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主[GL] 作者:允
镇国公主[GL] 作者:允
武曌便在这世界的中心, 戴着赭黄的裘帽, 裹着黑白两色貂裘,懒洋洋地靠坐在椅上, 看见婉儿来,将手一挪, 让出些位置来,婉儿刚要回头拿东西, 便见她将手一抬, 疲惫地道:“我累了。”
婉儿停了一停,依旧是将奏疏拿出来,递送到她眼前:“就两封。”
武曌一笑,手缩进貂裘之中:“你看过就行。”
婉儿不语, 靠着她坐下,轻轻道:“也没什么大事,不过太孙的仪仗、府属议定了,此外便是舍人崔湜奏请在陇西增设三镇万九千兵马,以固守备。”
她将头一点,眼望向远方,久久不出声,婉儿本以为她在凝神思考,等了一会,听见轻轻的鼾声,才见她竟已睡过去,手在暖炉上一捂,不冷了,方去探她的额头,这一探她便猛地醒了,转头看婉儿,不大好意思地笑:“我又睡着了?”
婉儿笑道:“你才病了一场,所以精神不济,等养一养,就好了。”搭着她的肩,捏了一捏,又道:“虽也有暖炉和帘子,毕竟在外面,不比屋里面暖和,要睡就回去睡罢。”
她道:“这一时又不困。”却还是顺从地起了身,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搭着婉儿,走了几步,便将拐杖丢开,单扶着婉儿,边走边向旁边望:“真漂亮。”看看婉儿,又道:“你们今年,还开了诗社咏雪么?”
婉儿道:“我没去,不知她们去了没。”
武曌便停了步,将婉儿看了一眼:“这一阵辛苦你。”
婉儿别开脸,轻轻笑道:“天天在这神仙境般的地方住着,赏花看雪,辛苦什么?”又道:“公主府裴兰生代为上疏,说是公主风寒又重了,怕过给陛下,不敢进宫,只好疏奏拜问起居,恳请恕罪。我叫人去看过,精神还好,饮食上亦可,只是怕冷,一些风不能见,王御医在府中待着,早晚诊视。用的还是旧丸药,以调养为主。公主另有口述,说身体不好,不能为陛下效劳,不若请太子、太孙代为分忧。”
武曌将眉一蹙又展开,半笑半叹:“这小东西。”扬眉向婉儿一看,又道:“伤呢?已养了半个月了,伤该好了罢?”
婉儿迟疑片刻,方道:“还在用药。”
武曌便抿了嘴,扶着婉儿走回去,到了殿中,脱去裘衣,换过赭黄袍衫,在御座上坐了半晌,轻轻唤道:“阿婉。”犹豫片刻,面上露出期艾之色:“阿婉觉得,我是个…好母亲么?”
婉儿将手覆在她手上:“阿曌自己觉得呢?”
武曌便叹息一声,道:“不是。”两脚伸出去,垂了头看自己的脚尖,婉儿不自觉地一笑,蹲下身子,将她两手都扯进自己掌心:“可你是个好皇帝。”偏了偏头,又道:“你待自己的儿女,已做到一个皇帝能做到的所有了。”
武曌不语,还只是低着头,过了许久,方道:“太平和韦欢…便如你,和我。”看婉儿并不惊奇,微微蹙了眉:“你知道?”
婉儿低了眼:“隐约有所觉。”
武曌松开她的手,慢慢起身,在殿中踱步,好一会,才道:“我仔细想来,太平不肯再嫁,说不定是为了韦欢——这痴儿宁可为了她放弃自己的前程!”
婉儿一笑:“阿曌觉得,女人嫁了人,将自己的一生贵贱荣辱交予他人,是件好事?对公主而言,办军学、办奉天局、兴图书馆…这些事,都不能称为‘前程’,只有嫁人这一件事能称为前程?”
武曌不答,只是微微眯了眼,转头看婉儿。
婉儿慢慢自地上起来,走到武曌身边,握住她的手:“因缘前定,该是谁的,怎么都是谁的。就算没有太子妃,公主也依旧是公主。就好像阿曌你,倒回去六十年,就算不能进宫,难道你便会甘愿坐守家中、任人宰割?”
