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口诀”是这样的:

    问:谁点你出来当相(上声)的?如果对方答是xxxx,那么,你就晓得他不是同派中人。如果对方答:“我的师爸”。那你就再问:“你的师爸贵姓”?如果对方答:“姓方”并反问你道“请问你师爸是谁”?你就知道他是同派中人了。你这时候便答:“我的师爸也是姓方”。并反问他道:“你是什么出身?”如果对方答是举人或进士。你就可以知道他是同派而不是同门,你就可以向他表明自己的身份,彼此可以谈谈“生路”(生意)等等,或者请他和自己合作,“点”(介绍,诱引)枝(一)来。

    如果对方答道“在下是第x传探花”。那你就晓得他是“同门”;这时,你应该考虑他的辈数,如果他的辈数比自己老,就称呼他做师叔,同辈称师兄,辈数低称师侄。你就这样问他:“师x既然翰林院出身,请问有何凭证”?对方这时便答:“有诗为证”。并会反问:“师x既然知道有个翰林院,一定也知道翰林院的规矩吧”。你便答“知道”。并立及斟茶,用三个手指头拈着茶杯,递过去说:“师x请,在下是第x传xx”。对方也用三个手指拈着杯底,接过去,并把它放在茶几或桌子上,如果他辈数老,就放在几子或桌子的左角,平辈或卑辈则放在右角。他放好杯子之后,便问:“师x有何指教”?你便问:“既然有诗为证,师x可以赐教一二吧”?他这时便要把自己的世系歌念出来,这首歌前四句是这样:“祖师遗下三件宝,众房弟子得真传,乾坤交泰离济坎,江湖四海显名声。以后便是叙述自己世系的歌词,彼此不尽相同了,但最后四句,既叙自己的辈数、身份的歌诀,却有一定的格式,它是这样:“……第十x传传到我,禀承师命闯江湖,出身原是翰林院,如今分属xx郎”。

    对方念了歌诀之后,你也说句:“领教了,我也有诗为证”。跟着自己也把世系歌念了出来。不过,用这样方式来认识“同门”是不多的,因为在广州语系地区里,许多大、中城市都有“大师爸”和“师爸”,他们之间是互通声气的,只要有“大师爸”一封介绍信,对方就会知道你是不是同门。据我父亲说,他一生只碰过一次这样的事,而傅吉臣也是初到上海时,碰过一次。

    江相派虽然没有严格的组织和纪律,但由于下述种种互相依存关系,他们却非依靠这个组织和在一定组织上遵守共同的纪律不可。第一、他们要做“乡档地”(开码头)做“生菩萨”(骗富翁),“做阿宝”(行骗术),就不是个人独立所能为,非有很多“媒”(助手)不可,有时还要依靠“大师爸”们的指点和办理善后工作。第二、他们派内有句成语说:“医要守,相要走”、不仅“做阿宝”的常常“撇档”(放弃码头),逃到外地,就是一般的相命先生,走江湖的,做神棍的……等等,也是经常要搬“档地”,在各大、中、小城市流动,如果没有当地大、小师爸的帮助,就不仅会受“地头蛇”的欺侮,甚至连食宿、歇脚的地方也没有。第三、如果谁不遵守师门的戒律,弄出事来,例如做死“一哥”(顾客)那就会暴露秘密,就会“赶绝同行”,弄得大家都无法再骗人了。第四、谁被逐出师门和派内,他就不准再当“相”,即再靠这一行来觅饭吃。从前对这种人惩罚是很严厉的,据我父亲说,在晚清时代,那些被逐出师门和派内的人,如果再出“行江”“当相”轻的就给你个“岔档”(捣毁档口)的处分,重则当他是个“蜂仔”(叛徒或暗探),实行杀害。

    派内还有句成语:“江湖财,江湖散,不散有炎难”,所以同派中人是相当讲义气的。大师爸们的家,固然是经常“食客”满座,就是一般的江相,同派中人去求他帮助,也决不会拒绝的。所以只要入了“行”,就不愁饿死,这也是这个“派”能够长期存在原因之一。

    随着黄永迪七转八拐的走了挺远,到了一个还算有点门脸的饭店,黄永迪口水横飞的介绍着,这个店相当有特色,除了炒菜好以外,有几个菜你一定要尝尝,咱们千千和媛媛最爱吃,是吧?

