维修时所采买的零件也要从洋行订购,远洋运输加上长途内陆转运,成本相当不低。在袁某人看来,其实完全可以买登莱零件嘛,价格和英国货出厂价差不多,但运费却要省了太多了。这个秘密,还是皋厂一位德意志技师告诉袁宝第的,这人似乎看不惯英国人,在厂里老受排挤,但却帮了袁宝第的大忙。
袁宝第和皋厂的总办、会办们关系都不错,也曾经提出过这种建议。无奈皋厂总办夏大人告诉他,他们没有独立的采购权,所需任何整机或备件,都需上报工部批准,待工部从洋人那里买回来后再下拨给他们。
这就没办法了!皋厂是小厂,不似京局、锦厂那种大厂,又困处内陆,想要买点东西实在太难了。很多时候,他们买回来的东西甚至还要被工部“借”给其他局厂使用。可想而知这种“借”定然是有借无还的,让人十分郁闷。
袁宝第上个月就借了一根曲柄连杆给皋厂,登莱制造,厂里的洋人技师用了都说好。曲柄连杆并不便宜,但袁宝第也没打算问皋厂要钱,事实上皋厂是他煤矿的大客户,双方关系好着呢。
不过皋厂上层对袁宝第这位背景深厚的商人也很友好,他们懂得投桃报李、广结善缘的道理。这不,本月刚刚下了订单,向袁宝第的砖窑厂采购百万匹砖,用于新厂区扩建前期工程。
所谓的新厂区扩建,其实和目前的局势有关。大家都知道,自从草原饿狼噶尔丹在宁夏以北的大漠中战败授首之后,朝廷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下一场攻势。而进攻的目标也很简单,那就是继承了准噶尔蒙古势力、曾经被康熙当着俄国使者面亲口说“绝不征伐”的策妄阿拉布坦。
策妄阿拉布坦目前控制着西域、中亚部分地区,虽然哈萨克人的反叛搞得他焦头烂额,俄罗斯人的持续进攻也让他失血颇多,但实力犹存,清廷想要打他,非得做好万全准备不可。
满清朝廷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道。他们扩大皋厂的生产能力是第一步,提前储存了大量军事物资是第二步。这第三步嘛,就是联络准噶尔蒙古中不服策妄阿拉布坦的头人,同时与雪山和尚暗中接触,说服他站到清廷一边来。
应该说,这三步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嘉峪关那边储存了海量的军事物资,皋厂新订购的五台蒸汽机和数十台各色机床也已经在大沽口上了岸,不出意外的话数月内就会运抵兰州。
此外,准噶尔蒙古内部也有些分裂苗头,虽然被策妄阿拉布坦强行压制了,但未来难保会重新爆发。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俄罗斯人的攻势,他们的军队战斗力早就今非昔比,又拉拢了一批中亚游牧民,已经对准噶尔蒙古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几年的几次中校规模战斗,策妄阿拉布坦的人损失不轻。
可以说,现在征讨准噶尔蒙古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也只有彻底消灭了这支胆敢与清廷争夺蒙古世界影响力的部族,他们才能真正地站稳脚跟——如果你忽略正在漠北蒙古大地上扩张的东岸人的话。
目前,据袁宝第了解,清廷已经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七万余名军士抵达甘肃,这是征讨准噶尔蒙古残余势力的主力部队。或者有人会问,准噶尔汗国地域辽阔,为何不调集二十万大军,以苍鹰搏兔之势将其一鼓聚歼呢?
