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起来,罗方和小郑氏先去郑氏那里请了安,然后母子们相扶携着一同去到老太太的延安堂,与老太太用过早饭,坐着闲话一盏茶功夫,郑氏就催着罗方出了内宅往前院去忙正经事。
其实外头事情已办完,不必上衙门了,罗方只需在家看着长随和小厮们收拾些个人物品捆扎打包装,比如书房里喜欢的书籍细软,想带走的府库中几样器械之类,看看祖父和父亲到前堂来了,便往他们跟前去聆听训诲,若能得两位长辈指点一二,明示暗授几条在外任上用得上的门路,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这是郑氏镇日里总在罗方耳边念叨的话,罗方自是从善如流,他做了大房嗣子,便将郑氏视同亲母,郑氏的话向来言听计从。
今天府里却是人客不断,罗方跟着罗松随侍成国公身边半天,尽干些陪客的无聊事,正郁闷间,忽见管事领着个眼生的小丫头过来寻他,那丫头直说她是世子夫人身边贴身服侍的,罗方不能置信:母亲金氏身边用惯的婢仆们虽然被父亲罗松给换掉了,但贵为世子夫人,再怎么样都要用着体面的大丫头和婆子才对,这种十岁出头的青涩小丫头,哪里够格待在世子夫人身边!
那小丫头却拿出金氏随身带的小印章和亲笔书写的纸条,罗方吃惊之下,不得不相信,将那小丫头带进自己的书房问话。
金氏被禁足,不能与子女见面,从昨天起就让小丫头伺机出来寻人,小丫头倒是见着了小郑氏,小郑氏却刚被郑氏敲打,一时不好擅作主张,又想着等罗方回来再商量,不意夜里罗方竟是酒醉而归,夫妻俩说歇下就歇下了,没有机会商量,到了今天早上又要里里外外几个长辈跟前问候请安,小郑氏还来不及说,罗方就离开了,她也是没法子。
把个金氏急得什么似的,罗端、罗容都离开京城了,眼下罗方也要走,她自己却被关起来,俗语说侯门深似海,更何况这是国公府,没个体己人帮衬,想破了束缚走出去真是太难了!
是以今天一大早赶紧又让小丫头找借口出来找人,总算是见着了罗方。
罗方当然不能任由母亲被困在偏院一隅不能见人,他以即将赴外任、几年不能回京为由,要求见一见生母,罗松断然拒绝,父子俩为此相持不下。
成国公听说了这件事,索性往城外罗真的山庄去小住顺便打猎,见都不想见罗方。
罗松态度强硬,金氏和罗方母子虽不能会面,两边各想法子,通几封书信却是难不到他们,罗方照着金氏的指示行事,拿着金氏亲笔信去了一趟贤王府。
三天之后,宫里的贤妃娘娘和淑妃娘娘忽然驾临成国公府,专程来探望成国公夫人、世子夫人和罗二姑娘!
这份殊荣来得太快太意外,把罗老太太都弄懵了,成国公不在府里,罗松一时间也不知所措,只得按照罗老太太的意思,仍旧放金氏出来,迎候并接待两位皇妃娘娘!
金氏又回到春辉院,按品大妆穿戴齐整,领着女儿罗姝,通身富丽华贵地站在国公府大门口最显眼处,母女俩带着矜持的笑容,骄傲地昂着头,与其说在等候皇妃,倒不如说是在示威——金氏在向包括罗松在内的所有成国公府的人示威:瞧着吧,想把我金氏踩下去,可没那么容易!
贤妃和淑妃成国公府之行,也不知对罗松说了什么,起到些震慑作用,等两位皇妃走后,罗松果然不再对金氏怎么样,由着她住在清辉院,依然享受她世子夫人的权限和福利,只不过国公府中馈她却是拿不回来了,郑氏以听命于国公爷为由,不肯放手,连分管事务都用不着,金氏心里虽恨恼,却也无奈何,妯娌两人算是摆明车马,誓成对头了。
国公府那边的事情,仅隔一条街的锦绣自然都知道,除了吐槽罗松怂货,其它的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钱嬷嬷有些担忧:金氏竟得了皇妃撑腰,是不是又能翻天了?可别让少爷少夫人再吃了她的亏去!
