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漆黑的夜晚,胡杨台知府衙门温师爷收到了一张神秘的字条。
飞镖穿着那张字条,流星般地划过脸面,硬硬地插在砖石墙上。
屋内灯光飘忽摇曳,昏昏暗暗。
温师爷闭目沉思,如老僧入定,任凭飞镖扇动的气流在室内盘旋回绕,嗡嗡作响,久久不散。
力道充沛,内功深厚,镖锋凌厉,手法怪异,乃河北苍岩山福庆寺传人。
离开此山此寺已经十多年了。
今夜闻听镖声,心中已知有大事降临,绝对不能躲避。
何人?何地?何事?
温师爷苦苦思索着。
半夜时节,他取下镖头的纸条,展开细读。
读完,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来回走动,一宿未眠。
天亮时分,温师爷应约来到胡杨台东面的龙潭大峡谷上方台。
谷内寒风呼啸,胡杨挺立。台上白雪覆盖,寂寥无声。
千年胡杨树下,一人身着白袍,负手而立,似在欣赏这难得一见的雪山美景。远远望去,人与山融合为一体,难以辨分。
不过,这难不住具有鹰一样敏锐眼光的温师爷。
在苍岩山福庆寺待了二十年的他,早已练就了一双黑白分明的千里眼。
“温某应约而来,拜见阁下。”
白衣人无动于衷,仍然背身而立。
一股旋风从龙潭谷底狂飙而起,卷起千堆雪,冲进上方台,呼啸弥漫开来,瞬间笼罩千年胡杨。
温师爷右手微扬,飞镖破空射出,挟伴冷风,直插白衣人后脑。
白衣人身未转,头未回,二指微伸,硬生生夹住飞镖,冷声笑道:“十年了,震天雷闻理君的武功长进不小啊。”
温师爷大吃一惊,怔怔地立在原地,心底顿时掀起万丈波涛。
闻理君是他出家苍岩山福庆寺之前的俗家姓名,震天雷乃江湖绰号。
“你到底是何人?”
“你父亲闻天知,乃东林党后起之秀,天启朝谏官。由于弹劾万历帝宠幸的郑贵妃,与之结仇,又联络东林党人,借机又大肆攻击阉党,与魏忠贤结仇,被残害致死。为了躲避阉党追杀,你咬牙狠心,进了福庆寺,削发为僧。”
“你还知道哪些?”
白衣人哈哈一笑,背身而说:“十年前,你埋葬了师傅济慈大和尚,离开福庆寺,还俗出世,改名换姓,来到胡杨台。当时这里的知府是你父亲的学生,依仗这层关系,再加上能说会道,识文断字,进了知府衙门,当了师爷。”
“你是如何得知这一切的?”
“你来胡杨台不是为了当这个师爷,而是为了替你含冤而死的父亲报仇雪恨。为了达到杀死仇人,灭其家族的目的,你又勾搭上了满达子,既想借刀杀人,又想飞黄腾达,一箭双雕。”
温师爷全身骤然生出一股寒气,如同白天见到恶鬼。饶是他见多识广,老谋深算,也不仅毛骨冷然。绝不能让此人再说下去了。
他双臂疾展,几枚精钢袖箭凌空射出,正取其后脑背心,欲置其于死地。
白衣人听音辨器,身形未动,白袍飞卷,一道天罡正气忽地喷出,与精钢袖箭在空中激烈对撞,发出清脆刺耳的响声。
袖箭立马反转,饱沾剧毒的锐利箭头,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极速射向它的主人。
温师爷没料到白衣人武功如此之高,竟然破了自己立威江湖的利器绝招。
当下心中略微慌乱,脚尖轻点,鹞子翻身,躲过利箭。方站定身形,后腰紧绷,苍狼扑食,双手成掌,击向对方。
白衣人陡然转身,移步前行,闪转腾挪,化解了来掌。左足虚晃,右脚扫地,撩起地上积雪,一记铁牛犁地,横扫对方双踝。
温师爷就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旱地拔葱,跃至半空,力贯右臂,化掌为拳,砸向对手天灵盖。左腿微曲,共工怒撞不周山,恶狠狠地顶向对方前胸。
白衣人双肘横隔,狮子张口,上架砸拳,下拦顶膝,腰随脚移,托枪担山,顿时化解开了对方这一鱼死网破的招式。
温师爷此时血贯脑门,手脚并用,恶招叠出,一副我死你亡同归于尽的架势。
白衣人见目的已经达到,纵出圈外,飞身来到胡杨树下,笑呵呵地抱拳施礼,道:“温师爷功力深厚,在下愿意认输。”
温师爷收回拳脚,冷声道:“你到底是何方神圣?”
