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兴城风调雨顺,庄稼长势良好,就算兴城的土地自古贫瘠,可因为有了水利工程的补充,这一年的粮食长的比任何一年都好。
不知道是谁,将瑾娘是女神农的消息在兴城传开了,兴城的老百姓知道了,原来之前曾经听说过的女神农就是自己家的王妃。
这下轮到兴城的百姓不满意了,分明是宁王妃研制出来的新品种粮食,为什么到了最后兴城却连一粒种子都没有得到?
如果不是王妃到兴城,皇帝是不是打算放弃兴城的百姓?
一时之间,兴城的老百姓对皇室的怨言越发的重了些,这种时候,即便是不做任何的煽动,民心所向,已经是势在必然
七月,夏粮收获,兴城的夏粮比任何一年的产量都高,几乎达到了之前产量的四倍到五倍,这是从未有过的喜悦,兴城上下的人都很高兴。
即便是那些之前对宁王府不是很看好的大家族,也都纷纷表示,应该跟着宁王府。
只是,此时的宁王府却已经不是他们想要高攀就能高攀的。
因为感谢宁王府的宫濑,老百姓除了留下自己果腹的粮食之外,剩下的都用来供养军队了。
自然,宁王府也不会白白让老百姓将粮食拿出来,除了赋税之外的粮食,由宁王府出钱购买。
这几个月的时间,朱玉书在外界与兴城之间来往,按照瑾娘的指点,赚到了不少的钱,甚至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子。
这些银子最开始的本金,就是当初兴城推广了纸质银票之后,瑾娘手中的那十几万两白银。
而朱玉书确实是个善于经商的人,有了资本,很快就赚的盆满钵满。
就在兴城人民喜悦的时刻,京城里却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帝在缠绵病榻几个月之后,终于驾崩了,而二皇子则让钦天监选定吉日准备登基。
然而,就在二皇子满怀喜悦准备成为这天下至尊之人的时候,却传来消息,五皇子起兵了。
而且,五皇子的军队势如破竹,居然在短短三天时间连下两城。
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还没有正式登基的皇上震怒,要求朝廷举全力剿灭五皇子的军队。
至于宁王府的军队,二皇子决定,还是暂时先放一放,二者之间,他觉得,还是五皇子的威胁更大一些。
朝廷驻守兴城的军队大部分都离开了,只留下了少部分守着兴城。
小六自然不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当下组织队伍进行反击,连续三天的时间,小六带领十万军队冲出包围圈。
朝廷的三万军队连日不能补给,人困马乏,面对十万斗志昂扬的宁王府的军队,最终全都投降。
消息传回京城却已经是十余天之后了,已经登基的新皇帝登基伊始,就遭遇连番打击,震怒非常,可是两线作战的朝廷军队根本不是其他两方的对手。
朝廷里人心惶惶,有些官员已经开始想退路了,他们是真的不看好朝廷。
但是,在宁王府与五皇子府之间,这些人陷入天人交战之中。
宁王府的强势自然不言而喻,但是五皇子府也未必就是弱势,而且,五皇子到底是正统,是先帝的亲生儿子,到了将来机会总比宁王府要多。
但如果投靠了五皇子的话,万一是宁王府获胜了?要知道,宁王府现在已经将大后方打造成铁桶一般。
尤其是宁王府的军队冲出包围圈之后,有许多因为兵乱,觉得日子艰难的人,不知道怎么就听说兴城现在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兴城的人日子过的舒服的不得了呢。
换成了其他的城市,突如其来的流民会让主政之人惊慌失措,可是兴城却不存在这种问题。
兴城确实有很多工作机会,瑾娘之前对兴城做出的规划一直因为缺少劳动力而被制约,这一次,如此之多的流民出现,倒是完美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这些人没有土地不要紧,这也是推进兴城城市化进程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瑾娘相信,只要能吃饱饭,这些人就不会闹事。
而事实证明,瑾娘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
搬到兴城的人,大大的解决了兴城的人口问题,这可比休养生息要快的多了。
兴城可以耕种的土地是少一些,但之前算是地广人稀,现在来这么点人完全可以吸纳。
朝廷听到许多人跑到兴城的时候百味陈杂,人们愿意去兴城,证明了兴城现在的稳定和祥和。
可是,这样多的流民突然之间涌入小小的城市,这个城市只怕是真的完了。
在皇帝的心里,宁王府这是玩火自焚了。
