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寒蝉】四凶,汉族神话传说中由上古时代的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个凶神。四凶在尚书和左传中均
有记载,但是内容却不尽相同。
《尚书·舜典》中记述的四凶是共工、欢兜、鲧(大禹的父亲)、三苗。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
魑魅。”
《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述是:帝鸿氏之不才子“浑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之不才子
“梼杌”,以上合称“三凶”,加上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称“四凶”。
结合民族学理论,四凶的本质,是四个酋长,他们不服舜帝统治,就被舜帝流放。四凶兽可能就是这四
个部落的各自图腾。
饕餮(tāotiè)
是汉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
是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
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
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对比一下domo绘制的
饕餮,看看是不是和古书上记载的一样。
《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辞海》在解释饕字说:饕即“贪,《汉书·礼乐志》:‘贪饕险’颜师古注:‘贪甚曰饕。’特指贪
食。”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
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
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
,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
,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
。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
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
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
之饕餮。
《神魔志异*异兽篇》:神州极南有恶兽,四目黑皮,长颈四足,性凶悍,极贪吃。行进迅疾若风,为祸
一方。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上面几段话里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饕餮是一种“恶兽”,而不是鱼蛇蟒鳄,不属于鱼类或爬行类。《辞海》中还有附有商周鼎上的饕
餮纹。你只要看一看就可以认出那个凶恶的猛兽像谁,非常像狼的正面像,也是圆眼吊睛,凶狠无比。
二是饕餮甚贪食。这个特征鲜明地指出了狼的特性。“极贪食”是草原狼的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咱俩养
过狼,太知道狼的这个天性了,咱俩可以举出无数个狼贪食的例子。天下再没有比狼更贪食的动物了。
不信可以让人去问老牧民,天下最“贪食的恶兽”是谁?回答肯定是狼。人所共知,“贪”就是狼性的
代名词。董仲舒说秦“以贪狼为俗”,也把贪与狼相并列。中国人形容贪食总是用“狼吞虎咽”,而且
还把狼排在虎之前,狼比虎更贪食。形容贪心都说“狼子野心”,不会说“虎子野心”。
由于饕餮具有“恶兽”和“甚贪食”这两个狼的特征,而且饕餮纹又像狼。因此,传说中的饕餮很可能
就是狼,或是从狼演变而来的神兽。
科幻片中的饕餮
三是饕餮成为商周鼎的主要纹饰,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宝鼎是华夏民族在青铜时代的立国之重器
。在周朝,“一言九鼎”的“鼎”,是象征至高无上王权的神器和礼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鼎在华
夏先民心目中处于民族“图腾柱”的地位。因此,只有属于民族的图腾才有资格登上如此崇高的地位,
而被镌刻铸造在宝鼎重器之上。这一现象又反映出两个问题:其一,到商周时,华夏族可能还仍然崇拜
狼图腾,至少是猛兽图腾,炎帝黄帝族祖先的图腾崇拜遗风可能还继续存在,而周朝时期的华夏族受狼
图腾的影响更深,因为,周起源于西戎,而西戎大多是崇拜狼图腾的游牧族。其二,当时的“龙”可能
还没有被普遍接受,尚未真正成为华夏族的民族图腾,否则,象征王权的宝鼎就一定会以龙作为主要纹
饰。周鼎上的纹饰主要由饕餮纹和云纹所组成,以饕餮为中心,云纹环绕其周围。显然,饕餮神兽在天
上,从云层里探出头,俯看人间。它的身体则藏在云里,不知是否有蛇身或龙身,但是如果在饕餮脑袋
后面续上龙身,那就与后来的标准龙相差不远了。所以,我认为,在狼图腾和龙图腾之间可能还有一个
饕餮图腾的过渡阶段。饕餮既有狼的性格,又有后来龙的狰狞面目。
兽面纹所指称的神兽的真正名称与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后人因其面相凶恶、神秘、恐
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赐名为饕餮。饕餮原是《左传》中用来形容贪财贪食之不仁不义者。近世学者
已指出把兽面纹命名为吃人的饕餮纯是牵强附会,有悖于商周的社会文化状况。
因为面相凶猛恐怖,又行饕餮恶名,此兽在中国文化与艺术演变中的踪迹几乎无从寻觅。西周中期,盛
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但是,与饕餮纹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几种
动物纹样,如龙、虎、凤、龟等,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都大量出现在官方与民间,成为中国文化中最
具盛名的吉祥物、艺术表现源源不绝的主题。特别是龙,在青铜器时代,多数也都拥有与饕餮纹相同的
凶恶面孔。若论神秘、威武和地位,龙在青铜时代远逊于饕餮。然而,龙后来却登上了中国文化与政治
象征的最高宝座,“饕餮”这一青铜时代的至尊,踪影难寻了。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
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
,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
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
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相传饕餮是蚩尤败给炎黄二后被斩下的首级身首异处集怨气所化,有吞噬万物之能被黄帝用轩辕剑所封
印并由狮族世代看守(首门石狮)
现代含义:源自"法国广告收藏家布尔西科先生,是"广告饕餮之夜"的创办者,是广告专业人士的盛会,
它的大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业内人士可以从中看到,学到广告的创意表现手法,圈外人士也从中得到
