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理,字九弦。这便是章小坡的名和字了。
不过林骁还是习惯叫他“小坡”,之后陆陆续续又抄了不少书给他。有时林骁也会遇到章小苗,章小苗看书有不懂的地方,林骁也指点几句。
童年时的这段缘分并没有持续很久——不久之后,皇帝批准了李俨的请求,派了人来接手燮县的一切事务,李俨即将回京,林家自然相随。
***
林翮抚着《燮县食谱》,感慨道:“作此食谱,这几年在燮县便不算白过了。”
林骋笑道:“回京之后,爹便付梓吧。”
“那是自然。”林翮叹道,“只不过有生之年,未必还能再来。”他望着那一道道食谱,惋惜不已——做法虽被记录下来,地道的食材回京之后可就遇不着了,实在令人可惜。
林家只收拾了金银细软,还有林翮这几年的字画。家具并锅碗瓢盆之类的杂物,都跟房子一起卖了。
家里的书,珍贵的自然要带走,剩下的都被林骁送给了章小坡。
兄妹俩听说林骁要走,难过地哭起来。林骁安慰一番,又担心章家将来遇到变故,便留了封信,里面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勤学典故,鼓励章小坡读书,又写了几个史上奇女子的故事,给章小苗灌输了一通何谓“巾帼不让须眉”。
***
启程之日,晴空无云。
林骁坐在骡车里,郭氏搂着他,见他情绪不高,便絮絮叨叨跟他说:“天佑出生以来,还未离开过燮县呢,燮县是个小地方,京城可大得多了,好吃的好玩的看都看不过来。天佑不是爱看书么?京城家里的书可比这里多多了,街上书肆那是一家挨着一家……”
林骁漫不经心地听着,他不可能如真的七岁孩子一样对繁华之地充满向往,但对京城确实也存了几分好奇。
他曾读过一些写秦国地理的书,就书中看来,秦国地理与上辈子他的祖国挺相似,但也有部分出入。不过,蜀道倒是一样的艰险。
李俨拖儿带女,走的自然是最平坦的一条路,饶是如此,有些地方也够令人咋舌的。
路难走,速度不免就降了下来,出蜀之后才加快。
抵达京城的那一天,一样是个晴天,碧空如洗。
入城之后,林骁心里不由想:当真是繁华盛世。林骋骑马跟着骡车,见林骁揭开车帘往外看,伸手道:“天佑,上来!”林骁钻出车外,往马鞍上一扑,林骋一把捞住他,让他坐在自己前面,尽情观看街景。
郭氏拦都来不及,骂林骁:“不要命啦?!”又骂林骋,“怎么当哥哥的?!越大越糊涂!出事了怎么得了!”
林骋忙道:“娘,我去找爹。”催马向前。待离骡车远了些,兄弟二人一起大笑。
林翮在京里有房子,留了几个下人照看洒扫,因此到京之后就可以直接住回去。
林骁到了京城的家,见是一座两进宅院,论宽敞气派,确实比燮县的家强得多。
林翮问下人:“三郎的屋子可收拾出来了?”得到肯定回答,方点点头,对林骁道:“你先去看看,有什么缺的,叫他们去添。”
林骁洗了个澡,又换了身衣服,到自己房里一瞧,只见家具均髹以黑漆,光可鉴人,架子床上垂着簇新的葱绿纱帐。
忽见林骏抱了一箱东西进来:“新屋子空空的不好看,给你找了点摆设。”又笑道,“爹怕仓促之间做饭做不好,已经叫了得月楼的席面,马上就要送来了!京城里好吃的多得很呢,以后一家一家吃过去!”
