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9
七零之渣男要做大地主 作者:容姝姑娘
分卷阅读199
上他们这些办法,但愿能把这次蝗灾扼杀在摇篮里。
好消息也不是没有,虽然刚刚经历过两次大灾,但今年的冬小麦长势旺盛,远远看去,绿油油的一片,风一吹,一层一层的麦浪漂亮得很。
农民们对这一季小麦上心极了,以前麦子地里的杂草因为少,而且麦子密集,进田不好活动,所以很少有人花费功夫去拔草,今年不同,家家户户就指着这片麦子呢,拔草,施肥,田地里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除了麦子,活下来的果树也得到了村民们的关照,这一次灾难,湖东村的人家因为有钱,倒是没有饿肚子的。因此他们对这些果树依旧很上心。
三婶放养在果园里的鸡,因为吃的是虫子,且每天跑动没有赘肉,所以味道比圈养得要好,来游玩住在叶家客栈的人吃过一次以后就很喜欢,次次都要点,成了招牌菜,为她挣了不少钱。
去年干旱,人耐不住,鸡也耐不住,所以养得就少,今年眼看着天景好了,三婶又去集市上买了一批半大鸡放进果园里。小鸡不行,这个季节小鸡放出去容易受寒,会生病死亡。
宋玉安见了以后,忽然有了想法,他和孵化场那边定了一大批小鸡,放到了叶建国的养殖场里养,他打算养两三个月就放到果园里去,等到收了麦子,把地深翻以后,还能放到地里。
要知道鸡的嘴壳可是很硬的,虫卵和幼虫绝对在他们的食谱上占了很大的分量。昆虫研究院那边的教授培育无害蜘蛛,就是因为蜘蛛能钻到土里吃虫卵。
蜘蛛这东西哪怕是无害的,可是繁育了也没有用,可鸡不一样,鸡养大了以后也是一项经济来源。
宋玉安想到以后就给何耀宗打电话,把他的想法说了。冬天不适合放养,但是养在鸡窝里还是能养大的,如果家家户户都养些鸡,等翻地以后放出去吃一批,蝗虫孵化了以后再放出去吃一批,不仅能减少灾害,还能创收。
何耀宗把这想法和省里的领导通了气,其它地方怎么样他不管,但是在夏县,第二天大大小小的村委会就接到了电话,要求所有村委会开会,把可能存在的蝗虫灾害和村们们说一说,鼓励大家养鸡自救。
并且政府还拿出了一笔资金,交给孵化厂来孵化鸡仔,家里太困难的可以和村委会赊欠鸡仔回去养,等鸡仔养大了以后,政府进行回收。不想卖给政府也行,只要卖了鸡把鸡仔钱还上就好。
倒不是何耀宗不愿意救助百姓,实在是这两年灾难,市政府也是一贫如洗,这笔资金还是银行贷款出来的。
何耀宗的这项举措并没有遭到什么反对,在云省,旱灾并不鲜见,十来年总会有那么一次,有时候轻微,有时候严重,上了岁数的老人家都是经历过几次的,自然知道何耀宗并不是信口开河。
有那经历过蝗灾的老人还教育后辈们,一定要听政府的,政府交代下去的事情不能偷懒。
栗子坡的陈爷爷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家,他看村里几个后生仔不相信,说政府危言耸听,当下就不高兴了,杵着拐杖给他们说他经历过得蝗灾。
“你们可不要小看了这蚂蚱,当年我还小的时候,也是老天爷不下雨,地里颗粒无收,好不容易盼来了雨,大家伙高高兴兴的把粮食种下去,可田里的稻子都还没抽穗呢,蚂蚱群就来了。
不是一只两只的来,是一大群一大群,抬头看过去只看得见黑压压的蚂蚱,当时有个文化人说了一个词我这几十年了都还记着呢,遮天蔽日,就是说把天和日头都给遮住了,一点儿也不夸张。
别看这虫子小,可是那张嘴不知道多厉害,落在稻子上,你眨个眼睛的时间,它就把你一株稻子吃得干干净净了。
而且不止稻子呢,菜啊,包谷啊,豆苗啊,树叶子啊,只要见了青,就能连根都不给你剩。听说有严重的地方连树皮都能啃了。”
陈爷爷这样的老人家平时严肃,也不爱开玩笑,他说的话很叫人信服,哪怕是村里再跳脱的小年轻,也不敢侥幸了。
养鸡是麻烦些,累些,每天要摘菜叶子回来切细了拌米糠给鸡吃。但再累能累得过上地里除草下田里插秧?听大爷这话,若是真有了蝗灾,那他们辛辛苦苦的不是白干了么,还要倒贴粮食种子进去。
一旦涉及到饿肚子的事情,没人敢掉以轻心。而且因为这小鸡仔不是免费的,拿回来不管死了活了到了年尾都是要给村委会钱交上去的。所以大家照顾得很尽心,毕竟病了死了那可是自己的损失呢。