愉悦与礼堂享受。它的成功重要的是它为年轻观众提供了一个心情发泄的绝好场所,是一所欢快、理智
的发泄,热而不狂。"广告饕餮之夜"为观众准备的就是一道广告大餐,就是要每位到场的观众吃饱。广
告饕餮之夜环球展映进入第24个年头(1984年开始)。每到广告之夜,满街头戴面具,挥舞气球,连喊
带唱的狂欢场面。"而"饕餮‘在现代文化中也预示着心灵的放松,欲望的满足。把"饕餮"的含义推延出去
,也就是指一场别开生面的盛宴。
引申含义:它具有摄影盛宴,大聚集的含义,也比喻贪吃的人。同时引申到我们对摄影也是一种无止境
的渴求,做个贪吃的人吧,但不是用嘴,而是用眼,用耳朵,用心灵来吃这道大餐。
穷奇
上古神兽《山海经·海外北经》描述一笔,北有恶兽,名曰穷奇,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善
蛊惑人心,喜制造战争,而厌食死人。
结合天神、怪兽、恶人三位一体,真实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解它称之
为北方天神,身体好像老虎骑着两条龙。《山海经·西次四经》则说它长得象牛,叫起来象野狗,长着
粗硬而不光滑的毛,还要吃人。但《海内北经》又说穷奇象虎,长着翅膀,吃人总是从头开始吃,吃的
人总是披头散发。《左传》则将之类同饕餮和梼杌,说它是少皥氏不才子,因为总是诋毁忠直的人被人
们称为穷奇。《神异经》总结了它的种种特质,描述它是一种生活在西北,长得像虎有翅膀,喜欢吃人
的怪物。它能听懂人说话,听到人争吵就去吃有理的一方,听说有人忠诚有信义就去咬人的鼻子,但听
说有人凶恶不讲道理反而会赠送自己咬死的动物。相比饕餮等怪兽,穷奇显得更具个性和智慧,但是这
种喜欢接近人的习惯大大影响了它作为怪兽的神秘魅力和实力评价。
《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有兽焉,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它就是西方天帝
少昊的儿子,大名鼎鼎的穷奇。
这家伙很有意思,看见有人打架,它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听说某人忠诚老实,它就要去把那人
的鼻子咬掉;听说某人作恶多端,反而要捕杀野兽馈赠。由此可见,它应该是头凶兽。然而有些书上又
说它也不是那么坏,在古时腊八的前一天,宫廷里要举行一个叫逐疫的仪式,由方相氏带着十二只异兽
游行,穷奇和另一只叫腾根的异兽,共同负担着吃掉害人的蛊的任务,于是又让人感觉它对人还是有些
益处了。之后神话被历史化,神鬼也被人格化,穷奇逐渐演变为天下四凶之一,最后终于被舜帝制服了
。
穷奇作为怪兽的形象有两种:《山海经.西次四经》上言“状如牛,音如狗”;《山海经.海内北经》上
言“状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种形象,它都是一种食人怪兽,而且有着固定的原则,大致引《神异
经.西北荒经》上的说法,它“知人语言,逢忠信之人,啮而食之,食人自首始;逢*邪则擒兽而伺之”
。也就是说,好人遇到它会变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脑袋,而坏人遇到它反而会得到它送来的野兽之类
做食物。这样“是非分明”且付诸行动的怪兽的确少见。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舜
将其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少昊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
精,他们的故事可见于《拾遗记》,非常美丽动人。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其果实万年一结,吃了的话
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称为“穷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这些关键字“白”啊,“金”啊
,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驱逐的还有黄帝的不才子“
浑沌”;颛顼的不才子梼杌;以及“饕餮”三族,作为怪兽的“浑沌”,“桃杌”,“饕餮”也无一例
外地出现在西方,其中饕餮位于西南一些,但想来离被称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远。也就
是说,和其他几位帝王略有不同,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所谓“御魑魅”的说法很
可能是指压制当地少数民族,从这样的想法衍生开思考,怪兽们的行为特性也就不足为奇。“浑沌”,
“梼杌”,“饕餮”也具有相似的特点,这里不加赘述了。
一种说法认为“穷奇”是一种怪兽,而少昊子只是因为其特性而被比作“穷奇”。从家族命名和传说的
情节而言都可以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穷奇就是少昊帝之子,不仅仅是因为有智能而被视为神兽,它
本来就是“神-兽”,是一个是非颠倒,善捕禽兽的家伙。至于大傩(旧时的迎神赛会)中的逐疫十二神
中负责“食蛊”的穷奇神,因为反而不够“神话”,也就暂时弃之不理了吧
《山海经·西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
如獆(hao);狗,是食人。”另外一种说法说穷奇是神名,《淮南子·墬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
生也。”高诱注曰:“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两龙,其形如虎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岛上全
身火红,状如牛的怪兽就是穷奇(身上有五色石南叶哦)。
后来“穷奇”用来比喻背信弃义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
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梼杌(táowu)
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
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
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
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
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很,一名难训。”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
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另有一说是神名,《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
另外有一本战国时的书名叫《梼杌》是专门记载楚史的史书。
后来“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氏有不才
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
浑沌(hundun)
浑沌,即浑敦。其状如犬,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无五脏,行走而足不开。??