原因其实在于当地糟糕的交通条件,物资供应跟不上!七万大军,已经是四面受敌的清廷所能做出的最优选择了。正所谓兵贵精不贵多,七万人只要战斗力足够强大,还是可以打败策妄阿拉布坦的。
这七万人中,新军占两万,旧军占四万。新军是正面野战的主力,旧军则要承担运输粮草、占领城市、控制交通线、搜剿残余等任务。此外,还有一万余名满蒙八旗。西域地方广阔,人口多集中在绿洲和城市内,大部分地区都是荒野,没有骑兵确实很麻烦。而之所以出动满蒙八旗骑兵,而不是陕甘绿营马队,其实也是康熙的意思。他想让这些子弟多一些锻炼,提高一下战斗力,别整日里瞎玩,荒废人生。毕竟,满蒙八旗是大清国存在的基础,他们要是不行了,汉官汉将们的影响力就很难遏制了,这是关系大清存亡的关键,绝对不可轻忽。
七万大军远征,自然带来了数不尽的商机。秦、陇、晋、豫数省都被动员了起来,粮食、役畜、军械、弹药、被服、药物被流水般送往嘉峪关及新设立的关西四镇。作为最接近大军出发地的大城市兰州,自然也接到了大笔的军事物资订单,城内外的制造局厂、小作坊甚至是个人手工业者,都开始日夜赶制各种物资。
大笔资金和订单的流入,同样也带动了袁宝第的生意。煤炭、砖头、蜂窝煤,都随着需求的增加而销量大增,尤其是占据销量最大头的煤炭,那简直就是一部铸钱机器,为袁宝第赚回了无数利润。即便等到战事结束,战争刺激的畸形繁荣落幕,大家的生意普遍退潮,但提升上去的生产力水平却是扎扎实实的,对整个国家而言其实是好事。
而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南方的顺国靠着轻工业制品出口东岸经济圈赚钱,提升的生产力水平也主要在这个方面,即社会生产民生用品的总效率提高,总成本降低,总的商品种类增多;而在北方的清国,靠着军事需求来刺激经济,生产力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落在采矿、机加工、金属制品和交通装备的制造方面,该国枪炮、甲具、刀具、子药、车辆及金属工具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在外来技术的帮助下提升迅速。
一个大头是轻工业,含部分重工业,一个大头是重工业,含部分轻工业,完全南辕北辙的生产方式。表面看起来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都在提升,但内里其实有所不同,即南方顺国因为轻工业产品的丰富、廉价,而可以让国内民众更多的享受到发展的好处与红利,虽然未来发展面临着极大的限制和瓶颈,但短期内却可以提升一定的生活水平。
而清国呢,享受红利的怕是只有参与制造业的商人和工人了,大部分被征税的农民依然买不到廉价的轻工业日用品,生活水平其实并未提高,甚至还有所下降。虽然从长远来看上限比顺国高,但就短期而言,民众的怨言反而更大。
袁宝第如今也隐隐约约感受到了这一点。看起来朝廷投入了巨资,商人们因为订单而一夜暴富,加班加点的工人也赚了那么点小钱,但市面上的面粉、食盐、油料、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却没跌下来,甚至还上涨了,以至于底下工人还闹着要加工钱,不然干不下去了,让他十分郁闷。
“听说南方顺逆有成规模的榨油厂、碾米厂、磨粉厂、棉纱厂、制糖厂,晒盐也采用了东国的最新技术,还从东国买了大量机器割布机、缝纫机生产被服,以至于市面上此类物事的价格一跌再跌。反观我大清,搞了那么多钢铁、煤炭,不能吃不能穿的,唉!”袁宝第是个爱思考的人,虽然他是靠煤炭暴富的,但总觉得经济搞得这么偏门有点问题,日后怕不是要出问题。
“若是朝廷在解决策妄阿拉布坦之后,集数十万大军南下,吞并顺逆,夺了那些厂子,似乎倒是个不错的互补之法。”想了半天后,袁宝第倒想出了这么个简单粗暴的法子。
确实,如他所言,南方轻工业为主,北方重工业为主,若是能合二为一,南北货物互相流通,这经济就盘活了。只是,作为长期关注中国局势的东岸远东五藩,可能不会让这两个国家轻易统一。
“呵呵,南征顺逆的事情不知道猴年马月了。眼前啊,还得看西征之事顺不顺利。此次大军出征,据说由费扬古担任统帅,宁夏总兵袁卫庭等新近崛起的大将随行,应该有那么七八分把握。一旦剿灭了策妄阿拉布坦,北边差不多就宁静了,接下来就可以全力南下对付顺逆了,国事大有可为啊。”袁宝第抽完了烟,神情有些振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噼里啪啦打了一阵算盘后,袁宝第将账本放到一边,点燃了一根卷烟,长长舒了口气。
烟是胶州生产的“大将军”,售价很便宜,但长途转运到内陆地区的兰州时可就不便宜了。不过袁宝第有的是钱,吃穿用度都很奢华,花钱买高价卷烟抽真不是什么事。
事实上兰州近年来也引进了烟草种子,并在很多地方进行种植,一如当年辣椒、玉米、土豆、红薯等作物传进来。但可能是土质影响吧,兰州左近产出的烟叶抽起来总感觉不是很得劲,不如胶州的“大将军”牌那么好抽。不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本来也不抽卷烟,兜里有点余钱的一般都去商店买切好的袋装烟丝,然后或者用烟锅,或者用烟斗,或者用纸卷着抽,成本很低,也算是工作劳累之余难得的消遣了。