宋玉安这边正忙碌呢,忽然接到了彪哥的电话,说是有大货,要宋玉安去一趟。宋玉安本来是想推了的,毕竟这两年他忙着救灾,口袋折腾的干干净净,到现在都还没有缓过气来呢。
但是算了算时间,苏联解体的日子可不是马上就要到了么,这时候正是整个苏联最乱的时候,彪哥说是大货,肯定不是简单的东西,要是错过了,以后可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宋玉安犹豫以后给叶维国打了电话。
“安子,作为家人,我不希望你奔波,但是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希望你去的,因为前些年的战争,我们国家已经落后别人太多了,前两年连越国都敢来挑衅,国家如果不发展,百姓就没有安生的日子过。如果你决定去了,物资这边,宁家会想办法。”
叶维国的话落在了宋玉安的心上,落后就要挨打,虽然在他的记忆里,从越战以后,华国并没有爆发其它的战争,可纷争不仅仅是打仗,后世的贸易战,经济战,还有华人华侨在国际上的地位,这些都和国家的强大与否息息相关。
算了,反正也是最后一次了,去就去吧。他相信国家不会忽视他的功劳,在他的记忆里,有些这个时候为国家做了贡献的倒爷后来不也是在网络上爆出啦了吗?他现在做多一些,不仅给自己积功德,家大业大的,也算是给后人庇护吧。
既然决定要去,那就要准备起来,宋玉安立马就给彪哥打电话过去,表明东西他要,叫彪哥一定给他留住了,并且如果有其它东西,也可以给他再弄一些。
“如果有资金,你也趁着今年多挣一些吧,到了明年,不一定像现在这样好做了。”彪哥人不错,宋玉安也愿意提点上两句。
作为一个长时间和苏联接触的人,彪哥自然知道苏联现在是什么样子的,乱成这样了,这种状况肯定不会持久,而宋玉安又是有军方关系的人,对方的消息一定比他灵通。所以这话从宋玉安嘴里说出来,彪哥是信的,他一下子就想多了。
宋玉安不知道彪哥在那边打算抓紧时间干几票大的以后就金盆洗手,他在联系银行和王发财等人。
虽然叶维国说宁家会解决资金和物资,可既然是宁家,那
分卷阅读199
-
分卷阅读199
上他们这些办法,但愿能把这次蝗灾扼杀在摇篮里。
好消息也不是没有,虽然刚刚经历过两次大灾,但今年的冬小麦长势旺盛,远远看去,绿油油的一片,风一吹,一层一层的麦浪漂亮得很。
农民们对这一季小麦上心极了,以前麦子地里的杂草因为少,而且麦子密集,进田不好活动,所以很少有人花费功夫去拔草,今年不同,家家户户就指着这片麦子呢,拔草,施肥,田地里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除了麦子,活下来的果树也得到了村民们的关照,这一次灾难,湖东村的人家因为有钱,倒是没有饿肚子的。因此他们对这些果树依旧很上心。
三婶放养在果园里的鸡,因为吃的是虫子,且每天跑动没有赘肉,所以味道比圈养得要好,来游玩住在叶家客栈的人吃过一次以后就很喜欢,次次都要点,成了招牌菜,为她挣了不少钱。
去年干旱,人耐不住,鸡也耐不住,所以养得就少,今年眼看着天景好了,三婶又去集市上买了一批半大鸡放进果园里。小鸡不行,这个季节小鸡放出去容易受寒,会生病死亡。
宋玉安见了以后,忽然有了想法,他和孵化场那边定了一大批小鸡,放到了叶建国的养殖场里养,他打算养两三个月就放到果园里去,等到收了麦子,把地深翻以后,还能放到地里。
要知道鸡的嘴壳可是很硬的,虫卵和幼虫绝对在他们的食谱上占了很大的分量。昆虫研究院那边的教授培育无害蜘蛛,就是因为蜘蛛能钻到土里吃虫卵。
蜘蛛这东西哪怕是无害的,可是繁育了也没有用,可鸡不一样,鸡养大了以后也是一项经济来源。
宋玉安想到以后就给何耀宗打电话,把他的想法说了。冬天不适合放养,但是养在鸡窝里还是能养大的,如果家家户户都养些鸡,等翻地以后放出去吃一批,蝗虫孵化了以后再放出去吃一批,不仅能减少灾害,还能创收。
何耀宗把这想法和省里的领导通了气,其它地方怎么样他不管,但是在夏县,第二天大大小小的村委会就接到了电话,要求所有村委会开会,把可能存在的蝗虫灾害和村们们说一说,鼓励大家养鸡自救。
