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美丽的纽约[二]

    瞻公子一方面安排代表团加紧准备美国代表团的接洽谈判工作,一方面利用星期六和周日的时间,带着天使参观纽约市区的著名景区!

    他们先后去了大都会、唐人街、百老汇、洛克菲勒大厦、帝国大厦和华尔街等名胜。

    首先,他们参观了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

    它背依纽约中央公园,闹中取静,环境幽雅。

    然而,在建筑上没有体现出美国人的创造性,高台阶、大廊柱,与任何一座标准博物馆一样刻板、单调。

    但展出内容却丰富多彩,体现了资金足、气派大的美国风格。

    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馆内专建的大厅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叹为观止,可谓镇馆之宝。服饰馆也堪称世界之最,收集了4个世纪以来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装1.5万件。

    我国的苏州园林也被仿建在博物馆的主楼二层的北厅之中,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1981年9月才由我国苏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轩十分吸引观众,不时听到游客问:“中国花园在哪里?”为了避免拥挤,规定了专门路线入园,由定时电梯控制人数。

    园中飞檐、雕梁、鱼池、凉亭,室内对联、掸瓶、八仙桌、太师椅一应俱全。

    一些美国游客坐在凉亭里闭目养神,宛如中国的墨客骚人,甚至摇头晃脑的姿势也带上了“中国味”,十分可笑。

    馆内藏有许多珍贵的中国文物,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那里清晰展现:如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良渚文化的陶器玉器,商周汉青铜器,唐宋明清瓷器,明清家具、绘画等,不少还是中国失传的孤品,价值连城。

    中国展厅迎面的一堵大墙上,嵌着一幅色彩斑斓的元代巨幅佛教壁画,足有10米长、6米宽,众佛神态各异,场面蔚为壮观,中有如来,左右有普贤、文殊菩萨,上有飞天,下有诸佛,莲台映日,浮云拳拳,一派盛典的气象。

    此壁画来自山西省洪洞县的广胜寺。

    壁画虽历尽沧桑,可画面依旧清晰。壁画的底层是数厘米厚的土坯墙面,这么大的壁画是如何运到此地的?想必是一块块从广胜寺的墙上铲下来,运到这里,又拼装到墙上吧。然而,从彼墙到此墙,一点不留痕迹,怎么可能呢?真让人不可思议。

    一旁伫立着一尊隋代巨型佛像,雕工精致,神态逼真,为世间罕见。展厅四周还有20多尊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佛头像。与这些佛像面对面,相信每个华人的心里充满了敬畏和震撼。

    如果对中国古陶瓷文化有兴趣,大都会博物馆还是人大开眼界:这里的不少珍品都是第一次谋面,有的甚至叫不出它的名称。

    有一尊陶瓷器,类似鼎器,又像腰鼓,有三只足,浮雕刻制精美,器物规整,看来应是魏晋时期贵族的陪葬品。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稀世珍宝,完美无缺。

    据史载:明万历皇帝在当时想寻觅几件成化斗彩已非易事。明成化淡描青花香炉,画工之精细,造型之优美,堪称一绝。

    中国书画也颇受重视,唐代韩干《照夜白图》,五代传董源《溪岸图》,还有米芾、赵孟俯、倪赞、八大山人、唐寅、石涛、张大千等大家的作品这里都有,尺寸之大,画工之细,十分难得。

    元代王冕的《墨梅画》也在其列,那幅画在诸多画作中,尤为出彩,它透出一种纯天然的稚拙之趣,使人犹如面时轩辕古圣,端冕垂裳,不觉心旷神怡。

    博物馆中还有仿建的苏州园林“明轩”,里面陈列着明代家具。“明轩”园中飞檐、雕梁、鱼池、凉亭,室内对联、掸瓶、八仙桌、太师椅一应俱全。科学技术发达的美国,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浓厚兴趣,不在国人之下。

