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四块地、四组人分就是了——第四组,便是这六人了。”周南指着那六个没有选边儿站的农师说道。
别说虞慎奇怪,连那六名农师都有些奇怪,不过既然驸马王上吩咐了,谁也不敢违逆。虞慎将那六个人又列为一组,登记在纸上。寨村长则是兴奋地连颠带跑地回去找人去了,对于三水村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喜事:一亩地朝廷分给一石粮米,只要听令行事就行了——这还是眼前,如果真要治田成功了,那以后再种田,可就不是亩产半石、一石的事了。
“方才虞掌书记已经念了各族发起人和人数了,随后虞掌书记会和寨村长划定四块地的边界,各自认领一块田地,明日便开始治田。若有所需,尽可向虞掌书记提出,便是在燕京城,我也会立即调来。”
李三等农师见周南如此看重治田之事,也都深为感动,辞别了周南,回去各自准备去了。只有那六名没有选择治田之法的农师仍旧留在原地,见别人走了,这才向周南说道:“驸马大人,我等不会治田,强为一组,只怕为众人耻笑。”
周南问道:“那你六人精通何事?”
“种田、干活儿!”几个人齐声答道。
“可会种草?”周南笑着问道。
“驸马大人说笑了,农人最恨杂草,哪里会去种啊?!”其中一个农师答道。
“我这治田之法,就是种草。我见你六人无事可做,正好让你六人为我治田,你六人只管按照我的吩咐做就是了。”
见周南如此吩咐,这六人自然乐意听从,六人只觉得自己是为驸马做事,兴冲冲回去了。
虞慎奇怪地问道:“先生,种草算什么治田之法啊?”
周南说道:“如今我也不是什么驸马、先生了,我只算是第四组的发起人,现在我要一些物事,还要请你这位掌书记尽快找来。”
“先生,你就别逗我了,快说要些什么吧!”虞慎急不可耐地拿出纸笔,向周南问道。
“先要些金花菜、盐蒿子,要带着根、能种活的嫩苗,越多越好;再要一千只羊,还要五千条鱼苗,五千只河蟹。”周南一口气点了一大堆。
“这么多?!这鱼苗太小,也不好吃啊!”虞慎一边记着,一边嘟囔着说道,“就是行军打仗,也没有先犒军的道理啊。”
“犒什么军啊?我这可是要治田用的!”周南转身向帐篷内走去。
虞慎跟在周南身后,央求道:“先生,左右无人,快告诉我吧,要这些能如何治田?”
“日后自然知道。”周南不想多说,反而对虞慎说道:“田地咸湿,都是因为海潮上泛,潮退盐留,再加上潞河河水每年水量不定,田地无水则咸,得水则润,是以治田必先治水。这些,你那什么经上面都有,不必我细说。别人治田,你去治水。先想办法,使这三水村不受海潮盐害,你可有办法?”