“在下千面佛马金海。得罪师爷了。”
温师爷想起来了。胡杨台参将薛大鹏曾经提到过这个人。
“你是薛参将账下的游击官马金海?”
“那是我在军中的官职。”马金海亮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其实,我是大明朝东厂千户,负责胡杨台的事务。”
“你约我至此,到底有何事?”
“请师爷去见一个人。”
“何人?”
“北京城来的。”
温师爷心中大惊,表面上镇定自如,依旧语气冷冷地问:“皇城的大人找草民,有何贵干?”
“我只负责邀请师爷。”
沉思片刻,温师爷哈哈大笑道:“好,带我去见北京城的大人。”
龙潭谷内终年弥漫着薄薄一层雾气,如流纱似清云,轻盈漂浮,时浮时沉,且聚且散,变化多端。
有诗曰,千古洪鸣破红尘,古来旧物岂如新?溪谷龙王皆何在?唯有绝章留后人。
洞前胡杨林立,奇石嶙峋,洞内火把高照,神秘莫测。
洞内只有两个人。
一人负手面壁,嗓音尖细,说:“闻天知闻大人乃大明一代忠烈,万人敬仰。他的儿子闻理君却为了区区个人私仇,置民族大义于脑后,竟然私通满清,背叛朝廷,做出有辱先人祖宗的事。”
温师爷异常冷静,甚至目含一丝冷笑,紧盯着说话的东厂太监。尽管那是一个忽明忽暗,摇晃不定的背影。
个人私仇?名族大义?
温师爷心中冷笑不已,你们这些秦时赵高,汉时张让,明万历时魏忠贤一类的阉宦,也配谈论名族大义?
可笑之至,可怜之至。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长达28年未曾上朝的明神宗朱翊钧病死。太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为泰昌,习惯称之为泰昌帝。
八月初一日,泰昌帝在登基大典上,玉履安和,精神抖擞,毫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都很正常,没有任何疾病的症象。紧接着,泰昌帝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边关将士,罢免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运转中枢,雷厉风行,颇有一番作为,令朝野感动,大明有希望了。
万历朝饱受倾轧排挤的闻天知,被泰昌帝慧眼简拔于地方,委任其为吏部给事中。闻天知感恩戴德,誓死效忠于泰昌帝。就在他连连上书弹劾政敌,准备大展拳脚有所作为之时,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身负大明中兴之重任的泰昌帝,登基仅仅一个月就因病而莫名其妙的驾崩了,留下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明末年三大案之一的“红丸案”。
闻听死讯,大明王朝吏部给事中闻天知如雷轰顶,如丧考妣,伤心欲绝。
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就是粉身碎骨,也要为泰昌帝讨个说法。
于是,他利用吏部给事中的身份和职权,或明或暗,展开了一系列行动。
。。。。。。
“闻理君为何不说话?”
“草民无话可说。”
“我所说之事都属实?”
“公公已经全知道了,何必再问?”
“你不怕本公公带你去北京东厂?”
“怕有何用?”
