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他这么给算计了!小暖探身就要冲着娘亲喊两句话,却被三爷捞回了车中。
小暖的腮帮子鼓得像是生了气的蛤蟆,“三爷!”
“嗯。”
“你跟敬国公说了什么?”
三爷含笑,“没什么,只是跟他讲了目前的局势,让他重归朝堂,解决胥吏之乱而已。”
“他这是归朝堂嘛!”小暖怒了,他快长自己娘亲身上了好不好!
小暖这气鼓鼓的模样真是可爱极了,三爷揉巴了一会儿,才道,“他留在南山坳,于公,是为了仔细考量你派人打理南山坳的办法是否可推而广之;于私么……你觉得他斗得过母妃?”
小暖眼睛一亮,“你跟母妃说要她保护娘亲了?”
三爷点了点小暖的额头,“若什么都要用嘴说出来,便无趣了。母妃她自然明白。”
明白吗?小暖的脑袋探出车窗往回望,见她娘亲正在跟美人婆婆亲亲热热地说话,李奚然站在旁边,很多余的模样,小暖心里顿时又舒坦了。
李奚然是老谋深算,但在绝对的美貌面前,他也是无可奈何,娘亲吃死了母妃的美貌呢。
大黄见到小暖深了脑袋出来,便颠颠跑过来,跟在马车边抬头看她。
小暖探手揉了揉大黄的脑袋,“回吧,好好玩。”
大黄晃晃尾巴,又往前跑了几步,到了圆通的马车下。小暖这才发现,圆通圆滚滚的脑袋也从车窗里探了出来。
圆通也揉着大黄的脑袋,“大黄,小僧去去便回,你照顾好小草。”
马车内的莫名啧啧不已,陈小草的心眼可比大黄多多了,谁照顾谁还不一定呢。不过这话他可不敢说出口,晟王妃家这只大黄狗记仇得很,得罪了它准没好处。
“师弟,到了京中你可得少说话,免得给晟王添麻烦。”莫名叮嘱完师弟,又说金竭,“你也是,老老实实地领罪,你犯的事儿也不小。”
金竭对此早有打算,“我现在剃发为僧,二爷觉得如何?”
“不行!”莫名炸了,他天天面对师弟一个光头就够烦了,再添一个还了得。
圆通问师兄,“为何不行?”
莫名当然不会说实话,“金竭啊,你的长条梭子鱼脑袋,长着头发带着帽子还好,剃了很难看的。”
金竭毫不在乎,“金竭是男人,美丑又有何妨!”
“话可不能这么说,万一你剃了头发,让万岁看了不顺眼一刀把你咔嚓了呢?对吧,师弟?”莫名使劲冲着师弟挤眼睛,让他别同意金竭这劳什子的馊主意。
圆通摸了摸脑袋,“要不,就跟着师兄入道门?”
“也好!”
“不成!”莫名更不愿意了,“你没有慧根,修不得道,入门也是枉然。”
这就是道与佛的不同,入道讲究缘法,入佛只论心意,所以佛门弟子发展得比道门快。圆通想着临别时度通师兄叮嘱他的话,便道,“此事,还是听听晟王的意见吧。”
待到傍晚,马车在益州城停留时,圆通跳下马车去找三爷。
三爷跟自己的小娇妻同坐一车,身边没有两个娃儿添乱,也没有大黄乱拱,他对这一程简直是满意得不得了。
所以听到圆通问他这么无关紧要的问题时,三爷也耐着性子答了,“可。”
“三爷觉得他为僧可,还如入道可?”三爷说得太简练,圆通没听明白。
“为僧。”他们三人现在是一僧一道一俗,待到圆通还俗、金竭入佛门后,仍旧是一僧一道一俗,这样才整齐。
圆通“哦”了一声,便道,“那小僧这就回去为他剃度。”
小暖好奇,“若是你为他剃度,那他就算你的弟子了吧?”
圆通晃着反光的脑袋,“小僧没有收弟子的资格,让他暂时寄名在我师兄门下吧。”
小暖……你觉得你师兄会同意吗?
不过小暖转念一想,金竭这么能打又听话,没准儿度通还真同意……
于是第二日,小暖就见莫名一脸绝望地跟在两个光头身后,抬手跟自己打招呼,“九师姑。”
他是师祖的人,跟自己叫师姑算怎么回事儿。小暖打道号,“无量天尊,若细算起来,贫道该尊道长一声师叔才是。”
圆通诧异,“九清,你这是从哪里论的?”
