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皇权的象征!亿万大庆国子民心中的圣地!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京都便成了整个大庆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不同于前朝的三省六部制,太祖皇帝首重军功,这位马上得天下的一代英主始终将整个大庆国的军力放在任何事情的前面,枢密院作为大庆国军方的权力机构和军力代表始终风光无限,最起码在大庆帝国的初始阶段是这样。
太祖之后的历代帝王也都很重视军力发展,但他们也深深懂得,军力的扩张犹如紧绷的弓弦,如果没有时不时的拉紧放松,那么只会在某一时刻崩断,拉弓如此,治国亦然!
所以大庆帝国文人的日子就开始变得美好起来!中书省门下: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刑部各部尚书及侍郎大抵上都是文采风流,处事细腻之辈!
苦于老祖宗的成法铁例在前,才硬生生断了再组一个兵部的念想。只是文人自古相轻,好的就是一口窝里斗,大庆国纵有文魁无数也终究耗损在无休止的的党争中。
只是有一点,在面对枢密院的那些大老粗丘八面前,总是不自觉的有些个轻飘然,此风气在枢密院的大老粗眼里则成了小娘们的傲娇气,真他娘的恶心!
让娘们似的堂倌们一个个都到边疆上试试,砍他敌寇十个八个脑袋后裤裆不湿的再来和俺们讲讲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风骨,哼,让你们在大漠里催个两条风看看你还有没有骨?!
终归说来,枢密院和中书门下各部再不对付,终究也只是文武相轻的小念头,遇到事的时候两派还是比较和谐的,比如说都察院!
都察院地位很特殊!有一天,一个吏部武功司的员外郎按职去枢密院公干,遇见外地赴京都述职的边军校尉老乡,闲扯中员外郎问:“你这次回来,去都察院喝过茶了没有?”
校尉摇摇头说“还没呢,昨儿个枢密院本部述职结束后都察院二处的一位说让我明儿个下午去”,“嘿,我就不明白了,咱是边军的人,隶属枢密院干他都察院鸟事?”
武功司员外郎笑了笑接着问道:“你知道,都察院为什么叫都察院吗?”
边军校尉想了半晌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你知道?”
员外郎神秘兮兮的说“都察院在开国之初原先叫“督察院”,其前身是太祖皇帝的贴身近卫部队,负责守卫太祖安全。
开国后挑选精锐中的精锐以及各方奇能异士组建成“督察院”,在开国初的前朝余孽谋反案、嘉佑朝太子结党案等重案要案中,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此后都察院的历任院长越来越受皇帝陛下的信任,,权势也变得越来越滔天,所以就改成了“都察院”,意思是普天之下除了皇帝以外,任何事情、任何人等都可以进行督察”。
“哦,是这样啊,难怪“魏老狗”可以禁宫骑马,遇皇亲国戚不行礼不参拜,二品以下官员可以先斩后奏,手底下的狼崽子们一个赛一个的狠,不小心被他们嗅到点什么就跟狼一样,死死的盯着你。”
“不过也要说句良心话,都察院的狼崽子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三年前那场边境冲突,要不是他们的信息及时,恐怕我和我那伙子弟兄们现在都已经是黄沙白骨了”
“是啊,这些年多亏了都察院,帝国的边疆安稳了许多,只是都察院毕竟不是代天子牧天下臣民,眼下江南的这场叛乱,都察院主要力量都因为都撒在外面边境,江南道的监察力量不够,导致江南官场从上到下都是一锅坏水,胡乱折腾害苦了江南道的百姓。
民怨滔天之下居然不先安抚反而罗织各种罪名往江南各部族身上推,又加上江南道今年年景不好,终于是官逼民反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据说苛捐杂税最厉害的都达到了三抽一的地步了”
“连你这京官都看的这么清楚了,那枢密院为什么还要调动厢军进行清缴呢,清缴也就罢了,只是这厢军的战斗力咋就弱成这副熊德行?!和我们边军那是差远了”边军校尉愤愤地说着
“只怕这中间有很多内容吧,神仙打架,什么时候在乎过黎民的生死过活!”
两人闲扯之后便各自散了,后一日那边军校尉入都察院,未落坐,被掌嘴二十,两边侧脸肿的像个猪头,挨完打才小心翼翼的问及原由,答曰“嘴巴不干净,敢叫院长大人“老狗”,私下乱嚼舌头乱议江南道政事,看你是活的太久了!”