袁宝第抽的“大将军”还是托天津的亲戚给带过来的。与之一同过来的,除了登莱出版的大量书刊杂志外,还有整整七八辆马车的机械零部件。
东国生产的零部件,如果没用朝鲜烂铁的话,质量还是有相当保障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生产的部分零部件可以用在英国人的机器上。很神奇,是吧?说穿了其实也没什么啦!英国佬的机器,听说度量衡单位都是用的东制,很多部件完全就是照抄东国人的设计,两者互相通用一点都不奇怪。
袁宝第是个精细人。他原本是问克利福德洋行采购零部件及耗材的,但在发现登莱有部分产品与之重叠后,他立刻就改了主意,转而采买价廉物美的登莱货,以减少维修成本。与他抱有同样想法的清国商人还有很多,他们基本都是活跃于采矿、纺织、建材等行业的新式商人,最是注重成本和效益,对东国也没太多仇视的情绪,该做生意就做生意,更何况朝廷也没禁止他们到登莱买东西。
与他们相比,朝廷官营的八大厂(军工企业)就有些迂腐了。不知道他们是和英国人有协议还是怎么着,从整机到零部件,都是通过洋行下订单,从英格兰本土进货。宁可买价高质次的英制商品,也不买东制零件,真是奇哉怪也。
袁宝第最近去了几次皋厂(官办兰州机器制造局),这个厂目前有大小五台蒸汽机驱动锻锤、鼓风炉及机床,基本都是从英国洋行买的,日常维修时所采买的零件也要从洋行订购,远洋运输加上长途内陆转运,成本相当不低。在袁某人看来,其实完全可以买登莱零件嘛,价格和英国货出厂价差不多,但运费却要省了太多了。这个秘密,还是皋厂一位德意志技师告诉袁宝第的,这人似乎看不惯英国人,在厂里老受排挤,但却帮了袁宝第的大忙。
袁宝第和皋厂的总办、会办们关系都不错,也曾经提出过这种建议。无奈皋厂总办夏大人告诉他,他们没有独立的采购权,所需任何整机或备件,都需上报工部批准,待工部从洋人那里买回来后再下拨给他们。
这就没办法了!皋厂是小厂,不似京局、锦厂那种大厂,又困处内陆,想要买点东西实在太难了。很多时候,他们买回来的东西甚至还要被工部“借”给其他局厂使用。可想而知这种“借”定然是有借无还的,让人十分郁闷。
袁宝第上个月就借了一根曲柄连杆给皋厂,登莱制造,厂里的洋人技师用了都说好。曲柄连杆并不便宜,但袁宝第也没打算问皋厂要钱,事实上皋厂是他煤矿的大客户,双方关系好着呢。
不过皋厂上层对袁宝第这位背景深厚的商人也很友好,他们懂得投桃报李、广结善缘的道理。这不,本月刚刚下了订单,向袁宝第的砖窑厂采购百万匹砖,用于新厂区扩建前期工程。
所谓的新厂区扩建,其实和目前的局势有关。大家都知道,自从草原饿狼噶尔丹在宁夏以北的大漠中战败授首之后,朝廷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下一场攻势。而进攻的目标也很简单,那就是继承了准噶尔蒙古势力、曾经被康熙当着俄国使者面亲口说“绝不征伐”的策妄阿拉布坦。
策妄阿拉布坦目前控制着西域、中亚部分地区,虽然哈萨克人的反叛搞得他焦头烂额,俄罗斯人的持续进攻也让他失血颇多,但实力犹存,清廷想要打他,非得做好万全准备不可。
满清朝廷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道。他们扩大皋厂的生产能力是第一步,提前储存了大量军事物资是第二步。这第三步嘛,就是联络准噶尔蒙古中不服策妄阿拉布坦的头人,同时与雪山和尚暗中接触,说服他站到清廷一边来。
应该说,这三步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嘉峪关那边储存了海量的军事物资,皋厂新订购的五台蒸汽机和数十台各色机床也已经在大沽口上了岸,不出意外的话数月内就会运抵兰州。
此外,准噶尔蒙古内部也有些分裂苗头,虽然被策妄阿拉布坦强行压制了,但未来难保会重新爆发。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俄罗斯人的攻势,他们的军队战斗力早就今非昔比,又拉拢了一批中亚游牧民,已经对准噶尔蒙古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几年的几次中校规模战斗,策妄阿拉布坦的人损失不轻。
可以说,现在征讨准噶尔蒙古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也只有彻底消灭了这支胆敢与清廷争夺蒙古世界影响力的部族,他们才能真正地站稳脚跟——如果你忽略正在漠北蒙古大地上扩张的东岸人的话。
目前,据袁宝第了解,清廷已经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七万余名军士抵达甘肃,这是征讨准噶尔蒙古残余势力的主力部队。或者有人会问,准噶尔汗国地域辽阔,为何不调集二十万大军,以苍鹰搏兔之势将其一鼓聚歼呢?