虞慎听周南让他治理河水,正是他的强项,当即说道:“先生放心,我会详尽勘查,尽快定出一个方案,请先生定夺。”
周南摆手说道:“治河建闸的事我也不懂,倘若说错了,反倒连累你。我只要村四周的河水时时有水浇地,又不必受海潮浸漫,至于如何做,你自己拿主意就是。治河所需物料、人力,凭我的印信让李都头前往武清县调用就是。”
虞慎难以置信地看了看周南,似乎想从周南的表情上辩别一下,周南说的不懂治河的话是真还是假。周南真的是不懂水利工程的事情,而不是故作谦虚。他之所以敢放手让虞慎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去做,是因为,第一,虞慎怎么说都是正经八百的学习过河道治理的,而且还自己跑到大宋,找专门的水利官员的著作去学习,更在吴中一带见识过很多水利设施;第二,武清这一片,本来就是河泽众多,又临近渤海,不会像内陆,如果治河的思路错了,会殃及河两岸方圆百十里的百姓性命。在这里,即便错了,顶多是流到其他的沼泽湖泊里面去,害不了百姓。再有就是要治理的这条潞河,在三水村这一段,已经算不得大河了,放在后世,也只是一条大一些的水渠。正因为这三点原因,周南才敢放手让虞慎去做。
“那先生这里,就没有人服侍了,小九又不会写字……”虞慎恨不得立即就开始自己治河的事,可是又担心周南这里事务繁多,没有人侍从。
“我自己也能写,不用担心,再说了你治水也离不开这三水村,早晚你总要回来住宿。”周南写不好毛笔字,所以很少动手写字。不过他现在才发现,原来这个时代的人已经有了“钢笔”了,只不过这种笔只能叫竹笔。没错,就是用细竹竿做成的,长短和后世的钢笔差不多,只是将竹管的前端削成了钢笔笔尖的样子,最让周南惊异的是,这种用竹管削出来的笔尖,竟然也和后世钢笔一样,有方便墨水流下的导流槽,导流槽上端还有一个圆孔——和真正钢笔笔尖的相似程度,几乎让周南怀疑是不是有人在他之前的穿越到了这里。
虞慎想想也是,自己白天忙完了,晚上回来,一样可以帮周南抄写、记录,便对周南说道:“先生,我这就先将刚才说的事做完,等着四组治田的人分派停当后,我再去查看河道。”周南点点头,虞慎带着刚才记录下来的纸,快步向外面走去。
治田,治水;治水功效易见,治田则不然,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这样长的时间,周南是等不了的。只能说留下这些农师,再将治田的事交代给这里的人,等明年看看初步的效果。选出一种容易实施、效果明显、成本最低的办法,在武清、广宁这一带推广治理,这样才能不浪费这一大片荒地。
等安排好这里的事,还有北面的山海关那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要半年后才能完工,也不知道自己弄出来的水泥,能帮上多少忙。
等到山海关修筑完,彻底关上金人进关的这一条路,那时自己才能放心带着杨可世和他手下西出太行山。
别说虞慎奇怪,连那六名农师都有些奇怪,不过既然驸马王上吩咐了,谁也不敢违逆。虞慎将那六个人又列为一组,登记在纸上。寨村长则是兴奋地连颠带跑地回去找人去了,对于三水村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喜事:一亩地朝廷分给一石粮米,只要听令行事就行了——这还是眼前,如果真要治田成功了,那以后再种田,可就不是亩产半石、一石的事了。
“方才虞掌书记已经念了各族发起人和人数了,随后虞掌书记会和寨村长划定四块地的边界,各自认领一块田地,明日便开始治田。若有所需,尽可向虞掌书记提出,便是在燕京城,我也会立即调来。”
李三等农师见周南如此看重治田之事,也都深为感动,辞别了周南,回去各自准备去了。只有那六名没有选择治田之法的农师仍旧留在原地,见别人走了,这才向周南说道:“驸马大人,我等不会治田,强为一组,只怕为众人耻笑。”
周南问道:“那你六人精通何事?”
“种田、干活儿!”几个人齐声答道。
“可会种草?”周南笑着问道。
“驸马大人说笑了,农人最恨杂草,哪里会去种啊?!”其中一个农师答道。
“我这治田之法,就是种草。我见你六人无事可做,正好让你六人为我治田,你六人只管按照我的吩咐做就是了。”
见周南如此吩咐,这六人自然乐意听从,六人只觉得自己是为驸马做事,兴冲冲回去了。
虞慎奇怪地问道:“先生,种草算什么治田之法啊?”
