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英明。”
沉默了片刻,改变了称呼之后,施奕文终于开口说道,
“只有如此,对大明、对皇帝、对首辅才是最好的选择……”
“最好的选择?那么你呢?”
尽管对施奕文这个建议中的利弊了解指掌,但是张居正还是忍不住指出了其中的关键——施奕文自己!
“我?”
顿时,施奕文愣住了。
“没错,就是你自己,将诸王封于南洋,有南洋诸侯之后,你在南洋又如何自处?他们是国,你那南天门又是什么?你到时候是我大明的土司,还是我大明官吏?”
吃惊的睁大眼睛,施奕文意识到这确实是个问题,是啊,到时候自己该怎么办?到时候自己还有可能成为那个土皇帝吗?
“封诸侯于南洋?哈哈……”
忽然张居正站起身来,然后昂首大笑,甚至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妙计!妙计!施奕文,两年前说是拳拳赤子之心,我还曾怀疑过,今天,我倒想说,今上碰上了个好大臣啊!哈哈……”
面对张居正的大笑,坐在那的施奕文始终保持着沉默,良久后才说道。
“那首辅会如何选择呢?”
“你先回去吧,这几天我会寻机促成此事。”
张居正的回答,让施奕文总算了长松了口气,就在这时又听到他说道。
“你与皇帝到底是什么关系?”
想了想,施奕文如实回答道。
“布衣之交!”
“哦?”
诧异的看了施奕文一眼,张居正自嘲道。
“终日打雁,叫雁啄了眼,罢了,罢了,你先回去吧!”
……
与施奕文见面后的第二天,在张居正的授意下,刑部给事中给皇上递了折子,详述了申行时等人勾结衡藩作乱的真相,揭露申行时等人意欲“行伊霍之事”以衡藩幼孙为帝的阴谋,建议严查官员与藩王宗室勾结。
尽管申行时作乱早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是京城中的大小臣工,还是被这个折子给吓了一跳,但凡是此藩王宗室有接触的官员,心里头无不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收到奏折的当天下午,朱翊钧立即在平台紧急召见了张居正。当张居正行过陛见之礼刚刚落座,他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张先生,奏折中所述是真的吗?”
“应该是真的。”
“我大明不是有藩禁吗?不是严禁藩王结交官员吗?”
因为申行时勾结衡王,朱翊钧确实有些后怕,如果不是张居正提前掌握情报,急进行动的话,恐怕现在他早就成了废帝!想到这,他何止是想杀衡王,就连同对天下的藩王也是充满了怀疑,万一再有个衡王该怎么办?
“下臣以为,即便是有藩禁,官员上任地方,总是要拜见藩王,难免会有私谊的。”
“私谊,私谊,平时是私谊,可时机到了,私谊就变成他们野心勃勃的工具,这么说来,大明的藩禁还是太松了点,张先生对此可有什么良策?”
“此事无解。”
张居正坦诚的答道。
“毕竟,地方官员上任,见封国而不入,是不符合礼法的。只要他们去见藩王,总归会有旧事重演的,”
朱翊钧默然良久,眉头越皱越紧,他此时的心情,却无人能够理会的,就在两个月前,皇后刚有身孕,对于他而言,这是个好消息,如果生出的是儿子,那就是大明的嫡长子,是大明最正统的继承人,对于身为皇帝的他来说,这才是他最大的责任,当然做为父亲他会好好的教育他,让他继承大明的江山,可是,申行时等人作乱,却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险,不仅仅是他,甚至还包括皇后以及未出世的孩子,都有可能为其残杀。
一想到这朱翊钧就恨不得食其骨,如果不是因为案件正在审理,恐怕早就下旨诛申行时等人九族了。
“难道他们真以为朕不敢杀人吗?”
突然朱翊钧怒气冲冲的说道。
“哼哼,张先生,按大明律,谋逆者诛,那些人的罪过,诛他们的九族是符合大明律的吧!”