那边军校尉这才恍然大悟,回头仔细想想也是心中害怕,当时在场的就自己二人,都察院的人居然清楚知道自己的谈话内容,何况自己身份又不重要,这才是真正可怕。
几日之后,吏部武功司员外郎在隔日回家途中,被人套在麻袋中被揍成猪头,茫然无措又气愤难耐之下跑到京兆府衙门当了一回苦主,京兆府也是无奈,这事估计也只有都察院那帮子人才会干的出来,得了,又得当好一回安抚的奶妈角色了
以上的故事是个小事,涉及到的人物和范围都没能在京都这潭水离激起半点涟漪!因为京都太大了,都察院也太大了!
以下的故事是个大事,太祖皇帝开国年间,中书门下各部京查官员徇私舞弊,京城勋贵、边疆大将及开国元勋屡有扰民滋事者,太祖念及往日战场情分及天下初定不想严惩百官,就抱着睁一只眼避一只眼的态度。
那时的都察院院长以天下初定以民为重的理由当面承情太祖,太祖未知可否只是默然。出宫后,都察院院长干脆利落的亲率几大处头目,将勋臣十三人,大将五人,京官徇私舞弊者七十八人,地方官吏有诛连犯案者三百六十六人全部处斩!
除勋贵尸首可以由家人收拾安葬外,大将尸首传阅三军,京官尸首悬于各部衙门,地方犯案官员除尸首悬于各衙门外,还将犯案官员扒皮内里充填稻草立于公堂两侧。
至此军方及各部、地方与中央皆是“鬼影重重、阴森可怖”!都察院也成了枢密院和中书省六部的共同死对头,惹不起也不敢和都察院横着干,就只好远远的躲起来!太祖念及旧日深情也见到都察院权势太盛和隐隐的不听旨意的乱动,特别下令:二品及以上官员不得先斩后奏,可拘捕不可杀戮!
至此,都察院的凶名便源远流长,在大庆帝国官员和百姓的心中,都察院的大狱比刑部天牢还要可怕!都察院的人比鬼都还要可怕!宁可得罪文臣武将也不能得罪都察院的爷爷们!
但是,在文武大臣的心里和天下百姓的心中都知道,都察院可怕归可怕,但若是没了都察院在明里暗里的看顾着大庆帝国从珊珊学步到如今的壮硕巨人,大庆帝国没准早就趴下了,就算是没趴下那日子也绝对没有这么好过!
夜深,各部衙门悄然无声,都察院灯火通明!
不同于前朝的三省六部制,太祖皇帝首重军功,这位马上得天下的一代英主始终将整个大庆国的军力放在任何事情的前面,枢密院作为大庆国军方的权力机构和军力代表始终风光无限,最起码在大庆帝国的初始阶段是这样。
太祖之后的历代帝王也都很重视军力发展,但他们也深深懂得,军力的扩张犹如紧绷的弓弦,如果没有时不时的拉紧放松,那么只会在某一时刻崩断,拉弓如此,治国亦然!
所以大庆帝国文人的日子就开始变得美好起来!中书省门下: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刑部各部尚书及侍郎大抵上都是文采风流,处事细腻之辈!
苦于老祖宗的成法铁例在前,才硬生生断了再组一个兵部的念想。只是文人自古相轻,好的就是一口窝里斗,大庆国纵有文魁无数也终究耗损在无休止的的党争中。
只是有一点,在面对枢密院的那些大老粗丘八面前,总是不自觉的有些个轻飘然,此风气在枢密院的大老粗眼里则成了小娘们的傲娇气,真他娘的恶心!
让娘们似的堂倌们一个个都到边疆上试试,砍他敌寇十个八个脑袋后裤裆不湿的再来和俺们讲讲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风骨,哼,让你们在大漠里催个两条风看看你还有没有骨?!
终归说来,枢密院和中书门下各部再不对付,终究也只是文武相轻的小念头,遇到事的时候两派还是比较和谐的,比如说都察院!
都察院地位很特殊!有一天,一个吏部武功司的员外郎按职去枢密院公干,遇见外地赴京都述职的边军校尉老乡,闲扯中员外郎问:“你这次回来,去都察院喝过茶了没有?”
校尉摇摇头说“还没呢,昨儿个枢密院本部述职结束后都察院二处的一位说让我明儿个下午去”,“嘿,我就不明白了,咱是边军的人,隶属枢密院干他都察院鸟事?”
武功司员外郎笑了笑接着问道:“你知道,都察院为什么叫都察院吗?”
边军校尉想了半晌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你知道?”