锦绣很有诚意地安慰了钱嬷嬷几句,信心这个东西真是能传染的,罗真笃定地说过金氏这辈子注定要绝望,南宫昀登不了那个位子,锦绣便也这么觉得。
不管目前情况如何改变,信心却是不会变。
又过得两天,罗方终于要启程去东海防,国公府践行宴办得冷清零落,成国公对罗方彻底失望,在山庄住得稳稳当当不考虑回府;罗松一是顺从成国公二不想看见金氏得意,也不肯露面;罗真就直接一句话:没空。夫妻俩大白天关起门在屋里开头还玩得笑声不断之后就悄无声息了,罗方亲自上门请都不见!
金氏和郑氏虽然不和,却是同样爱惜儿子,罗老太太始终也疼爱罗方,靠着女眷们尽力张罗,到最后好歹算是把个践行宴圆满办好了来。
罗方离开京城之时,却只是带走江侍妾和老太太给的百合做通房,留下小郑氏,说是替他在长辈们跟前尽孝。
小郑氏原本确系有些犹豫要不要跟着夫君离京,自己怎么想是一回事,等到夫君真的把她给留下来,只带着他的美妾走了,小郑氏免不了伤心欲绝,哭得像个泪人一般。
她不是傻子,罗方温情脉脉地劝了她一晚上,说是不忍娇妻跟随他到外省贫脊之地吃苦,留她在京中享福,顺便替他看顾长辈尽孝心,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她岂有不明白的!
他虽然过继到大房,做了姑母的嗣子,可满心还是为他的生母着想,考虑到兄弟几个都出京了,金氏身边没个得用的自己人看顾,他不放心,所以把她给留下!
一则,做为儿媳她要服侍两位婆母,二则她与宗室几位王妃公主郡主交好,必要时,可以为金氏往贤王府递送消息!
夫唱妇随,做为妻子她愿意追随他,始终与他站在一起,可是,他却不曾为她着想,整整五年啊,他把她留在京城,她没有儿女傍身,将来要如何自处?(未完待续。)
其实外头事情已办完,不必上衙门了,罗方只需在家看着长随和小厮们收拾些个人物品捆扎打包装,比如书房里喜欢的书籍细软,想带走的府库中几样器械之类,看看祖父和父亲到前堂来了,便往他们跟前去聆听训诲,若能得两位长辈指点一二,明示暗授几条在外任上用得上的门路,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这是郑氏镇日里总在罗方耳边念叨的话,罗方自是从善如流,他做了大房嗣子,便将郑氏视同亲母,郑氏的话向来言听计从。
今天府里却是人客不断,罗方跟着罗松随侍成国公身边半天,尽干些陪客的无聊事,正郁闷间,忽见管事领着个眼生的小丫头过来寻他,那丫头直说她是世子夫人身边贴身服侍的,罗方不能置信:母亲金氏身边用惯的婢仆们虽然被父亲罗松给换掉了,但贵为世子夫人,再怎么样都要用着体面的大丫头和婆子才对,这种十岁出头的青涩小丫头,哪里够格待在世子夫人身边!
那小丫头却拿出金氏随身带的小印章和亲笔书写的纸条,罗方吃惊之下,不得不相信,将那小丫头带进自己的书房问话。
金氏被禁足,不能与子女见面,从昨天起就让小丫头伺机出来寻人,小丫头倒是见着了小郑氏,小郑氏却刚被郑氏敲打,一时不好擅作主张,又想着等罗方回来再商量,不意夜里罗方竟是酒醉而归,夫妻俩说歇下就歇下了,没有机会商量,到了今天早上又要里里外外几个长辈跟前问候请安,小郑氏还来不及说,罗方就离开了,她也是没法子。
把个金氏急得什么似的,罗端、罗容都离开京城了,眼下罗方也要走,她自己却被关起来,俗语说侯门深似海,更何况这是国公府,没个体己人帮衬,想破了束缚走出去真是太难了!