林骁:“……好。”
***
“京城四楼,得月楼,赏春楼,如意楼,望湖楼,各有所长。其中得月楼的素菜做得最好,既开胃,又不油腻。我想这一路累了,骤然吃那大鱼大肉也吃不下,莫如从得月楼叫一桌席面,正好看看他家这几年可有长进。”
——这是得月楼的席面送到后,全家围坐,林翮举筷之前的开场白。
林家从来没有“食不语”的规矩,因为肯定要一边吃一边点评。
桌上摆着八菜一汤,其色其香已令人食指大动,只不知其味如何。林翮笑道:“大郎二郎还是小时候吃过,大约已经忘了,天佑更是第一次吃。你们吃,我来跟你们讲。”
于是一家人一边吃,一边听林翮滔滔不绝地讲述每道菜的妙处,郭氏在旁进行补充。
林骁:……真是资深吃货,不服不行。
***
李俨在京里自然也有府邸,乃皇帝所赐,富丽堂皇,跟燮县的蜀王府不可同日而语。
李俨一到王府,立刻沐浴更衣,又让儿女也换上正服,与他一同进宫面圣。
皇帝李侁年事已高,鬓发灰白,但因自幼练武不辍,依然腰杆挺拔,行动矫健。
他往李俨面上一看:“黑了。”
李俨微笑道:“臣本来也不白。”
皇帝笑道:“十九啊,这些年辛苦了你。”
李俨在兄弟之中排行十九,皇帝时常这样喊他,显得亲昵。
李俨道:“原是臣的本分,陛下这话可是折杀了臣了。”
“云华和淳儿都这么大了。”李侁又把云华和李淳唤到跟前。
云华在宫里住过几年,待遇与公主相同,得到的宠爱甚至胜过一些不得宠的公主,因此并不拘束,一开始还叫“陛下”,李侁将脸一板,云华立刻改口:“伯父!”李侁方才点头,又道:“皇后很想念你,你等会儿就去看她。”
“嗯!”云华道,“云华也想娘娘。”
李淳第一次见到皇帝,倒是一点也不怕,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看着李侁。
他的正服以深青为底色,只在肩头袖口绣有纹章。深色衬得他肤白如雪,如玉琢的娃娃一般。
李侁打量片刻,道:“这孩子不像你啊,倒是有几分像文太妃?”
文太妃即是李俨已故的生母,李俨笑道:“像我不就糟了?”
李侁摇头:“男儿须得胸怀万里、顶天立地,何必在意容貌?”又抚着李淳说了两句,即命内侍领云华与李淳去见皇后。
一时间,殿内只余兄弟二人。李俨知道李侁要说正事了,不由肃容而待。
李侁道:“十九,朕要给云华做个媒。”
李俨愕然。
不过林骁还是习惯叫他“小坡”,之后陆陆续续又抄了不少书给他。有时林骁也会遇到章小苗,章小苗看书有不懂的地方,林骁也指点几句。
童年时的这段缘分并没有持续很久——不久之后,皇帝批准了李俨的请求,派了人来接手燮县的一切事务,李俨即将回京,林家自然相随。
***
林翮抚着《燮县食谱》,感慨道:“作此食谱,这几年在燮县便不算白过了。”
林骋笑道:“回京之后,爹便付梓吧。”
“那是自然。”林翮叹道,“只不过有生之年,未必还能再来。”他望着那一道道食谱,惋惜不已——做法虽被记录下来,地道的食材回京之后可就遇不着了,实在令人可惜。
林家只收拾了金银细软,还有林翮这几年的字画。家具并锅碗瓢盆之类的杂物,都跟房子一起卖了。
家里的书,珍贵的自然要带走,剩下的都被林骁送给了章小坡。
兄妹俩听说林骁要走,难过地哭起来。林骁安慰一番,又担心章家将来遇到变故,便留了封信,里面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勤学典故,鼓励章小坡读书,又写了几个史上奇女子的故事,给章小苗灌输了一通何谓“巾帼不让须眉”。
***
启程之日,晴空无云。
林骁坐在骡车里,郭氏搂着他,见他情绪不高,便絮絮叨叨跟他说:“天佑出生以来,还未离开过燮县呢,燮县是个小地方,京城可大得多了,好吃的好玩的看都看不过来。天佑不是爱看书么?京城家里的书可比这里多多了,街上书肆那是一家挨着一家……”
林骁漫不经心地听着,他不可能如真的七岁孩子一样对繁华之地充满向往,但对京城确实也存了几分好奇。
他曾读过一些写秦国地理的书,就书中看来,秦国地理与上辈子他的祖国挺相似,但也有部分出入。不过,蜀道倒是一样的艰险。
李俨拖儿带女,走的自然是最平坦的一条路,饶是如此,有些地方也够令人咋舌的。
路难走,速度不免就降了下来,出蜀之后才加快。
抵达京城的那一天,一样是个晴天,碧空如洗。
入城之后,林骁心里不由想:当真是繁华盛世。林骋骑马跟着骡车,见林骁揭开车帘往外看,伸手道:“天佑,上来!”林骁钻出车外,往马鞍上一扑,林骋一把捞住他,让他坐在自己前面,尽情观看街景。
郭氏拦都来不及,骂林骁:“不要命啦?!”又骂林骋,“怎么当哥哥的?!越大越糊涂!出事了怎么得了!”