背影忽地转过身,放声大笑,“好,说得好。不愧是先烈闻大人的亲儿子。”
温师爷借着火把,细看来人。
这是一张貌如美妇,白嫩光滑,保养得极好的脸。
“我想和胡杨台师爷做一笔交易。”
通过深夜衙门飞镖传信,上方台马金海武功测试,石洞对话等一系列事情,提督大明东厂的杜公公,已经清楚了眼前这个改姓换名的胡杨台温师爷。
这是一个和他父亲闻天知一样,为了达到报仇目的,死活不顾的人,只是比闻天知思维更缜密细腻,手段更高超灵活,做事更秘密隐蔽而已。
泰昌帝驾崩后,太子朱由校在群臣拥戴之下,六天后正式登基,即明熹宗,改次年为天启元年。
吏部给事中闻天知根据所收集的材料,一日之内,连上两道奏疏,矛头直指万历帝宠幸的郑贵妃和魏忠贤。
前一道奏疏中言称,郑贵妃为了妖惑泰昌帝,进献美女十人服侍先帝。未及十天,先帝患病,且一病不起。郑贵妃又暗地串通鸿胪寺丞李可灼,命其研制所谓的仙丹妙药红丸,供先帝服用。李可灼进献一粒红丸,泰昌帝服用后,称赞李可灼为忠臣。李可灼又进献一丸。时隔一夜至次日卯刻,泰昌帝驾崩。至此,距泰昌帝登基继承皇位才整整一个月时间。
后一道奏疏中则言称,宦官魏忠贤和天启帝的乳母客氏相勾结,在宫中独揽大权,肆意妄为,犯下了大肆迫害先帝旧臣,违背祖训干预朝政,逼死后宫贤妃,操纵东厂滥施淫威等十恶不赦之死罪,导致当今世人皆知魏忠贤而不知陛下,最后还引用了唐朝诗人骆宾王写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中的名句,“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请求天启帝明察秋毫,主持正义,立刻缉拿魏忠贤客氏等人,交刑部严加审讯,以正国法。
这两道奏疏一呈,如惊天巨浪,即刻震惊朝野,引得天下舆论大哗。
杜公公似笑非笑,看着一言不发的温师爷,犹如老猫欣赏爪下嘴边瑟瑟发抖的小鼠。
“师爷愿不愿意做?”
温师爷神色冷峻,眼睛死死盯着杜公公,紧张地思索着。
“什么交易,值不值得做?”
“肯定值得做。”
杜公公手指墙壁,那上面悬挂一个黑色的布袋。
温师爷轻轻一跃,取下布袋,没有立即展开,而是紧紧攥在手中。
布袋沉甸甸的,似乎里面装着重物。
杜公公手掌轻拍三下,千面佛马金海应声而入。
“送温师爷。”
石洞外,红日高照,寒风凛冽,胡杨微啸,深渊寂寥。
看着远去的背影,马金海问:“他会不会中途变卦呢?”
“不会。”杜公公得意地说,“他不像闻天知,死认一个理,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索郎格给他许下了重愿。”
“仕么重愿?”
“日后让他作满清胡杨台知府。”
杜公公咯咯咯地笑了,尖细的嗓音如同更深夜静深山老林中猫头鹰的叫声,听得千面佛马金海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东厂的手段他应该清楚。他父亲是怎样死的,他也清楚。”
马金海听别人说过兵部给事中闻天知的最后结果。
那两道奏疏字字如万钧雷霆,击中了郑贵妃和魏忠贤的要害。两人与客氏,崔呈秀等人秘密策划一番,开始了疯狂的反击。
魏忠贤利用天启帝不识字的弱点,又与乳母客氏关系密切的缘故,深夜跪拜哭诉于天启帝脚下,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口口声声称闻天知包藏祸心,受东林党人的怂恿,欲制他和客氏及许多朝中大臣于死地。
天启帝不辨真伪,温言劝慰一番。
次日,朝堂之上,皇帝当着文武大臣的面,严加斥责闻天知祸乱朝纲,犯大不敬之罪,下旨将其削职为民,永不叙用。
尽管如此,魏忠贤客氏等人余恨难消,仍不肯善罢干休,继续穷追猛打,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不久,东林党人汪文言联络宫内宫外之事暴露,被东厂逮捕入狱,牵涉到闻天知。
魏忠贤大喜过望,指示干儿子崔呈秀办理此事,务必要将此案办成铁案,一定要将闻天知置于死地。
位居阉党五虎之首的崔呈秀,又指示新投靠的秀才白长庚捏造供状,诬陷闻天知等东林党人招权纳贿,私通辽东建虏,将其先严刑拷打,后杀死于牢狱之中。
同时,一大批东林党人受到此案牵涉,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杀头坐大牢,充军发配,革职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其中就包括闻天知的同年好友丁一民。
至此,魏忠贤客氏等人方解心头之恨。
“金海,你要时时刻刻监视他,绝不能让他逃离我们的手掌。”
说这句话时,杜公公两只纤细的手掌紧紧地攥成拳头。
飞镖穿着那张字条,流星般地划过脸面,硬硬地插在砖石墙上。
屋内灯光飘忽摇曳,昏昏暗暗。
温师爷闭目沉思,如老僧入定,任凭飞镖扇动的气流在室内盘旋回绕,嗡嗡作响,久久不散。
力道充沛,内功深厚,镖锋凌厉,手法怪异,乃河北苍岩山福庆寺传人。
离开此山此寺已经十多年了。
今夜闻听镖声,心中已知有大事降临,绝对不能躲避。
何人?何地?何事?