并且政府还拿出了一笔资金,交给孵化厂来孵化鸡仔,家里太困难的可以和村委会赊欠鸡仔回去养,等鸡仔养大了以后,政府进行回收。不想卖给政府也行,只要卖了鸡把鸡仔钱还上就好。
倒不是何耀宗不愿意救助百姓,实在是这两年灾难,市政府也是一贫如洗,这笔资金还是银行贷款出来的。
何耀宗的这项举措并没有遭到什么反对,在云省,旱灾并不鲜见,十来年总会有那么一次,有时候轻微,有时候严重,上了岁数的老人家都是经历过几次的,自然知道何耀宗并不是信口开河。
有那经历过蝗灾的老人还教育后辈们,一定要听政府的,政府交代下去的事情不能偷懒。
栗子坡的陈爷爷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家,他看村里几个后生仔不相信,说政府危言耸听,当下就不高兴了,杵着拐杖给他们说他经历过得蝗灾。
“你们可不要小看了这蚂蚱,当年我还小的时候,也是老天爷不下雨,地里颗粒无收,好不容易盼来了雨,大家伙高高兴兴的把粮食种下去,可田里的稻子都还没抽穗呢,蚂蚱群就来了。
不是一只两只的来,是一大群一大群,抬头看过去只看得见黑压压的蚂蚱,当时有个文化人说了一个词我这几十年了都还记着呢,遮天蔽日,就是说把天和日头都给遮住了,一点儿也不夸张。
别看这虫子小,可是那张嘴不知道多厉害,落在稻子上,你眨个眼睛的时间,它就把你一株稻子吃得干干净净了。
而且不止稻子呢,菜啊,包谷啊,豆苗啊,树叶子啊,只要见了青,就能连根都不给你剩。听说有严重的地方连树皮都能啃了。”
陈爷爷这样的老人家平时严肃,也不爱开玩笑,他说的话很叫人信服,哪怕是村里再跳脱的小年轻,也不敢侥幸了。
养鸡是麻烦些,累些,每天要摘菜叶子回来切细了拌米糠给鸡吃。但再累能累得过上地里除草下田里插秧?听大爷这话,若是真有了蝗灾,那他们辛辛苦苦的不是白干了么,还要倒贴粮食种子进去。
一旦涉及到饿肚子的事情,没人敢掉以轻心。而且因为这小鸡仔不是免费的,拿回来不管死了活了到了年尾都是要给村委会钱交上去的。所以大家照顾得很尽心,毕竟病了死了那可是自己的损失呢。
宋玉安这边正忙碌呢,忽然接到了彪哥的电话,说是有大货,要宋玉安去一趟。宋玉安本来是想推了的,毕竟这两年他忙着救灾,口袋折腾的干干净净,到现在都还没有缓过气来呢。
但是算了算时间,苏联解体的日子可不是马上就要到了么,这时候正是整个苏联最乱的时候,彪哥说是大货,肯定不是简单的东西,要是错过了,以后可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宋玉安犹豫以后给叶维国打了电话。
“安子,作为家人,我不希望你奔波,但是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希望你去的,因为前些年的战争,我们国家已经落后别人太多了,前两年连越国都敢来挑衅,国家如果不发展,百姓就没有安生的日子过。如果你决定去了,物资这边,宁家会想办法。”
叶维国的话落在了宋玉安的心上,落后就要挨打,虽然在他的记忆里,从越战以后,华国并没有爆发其它的战争,可纷争不仅仅是打仗,后世的贸易战,经济战,还有华人华侨在国际上的地位,这些都和国家的强大与否息息相关。
算了,反正也是最后一次了,去就去吧。他相信国家不会忽视他的功劳,在他的记忆里,有些这个时候为国家做了贡献的倒爷后来不也是在网络上爆出啦了吗?他现在做多一些,不仅给自己积功德,家大业大的,也算是给后人庇护吧。
既然决定要去,那就要准备起来,宋玉安立马就给彪哥打电话过去,表明东西他要,叫彪哥一定给他留住了,并且如果有其它东西,也可以给他再弄一些。
“如果有资金,你也趁着今年多挣一些吧,到了明年,不一定像现在这样好做了。”彪哥人不错,宋玉安也愿意提点上两句。
作为一个长时间和苏联接触的人,彪哥自然知道苏联现在是什么样子的,乱成这样了,这种状况肯定不会持久,而宋玉安又是有军方关系的人,对方的消息一定比他灵通。所以这话从宋玉安嘴里说出来,彪哥是信的,他一下子就想多了。
宋玉安不知道彪哥在那边打算抓紧时间干几票大的以后就金盆洗手,他在联系银行和王发财等人。
虽然叶维国说宁家会解决资金和物资,可既然是宁家,那
分卷阅读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