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帆要去采访的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在车上,远帆对摄影师隆益春和倪雪做了简单的部署,由于采访的对象和事件并不复杂,加上司机在内的四人就开始天南海北地聊起天来,只有倪雪心事重重,很少插言。
采访线索是,一个男人将一个女人囚禁在一个铁笼子里长达两年之久,声称那女人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囚禁人、限制人的身心自由是犯法的,但这一条对具有危险性的精神病患者例外,可是线人说,这个女人没有一丁点危险性,那,为什么当地的社区不管呢?这就是采访的动机。
采访的地点住在郊外,离城边两公里,不到一小时就到了目的地。那是一栋很陈旧的红砖房子,立在那里与周围一栋栋别墅式的农家住宅很不相称,这也显示了这个家庭比较贫困,两口之家有一个患有精神病,需要另一个来抚养,这个家也富裕不起来。
采访对象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其实看上去他足有四十岁,满脸的胡子第一眼的感觉象马克思,仔细一看是中国人,而且根本没有马克思那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他的眼睛在看人的时候,躲闪着不敢与人正视。
他为来访者开了门,门一开就示意大家不要说话,并引着一干人进入了内房。
内房里面有一张床,床上很零乱,男人是永远不会照顾自己生活的,这个事实已被无数次证实过。床边就立着一个与床一样大的铁笼,铁笼里铺有褥子,一床红花被子很整齐地叠在铁笼的一角上,被子的旁边坐着一位穿着不怎么样,但很整洁的女人。你看看,女人,哪怕是患有精神病,她都会爱整洁。
这女人看上去才真是三十岁左右,还有几分清秀,她向着进来的人微笑着点头,却是一言不发。可她的眼神,怎么看这也不象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但她偏偏就被关在铁笼子里。
男人进房后,就蹲在地上,揣起一只青瓷花碗去喂女人的饭。那喂饭的动作做得相当到位,温柔得如同年青的妈妈,正在哄一个两岁的孩子吃饭一样。
远帆走到正在向里面女人喂饭的男人身后,轻轻地说:“大哥,我能问你几句话吗?”
男人回过头来,看见了远帆那张微笑的脸,而他自己的脸却由微笑变成了愤怒。他放下手里的饭碗,一把将远帆推开,还没等远帆站稳,又一把推过来。远帆被推了第一把,第二把就小心地避开了,并迅速退出了房门。
男人第二把没推到远帆,却看到摄影师隆益春。隆益春正拿着相机在照相,他以为男人是看到远帆对他展示了什么不应该展示的面孔,激怒了他,还以为他不会对自己怎么样,没提防他第二把就推到了自己身上。
隆益春跌跌撞撞地被推出了房门,房间里就只剩下倪雪了。
“滚!你们这些不怀好意的混蛋,都给我滚!”男人凶狠狠地吼叫着,并“砰”的一声将房门关上:“再敢来,老子打断你的腿!”
倪雪还在房里,可男人无视她的存在,又去蹲着喂铁笼里的女人:“阿秀,吃一点好吗,吃一点病就好得快一点,乖乖,来,吃一口。”
那语气,那声调,多么的温柔,让倪雪感到一阵没由来的幸福,她多么希望在自己病倒的时候,能有一个如此体贴的男人,用这样温馨的口气哄自己吃饭。
女人顺从地接过那一口饭,而眼睛却一直在倪雪身上瞄,瞄得倪雪有点紧张。倪雪顺着女人眼睛的示意,坐在了床沿上,她不想因为没有顺从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意愿,而引起什么什么不必要的骚乱,但她也没有忘记自己此行来的目的,就开口说:“大哥,你能不能跟我说说你的事?”
男人不看倪雪,一边喂饭一边说话,就象在向亲人诉说他的苦楚:“芳芳啊,你也知道,你姐姐病了几年了,是我一直在照顾她,我对她够好的了吧,可她一疯起来,就出去与别的男人睡觉,我能不把她关起来吗?”