温师爷苦苦思索着。
半夜时节,他取下镖头的纸条,展开细读。
读完,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来回走动,一宿未眠。
天亮时分,温师爷应约来到胡杨台东面的龙潭大峡谷上方台。
谷内寒风呼啸,胡杨挺立。台上白雪覆盖,寂寥无声。
千年胡杨树下,一人身着白袍,负手而立,似在欣赏这难得一见的雪山美景。远远望去,人与山融合为一体,难以辨分。
不过,这难不住具有鹰一样敏锐眼光的温师爷。
在苍岩山福庆寺待了二十年的他,早已练就了一双黑白分明的千里眼。
“温某应约而来,拜见阁下。”
白衣人无动于衷,仍然背身而立。
一股旋风从龙潭谷底狂飙而起,卷起千堆雪,冲进上方台,呼啸弥漫开来,瞬间笼罩千年胡杨。
温师爷右手微扬,飞镖破空射出,挟伴冷风,直插白衣人后脑。
白衣人身未转,头未回,二指微伸,硬生生夹住飞镖,冷声笑道:“十年了,震天雷闻理君的武功长进不小啊。”
温师爷大吃一惊,怔怔地立在原地,心底顿时掀起万丈波涛。
闻理君是他出家苍岩山福庆寺之前的俗家姓名,震天雷乃江湖绰号。
“你到底是何人?”
“你父亲闻天知,乃东林党后起之秀,天启朝谏官。由于弹劾万历帝宠幸的郑贵妃,与之结仇,又联络东林党人,借机又大肆攻击阉党,与魏忠贤结仇,被残害致死。为了躲避阉党追杀,你咬牙狠心,进了福庆寺,削发为僧。”
“你还知道哪些?”
白衣人哈哈一笑,背身而说:“十年前,你埋葬了师傅济慈大和尚,离开福庆寺,还俗出世,改名换姓,来到胡杨台。当时这里的知府是你父亲的学生,依仗这层关系,再加上能说会道,识文断字,进了知府衙门,当了师爷。”
“你是如何得知这一切的?”
“你来胡杨台不是为了当这个师爷,而是为了替你含冤而死的父亲报仇雪恨。为了达到杀死仇人,灭其家族的目的,你又勾搭上了满达子,既想借刀杀人,又想飞黄腾达,一箭双雕。”
温师爷全身骤然生出一股寒气,如同白天见到恶鬼。饶是他见多识广,老谋深算,也不仅毛骨冷然。绝不能让此人再说下去了。
他双臂疾展,几枚精钢袖箭凌空射出,正取其后脑背心,欲置其于死地。
白衣人听音辨器,身形未动,白袍飞卷,一道天罡正气忽地喷出,与精钢袖箭在空中激烈对撞,发出清脆刺耳的响声。
袖箭立马反转,饱沾剧毒的锐利箭头,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极速射向它的主人。
温师爷没料到白衣人武功如此之高,竟然破了自己立威江湖的利器绝招。
当下心中略微慌乱,脚尖轻点,鹞子翻身,躲过利箭。方站定身形,后腰紧绷,苍狼扑食,双手成掌,击向对方。
白衣人陡然转身,移步前行,闪转腾挪,化解了来掌。左足虚晃,右脚扫地,撩起地上积雪,一记铁牛犁地,横扫对方双踝。
温师爷就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旱地拔葱,跃至半空,力贯右臂,化掌为拳,砸向对手天灵盖。左腿微曲,共工怒撞不周山,恶狠狠地顶向对方前胸。
白衣人双肘横隔,狮子张口,上架砸拳,下拦顶膝,腰随脚移,托枪担山,顿时化解开了对方这一鱼死网破的招式。
温师爷此时血贯脑门,手脚并用,恶招叠出,一副我死你亡同归于尽的架势。
白衣人见目的已经达到,纵出圈外,飞身来到胡杨树下,笑呵呵地抱拳施礼,道:“温师爷功力深厚,在下愿意认输。”
温师爷收回拳脚,冷声道:“你到底是何方神圣?”