    美国建国历史才二百年,大都会博物馆内集中展示的世界文化艺术的顶级品,极大地提升了美国人的国际地位。

    美国人善于把世界文化遗产当作自己的文化,不管它是买来的,还是别人捐赠的,抑或是从他国抢来的,全都精心包装,完美展示,十分珍惜。

    如一幢雄伟壮观的埃及古神殿,便是专家们从尼罗河边原封不动地搬到纽约的,它是埃及以外世界上仅有的一座古神殿,神殿的总重量为800吨。那一排排埃及木乃伊,以及整座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被移置到特制的大厅中的巨型玻璃罩里,没有雄心和野心是绝对办不到的。

    世界文化在大都会博物馆交融、组合,使没有文化底气的美国依靠别人的文化而有了底气,这是美国人聪明的地方。

    接下来他们有参观了著名的华尔街。

    华尔街(wallstreet)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一条大街的名字,长不超过一英里,宽仅十一米。它是美国一些主要金融机构的所在地。

    华尔街是英文“墙街”的音译。荷兰统治时,在这里筑过一道防卫墙。英国人赶走荷兰人后,拆墙建街,因而得名。

    这条街上的联邦厅曾是美国第一届国会的所在地,首任总统华盛顿就是在这里宣誓就职的,如今大门前耸立着华盛顿像以纪念此事。

    不过华尔街作为政治中心只是短暂的一瞬,而作为金融中心却一直辉煌夺目,经久不衰。

    华尔街两旁很早就已是摩天大楼林立,街道如同峡谷,抬头只能望见一线天。

    数不清的大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交易所都在这里驻足。每天成千上万的白领阶级涌到这里上班。

    而住在郊区的金融巨头们,则不必受挤车堵车之苦。他们上下班乘飞机,直升机场就设在华尔街东端不远的东河畔。

    华尔街设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

    华尔街是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

    在纽约的华尔街这条全长仅有500多米、街面非常狭窄的小马路上,云集着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联邦储备银行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正是这些呼风唤雨的知名机构,使其成为国际金融界的神经中枢。

    华尔街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每一座建筑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来争取最大的收益。

    由于建筑的间距非常小,走在街上有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这种氛围不禁使人联想到这里的股市每天上演的激烈博弈。

    据统计,在纽约从事金融业的职员中,有10万在华尔街工作。

    因此,每天的上下班时间,整条街都拥堵不堪。

    华尔街的快节奏生活使这里的人们步履匆匆,无暇顾及身边事。不过由于是白领和顶级富豪的聚集地,人们的衣着都非常时髦光鲜,只要看到他们的穿戴,就能捕捉到这个季节的流行脉搏了。

    众所周知,华尔街的标志是一座身长5米、体重6300公斤的铜牛塑像。

    设计者迪莫迪卡最早为它挑选的立足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的人行道。

    当时,为了保证铜牛的安全,警察每晚8时在铜牛周围巡逻察看。当人们第一次看到这个身体健硕、鼻孔发光的庞然大物时,都被它浑身透着的“牛”气震住。

    不过,铜牛还是被搬到与华尔街斜交的百老汇大街上安了家。如今,它已成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似乎只要铜牛在,股市就能永保“牛”市。

    大名鼎鼎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就坐落于华尔街11号。不过有趣的是,交易所的地理位置和名气有点不成正比:许多初来乍到的人都要在华尔街上转一圈才能找到交易所的入口。原来,它的正门并不在华尔街主道上,而是“藏”在了旁边一个不起眼的支道上。

    在占地3700平方英尺的交易所大厅里,每天的股票交易高达25亿股,而每笔交易只需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华尔街制造着一夜暴富的神话,但也不乏令人心酸的回忆。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许多家最有名望的企业股票突然急剧下跌,失去控制,最终导致几百万人破产,引发了那场美国著名的经济大萧条。