然而很快就有消息传来,这些人进入宁王府之后,竟然没有引发任何的暴乱,虽然有小范围的冲突,但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问题。
新皇帝觉得,兴城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能耐,归根结底是因为瑾娘的出现,如果不是这个女人,就靠小六一个人,肯定做不到,他们都是在宫里长大的,接受的都是同一种教育,这绝对不是小六能做到的。
最开始,他确实对瑾娘有一点意思,但那点儿意思并不是很浓,只是一时兴起罢了。毕竟,不过是个农女而已,还不能入他眼。
可谁知道,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有这样的本事,就像是当初在京城里,她也研究出了那么多的优质种子。
他越发的想将瑾娘纳入自己麾下,成为那个与自己站在一起的女人,他的后宫里那么多的女人,竟然连一个得用的都没有,平日里除了给自己娘家争夺利益,就是拈酸吃醋,这样的女人,要来有什么用?
虽然心里这么想,可是现在的皇帝可不能对这些女人有任何的举动,毕竟,这些女人都是他为了稳定前朝才弄到后宫里的。
饶是皇帝再怎么追悔又能如何?瑾娘的本事不是假的,面对大量的流民进入,瑾娘不慌不忙,只将兴城的一些官员请过来做了安排。
她做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将这些流民分流,一部分从事水利工程的建设,一部分从事城市建设,还有一部分则是直接进入兴城大大小小的工坊。
虽然最开始的几天,难免因为人心浮躁而有些乱,但是在几天之后,还是都稳定了下来。
而那些原本因为人少而半死不活的工坊在短时间之内,生产量终于赶了上来。
流民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只要每天愿意出工,不光能吃上饭,还能有缴纳少量的钱就能住的地方,何乐而不为,且家里有富裕劳动力的,除了能养活一家子人之外,还能有结余。
既然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他们也就安稳下来了,毕竟能安安稳稳过日子,谁愿意折腾?
而且宁王府已经做出保证,他们现在做工还生疏,等过上一段时间,成为熟练工之后,收入还会稳步增加。
他们也挺城里的人说了,宁王府开出的工钱很高,只要他们能坚持劳动,好好干活,说不定过上一两年时间之后,还能在兴城拥有自己的房产和田地。
有了指望的人们,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宁王府安排的工作中。
而兴城的工坊里加工出的货品在兴城之外的地方非常有市场,甚至可以说一本万利,尤其是玻璃,更是有千倍万倍的利润,之前只是苦于产量太低了,现在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足够的货源是赚取更多利润的基础。
这些人最开始的时候,对于兴城流行的纸质货币还有所怀疑,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逐渐发现,这样的货币竟然也有好处,那就是用起来方便。
连大人进王府的时候,十分感慨,在京城的时候,他就知道,宁王妃是个有本事的,可到底没想到,宁王妃居然能有这样的能耐,这么多的人涌入一个城市,不管是哪里,都是挑战,但是在兴城,却彻底扭转了被动的局面。
“连大人今日怎么得空了?”瑾娘笑着问用崇拜的目光看着自己的连大人。
“今日来是有事回禀,现在兴城下辖的所有良田都已经丈量完毕,等秋粮收获之后,就能按照田地亩数收税了。”
“连大人的速度倒是挺快,这样极好,之前以人口收税,让那些原本家里贫困的人越发的贫困了。”瑾娘笑道。
“只是,如此一来,那些大户人家只怕是有意见。”连大人不无担忧的说道。
兴城的土地虽然贫瘠,但是其中有四成却都是掌握在大户人家的手中,这些人自然不愿意多交税。
“无妨,他们要是有意见,我们的优质种子便不用给他们提供,另外,水利工程是王府建起来的,他们的土地并不算在内。”瑾娘很淡定的笑道。
只要是会算账的,都知道应该怎么选。
在兴城这个地方,真正有权势的并不多,瑾娘可不担心这些人会对王府有什么样的冲击,何况,现在他们的日子过的并不比之前差,甚至因为兴城的发展,过的比以前更好了,就是铺子赚钱,也比以前更多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那水利工程已经建设起来,难道我们说不让用,他们就不用了?”