浑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浑
沌”,《史记.五帝本纪》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章炳麟在《新方言·释言》中说,“浑沌”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混蛋。
神话中的浑沌《山海经》中较早记述了混沌神话,特别值得认真分析。《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
,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
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显
然,这里“浑敦”指太阳。那么浑沌怎么又与帝江联系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
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
袁枚(1716-1798)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帝江,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
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帝江、蛇(龙)、《庄子镨帝王》中的浑沌联系在一
起,决非偶然。另外,把太阳神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较合理的。在人类最初的悟性中还有什么能比
白天与黑夜、光明与与黑暗、太阳与太阴的对比更明显呢?古人把太阳神称做混沌,就其初义来说,因为
只有太**有那包纳一切、吞吐一切、涵盖一切的大光芒。敦与浑连用还见于老子《道德经》:“敦兮
,其若朴;……混(浑)兮,其若浊。”黄帝与浑沌相联系还有其它许多证据。
其它说法
有说法是浑沌是驩兜死后的怨气所化,穷奇是共工死后的怨气所化,梼杌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饕餮是三苗死后的怨气所化。
[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
有记载,但是内容却不尽相同。
《尚书·舜典》中记述的四凶是共工、欢兜、鲧(大禹的父亲)、三苗。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
魑魅。”
《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述是:帝鸿氏之不才子“浑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之不才子
“梼杌”,以上合称“三凶”,加上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称“四凶”。
结合民族学理论,四凶的本质,是四个酋长,他们不服舜帝统治,就被舜帝流放。四凶兽可能就是这四
个部落的各自图腾。
饕餮(tāotiè)
是汉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
是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
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
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对比一下domo绘制的
饕餮,看看是不是和古书上记载的一样。
《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辞海》在解释饕字说:饕即“贪,《汉书·礼乐志》:‘贪饕险’颜师古注:‘贪甚曰饕。’特指贪
食。”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
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
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
,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
,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
。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
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
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
之饕餮。
《神魔志异*异兽篇》:神州极南有恶兽,四目黑皮,长颈四足,性凶悍,极贪吃。行进迅疾若风,为祸
一方。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上面几段话里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饕餮是一种“恶兽”,而不是鱼蛇蟒鳄,不属于鱼类或爬行类。《辞海》中还有附有商周鼎上的饕
餮纹。你只要看一看就可以认出那个凶恶的猛兽像谁,非常像狼的正面像,也是圆眼吊睛,凶狠无比。
二是饕餮甚贪食。这个特征鲜明地指出了狼的特性。“极贪食”是草原狼的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咱俩养
过狼,太知道狼的这个天性了,咱俩可以举出无数个狼贪食的例子。天下再没有比狼更贪食的动物了。
不信可以让人去问老牧民,天下最“贪食的恶兽”是谁?回答肯定是狼。人所共知,“贪”就是狼性的
代名词。董仲舒说秦“以贪狼为俗”,也把贪与狼相并列。中国人形容贪食总是用“狼吞虎咽”,而且
还把狼排在虎之前,狼比虎更贪食。形容贪心都说“狼子野心”,不会说“虎子野心”。
由于饕餮具有“恶兽”和“甚贪食”这两个狼的特征,而且饕餮纹又像狼。因此,传说中的饕餮很可能
就是狼,或是从狼演变而来的神兽。
科幻片中的饕餮
三是饕餮成为商周鼎的主要纹饰,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宝鼎是华夏民族在青铜时代的立国之重器
。在周朝,“一言九鼎”的“鼎”,是象征至高无上王权的神器和礼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鼎在华