武曌摇了摇头,轻笑起来:“什么没有道理的事,到了你这里,便都有道理了。”
婉儿摇头:“阿曌错了,不是没有道理的事到我这里变成有道理,而是这事本就有道理,只是世人不愿让我们懂这道理罢了。不然阿曌想一想,你若是个男人,教你放弃功名,专一去做个不出二门的男人,你可愿意?男人们既不愿做的事,凭什么要叫我们做,还美其名曰‘为我们好’?”
武曌大笑:“是啊,他们说做皇帝难,做皇帝不好,尧让舜,舜让许由,这才是美德——可人人都争着做皇帝,舜放了尧的儿子,最终却以自己的儿子为嗣。他们说女人做不得皇帝,可我偏偏就做了。做了之后,发现当皇帝岂止是好,简直好极了——可我也不告诉他们,我也要说,做皇帝不容易,做皇帝不好…”说着说着,却又渐渐敛了笑,叹气道:“做皇帝自然是好的,可是儿孙们争着做皇帝…也叫人为难。”
婉儿笑道:“阿曌只有一个儿子,没有这样的烦恼。”
武曌轻轻一笑:“是啊,朕只有一个儿子,没有这样的烦恼。”背着手,静静思考一阵,方道:“前者邱柒所上的疏,还留着么?”
婉儿道:“依你的意思,留着呢。”
武曌点点头:“发出去罢。拟一道制,相王旦还归本家,改封万安王,复本名奉节,他既自请领奉天局南方商路,便随着扶阳王千里一道,随独孤绍去广州效力。太子次子守仁,更封宜都王,益实封千户,即日之藩。”喘了口气,又道:“朕一月中欲幸汝州,遣太子为先行。”
婉儿看着她道:“公主呢?”
武曌便眯了眼:“长乐公主佐太孙为神都留守。”
作者有话要说: 恩…11点前更新计划的第一天…差了几分钟。
第504章 汝州
天冷得很, 虽带着绒帽,穿了貂裘,手上抓着暖炉, 外面还罩着毛绒绒的暖筒,依旧觉得寒风瑟瑟,自四面八方的孔隙中钻进来, 吹得人阵阵发抖。
我想我可能也开始老了, 或许该像前世那些才二十五六便感慨韶华易逝的办公室女人们一样,喝些枸杞茶、菊花茶, 吃些燕窝、人参之类的补一补。这时代的药物不像后来那些工业化生产的东西有效成分那么低, 我用的就更不必说了,不过最该进补的其实不是我, 而是我阿欢——可她偏偏远在数百里外, 和一大堆根本不会关心她的人在一起。
想起阿欢,我便忍不住叹出一口气, 这口气自我嘴里吐出去,便变作了一团白雾, 恍惚间连雾似也是阿欢的形状,累我伸手一抓, 什么都没抓着, 手被寒风一吹,又忙缩进暖筒里,细想此刻我在旁人眼中的形象,大约和前世里那些戴着帽子披着军大衣拢着袖子的东北老大爷们差不多, 往好处想,这邋遢形象不会被阿欢看见,可再想到阿欢不会看见是因她不在我身边,我便更添了几分忧郁,慢吞吞走进宫门,自动自发地绕到廊上,那里已有不少人在等太孙的候见——武三思、杨再思、李迥秀,还有各部的留守官员——与我不同,这些人看起来一点也不冷,在廊上坐着高谈阔论,吐出一层又一层的白气,直可谓绕梁不绝。
“太孙说,天冷了,请公主、梁王与诸公到偏殿候着,不要白白在外面挨冻。”守礼身边的孙喜儿走出来,细声细气地向我说话,这小内侍是守礼自己挑的,阿欢查过他在宫中无依无靠,也没什么不良嗜好,便放手准了。
武三思本来在与旁人说这话,这时便转了身,看着我笑:“太孙果然细心体贴,知道二娘身体不好,一来便让你进去。”
我对他笑:“这里毕竟是贞观殿,若非托梁王兄与诸公的福,我怎敢一人独据一室?”伸手让他:“梁王兄请。”
武三思只是笑,慢悠悠踱进去,我落后他半步,次后方是诸宰相,部曹门本在院子里站着,我们挪进来,他们便进了廊下避雪,片刻后孙喜儿又带着小内侍们过来,给偏殿中的我们上了热汤水和点心,廊上的连千牛卫在内,一人一杯热茶。我颇觉欣慰,懒懒地靠在椅上,小小地啜了一口热饮子,武三思兀自在和孙喜儿打听:“太孙现在在见谁?”