林骋忙道:“娘,我去找爹。”催马向前。待离骡车远了些,兄弟二人一起大笑。
林翮在京里有房子,留了几个下人照看洒扫,因此到京之后就可以直接住回去。
林骁到了京城的家,见是一座两进宅院,论宽敞气派,确实比燮县的家强得多。
林翮问下人:“三郎的屋子可收拾出来了?”得到肯定回答,方点点头,对林骁道:“你先去看看,有什么缺的,叫他们去添。”
林骁洗了个澡,又换了身衣服,到自己房里一瞧,只见家具均髹以黑漆,光可鉴人,架子床上垂着簇新的葱绿纱帐。
忽见林骏抱了一箱东西进来:“新屋子空空的不好看,给你找了点摆设。”又笑道,“爹怕仓促之间做饭做不好,已经叫了得月楼的席面,马上就要送来了!京城里好吃的多得很呢,以后一家一家吃过去!”
林骁:“……好。”
***
“京城四楼,得月楼,赏春楼,如意楼,望湖楼,各有所长。其中得月楼的素菜做得最好,既开胃,又不油腻。我想这一路累了,骤然吃那大鱼大肉也吃不下,莫如从得月楼叫一桌席面,正好看看他家这几年可有长进。”
——这是得月楼的席面送到后,全家围坐,林翮举筷之前的开场白。
林家从来没有“食不语”的规矩,因为肯定要一边吃一边点评。
桌上摆着八菜一汤,其色其香已令人食指大动,只不知其味如何。林翮笑道:“大郎二郎还是小时候吃过,大约已经忘了,天佑更是第一次吃。你们吃,我来跟你们讲。”
于是一家人一边吃,一边听林翮滔滔不绝地讲述每道菜的妙处,郭氏在旁进行补充。
林骁:……真是资深吃货,不服不行。
***
李俨在京里自然也有府邸,乃皇帝所赐,富丽堂皇,跟燮县的蜀王府不可同日而语。
李俨一到王府,立刻沐浴更衣,又让儿女也换上正服,与他一同进宫面圣。
皇帝李侁年事已高,鬓发灰白,但因自幼练武不辍,依然腰杆挺拔,行动矫健。
他往李俨面上一看:“黑了。”
李俨微笑道:“臣本来也不白。”
皇帝笑道:“十九啊,这些年辛苦了你。”
李俨在兄弟之中排行十九,皇帝时常这样喊他,显得亲昵。
李俨道:“原是臣的本分,陛下这话可是折杀了臣了。”
“云华和淳儿都这么大了。”李侁又把云华和李淳唤到跟前。
云华在宫里住过几年,待遇与公主相同,得到的宠爱甚至胜过一些不得宠的公主,因此并不拘束,一开始还叫“陛下”,李侁将脸一板,云华立刻改口:“伯父!”李侁方才点头,又道:“皇后很想念你,你等会儿就去看她。”
“嗯!”云华道,“云华也想娘娘。”
李淳第一次见到皇帝,倒是一点也不怕,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看着李侁。
他的正服以深青为底色,只在肩头袖口绣有纹章。深色衬得他肤白如雪,如玉琢的娃娃一般。
李侁打量片刻,道:“这孩子不像你啊,倒是有几分像文太妃?”
文太妃即是李俨已故的生母,李俨笑道:“像我不就糟了?”
李侁摇头:“男儿须得胸怀万里、顶天立地,何必在意容貌?”又抚着李淳说了两句,即命内侍领云华与李淳去见皇后。
一时间,殿内只余兄弟二人。李俨知道李侁要说正事了,不由肃容而待。
李侁道:“十九,朕要给云华做个媒。”
李俨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