“自然能搬到,只要王府的谕令下达,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主动监督那些大户人家是不是私下用了水利工程。再说,我们的税并不很重,只要种上优质的粮食种子,产量的增高完全可以弥补损失,何乐而不为?”
瑾娘之前也曾经想过,将兴城的土地都收归国有,可是,现在这种局面下,如果贸然采取这样的法,可能会引起反弹,因此,她最终选择放弃了。
但该收的税,却一点都不能少,要不然,王府的损失就大了,虽然王府的产业赚钱,然而这大半年的时间,王府花出去的钱更多。
连大人的了瑾娘这话,也安心了许多,既然王妃都应想到了,那就没问题了。
“是,王妃!”
“既然来了,今天就在王府用午饭,我让人准备连大人喜欢的菜。”瑾娘笑道。
“多亏我当初当机立断到兴城来了,要不然哪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吃货连大人这时候满眼都是笑容,今天这一趟真是没白来啊,居然还能有好吃的。
据他所知,朝廷现在有不少人想到兴城来,可是,现在的兴城却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些人能高攀的起的。
想到以前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的人现在过的日子还不如自己,连大人瞬间觉得圆满了。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啊!
到了年底的时候,宁王府的军队已经有二十万了,而这二十万的补给也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就算兴城现在的生产力高,能赚钱,也有不少粮食,但还是感觉到了压力。
然而,与宁王府的压力相比,五皇子的军队和朝廷的军队却压力更大,尤其到了大雪飘落的寒冬,他们的补给供应不上,军心严重动摇。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几乎是全国降大雪,很多地方一尺多厚的大雪,物资根本运送不过来。
宁王小六,带着宁王府的主力,正在与朝廷的军队僵持,双方各自占据在一条河的两边,双方隔河相对,不过十余丈的距离,甚至对面的一举一动都能看清楚。
如果不是大雪的话,宁王府的军队早就该攻打过去了,但这一场大雪一连下了十来天的时间,积雪太厚,不要说打仗,就是行走都困难。
河东,兴城的军队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每个人都有,棉衣棉裤棉靴都不缺,一水儿军绿的颜色,看起来特别精神。
而朝廷的军队,物资供应严重出现问题,不要说厚厚的棉衣,就连夹袄都少有,穿着单衣在大雪里死扛着,每个人都冻的瑟瑟发抖,有些人甚至将棉被裹在身上。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粮食也得不到保障了。
现在的粮食,不够他们半个月的供给量,朝廷军队只能节衣缩食,除了当官的能吃到干饭之外,其他的人每天基本上是靠着两顿加了盐巴的稀饭维持生命。
至于其他的就更是没有了,这样寡淡的饭食,很快有许多人都生病了。
不知道是谁,将瑾娘是女神农的消息在兴城传开了,兴城的老百姓知道了,原来之前曾经听说过的女神农就是自己家的王妃。
这下轮到兴城的百姓不满意了,分明是宁王妃研制出来的新品种粮食,为什么到了最后兴城却连一粒种子都没有得到?
如果不是王妃到兴城,皇帝是不是打算放弃兴城的百姓?