孙喜儿有些不知所措,两眼来看我,见我并不理他,便有些为难地道:“小人不敢说。”
武三思便笑:“知道就说,不知就不说,怎么还有敢不敢的?”
孙喜儿迟疑半晌,经不过武三思与其他几个人软硬兼施的磨,讷讷道:“是奉天局使李君从嘉。”怕再被追问,口道:“小人还要向太孙覆命,不能陪梁王了。”匆匆离去,在门槛时被绊了一下,整个人跌出去,殿中便以武三思为首,起了一阵哄笑,笑着笑着,武三思便来看我:“这些年轻小儿郎,做事就是浮躁。”
我对他笑:“当然不及梁王兄老成持重,侍奉圣上,桩桩件件都考虑周全。”
武三思呵呵一笑,低头喝一口茶,便蹙起眉:“这是什么茶?”
侍奉的小内侍战战兢兢道:“是上好的紫笋。”
武三思道:“我知是紫笋——怎么不用研磨,也不见盐、椒?就这几片青叶子飘在里面,算是什么茶?”
我笑道:“王兄不要怪他。他是侍奉惯了阿娘的人,阿娘不常喝浓茶,所以贞观殿中,倒是这冲泡的茶叶居多。”
武三思方不追究,只将杯子一摆,道:“拿下去,再煮一杯好的来!”
那人忙端着茶杯出去,好一会捧了旧法煮的茶来,武三思一面喝着,方露出些笑意:“这才像个茶的样子。”眼看又要发些高论,幸而孙喜儿去而复返:“有陛下口宣,太孙请梁王和公主同往正殿奉领。”
武三思便收了傲慢,正了正冠带,与我同往正殿。
镇国公主[GL] 作者:允
武曌便在这世界的中心, 戴着赭黄的裘帽, 裹着黑白两色貂裘,懒洋洋地靠坐在椅上, 看见婉儿来,将手一挪, 让出些位置来,婉儿刚要回头拿东西, 便见她将手一抬, 疲惫地道:“我累了。”
婉儿停了一停,依旧是将奏疏拿出来,递送到她眼前:“就两封。”
武曌一笑,手缩进貂裘之中:“你看过就行。”
婉儿不语, 靠着她坐下,轻轻道:“也没什么大事,不过太孙的仪仗、府属议定了,此外便是舍人崔湜奏请在陇西增设三镇万九千兵马,以固守备。”
她将头一点,眼望向远方,久久不出声,婉儿本以为她在凝神思考,等了一会,听见轻轻的鼾声,才见她竟已睡过去,手在暖炉上一捂,不冷了,方去探她的额头,这一探她便猛地醒了,转头看婉儿,不大好意思地笑:“我又睡着了?”
婉儿笑道:“你才病了一场,所以精神不济,等养一养,就好了。”搭着她的肩,捏了一捏,又道:“虽也有暖炉和帘子,毕竟在外面,不比屋里面暖和,要睡就回去睡罢。”
她道:“这一时又不困。”却还是顺从地起了身,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搭着婉儿,走了几步,便将拐杖丢开,单扶着婉儿,边走边向旁边望:“真漂亮。”看看婉儿,又道:“你们今年,还开了诗社咏雪么?”
婉儿道:“我没去,不知她们去了没。”
武曌便停了步,将婉儿看了一眼:“这一阵辛苦你。”
婉儿别开脸,轻轻笑道:“天天在这神仙境般的地方住着,赏花看雪,辛苦什么?”又道:“公主府裴兰生代为上疏,说是公主风寒又重了,怕过给陛下,不敢进宫,只好疏奏拜问起居,恳请恕罪。我叫人去看过,精神还好,饮食上亦可,只是怕冷,一些风不能见,王御医在府中待着,早晚诊视。用的还是旧丸药,以调养为主。公主另有口述,说身体不好,不能为陛下效劳,不若请太子、太孙代为分忧。”
武曌将眉一蹙又展开,半笑半叹:“这小东西。”扬眉向婉儿一看,又道:“伤呢?已养了半个月了,伤该好了罢?”