夏先民心目中处于民族“图腾柱”的地位。因此,只有属于民族的图腾才有资格登上如此崇高的地位,
而被镌刻铸造在宝鼎重器之上。这一现象又反映出两个问题:其一,到商周时,华夏族可能还仍然崇拜
狼图腾,至少是猛兽图腾,炎帝黄帝族祖先的图腾崇拜遗风可能还继续存在,而周朝时期的华夏族受狼
图腾的影响更深,因为,周起源于西戎,而西戎大多是崇拜狼图腾的游牧族。其二,当时的“龙”可能
还没有被普遍接受,尚未真正成为华夏族的民族图腾,否则,象征王权的宝鼎就一定会以龙作为主要纹
饰。周鼎上的纹饰主要由饕餮纹和云纹所组成,以饕餮为中心,云纹环绕其周围。显然,饕餮神兽在天
上,从云层里探出头,俯看人间。它的身体则藏在云里,不知是否有蛇身或龙身,但是如果在饕餮脑袋
后面续上龙身,那就与后来的标准龙相差不远了。所以,我认为,在狼图腾和龙图腾之间可能还有一个
饕餮图腾的过渡阶段。饕餮既有狼的性格,又有后来龙的狰狞面目。
兽面纹所指称的神兽的真正名称与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后人因其面相凶恶、神秘、恐
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赐名为饕餮。饕餮原是《左传》中用来形容贪财贪食之不仁不义者。近世学者
已指出把兽面纹命名为吃人的饕餮纯是牵强附会,有悖于商周的社会文化状况。
因为面相凶猛恐怖,又行饕餮恶名,此兽在中国文化与艺术演变中的踪迹几乎无从寻觅。西周中期,盛
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但是,与饕餮纹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几种
动物纹样,如龙、虎、凤、龟等,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都大量出现在官方与民间,成为中国文化中最
具盛名的吉祥物、艺术表现源源不绝的主题。特别是龙,在青铜器时代,多数也都拥有与饕餮纹相同的
凶恶面孔。若论神秘、威武和地位,龙在青铜时代远逊于饕餮。然而,龙后来却登上了中国文化与政治
象征的最高宝座,“饕餮”这一青铜时代的至尊,踪影难寻了。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
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
,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
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
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相传饕餮是蚩尤败给炎黄二后被斩下的首级身首异处集怨气所化,有吞噬万物之能被黄帝用轩辕剑所封
印并由狮族世代看守(首门石狮)
现代含义:源自"法国广告收藏家布尔西科先生,是"广告饕餮之夜"的创办者,是广告专业人士的盛会,
它的大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业内人士可以从中看到,学到广告的创意表现手法,圈外人士也从中得到
愉悦与礼堂享受。它的成功重要的是它为年轻观众提供了一个心情发泄的绝好场所,是一所欢快、理智
的发泄,热而不狂。"广告饕餮之夜"为观众准备的就是一道广告大餐,就是要每位到场的观众吃饱。广
告饕餮之夜环球展映进入第24个年头(1984年开始)。每到广告之夜,满街头戴面具,挥舞气球,连喊
带唱的狂欢场面。"而"饕餮‘在现代文化中也预示着心灵的放松,欲望的满足。把"饕餮"的含义推延出去
,也就是指一场别开生面的盛宴。
引申含义:它具有摄影盛宴,大聚集的含义,也比喻贪吃的人。同时引申到我们对摄影也是一种无止境
的渴求,做个贪吃的人吧,但不是用嘴,而是用眼,用耳朵,用心灵来吃这道大餐。
穷奇
上古神兽《山海经·海外北经》描述一笔,北有恶兽,名曰穷奇,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善
蛊惑人心,喜制造战争,而厌食死人。
结合天神、怪兽、恶人三位一体,真实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解它称之
为北方天神,身体好像老虎骑着两条龙。《山海经·西次四经》则说它长得象牛,叫起来象野狗,长着
粗硬而不光滑的毛,还要吃人。但《海内北经》又说穷奇象虎,长着翅膀,吃人总是从头开始吃,吃的
人总是披头散发。《左传》则将之类同饕餮和梼杌,说它是少皥氏不才子,因为总是诋毁忠直的人被人
们称为穷奇。《神异经》总结了它的种种特质,描述它是一种生活在西北,长得像虎有翅膀,喜欢吃人
的怪物。它能听懂人说话,听到人争吵就去吃有理的一方,听说有人忠诚有信义就去咬人的鼻子,但听
说有人凶恶不讲道理反而会赠送自己咬死的动物。相比饕餮等怪兽,穷奇显得更具个性和智慧,但是这
种喜欢接近人的习惯大大影响了它作为怪兽的神秘魅力和实力评价。
《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有兽焉,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它就是西方天帝
少昊的儿子,大名鼎鼎的穷奇。
这家伙很有意思,看见有人打架,它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听说某人忠诚老实,它就要去把那人
的鼻子咬掉;听说某人作恶多端,反而要捕杀野兽馈赠。由此可见,它应该是头凶兽。然而有些书上又
说它也不是那么坏,在古时腊八的前一天,宫廷里要举行一个叫逐疫的仪式,由方相氏带着十二只异兽
游行,穷奇和另一只叫腾根的异兽,共同负担着吃掉害人的蛊的任务,于是又让人感觉它对人还是有些
益处了。之后神话被历史化,神鬼也被人格化,穷奇逐渐演变为天下四凶之一,最后终于被舜帝制服了
。
穷奇作为怪兽的形象有两种:《山海经.西次四经》上言“状如牛,音如狗”;《山海经.海内北经》上
言“状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种形象,它都是一种食人怪兽,而且有着固定的原则,大致引《神异
经.西北荒经》上的说法,它“知人语言,逢忠信之人,啮而食之,食人自首始;逢*邪则擒兽而伺之”
。也就是说,好人遇到它会变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脑袋,而坏人遇到它反而会得到它送来的野兽之类
做食物。这样“是非分明”且付诸行动的怪兽的确少见。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舜
将其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少昊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