是以今天一大早赶紧又让小丫头找借口出来找人,总算是见着了罗方。
罗方当然不能任由母亲被困在偏院一隅不能见人,他以即将赴外任、几年不能回京为由,要求见一见生母,罗松断然拒绝,父子俩为此相持不下。
成国公听说了这件事,索性往城外罗真的山庄去小住顺便打猎,见都不想见罗方。
罗松态度强硬,金氏和罗方母子虽不能会面,两边各想法子,通几封书信却是难不到他们,罗方照着金氏的指示行事,拿着金氏亲笔信去了一趟贤王府。
三天之后,宫里的贤妃娘娘和淑妃娘娘忽然驾临成国公府,专程来探望成国公夫人、世子夫人和罗二姑娘!
这份殊荣来得太快太意外,把罗老太太都弄懵了,成国公不在府里,罗松一时间也不知所措,只得按照罗老太太的意思,仍旧放金氏出来,迎候并接待两位皇妃娘娘!
金氏又回到春辉院,按品大妆穿戴齐整,领着女儿罗姝,通身富丽华贵地站在国公府大门口最显眼处,母女俩带着矜持的笑容,骄傲地昂着头,与其说在等候皇妃,倒不如说是在示威——金氏在向包括罗松在内的所有成国公府的人示威:瞧着吧,想把我金氏踩下去,可没那么容易!
贤妃和淑妃成国公府之行,也不知对罗松说了什么,起到些震慑作用,等两位皇妃走后,罗松果然不再对金氏怎么样,由着她住在清辉院,依然享受她世子夫人的权限和福利,只不过国公府中馈她却是拿不回来了,郑氏以听命于国公爷为由,不肯放手,连分管事务都用不着,金氏心里虽恨恼,却也无奈何,妯娌两人算是摆明车马,誓成对头了。
国公府那边的事情,仅隔一条街的锦绣自然都知道,除了吐槽罗松怂货,其它的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钱嬷嬷有些担忧:金氏竟得了皇妃撑腰,是不是又能翻天了?可别让少爷少夫人再吃了她的亏去!
锦绣很有诚意地安慰了钱嬷嬷几句,信心这个东西真是能传染的,罗真笃定地说过金氏这辈子注定要绝望,南宫昀登不了那个位子,锦绣便也这么觉得。
不管目前情况如何改变,信心却是不会变。
又过得两天,罗方终于要启程去东海防,国公府践行宴办得冷清零落,成国公对罗方彻底失望,在山庄住得稳稳当当不考虑回府;罗松一是顺从成国公二不想看见金氏得意,也不肯露面;罗真就直接一句话:没空。夫妻俩大白天关起门在屋里开头还玩得笑声不断之后就悄无声息了,罗方亲自上门请都不见!
金氏和郑氏虽然不和,却是同样爱惜儿子,罗老太太始终也疼爱罗方,靠着女眷们尽力张罗,到最后好歹算是把个践行宴圆满办好了来。
罗方离开京城之时,却只是带走江侍妾和老太太给的百合做通房,留下小郑氏,说是替他在长辈们跟前尽孝。
小郑氏原本确系有些犹豫要不要跟着夫君离京,自己怎么想是一回事,等到夫君真的把她给留下来,只带着他的美妾走了,小郑氏免不了伤心欲绝,哭得像个泪人一般。
她不是傻子,罗方温情脉脉地劝了她一晚上,说是不忍娇妻跟随他到外省贫脊之地吃苦,留她在京中享福,顺便替他看顾长辈尽孝心,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她岂有不明白的!
他虽然过继到大房,做了姑母的嗣子,可满心还是为他的生母着想,考虑到兄弟几个都出京了,金氏身边没个得用的自己人看顾,他不放心,所以把她给留下!
一则,做为儿媳她要服侍两位婆母,二则她与宗室几位王妃公主郡主交好,必要时,可以为金氏往贤王府递送消息!
夫唱妇随,做为妻子她愿意追随他,始终与他站在一起,可是,他却不曾为她着想,整整五年啊,他把她留在京城,她没有儿女傍身,将来要如何自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