    华尔街是英语“wallstreet”的音译,但这个名称并非源于街道两旁大墙似的高楼。

    根据华尔街街口大厦墙上镶嵌着的铜匾记载,1653年,荷兰人统治时期,这里是新阿姆斯特丹总督的驻地。为方便警卫通行,总督下令用木头做围墙,筑起一条街,就地取名“墙街”,这就是最早的华尔街。

    18世纪,24个商人代表聚集在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签订了梧桐协议,规定在他们之间可以进行证券交易,这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

    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华尔街已经成为美国金融行业的象征。只要一提股票,人们便会联想到华尔街,就连一些并非在此办公的金融大公司,也被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是华尔街公司,可见其地位已经深入人心。

    后来,他们又到海滨参观瞻仰了自由女神。

    女神像的钢铁骨架由设计巴黎铁塔的埃菲尔设计,雕像由法国雕刻家维雷勃杜克设计,并在巴黎完成。法国政府将这一标志自由的纪念像,作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赠给美国。自从1886年落成以来,它耸立在纽约港的入口。

    自由女神像,作为美国象征,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以西的一个小岛--自由岛上,她手持火炬,矗立在纽约港入口处,日夜守望着这座大都会,迎来了自19世纪末以来到美国定居的千百万移民。1984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民赠给美国人民的礼物,是自由的象征,女神像高46米,连同底座总高约100米,是那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吨的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以30万只柳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界的法国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制作的。

    女神双唇紧闭,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式宽松长袍,右手高擎象征自由的几米长的火炬,左手紧握一铜板,上面用罗马数字刻着《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公元1776年7月4日,脚上散落着已断裂的锁链,右脚跟抬起作行进状,整体为挣脱枷锁、挺身前行的反抗者形象,女神气宇轩昂、神态刚毅,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感。而其端庄丰盈的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美女,使人感到亲切而自然。当夜暮降临时,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映照得宛若一座淡青色的玉雕。而从女神冠冕的窗孔中射出的灯光,又好像在女神头上缀了一串闪着金黄色的亮光,给热闹而喧嚣的大都会平添了一处颇为壮观的夜景。创造这一艺术杰作的是法国雕塑家巴特尔迪,女神的形象源于他在17岁时亲眼目睹的激动人心的一幕: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了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政变。一天,一群共和国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公事,与政变者展开巷战。暮色时分,一位忠于共和政权的年轻姑娘,手持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不幸中弹牺牲。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征,另外,女神像的形体以巴特尔迪后来的妻子为原型创作,面容则取自他的母亲。

    1869年,巴特尔完成了自由女神像的草图设计。1874年造像工程开工,到1884年完全造竣,前后历时十年,雕像仅食指就有2.5米长,1米宽,指甲则有75厘米厚。

    1884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赠送给美国。8月5日,神像底座奠基工程开始,基座高约27米,由花岗石混凝土制成。基座下面是打入弗特伍德古堡中心部位6米深处的混凝土巨柱。该古堡是一座军用炮台,呈八角星状,于1808-1811年为加强纽约港的防卫而建,1840年翻新。1885年6月,整个塑像被分成200多块装箱,用拖轮从法国里昂运到了纽约。1886年10月中旬,75名工人在脚手架上将30只铆钉和约100块零件,组合一处。28日,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亲自主持了万人参加的自由女神像的揭幕典礼。1916年,威尔逊总统为女神像安装了昼夜不灭的照明系统并主持了竣工仪式。1942年美国政府做出决定,将自由女神像列为美国国家级文物。