一时之间,兴城的老百姓对皇室的怨言越发的重了些,这种时候,即便是不做任何的煽动,民心所向,已经是势在必然
七月,夏粮收获,兴城的夏粮比任何一年的产量都高,几乎达到了之前产量的四倍到五倍,这是从未有过的喜悦,兴城上下的人都很高兴。
即便是那些之前对宁王府不是很看好的大家族,也都纷纷表示,应该跟着宁王府。
只是,此时的宁王府却已经不是他们想要高攀就能高攀的。
因为感谢宁王府的宫濑,老百姓除了留下自己果腹的粮食之外,剩下的都用来供养军队了。
自然,宁王府也不会白白让老百姓将粮食拿出来,除了赋税之外的粮食,由宁王府出钱购买。
这几个月的时间,朱玉书在外界与兴城之间来往,按照瑾娘的指点,赚到了不少的钱,甚至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子。
这些银子最开始的本金,就是当初兴城推广了纸质银票之后,瑾娘手中的那十几万两白银。
而朱玉书确实是个善于经商的人,有了资本,很快就赚的盆满钵满。
就在兴城人民喜悦的时刻,京城里却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帝在缠绵病榻几个月之后,终于驾崩了,而二皇子则让钦天监选定吉日准备登基。
然而,就在二皇子满怀喜悦准备成为这天下至尊之人的时候,却传来消息,五皇子起兵了。
而且,五皇子的军队势如破竹,居然在短短三天时间连下两城。
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还没有正式登基的皇上震怒,要求朝廷举全力剿灭五皇子的军队。
至于宁王府的军队,二皇子决定,还是暂时先放一放,二者之间,他觉得,还是五皇子的威胁更大一些。
朝廷驻守兴城的军队大部分都离开了,只留下了少部分守着兴城。
小六自然不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当下组织队伍进行反击,连续三天的时间,小六带领十万军队冲出包围圈。
朝廷的三万军队连日不能补给,人困马乏,面对十万斗志昂扬的宁王府的军队,最终全都投降。
消息传回京城却已经是十余天之后了,已经登基的新皇帝登基伊始,就遭遇连番打击,震怒非常,可是两线作战的朝廷军队根本不是其他两方的对手。
朝廷里人心惶惶,有些官员已经开始想退路了,他们是真的不看好朝廷。
但是,在宁王府与五皇子府之间,这些人陷入天人交战之中。
宁王府的强势自然不言而喻,但是五皇子府也未必就是弱势,而且,五皇子到底是正统,是先帝的亲生儿子,到了将来机会总比宁王府要多。
但如果投靠了五皇子的话,万一是宁王府获胜了?要知道,宁王府现在已经将大后方打造成铁桶一般。
尤其是宁王府的军队冲出包围圈之后,有许多因为兵乱,觉得日子艰难的人,不知道怎么就听说兴城现在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兴城的人日子过的舒服的不得了呢。
换成了其他的城市,突如其来的流民会让主政之人惊慌失措,可是兴城却不存在这种问题。
兴城确实有很多工作机会,瑾娘之前对兴城做出的规划一直因为缺少劳动力而被制约,这一次,如此之多的流民出现,倒是完美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这些人没有土地不要紧,这也是推进兴城城市化进程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瑾娘相信,只要能吃饱饭,这些人就不会闹事。
而事实证明,瑾娘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
搬到兴城的人,大大的解决了兴城的人口问题,这可比休养生息要快的多了。
兴城可以耕种的土地是少一些,但之前算是地广人稀,现在来这么点人完全可以吸纳。
朝廷听到许多人跑到兴城的时候百味陈杂,人们愿意去兴城,证明了兴城现在的稳定和祥和。
可是,这样多的流民突然之间涌入小小的城市,这个城市只怕是真的完了。
在皇帝的心里,宁王府这是玩火自焚了。
然而很快就有消息传来,这些人进入宁王府之后,竟然没有引发任何的暴乱,虽然有小范围的冲突,但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问题。
新皇帝觉得,兴城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能耐,归根结底是因为瑾娘的出现,如果不是这个女人,就靠小六一个人,肯定做不到,他们都是在宫里长大的,接受的都是同一种教育,这绝对不是小六能做到的。
最开始,他确实对瑾娘有一点意思,但那点儿意思并不是很浓,只是一时兴起罢了。毕竟,不过是个农女而已,还不能入他眼。
可谁知道,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有这样的本事,就像是当初在京城里,她也研究出了那么多的优质种子。
他越发的想将瑾娘纳入自己麾下,成为那个与自己站在一起的女人,他的后宫里那么多的女人,竟然连一个得用的都没有,平日里除了给自己娘家争夺利益,就是拈酸吃醋,这样的女人,要来有什么用?