精,他们的故事可见于《拾遗记》,非常美丽动人。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其果实万年一结,吃了的话
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称为“穷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这些关键字“白”啊,“金”啊
,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驱逐的还有黄帝的不才子“
浑沌”;颛顼的不才子梼杌;以及“饕餮”三族,作为怪兽的“浑沌”,“桃杌”,“饕餮”也无一例
外地出现在西方,其中饕餮位于西南一些,但想来离被称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远。也就
是说,和其他几位帝王略有不同,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所谓“御魑魅”的说法很
可能是指压制当地少数民族,从这样的想法衍生开思考,怪兽们的行为特性也就不足为奇。“浑沌”,
“梼杌”,“饕餮”也具有相似的特点,这里不加赘述了。
一种说法认为“穷奇”是一种怪兽,而少昊子只是因为其特性而被比作“穷奇”。从家族命名和传说的
情节而言都可以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穷奇就是少昊帝之子,不仅仅是因为有智能而被视为神兽,它
本来就是“神-兽”,是一个是非颠倒,善捕禽兽的家伙。至于大傩(旧时的迎神赛会)中的逐疫十二神
中负责“食蛊”的穷奇神,因为反而不够“神话”,也就暂时弃之不理了吧
《山海经·西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
如獆(hao);狗,是食人。”另外一种说法说穷奇是神名,《淮南子·墬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
生也。”高诱注曰:“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两龙,其形如虎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岛上全
身火红,状如牛的怪兽就是穷奇(身上有五色石南叶哦)。
后来“穷奇”用来比喻背信弃义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
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梼杌(táowu)
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
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
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
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
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很,一名难训。”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
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另有一说是神名,《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
另外有一本战国时的书名叫《梼杌》是专门记载楚史的史书。
后来“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氏有不才
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
浑沌(hundun)
浑沌,即浑敦。其状如犬,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无五脏,行走而足不开。??
浑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浑
沌”,《史记.五帝本纪》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章炳麟在《新方言·释言》中说,“浑沌”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混蛋。
神话中的浑沌《山海经》中较早记述了混沌神话,特别值得认真分析。《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
,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
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显
然,这里“浑敦”指太阳。那么浑沌怎么又与帝江联系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
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
袁枚(1716-1798)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帝江,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
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帝江、蛇(龙)、《庄子镨帝王》中的浑沌联系在一
起,决非偶然。另外,把太阳神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较合理的。在人类最初的悟性中还有什么能比
白天与黑夜、光明与与黑暗、太阳与太阴的对比更明显呢?古人把太阳神称做混沌,就其初义来说,因为
只有太**有那包纳一切、吞吐一切、涵盖一切的大光芒。敦与浑连用还见于老子《道德经》:“敦兮
,其若朴;……混(浑)兮,其若浊。”黄帝与浑沌相联系还有其它许多证据。
其它说法
有说法是浑沌是驩兜死后的怨气所化,穷奇是共工死后的怨气所化,梼杌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饕餮是三苗死后的怨气所化。
[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