“在下千面佛马金海。得罪师爷了。”
温师爷想起来了。胡杨台参将薛大鹏曾经提到过这个人。
“你是薛参将账下的游击官马金海?”
“那是我在军中的官职。”马金海亮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其实,我是大明朝东厂千户,负责胡杨台的事务。”
“你约我至此,到底有何事?”
“请师爷去见一个人。”
“何人?”
“北京城来的。”
温师爷心中大惊,表面上镇定自如,依旧语气冷冷地问:“皇城的大人找草民,有何贵干?”
“我只负责邀请师爷。”
沉思片刻,温师爷哈哈大笑道:“好,带我去见北京城的大人。”
龙潭谷内终年弥漫着薄薄一层雾气,如流纱似清云,轻盈漂浮,时浮时沉,且聚且散,变化多端。
有诗曰,千古洪鸣破红尘,古来旧物岂如新?溪谷龙王皆何在?唯有绝章留后人。
洞前胡杨林立,奇石嶙峋,洞内火把高照,神秘莫测。
洞内只有两个人。
一人负手面壁,嗓音尖细,说:“闻天知闻大人乃大明一代忠烈,万人敬仰。他的儿子闻理君却为了区区个人私仇,置民族大义于脑后,竟然私通满清,背叛朝廷,做出有辱先人祖宗的事。”
温师爷异常冷静,甚至目含一丝冷笑,紧盯着说话的东厂太监。尽管那是一个忽明忽暗,摇晃不定的背影。
个人私仇?名族大义?
温师爷心中冷笑不已,你们这些秦时赵高,汉时张让,明万历时魏忠贤一类的阉宦,也配谈论名族大义?
可笑之至,可怜之至。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长达28年未曾上朝的明神宗朱翊钧病死。太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为泰昌,习惯称之为泰昌帝。
八月初一日,泰昌帝在登基大典上,玉履安和,精神抖擞,毫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都很正常,没有任何疾病的症象。紧接着,泰昌帝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边关将士,罢免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运转中枢,雷厉风行,颇有一番作为,令朝野感动,大明有希望了。
万历朝饱受倾轧排挤的闻天知,被泰昌帝慧眼简拔于地方,委任其为吏部给事中。闻天知感恩戴德,誓死效忠于泰昌帝。就在他连连上书弹劾政敌,准备大展拳脚有所作为之时,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身负大明中兴之重任的泰昌帝,登基仅仅一个月就因病而莫名其妙的驾崩了,留下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明末年三大案之一的“红丸案”。
闻听死讯,大明王朝吏部给事中闻天知如雷轰顶,如丧考妣,伤心欲绝。
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就是粉身碎骨,也要为泰昌帝讨个说法。
于是,他利用吏部给事中的身份和职权,或明或暗,展开了一系列行动。
。。。。。。
“闻理君为何不说话?”
“草民无话可说。”
“我所说之事都属实?”
“公公已经全知道了,何必再问?”
“你不怕本公公带你去北京东厂?”
“怕有何用?”