小暖笑眯眯的,“年纪。”
圆通摇头,“他是小僧的师兄,九清也叫他师兄为好,否则这辈分就乱了。”
莫名连忙道,“九清师妹。”因他机警地察觉陈小暖身边的晟王面色不好,恐怕是不喜陈小暖尊他为师叔。
因为自己若是陈小暖的师叔,也就是晟王的师叔了。
小暖从善如流,“莫名师兄。”
三爷走到近前,“圆通,你以后该改称呼了。”
改称呼?圆通不解。三爷又道,“你要还俗,便跟着小草,唤内子一声姐姐吧。”
圆通挠着光头,不大好意思叫。小暖也觉得不太好,“待还俗了再说,现在不急着改口。”
既然如此,三爷又道,“你们之间以道号相称,总归是不妥的。”
圆通明白了,“是小僧疏忽了,晟王妃。”
小暖摇头,觉得三爷有点小题大做了。不过三爷确很满意这个称呼,率先带着小暖上了车。
莫名看了三爷的背影,嘴角高深莫测地翘起,冷血无情的晟王,真的是很在乎陈小暖,都容不得旁人与她亲近了。
圆通到了京城,很快就受到了熙宁帝的召见。
对圆通好奇的人可不只熙宁帝一个,示意圆通入皇宫这一路上,各路衙门的官员都冒头往外看。见到是这么个模样和善的小和尚,若不是碍于站在前边的晟王,他们真想上前跟圆通打声招呼。
这么干净的人,怎么会是柴严亭的亲弟弟呢?众人摇头。
建王等老一辈人捋须,却觉得这一定真的,因为圆通的眉眼,与清王真有六七分相似。
熙宁帝见到圆通时,也是这么觉得。在详细问过圆通这些年的经过后,熙宁帝唏嘘不已,“无牙道长高屋建瓴,乃是高人。圆通,你将如何化解佛道争端?”
圆通摇头,“回万岁,小僧还无头绪,不过小僧定为此,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他这话让熙宁帝觉得万分顺耳,若是大周官员都抱着这种气魄为朝廷办事,何愁天下不太平,万民不安乐!
小暖的腮帮子鼓得像是生了气的蛤蟆,“三爷!”
“嗯。”
“你跟敬国公说了什么?”
三爷含笑,“没什么,只是跟他讲了目前的局势,让他重归朝堂,解决胥吏之乱而已。”
“他这是归朝堂嘛!”小暖怒了,他快长自己娘亲身上了好不好!
小暖这气鼓鼓的模样真是可爱极了,三爷揉巴了一会儿,才道,“他留在南山坳,于公,是为了仔细考量你派人打理南山坳的办法是否可推而广之;于私么……你觉得他斗得过母妃?”
小暖眼睛一亮,“你跟母妃说要她保护娘亲了?”
三爷点了点小暖的额头,“若什么都要用嘴说出来,便无趣了。母妃她自然明白。”
明白吗?小暖的脑袋探出车窗往回望,见她娘亲正在跟美人婆婆亲亲热热地说话,李奚然站在旁边,很多余的模样,小暖心里顿时又舒坦了。
李奚然是老谋深算,但在绝对的美貌面前,他也是无可奈何,娘亲吃死了母妃的美貌呢。
大黄见到小暖深了脑袋出来,便颠颠跑过来,跟在马车边抬头看她。
小暖探手揉了揉大黄的脑袋,“回吧,好好玩。”
大黄晃晃尾巴,又往前跑了几步,到了圆通的马车下。小暖这才发现,圆通圆滚滚的脑袋也从车窗里探了出来。
圆通也揉着大黄的脑袋,“大黄,小僧去去便回,你照顾好小草。”
马车内的莫名啧啧不已,陈小草的心眼可比大黄多多了,谁照顾谁还不一定呢。不过这话他可不敢说出口,晟王妃家这只大黄狗记仇得很,得罪了它准没好处。
“师弟,到了京中你可得少说话,免得给晟王添麻烦。”莫名叮嘱完师弟,又说金竭,“你也是,老老实实地领罪,你犯的事儿也不小。”
金竭对此早有打算,“我现在剃发为僧,二爷觉得如何?”
“不行!”莫名炸了,他天天面对师弟一个光头就够烦了,再添一个还了得。
圆通问师兄,“为何不行?”