倪雪茫然,难道自己就这么象那女人的妹妹芳芳?既然他这么认为,那就将错就错吧:“大哥,我知道你对我姐姐很好,可她也不象你说的那样,疯疯癫癫的去和别的男人睡觉呀。”
男人终于回过头来看倪雪了,但他显然还没认出倪雪来,一脸的怒色:“怎么不是,刚才进来的那个男人,一脸的淫笑,昨夜里我还亲眼看见他俩睡在一起。”又指着铁笼里的女人说:“你问问她自己,是不是这样?”
女人赶紧向男人点头:“是这样,是这样,阿雄,我以后不会了。”
原来两都是精神病患者?倪雪这下子紧张起来,她感到与一个精神病患者呆在一个房间里,很具有危险性,所以她赶紧说:“好,好,我相信你,大哥,我明天再来看你。”
男人赶紧站起来,向倪雪喊道:“你先别走,我还有好多话要对你说呢。”
可倪雪不敢停留,她走向门边,一把纽开锁,开了门。
门外的远帆伸手将倪雪拖了出去,并快速地将门关上,关心地对倪雪说:“你没事吧,怎么反应这么迟钝,一进门我就看出来了,那男的才是精神病患者,女的也一样。”
倪雪的心还在砰砰跳,她偎在远帆的身旁,才感到有一丝安慰。远帆人长得很帅,大眼明亮,五山浓眉,挺直的鼻梁,嘴角轮廓分明,组装起来,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英俊。可他不知道为什么,总对倪雪那么好,倪雪自认为外表上绝对配不上他,总是与他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这种关系远帆也知道意味着什么,可他还是时刻表现着对倪雪的关心。
静下心来以后,倪雪总觉得这中间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她看那女人的眼睛很活,表露出来的神色与正常人一样,她用眼睛示意倪雪做的事,就很有条理性,不象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所以她提议:“我们还是去问问旁边的人吧,也许能得到有用的线索。”
远帆说:“既然来了,就问一问吧。”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采访线索是,一个男人将一个女人囚禁在一个铁笼子里长达两年之久,声称那女人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囚禁人、限制人的身心自由是犯法的,但这一条对具有危险性的精神病患者例外,可是线人说,这个女人没有一丁点危险性,那,为什么当地的社区不管呢?这就是采访的动机。
采访的地点住在郊外,离城边两公里,不到一小时就到了目的地。那是一栋很陈旧的红砖房子,立在那里与周围一栋栋别墅式的农家住宅很不相称,这也显示了这个家庭比较贫困,两口之家有一个患有精神病,需要另一个来抚养,这个家也富裕不起来。
采访对象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其实看上去他足有四十岁,满脸的胡子第一眼的感觉象马克思,仔细一看是中国人,而且根本没有马克思那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他的眼睛在看人的时候,躲闪着不敢与人正视。
他为来访者开了门,门一开就示意大家不要说话,并引着一干人进入了内房。
内房里面有一张床,床上很零乱,男人是永远不会照顾自己生活的,这个事实已被无数次证实过。床边就立着一个与床一样大的铁笼,铁笼里铺有褥子,一床红花被子很整齐地叠在铁笼的一角上,被子的旁边坐着一位穿着不怎么样,但很整洁的女人。你看看,女人,哪怕是患有精神病,她都会爱整洁。
这女人看上去才真是三十岁左右,还有几分清秀,她向着进来的人微笑着点头,却是一言不发。可她的眼神,怎么看这也不象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但她偏偏就被关在铁笼子里。
男人进房后,就蹲在地上,揣起一只青瓷花碗去喂女人的饭。那喂饭的动作做得相当到位,温柔得如同年青的妈妈,正在哄一个两岁的孩子吃饭一样。
远帆走到正在向里面女人喂饭的男人身后,轻轻地说:“大哥,我能问你几句话吗?”