听着皇帝的问题,张居正便清咳一声,答道:
“皇上,下臣以为大明自有律法,既然大明律如此规定,那理当如此。”
“那么藩王宗室呢?”
朱翊钧的眉头一挑,冷冰冰的问道:
“张先生,申行时他们该杀,可是衡藩也是该死至极,他不顾亲亲之谊,甘为他人驱使,像这样宗室朕留之何用?”
“可按朝廷法度从事。”
张居正回答道:
“不过臣猜测皇上的意思,是担心以后。”
“是啊!”
朱翊钧叹道。
“前有宁王之乱,今又有衡王之乱,将来呢?这次有张先生居正调度,力挽狂澜,可将来又岂能这么幸运?”
因为年青,在经历了背叛之后,朱翊钧对所有的宗室都产生了怀疑,那怕他明知道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但是也不妨碍他为了安全去这么猜测。
“所以,有些事情需要防患于未燃。”
“唔?”
“这件事错在下臣,官员结交藩王虽说早就是俗例,下臣任首辅后不但没有制止,反而一味默许,这样才铸成大错,所以往后需要严加管束。”
张居正一番表白,朱翊钧听了心里略微好受一点,但这种事究竟该如何处理,他心中没有底,于是问道:
“张先生,如果将来再有人作乱,朕该怎么办?”
“依臣之见,皇上应该下旨彻查。”
“你是说?”
“皇上应该下旨彻查,彻查官员与藩王宗室之间是否有私谊,若是有私谊,一律按大明律从事!”
“这……”
张居正的建议,让朱翊钧频频点头,他听进了这番道理,稍一思忖,又问:
“那要是查出来呢,按《大明律》该如何惩处?”
朱翊钧这下子问到了关键之处。好在张居正早就想过这个问题,立刻答道:
“启禀皇上,下旨彻查,无非就是为了警示诸藩,既要惩罚,又不能太重,终要网开一面,所以,以下臣看来,官员可以流放千里戍边,至于藩王宗室可关入中都高墙!”
沉默了片刻,改变了称呼之后,施奕文终于开口说道,
“只有如此,对大明、对皇帝、对首辅才是最好的选择……”
“最好的选择?那么你呢?”
尽管对施奕文这个建议中的利弊了解指掌,但是张居正还是忍不住指出了其中的关键——施奕文自己!
“我?”
顿时,施奕文愣住了。
“没错,就是你自己,将诸王封于南洋,有南洋诸侯之后,你在南洋又如何自处?他们是国,你那南天门又是什么?你到时候是我大明的土司,还是我大明官吏?”
吃惊的睁大眼睛,施奕文意识到这确实是个问题,是啊,到时候自己该怎么办?到时候自己还有可能成为那个土皇帝吗?
“封诸侯于南洋?哈哈……”
忽然张居正站起身来,然后昂首大笑,甚至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妙计!妙计!施奕文,两年前说是拳拳赤子之心,我还曾怀疑过,今天,我倒想说,今上碰上了个好大臣啊!哈哈……”
面对张居正的大笑,坐在那的施奕文始终保持着沉默,良久后才说道。
“那首辅会如何选择呢?”
“你先回去吧,这几天我会寻机促成此事。”
张居正的回答,让施奕文总算了长松了口气,就在这时又听到他说道。
“你与皇帝到底是什么关系?”
想了想,施奕文如实回答道。
“布衣之交!”
“哦?”
诧异的看了施奕文一眼,张居正自嘲道。
“终日打雁,叫雁啄了眼,罢了,罢了,你先回去吧!”
……
与施奕文见面后的第二天,在张居正的授意下,刑部给事中给皇上递了折子,详述了申行时等人勾结衡藩作乱的真相,揭露申行时等人意欲“行伊霍之事”以衡藩幼孙为帝的阴谋,建议严查官员与藩王宗室勾结。
尽管申行时作乱早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是京城中的大小臣工,还是被这个折子给吓了一跳,但凡是此藩王宗室有接触的官员,心里头无不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收到奏折的当天下午,朱翊钧立即在平台紧急召见了张居正。当张居正行过陛见之礼刚刚落座,他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张先生,奏折中所述是真的吗?”