莫名当然不会说实话,“金竭啊,你的长条梭子鱼脑袋,长着头发带着帽子还好,剃了很难看的。”
金竭毫不在乎,“金竭是男人,美丑又有何妨!”
“话可不能这么说,万一你剃了头发,让万岁看了不顺眼一刀把你咔嚓了呢?对吧,师弟?”莫名使劲冲着师弟挤眼睛,让他别同意金竭这劳什子的馊主意。
圆通摸了摸脑袋,“要不,就跟着师兄入道门?”
“也好!”
“不成!”莫名更不愿意了,“你没有慧根,修不得道,入门也是枉然。”
这就是道与佛的不同,入道讲究缘法,入佛只论心意,所以佛门弟子发展得比道门快。圆通想着临别时度通师兄叮嘱他的话,便道,“此事,还是听听晟王的意见吧。”
待到傍晚,马车在益州城停留时,圆通跳下马车去找三爷。
三爷跟自己的小娇妻同坐一车,身边没有两个娃儿添乱,也没有大黄乱拱,他对这一程简直是满意得不得了。
所以听到圆通问他这么无关紧要的问题时,三爷也耐着性子答了,“可。”
“三爷觉得他为僧可,还如入道可?”三爷说得太简练,圆通没听明白。
“为僧。”他们三人现在是一僧一道一俗,待到圆通还俗、金竭入佛门后,仍旧是一僧一道一俗,这样才整齐。
圆通“哦”了一声,便道,“那小僧这就回去为他剃度。”
小暖好奇,“若是你为他剃度,那他就算你的弟子了吧?”
圆通晃着反光的脑袋,“小僧没有收弟子的资格,让他暂时寄名在我师兄门下吧。”
小暖……你觉得你师兄会同意吗?
不过小暖转念一想,金竭这么能打又听话,没准儿度通还真同意……
于是第二日,小暖就见莫名一脸绝望地跟在两个光头身后,抬手跟自己打招呼,“九师姑。”
他是师祖的人,跟自己叫师姑算怎么回事儿。小暖打道号,“无量天尊,若细算起来,贫道该尊道长一声师叔才是。”
圆通诧异,“九清,你这是从哪里论的?”
小暖笑眯眯的,“年纪。”
圆通摇头,“他是小僧的师兄,九清也叫他师兄为好,否则这辈分就乱了。”
莫名连忙道,“九清师妹。”因他机警地察觉陈小暖身边的晟王面色不好,恐怕是不喜陈小暖尊他为师叔。
因为自己若是陈小暖的师叔,也就是晟王的师叔了。
小暖从善如流,“莫名师兄。”
三爷走到近前,“圆通,你以后该改称呼了。”
改称呼?圆通不解。三爷又道,“你要还俗,便跟着小草,唤内子一声姐姐吧。”
圆通挠着光头,不大好意思叫。小暖也觉得不太好,“待还俗了再说,现在不急着改口。”
既然如此,三爷又道,“你们之间以道号相称,总归是不妥的。”
圆通明白了,“是小僧疏忽了,晟王妃。”
小暖摇头,觉得三爷有点小题大做了。不过三爷确很满意这个称呼,率先带着小暖上了车。
莫名看了三爷的背影,嘴角高深莫测地翘起,冷血无情的晟王,真的是很在乎陈小暖,都容不得旁人与她亲近了。
圆通到了京城,很快就受到了熙宁帝的召见。
对圆通好奇的人可不只熙宁帝一个,示意圆通入皇宫这一路上,各路衙门的官员都冒头往外看。见到是这么个模样和善的小和尚,若不是碍于站在前边的晟王,他们真想上前跟圆通打声招呼。
这么干净的人,怎么会是柴严亭的亲弟弟呢?众人摇头。
建王等老一辈人捋须,却觉得这一定真的,因为圆通的眉眼,与清王真有六七分相似。
熙宁帝见到圆通时,也是这么觉得。在详细问过圆通这些年的经过后,熙宁帝唏嘘不已,“无牙道长高屋建瓴,乃是高人。圆通,你将如何化解佛道争端?”
圆通摇头,“回万岁,小僧还无头绪,不过小僧定为此,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他这话让熙宁帝觉得万分顺耳,若是大周官员都抱着这种气魄为朝廷办事,何愁天下不太平,万民不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