男人回过头来,看见了远帆那张微笑的脸,而他自己的脸却由微笑变成了愤怒。他放下手里的饭碗,一把将远帆推开,还没等远帆站稳,又一把推过来。远帆被推了第一把,第二把就小心地避开了,并迅速退出了房门。
男人第二把没推到远帆,却看到摄影师隆益春。隆益春正拿着相机在照相,他以为男人是看到远帆对他展示了什么不应该展示的面孔,激怒了他,还以为他不会对自己怎么样,没提防他第二把就推到了自己身上。
隆益春跌跌撞撞地被推出了房门,房间里就只剩下倪雪了。
“滚!你们这些不怀好意的混蛋,都给我滚!”男人凶狠狠地吼叫着,并“砰”的一声将房门关上:“再敢来,老子打断你的腿!”
倪雪还在房里,可男人无视她的存在,又去蹲着喂铁笼里的女人:“阿秀,吃一点好吗,吃一点病就好得快一点,乖乖,来,吃一口。”
那语气,那声调,多么的温柔,让倪雪感到一阵没由来的幸福,她多么希望在自己病倒的时候,能有一个如此体贴的男人,用这样温馨的口气哄自己吃饭。
女人顺从地接过那一口饭,而眼睛却一直在倪雪身上瞄,瞄得倪雪有点紧张。倪雪顺着女人眼睛的示意,坐在了床沿上,她不想因为没有顺从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意愿,而引起什么什么不必要的骚乱,但她也没有忘记自己此行来的目的,就开口说:“大哥,你能不能跟我说说你的事?”
男人不看倪雪,一边喂饭一边说话,就象在向亲人诉说他的苦楚:“芳芳啊,你也知道,你姐姐病了几年了,是我一直在照顾她,我对她够好的了吧,可她一疯起来,就出去与别的男人睡觉,我能不把她关起来吗?”
倪雪茫然,难道自己就这么象那女人的妹妹芳芳?既然他这么认为,那就将错就错吧:“大哥,我知道你对我姐姐很好,可她也不象你说的那样,疯疯癫癫的去和别的男人睡觉呀。”
男人终于回过头来看倪雪了,但他显然还没认出倪雪来,一脸的怒色:“怎么不是,刚才进来的那个男人,一脸的淫笑,昨夜里我还亲眼看见他俩睡在一起。”又指着铁笼里的女人说:“你问问她自己,是不是这样?”
女人赶紧向男人点头:“是这样,是这样,阿雄,我以后不会了。”
原来两都是精神病患者?倪雪这下子紧张起来,她感到与一个精神病患者呆在一个房间里,很具有危险性,所以她赶紧说:“好,好,我相信你,大哥,我明天再来看你。”
男人赶紧站起来,向倪雪喊道:“你先别走,我还有好多话要对你说呢。”
可倪雪不敢停留,她走向门边,一把纽开锁,开了门。
门外的远帆伸手将倪雪拖了出去,并快速地将门关上,关心地对倪雪说:“你没事吧,怎么反应这么迟钝,一进门我就看出来了,那男的才是精神病患者,女的也一样。”
倪雪的心还在砰砰跳,她偎在远帆的身旁,才感到有一丝安慰。远帆人长得很帅,大眼明亮,五山浓眉,挺直的鼻梁,嘴角轮廓分明,组装起来,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英俊。可他不知道为什么,总对倪雪那么好,倪雪自认为外表上绝对配不上他,总是与他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这种关系远帆也知道意味着什么,可他还是时刻表现着对倪雪的关心。
静下心来以后,倪雪总觉得这中间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她看那女人的眼睛很活,表露出来的神色与正常人一样,她用眼睛示意倪雪做的事,就很有条理性,不象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所以她提议:“我们还是去问问旁边的人吧,也许能得到有用的线索。”
远帆说:“既然来了,就问一问吧。”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