周南说道:“如今我也不是什么驸马、先生了,我只算是第四组的发起人,现在我要一些物事,还要请你这位掌书记尽快找来。”
“先生,你就别逗我了,快说要些什么吧!”虞慎急不可耐地拿出纸笔,向周南问道。
“先要些金花菜、盐蒿子,要带着根、能种活的嫩苗,越多越好;再要一千只羊,还要五千条鱼苗,五千只河蟹。”周南一口气点了一大堆。
“这么多?!这鱼苗太小,也不好吃啊!”虞慎一边记着,一边嘟囔着说道,“就是行军打仗,也没有先犒军的道理啊。”
“犒什么军啊?我这可是要治田用的!”周南转身向帐篷内走去。
虞慎跟在周南身后,央求道:“先生,左右无人,快告诉我吧,要这些能如何治田?”
“日后自然知道。”周南不想多说,反而对虞慎说道:“田地咸湿,都是因为海潮上泛,潮退盐留,再加上潞河河水每年水量不定,田地无水则咸,得水则润,是以治田必先治水。这些,你那什么经上面都有,不必我细说。别人治田,你去治水。先想办法,使这三水村不受海潮盐害,你可有办法?”
虞慎听周南让他治理河水,正是他的强项,当即说道:“先生放心,我会详尽勘查,尽快定出一个方案,请先生定夺。”
周南摆手说道:“治河建闸的事我也不懂,倘若说错了,反倒连累你。我只要村四周的河水时时有水浇地,又不必受海潮浸漫,至于如何做,你自己拿主意就是。治河所需物料、人力,凭我的印信让李都头前往武清县调用就是。”
虞慎难以置信地看了看周南,似乎想从周南的表情上辩别一下,周南说的不懂治河的话是真还是假。周南真的是不懂水利工程的事情,而不是故作谦虚。他之所以敢放手让虞慎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去做,是因为,第一,虞慎怎么说都是正经八百的学习过河道治理的,而且还自己跑到大宋,找专门的水利官员的著作去学习,更在吴中一带见识过很多水利设施;第二,武清这一片,本来就是河泽众多,又临近渤海,不会像内陆,如果治河的思路错了,会殃及河两岸方圆百十里的百姓性命。在这里,即便错了,顶多是流到其他的沼泽湖泊里面去,害不了百姓。再有就是要治理的这条潞河,在三水村这一段,已经算不得大河了,放在后世,也只是一条大一些的水渠。正因为这三点原因,周南才敢放手让虞慎去做。
“那先生这里,就没有人服侍了,小九又不会写字……”虞慎恨不得立即就开始自己治河的事,可是又担心周南这里事务繁多,没有人侍从。
“我自己也能写,不用担心,再说了你治水也离不开这三水村,早晚你总要回来住宿。”周南写不好毛笔字,所以很少动手写字。不过他现在才发现,原来这个时代的人已经有了“钢笔”了,只不过这种笔只能叫竹笔。没错,就是用细竹竿做成的,长短和后世的钢笔差不多,只是将竹管的前端削成了钢笔笔尖的样子,最让周南惊异的是,这种用竹管削出来的笔尖,竟然也和后世钢笔一样,有方便墨水流下的导流槽,导流槽上端还有一个圆孔——和真正钢笔笔尖的相似程度,几乎让周南怀疑是不是有人在他之前的穿越到了这里。
虞慎想想也是,自己白天忙完了,晚上回来,一样可以帮周南抄写、记录,便对周南说道:“先生,我这就先将刚才说的事做完,等着四组治田的人分派停当后,我再去查看河道。”周南点点头,虞慎带着刚才记录下来的纸,快步向外面走去。
治田,治水;治水功效易见,治田则不然,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这样长的时间,周南是等不了的。只能说留下这些农师,再将治田的事交代给这里的人,等明年看看初步的效果。选出一种容易实施、效果明显、成本最低的办法,在武清、广宁这一带推广治理,这样才能不浪费这一大片荒地。
等安排好这里的事,还有北面的山海关那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要半年后才能完工,也不知道自己弄出来的水泥,能帮上多少忙。
等到山海关修筑完,彻底关上金人进关的这一条路,那时自己才能放心带着杨可世和他手下西出太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