“应该是真的。”
“我大明不是有藩禁吗?不是严禁藩王结交官员吗?”
因为申行时勾结衡王,朱翊钧确实有些后怕,如果不是张居正提前掌握情报,急进行动的话,恐怕现在他早就成了废帝!想到这,他何止是想杀衡王,就连同对天下的藩王也是充满了怀疑,万一再有个衡王该怎么办?
“下臣以为,即便是有藩禁,官员上任地方,总是要拜见藩王,难免会有私谊的。”
“私谊,私谊,平时是私谊,可时机到了,私谊就变成他们野心勃勃的工具,这么说来,大明的藩禁还是太松了点,张先生对此可有什么良策?”
“此事无解。”
张居正坦诚的答道。
“毕竟,地方官员上任,见封国而不入,是不符合礼法的。只要他们去见藩王,总归会有旧事重演的,”
朱翊钧默然良久,眉头越皱越紧,他此时的心情,却无人能够理会的,就在两个月前,皇后刚有身孕,对于他而言,这是个好消息,如果生出的是儿子,那就是大明的嫡长子,是大明最正统的继承人,对于身为皇帝的他来说,这才是他最大的责任,当然做为父亲他会好好的教育他,让他继承大明的江山,可是,申行时等人作乱,却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险,不仅仅是他,甚至还包括皇后以及未出世的孩子,都有可能为其残杀。
一想到这朱翊钧就恨不得食其骨,如果不是因为案件正在审理,恐怕早就下旨诛申行时等人九族了。
“难道他们真以为朕不敢杀人吗?”
突然朱翊钧怒气冲冲的说道。
“哼哼,张先生,按大明律,谋逆者诛,那些人的罪过,诛他们的九族是符合大明律的吧!”
听着皇帝的问题,张居正便清咳一声,答道:
“皇上,下臣以为大明自有律法,既然大明律如此规定,那理当如此。”
“那么藩王宗室呢?”
朱翊钧的眉头一挑,冷冰冰的问道:
“张先生,申行时他们该杀,可是衡藩也是该死至极,他不顾亲亲之谊,甘为他人驱使,像这样宗室朕留之何用?”
“可按朝廷法度从事。”
张居正回答道:
“不过臣猜测皇上的意思,是担心以后。”
“是啊!”
朱翊钧叹道。
“前有宁王之乱,今又有衡王之乱,将来呢?这次有张先生居正调度,力挽狂澜,可将来又岂能这么幸运?”
因为年青,在经历了背叛之后,朱翊钧对所有的宗室都产生了怀疑,那怕他明知道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但是也不妨碍他为了安全去这么猜测。
“所以,有些事情需要防患于未燃。”
“唔?”
“这件事错在下臣,官员结交藩王虽说早就是俗例,下臣任首辅后不但没有制止,反而一味默许,这样才铸成大错,所以往后需要严加管束。”
张居正一番表白,朱翊钧听了心里略微好受一点,但这种事究竟该如何处理,他心中没有底,于是问道:
“张先生,如果将来再有人作乱,朕该怎么办?”
“依臣之见,皇上应该下旨彻查。”
“你是说?”
“皇上应该下旨彻查,彻查官员与藩王宗室之间是否有私谊,若是有私谊,一律按大明律从事!”
“这……”
张居正的建议,让朱翊钧频频点头,他听进了这番道理,稍一思忖,又问:
“那要是查出来呢,按《大明律》该如何惩处?”
朱翊钧这下子问到了关键之处。好在张居正早就想过这个问题,立刻答道:
“启禀皇上,下旨彻查,无非就是为了警示诸藩,既要惩罚,又不能太重,终要网开一面,所以,以下臣看来,官员可以流放千里戍边,至于藩王宗室可关入中都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