原因其实在于当地糟糕的交通条件,物资供应跟不上!七万大军,已经是四面受敌的清廷所能做出的最优选择了。正所谓兵贵精不贵多,七万人只要战斗力足够强大,还是可以打败策妄阿拉布坦的。
这七万人中,新军占两万,旧军占四万。新军是正面野战的主力,旧军则要承担运输粮草、占领城市、控制交通线、搜剿残余等任务。此外,还有一万余名满蒙八旗。西域地方广阔,人口多集中在绿洲和城市内,大部分地区都是荒野,没有骑兵确实很麻烦。而之所以出动满蒙八旗骑兵,而不是陕甘绿营马队,其实也是康熙的意思。他想让这些子弟多一些锻炼,提高一下战斗力,别整日里瞎玩,荒废人生。毕竟,满蒙八旗是大清国存在的基础,他们要是不行了,汉官汉将们的影响力就很难遏制了,这是关系大清存亡的关键,绝对不可轻忽。
七万大军远征,自然带来了数不尽的商机。秦、陇、晋、豫数省都被动员了起来,粮食、役畜、军械、弹药、被服、药物被流水般送往嘉峪关及新设立的关西四镇。作为最接近大军出发地的大城市兰州,自然也接到了大笔的军事物资订单,城内外的制造局厂、小作坊甚至是个人手工业者,都开始日夜赶制各种物资。
大笔资金和订单的流入,同样也带动了袁宝第的生意。煤炭、砖头、蜂窝煤,都随着需求的增加而销量大增,尤其是占据销量最大头的煤炭,那简直就是一部铸钱机器,为袁宝第赚回了无数利润。即便等到战事结束,战争刺激的畸形繁荣落幕,大家的生意普遍退潮,但提升上去的生产力水平却是扎扎实实的,对整个国家而言其实是好事。
而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南方的顺国靠着轻工业制品出口东岸经济圈赚钱,提升的生产力水平也主要在这个方面,即社会生产民生用品的总效率提高,总成本降低,总的商品种类增多;而在北方的清国,靠着军事需求来刺激经济,生产力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落在采矿、机加工、金属制品和交通装备的制造方面,该国枪炮、甲具、刀具、子药、车辆及金属工具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在外来技术的帮助下提升迅速。
一个大头是轻工业,含部分重工业,一个大头是重工业,含部分轻工业,完全南辕北辙的生产方式。表面看起来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都在提升,但内里其实有所不同,即南方顺国因为轻工业产品的丰富、廉价,而可以让国内民众更多的享受到发展的好处与红利,虽然未来发展面临着极大的限制和瓶颈,但短期内却可以提升一定的生活水平。
而清国呢,享受红利的怕是只有参与制造业的商人和工人了,大部分被征税的农民依然买不到廉价的轻工业日用品,生活水平其实并未提高,甚至还有所下降。虽然从长远来看上限比顺国高,但就短期而言,民众的怨言反而更大。
袁宝第如今也隐隐约约感受到了这一点。看起来朝廷投入了巨资,商人们因为订单而一夜暴富,加班加点的工人也赚了那么点小钱,但市面上的面粉、食盐、油料、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却没跌下来,甚至还上涨了,以至于底下工人还闹着要加工钱,不然干不下去了,让他十分郁闷。
“听说南方顺逆有成规模的榨油厂、碾米厂、磨粉厂、棉纱厂、制糖厂,晒盐也采用了东国的最新技术,还从东国买了大量机器割布机、缝纫机生产被服,以至于市面上此类物事的价格一跌再跌。反观我大清,搞了那么多钢铁、煤炭,不能吃不能穿的,唉!”袁宝第是个爱思考的人,虽然他是靠煤炭暴富的,但总觉得经济搞得这么偏门有点问题,日后怕不是要出问题。
“若是朝廷在解决策妄阿拉布坦之后,集数十万大军南下,吞并顺逆,夺了那些厂子,似乎倒是个不错的互补之法。”想了半天后,袁宝第倒想出了这么个简单粗暴的法子。
确实,如他所言,南方轻工业为主,北方重工业为主,若是能合二为一,南北货物互相流通,这经济就盘活了。只是,作为长期关注中国局势的东岸远东五藩,可能不会让这两个国家轻易统一。
“呵呵,南征顺逆的事情不知道猴年马月了。眼前啊,还得看西征之事顺不顺利。此次大军出征,据说由费扬古担任统帅,宁夏总兵袁卫庭等新近崛起的大将随行,应该有那么七八分把握。一旦剿灭了策妄阿拉布坦,北边差不多就宁静了,接下来就可以全力南下对付顺逆了,国事大有可为啊。”袁宝第抽完了烟,神情有些振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