    顾千千和顾媛媛一起脸红了起来,同时对着黄永迪啐了一口。

    进了店里,大家落座,一看菜谱,张五终于明白为什么两个姑娘脸红了,因为这几个特色菜居然就是——“炸弹”“筋蓉”(公牛的命根子)一类的东西,这下轮到张五开始脸红了。

    黄永迪还不依不饶的,哎,兄弟,我说你脸红什么,一个大老爷们,人家姑娘第一次吃的时候,相当潇洒,相当荡漾了,你别告诉我你不好这口啊,吃哪补哪。

    弄的张五还没吃饭就已经有了喷饭的冲动。

    几个人点了一桌子的菜,要了两箱子的酒,张五本来在部队里就是一个好酒量,尤其是神仙岛一周的扇贝,让张五确实完全陷入了对各种陆地上火的动物出产的肉类食品那种深深的向往和怀念中来,看着一桌子的荤腥,他打算和同事们一起甩开腮帮子,撩起后槽牙,开吃,海喝!

    其实中国绝对是饭局文化的典范,本身饭局这个词出现的就很早,据传能够追溯到宋朝去。

    每一个饭局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这是中国流传的最为继承传统的一种文化,像张五作为新人来到这个陌生的团体里,他先实实在在的经历了这样一番。

    其实各位看官,你们可以总结一下,从你能够独立的吃饭喝酒以来,你就面对着各色饭局,每一个饭局都作用在你的身上,只是你不知道他的效果是什么。

    比如你上大学的第一次饭局,就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哥们姐们的一次报到式的义结金兰,在这个饭局中你们最先能够排行论位,于是就有了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其次你们可以初步的了解一下各自的性格,你可以偷偷的看一看谁在喝酒的时候偷奸耍滑等等。

    不夸张的说,你的大学哥们是否可交,从某种程度上就由第一顿饭局开始。

    你到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也是由饭局开始的进入工作状态,因为在这样的饭局中,你已经知道每一个人的特点,包括传闲话一般的其他人的特点,而你的表现,刚好也让别人对你有了一个清晰的初步认识。

    饭局啊,饭局。最近《鸿门宴》上映,本着宴无好宴的原则,为了了解全面,我查了一下资料,统计如下: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

    春秋时代的齐相晏子,在饭局上“二桃杀三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开赵国数十年之太平。此外,如“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火烧庆功楼”等历代著名饭局已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因此,这些“饭局”二字才有了青史留名的机会。

    各国的饭局特色也不一样。

    中国饭局:最繁文缛节的饭局

    中国人的饭局讲究最多,这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比肩。从座位的排放到上菜的顺序,从谁先动第一筷到什么时候可离席,都有明确的规定,把“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个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人的饭局上,靠里面正中间的位置要给最尊贵的人坐,上菜时依照先凉后热、先简后繁的顺序。吃饭时,须等坐正中间位置的人动第一筷后,众人才能跟着各动其筷。

    中国历来都是无酒不成席,劝酒是中国饭局最有特色的部分。饭局开始时,主人常要讲上几句话,之后便开始劝酒。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客人一般也要喝完。不但主人要劝酒,客人与客人之间也要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的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罚酒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

    吃完饭后,人们并不是马上就散去,往往还要聊上一会儿,以增进感情。等坐中间位置的人流露出想走的意思后,众人才能随之散去。

    美国饭局

    美国人是全世界最“自由”的民族,吃也不例外,不像中国有那么多繁文缛节,一件t恤衫、一条破牛仔裤就可以轻轻松松去赴饭局了。

    美国人吃饭最单调,早上喝点牛奶煮麦片,吃些面包或果酱,中午吃个夹肉的三明治或夹香肠的热狗,喝杯咖啡就算了事。一年到头,吃的总是那两种饭菜。即使设饭局请客吃饭,也无非是咖啡、牛奶、可口可乐、面包、热狗、三明治、汉堡包、煎牛排之类。

章节目录

他们的月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我是春十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是春十三并收藏他们的月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