背影忽地转过身,放声大笑,“好,说得好。不愧是先烈闻大人的亲儿子。”
温师爷借着火把,细看来人。
这是一张貌如美妇,白嫩光滑,保养得极好的脸。
“我想和胡杨台师爷做一笔交易。”
通过深夜衙门飞镖传信,上方台马金海武功测试,石洞对话等一系列事情,提督大明东厂的杜公公,已经清楚了眼前这个改姓换名的胡杨台温师爷。
这是一个和他父亲闻天知一样,为了达到报仇目的,死活不顾的人,只是比闻天知思维更缜密细腻,手段更高超灵活,做事更秘密隐蔽而已。
泰昌帝驾崩后,太子朱由校在群臣拥戴之下,六天后正式登基,即明熹宗,改次年为天启元年。
吏部给事中闻天知根据所收集的材料,一日之内,连上两道奏疏,矛头直指万历帝宠幸的郑贵妃和魏忠贤。
前一道奏疏中言称,郑贵妃为了妖惑泰昌帝,进献美女十人服侍先帝。未及十天,先帝患病,且一病不起。郑贵妃又暗地串通鸿胪寺丞李可灼,命其研制所谓的仙丹妙药红丸,供先帝服用。李可灼进献一粒红丸,泰昌帝服用后,称赞李可灼为忠臣。李可灼又进献一丸。时隔一夜至次日卯刻,泰昌帝驾崩。至此,距泰昌帝登基继承皇位才整整一个月时间。
后一道奏疏中则言称,宦官魏忠贤和天启帝的乳母客氏相勾结,在宫中独揽大权,肆意妄为,犯下了大肆迫害先帝旧臣,违背祖训干预朝政,逼死后宫贤妃,操纵东厂滥施淫威等十恶不赦之死罪,导致当今世人皆知魏忠贤而不知陛下,最后还引用了唐朝诗人骆宾王写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中的名句,“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请求天启帝明察秋毫,主持正义,立刻缉拿魏忠贤客氏等人,交刑部严加审讯,以正国法。
这两道奏疏一呈,如惊天巨浪,即刻震惊朝野,引得天下舆论大哗。
杜公公似笑非笑,看着一言不发的温师爷,犹如老猫欣赏爪下嘴边瑟瑟发抖的小鼠。
“师爷愿不愿意做?”
温师爷神色冷峻,眼睛死死盯着杜公公,紧张地思索着。
“什么交易,值不值得做?”
“肯定值得做。”
杜公公手指墙壁,那上面悬挂一个黑色的布袋。
温师爷轻轻一跃,取下布袋,没有立即展开,而是紧紧攥在手中。
布袋沉甸甸的,似乎里面装着重物。
杜公公手掌轻拍三下,千面佛马金海应声而入。
“送温师爷。”
石洞外,红日高照,寒风凛冽,胡杨微啸,深渊寂寥。
看着远去的背影,马金海问:“他会不会中途变卦呢?”
“不会。”杜公公得意地说,“他不像闻天知,死认一个理,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索郎格给他许下了重愿。”
“仕么重愿?”
“日后让他作满清胡杨台知府。”
杜公公咯咯咯地笑了,尖细的嗓音如同更深夜静深山老林中猫头鹰的叫声,听得千面佛马金海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东厂的手段他应该清楚。他父亲是怎样死的,他也清楚。”
马金海听别人说过兵部给事中闻天知的最后结果。
那两道奏疏字字如万钧雷霆,击中了郑贵妃和魏忠贤的要害。两人与客氏,崔呈秀等人秘密策划一番,开始了疯狂的反击。
魏忠贤利用天启帝不识字的弱点,又与乳母客氏关系密切的缘故,深夜跪拜哭诉于天启帝脚下,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口口声声称闻天知包藏祸心,受东林党人的怂恿,欲制他和客氏及许多朝中大臣于死地。
天启帝不辨真伪,温言劝慰一番。
次日,朝堂之上,皇帝当着文武大臣的面,严加斥责闻天知祸乱朝纲,犯大不敬之罪,下旨将其削职为民,永不叙用。
尽管如此,魏忠贤客氏等人余恨难消,仍不肯善罢干休,继续穷追猛打,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不久,东林党人汪文言联络宫内宫外之事暴露,被东厂逮捕入狱,牵涉到闻天知。
魏忠贤大喜过望,指示干儿子崔呈秀办理此事,务必要将此案办成铁案,一定要将闻天知置于死地。
位居阉党五虎之首的崔呈秀,又指示新投靠的秀才白长庚捏造供状,诬陷闻天知等东林党人招权纳贿,私通辽东建虏,将其先严刑拷打,后杀死于牢狱之中。
同时,一大批东林党人受到此案牵涉,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杀头坐大牢,充军发配,革职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其中就包括闻天知的同年好友丁一民。
至此,魏忠贤客氏等人方解心头之恨。
“金海,你要时时刻刻监视他,绝不能让他逃离我们的手掌。”
说这句话时,杜公公两只纤细的手掌紧紧地攥成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