婉儿迟疑片刻,方道:“还在用药。”
武曌便抿了嘴,扶着婉儿走回去,到了殿中,脱去裘衣,换过赭黄袍衫,在御座上坐了半晌,轻轻唤道:“阿婉。”犹豫片刻,面上露出期艾之色:“阿婉觉得,我是个…好母亲么?”
婉儿将手覆在她手上:“阿曌自己觉得呢?”
武曌便叹息一声,道:“不是。”两脚伸出去,垂了头看自己的脚尖,婉儿不自觉地一笑,蹲下身子,将她两手都扯进自己掌心:“可你是个好皇帝。”偏了偏头,又道:“你待自己的儿女,已做到一个皇帝能做到的所有了。”
武曌不语,还只是低着头,过了许久,方道:“太平和韦欢…便如你,和我。”看婉儿并不惊奇,微微蹙了眉:“你知道?”
婉儿低了眼:“隐约有所觉。”
武曌松开她的手,慢慢起身,在殿中踱步,好一会,才道:“我仔细想来,太平不肯再嫁,说不定是为了韦欢——这痴儿宁可为了她放弃自己的前程!”
婉儿一笑:“阿曌觉得,女人嫁了人,将自己的一生贵贱荣辱交予他人,是件好事?对公主而言,办军学、办奉天局、兴图书馆…这些事,都不能称为‘前程’,只有嫁人这一件事能称为前程?”
武曌不答,只是微微眯了眼,转头看婉儿。
婉儿慢慢自地上起来,走到武曌身边,握住她的手:“因缘前定,该是谁的,怎么都是谁的。就算没有太子妃,公主也依旧是公主。就好像阿曌你,倒回去六十年,就算不能进宫,难道你便会甘愿坐守家中、任人宰割?”
武曌摇了摇头,轻笑起来:“什么没有道理的事,到了你这里,便都有道理了。”
婉儿摇头:“阿曌错了,不是没有道理的事到我这里变成有道理,而是这事本就有道理,只是世人不愿让我们懂这道理罢了。不然阿曌想一想,你若是个男人,教你放弃功名,专一去做个不出二门的男人,你可愿意?男人们既不愿做的事,凭什么要叫我们做,还美其名曰‘为我们好’?”
武曌大笑:“是啊,他们说做皇帝难,做皇帝不好,尧让舜,舜让许由,这才是美德——可人人都争着做皇帝,舜放了尧的儿子,最终却以自己的儿子为嗣。他们说女人做不得皇帝,可我偏偏就做了。做了之后,发现当皇帝岂止是好,简直好极了——可我也不告诉他们,我也要说,做皇帝不容易,做皇帝不好…”说着说着,却又渐渐敛了笑,叹气道:“做皇帝自然是好的,可是儿孙们争着做皇帝…也叫人为难。”
婉儿笑道:“阿曌只有一个儿子,没有这样的烦恼。”
武曌轻轻一笑:“是啊,朕只有一个儿子,没有这样的烦恼。”背着手,静静思考一阵,方道:“前者邱柒所上的疏,还留着么?”
婉儿道:“依你的意思,留着呢。”
武曌点点头:“发出去罢。拟一道制,相王旦还归本家,改封万安王,复本名奉节,他既自请领奉天局南方商路,便随着扶阳王千里一道,随独孤绍去广州效力。太子次子守仁,更封宜都王,益实封千户,即日之藩。”喘了口气,又道:“朕一月中欲幸汝州,遣太子为先行。”
婉儿看着她道:“公主呢?”