    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自由女神像是“自由照耀世界之神”的俗称。坐落在美国纽约赫德森河口的“自由岛”上。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型铜像,是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110周年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珍贵礼物。在美国南北战争后,由法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德·拉布莱伊提出铸像建议,由法国人民捐款,由法国艺术家奥古斯特·巴托第设计并主持建造,像内铁架由设计巴黎铁塔的工程师埃菲尔设计。据说,女神像的模特儿是艺术家的妻子尚奈密丽,面貌是艺术家母亲的脸型。巴托第从1874年开始设计,到1884年5月全部工程才告完成。1885年6月,分装成210箱,用法国拖轮运至纽约。这尊像高为46米;连同基座在内,总高92米。重225吨。女神握着火炬的右臂高插入云;左臂面刻着“1776年7月4日”字样,标明宣言发表的日期;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铁链,气宇轩昂,神态刚毅,宣布获得自由,故称为“自由女神像”。像内有22层,电梯可升至10层平台上,再循盘梯可达巨像冠部的望台。巨像的底部建筑为美国移民博物馆。1886年10月28日,由美国克利夫兰总统主持揭幕。1924年,美国政府宣布为国家纪念地。

    此后。他们还兴致勃勃的游览了纽约的唐人街。

    纽约唐人街沿东西方向横穿曼哈顿,占据了mott大街、bayard大街、pell大街。这个地区的人口足有22000名,主要是广东人。商店的三分之一是餐厅,街道两边摆放着堆积如山的水果、药材、海鲜摊位,卖百货的大婶及漂亮的中文招牌混杂在一起。想体会唐人街特有气氛德的游客,在运河街地铁站下车后,朝mott街方向步行游览就可以充分体会。周末纽约的唐人都回来这里购物,而十分拥挤。该地区南面是象征中国人精神的领导者孔子的"孔子广场"。因这里人口过密,到这里需派很长时间的队伍才可到达。

    纽约唐人街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南端下城,其范围以勿街为中心,包括坚尼街、摆也街、披露街、拉菲耶特街、包厘街和东百老汇大道。距市政府仅一箭之遥,与闻名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华尔街也只是咫尺之途,又毗邻世界表演艺术中心的百老汇,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她在纽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谁也说不清纽约的唐人街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人们只知道本世纪初时这里还几乎完全是男人的世界,当时的美国政府曾颁布过排华法案,禁止中国移民的家属进入美国。赌博、抽大烟和帮派之间的打斗,差不多就是美国人对当年唐人街的印象。唐人街的多耶斯大街(doyersstreet)是一条非常狭窄的小巷,当年唐人街的黑帮分子就经常在这里发生激烈的冲突,后来这条大街就被称为「血腥之角」。一直到1933年时,纽约唐人街黑帮之间的打斗才趋于平息。

    百老汇的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初...

    建立於1810年的parktheater是现今纽约百老汇剧院的始祖,

    第二间剧院thebroadway在1821才出现於百老汇大道(broadway)上.百老汇在这期间的戏剧风格受到当时欧洲维多利亚风格(vistyle)的影响极大.伴随著移民潮及多样文化的冲击,属於美国本土的剧作家及演员才在这种意识刺激下出现,而edwi则有幸成为第一位知名美国本土演员.

    由於大部分的剧码都是改编自小说或文学品,由於著作翻印再版或改编剧码的纷争不断。

    第一条关於‘著作权法‘的条文於1856出现.

    随著第一次世界大战(worldwari)的结束,百老汇剧院文化於1920s年代开始迅速蓬勃发展,但这种好景却被1930s年代初的低迷崩盘股市而划上终止.

    随著历史文化再次演进变迁,现今的broadway不仅是一条贯穿纽约曼哈顿岛(manhattan)南北向的马路,更是剧院或是欣赏戏剧的代名词.

    目前所指的‘百老汇区‘是指延著百老汇大道(braodway)从位在曼哈顿西41街(west41ststreet)的er剧院往北至西53街(west53rdstreet)的broadwaytheater剧院,而真正位在百老汇大道上的剧院只有marquis,palatergarden跟broadway这4家剧院.

    其实沿著百老汇区周围林立的剧院也都归在百老汇区.

    至於‘百老汇秀‘,broadway简而言就是在百老汇区上演的戏码,通常也是较热门的;

    offbroadway就是在百老汇区外上演的戏码,通常是较不热门的;

    offoffbroadway就可想而知……

    ;

章节目录

天使也猖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辰龙居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辰龙居士并收藏天使也猖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