员外郎神秘兮兮的说“都察院在开国之初原先叫“督察院”,其前身是太祖皇帝的贴身近卫部队,负责守卫太祖安全。
开国后挑选精锐中的精锐以及各方奇能异士组建成“督察院”,在开国初的前朝余孽谋反案、嘉佑朝太子结党案等重案要案中,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此后都察院的历任院长越来越受皇帝陛下的信任,,权势也变得越来越滔天,所以就改成了“都察院”,意思是普天之下除了皇帝以外,任何事情、任何人等都可以进行督察”。
“哦,是这样啊,难怪“魏老狗”可以禁宫骑马,遇皇亲国戚不行礼不参拜,二品以下官员可以先斩后奏,手底下的狼崽子们一个赛一个的狠,不小心被他们嗅到点什么就跟狼一样,死死的盯着你。”
“不过也要说句良心话,都察院的狼崽子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三年前那场边境冲突,要不是他们的信息及时,恐怕我和我那伙子弟兄们现在都已经是黄沙白骨了”
“是啊,这些年多亏了都察院,帝国的边疆安稳了许多,只是都察院毕竟不是代天子牧天下臣民,眼下江南的这场叛乱,都察院主要力量都因为都撒在外面边境,江南道的监察力量不够,导致江南官场从上到下都是一锅坏水,胡乱折腾害苦了江南道的百姓。
民怨滔天之下居然不先安抚反而罗织各种罪名往江南各部族身上推,又加上江南道今年年景不好,终于是官逼民反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据说苛捐杂税最厉害的都达到了三抽一的地步了”
“连你这京官都看的这么清楚了,那枢密院为什么还要调动厢军进行清缴呢,清缴也就罢了,只是这厢军的战斗力咋就弱成这副熊德行?!和我们边军那是差远了”边军校尉愤愤地说着
“只怕这中间有很多内容吧,神仙打架,什么时候在乎过黎民的生死过活!”
两人闲扯之后便各自散了,后一日那边军校尉入都察院,未落坐,被掌嘴二十,两边侧脸肿的像个猪头,挨完打才小心翼翼的问及原由,答曰“嘴巴不干净,敢叫院长大人“老狗”,私下乱嚼舌头乱议江南道政事,看你是活的太久了!”
那边军校尉这才恍然大悟,回头仔细想想也是心中害怕,当时在场的就自己二人,都察院的人居然清楚知道自己的谈话内容,何况自己身份又不重要,这才是真正可怕。
几日之后,吏部武功司员外郎在隔日回家途中,被人套在麻袋中被揍成猪头,茫然无措又气愤难耐之下跑到京兆府衙门当了一回苦主,京兆府也是无奈,这事估计也只有都察院那帮子人才会干的出来,得了,又得当好一回安抚的奶妈角色了
以上的故事是个小事,涉及到的人物和范围都没能在京都这潭水离激起半点涟漪!因为京都太大了,都察院也太大了!
以下的故事是个大事,太祖皇帝开国年间,中书门下各部京查官员徇私舞弊,京城勋贵、边疆大将及开国元勋屡有扰民滋事者,太祖念及往日战场情分及天下初定不想严惩百官,就抱着睁一只眼避一只眼的态度。
那时的都察院院长以天下初定以民为重的理由当面承情太祖,太祖未知可否只是默然。出宫后,都察院院长干脆利落的亲率几大处头目,将勋臣十三人,大将五人,京官徇私舞弊者七十八人,地方官吏有诛连犯案者三百六十六人全部处斩!
除勋贵尸首可以由家人收拾安葬外,大将尸首传阅三军,京官尸首悬于各部衙门,地方犯案官员除尸首悬于各衙门外,还将犯案官员扒皮内里充填稻草立于公堂两侧。
至此军方及各部、地方与中央皆是“鬼影重重、阴森可怖”!都察院也成了枢密院和中书省六部的共同死对头,惹不起也不敢和都察院横着干,就只好远远的躲起来!太祖念及旧日深情也见到都察院权势太盛和隐隐的不听旨意的乱动,特别下令:二品及以上官员不得先斩后奏,可拘捕不可杀戮!
至此,都察院的凶名便源远流长,在大庆帝国官员和百姓的心中,都察院的大狱比刑部天牢还要可怕!都察院的人比鬼都还要可怕!宁可得罪文臣武将也不能得罪都察院的爷爷们!
但是,在文武大臣的心里和天下百姓的心中都知道,都察院可怕归可怕,但若是没了都察院在明里暗里的看顾着大庆帝国从珊珊学步到如今的壮硕巨人,大庆帝国没准早就趴下了,就算是没趴下那日子也绝对没有这么好过!
夜深,各部衙门悄然无声,都察院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