武曌便眯了眼:“长乐公主佐太孙为神都留守。”
作者有话要说: 恩…11点前更新计划的第一天…差了几分钟。
第504章 汝州
天冷得很, 虽带着绒帽,穿了貂裘,手上抓着暖炉, 外面还罩着毛绒绒的暖筒,依旧觉得寒风瑟瑟,自四面八方的孔隙中钻进来, 吹得人阵阵发抖。
我想我可能也开始老了, 或许该像前世那些才二十五六便感慨韶华易逝的办公室女人们一样,喝些枸杞茶、菊花茶, 吃些燕窝、人参之类的补一补。这时代的药物不像后来那些工业化生产的东西有效成分那么低, 我用的就更不必说了,不过最该进补的其实不是我, 而是我阿欢——可她偏偏远在数百里外, 和一大堆根本不会关心她的人在一起。
想起阿欢,我便忍不住叹出一口气, 这口气自我嘴里吐出去,便变作了一团白雾, 恍惚间连雾似也是阿欢的形状,累我伸手一抓, 什么都没抓着, 手被寒风一吹,又忙缩进暖筒里,细想此刻我在旁人眼中的形象,大约和前世里那些戴着帽子披着军大衣拢着袖子的东北老大爷们差不多, 往好处想,这邋遢形象不会被阿欢看见,可再想到阿欢不会看见是因她不在我身边,我便更添了几分忧郁,慢吞吞走进宫门,自动自发地绕到廊上,那里已有不少人在等太孙的候见——武三思、杨再思、李迥秀,还有各部的留守官员——与我不同,这些人看起来一点也不冷,在廊上坐着高谈阔论,吐出一层又一层的白气,直可谓绕梁不绝。
“太孙说,天冷了,请公主、梁王与诸公到偏殿候着,不要白白在外面挨冻。”守礼身边的孙喜儿走出来,细声细气地向我说话,这小内侍是守礼自己挑的,阿欢查过他在宫中无依无靠,也没什么不良嗜好,便放手准了。
武三思本来在与旁人说这话,这时便转了身,看着我笑:“太孙果然细心体贴,知道二娘身体不好,一来便让你进去。”
我对他笑:“这里毕竟是贞观殿,若非托梁王兄与诸公的福,我怎敢一人独据一室?”伸手让他:“梁王兄请。”
武三思只是笑,慢悠悠踱进去,我落后他半步,次后方是诸宰相,部曹门本在院子里站着,我们挪进来,他们便进了廊下避雪,片刻后孙喜儿又带着小内侍们过来,给偏殿中的我们上了热汤水和点心,廊上的连千牛卫在内,一人一杯热茶。我颇觉欣慰,懒懒地靠在椅上,小小地啜了一口热饮子,武三思兀自在和孙喜儿打听:“太孙现在在见谁?”
孙喜儿有些不知所措,两眼来看我,见我并不理他,便有些为难地道:“小人不敢说。”
武三思便笑:“知道就说,不知就不说,怎么还有敢不敢的?”
孙喜儿迟疑半晌,经不过武三思与其他几个人软硬兼施的磨,讷讷道:“是奉天局使李君从嘉。”怕再被追问,口道:“小人还要向太孙覆命,不能陪梁王了。”匆匆离去,在门槛时被绊了一下,整个人跌出去,殿中便以武三思为首,起了一阵哄笑,笑着笑着,武三思便来看我:“这些年轻小儿郎,做事就是浮躁。”
我对他笑:“当然不及梁王兄老成持重,侍奉圣上,桩桩件件都考虑周全。”
武三思呵呵一笑,低头喝一口茶,便蹙起眉:“这是什么茶?”
侍奉的小内侍战战兢兢道:“是上好的紫笋。”
武三思道:“我知是紫笋——怎么不用研磨,也不见盐、椒?就这几片青叶子飘在里面,算是什么茶?”
我笑道:“王兄不要怪他。他是侍奉惯了阿娘的人,阿娘不常喝浓茶,所以贞观殿中,倒是这冲泡的茶叶居多。”
武三思方不追究,只将杯子一摆,道:“拿下去,再煮一杯好的来!”
那人忙端着茶杯出去,好一会捧了旧法煮的茶来,武三思一面喝着,方露出些笑意:“这才像个茶的样子。”眼看又要发些高论,幸而孙喜儿去而复返:“有陛下口宣,太孙请梁王和公主同往正殿奉领。”
武三思便收了傲慢,正了正冠带,与我同往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