虽然心里这么想,可是现在的皇帝可不能对这些女人有任何的举动,毕竟,这些女人都是他为了稳定前朝才弄到后宫里的。
饶是皇帝再怎么追悔又能如何?瑾娘的本事不是假的,面对大量的流民进入,瑾娘不慌不忙,只将兴城的一些官员请过来做了安排。
她做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将这些流民分流,一部分从事水利工程的建设,一部分从事城市建设,还有一部分则是直接进入兴城大大小小的工坊。
虽然最开始的几天,难免因为人心浮躁而有些乱,但是在几天之后,还是都稳定了下来。
而那些原本因为人少而半死不活的工坊在短时间之内,生产量终于赶了上来。
流民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只要每天愿意出工,不光能吃上饭,还能有缴纳少量的钱就能住的地方,何乐而不为,且家里有富裕劳动力的,除了能养活一家子人之外,还能有结余。
既然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他们也就安稳下来了,毕竟能安安稳稳过日子,谁愿意折腾?
而且宁王府已经做出保证,他们现在做工还生疏,等过上一段时间,成为熟练工之后,收入还会稳步增加。
他们也挺城里的人说了,宁王府开出的工钱很高,只要他们能坚持劳动,好好干活,说不定过上一两年时间之后,还能在兴城拥有自己的房产和田地。
有了指望的人们,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宁王府安排的工作中。
而兴城的工坊里加工出的货品在兴城之外的地方非常有市场,甚至可以说一本万利,尤其是玻璃,更是有千倍万倍的利润,之前只是苦于产量太低了,现在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足够的货源是赚取更多利润的基础。
这些人最开始的时候,对于兴城流行的纸质货币还有所怀疑,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逐渐发现,这样的货币竟然也有好处,那就是用起来方便。
连大人进王府的时候,十分感慨,在京城的时候,他就知道,宁王妃是个有本事的,可到底没想到,宁王妃居然能有这样的能耐,这么多的人涌入一个城市,不管是哪里,都是挑战,但是在兴城,却彻底扭转了被动的局面。
“连大人今日怎么得空了?”瑾娘笑着问用崇拜的目光看着自己的连大人。
“今日来是有事回禀,现在兴城下辖的所有良田都已经丈量完毕,等秋粮收获之后,就能按照田地亩数收税了。”
“连大人的速度倒是挺快,这样极好,之前以人口收税,让那些原本家里贫困的人越发的贫困了。”瑾娘笑道。
“只是,如此一来,那些大户人家只怕是有意见。”连大人不无担忧的说道。
兴城的土地虽然贫瘠,但是其中有四成却都是掌握在大户人家的手中,这些人自然不愿意多交税。
“无妨,他们要是有意见,我们的优质种子便不用给他们提供,另外,水利工程是王府建起来的,他们的土地并不算在内。”瑾娘很淡定的笑道。
只要是会算账的,都知道应该怎么选。
在兴城这个地方,真正有权势的并不多,瑾娘可不担心这些人会对王府有什么样的冲击,何况,现在他们的日子过的并不比之前差,甚至因为兴城的发展,过的比以前更好了,就是铺子赚钱,也比以前更多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那水利工程已经建设起来,难道我们说不让用,他们就不用了?”
“自然能搬到,只要王府的谕令下达,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主动监督那些大户人家是不是私下用了水利工程。再说,我们的税并不很重,只要种上优质的粮食种子,产量的增高完全可以弥补损失,何乐而不为?”
瑾娘之前也曾经想过,将兴城的土地都收归国有,可是,现在这种局面下,如果贸然采取这样的法,可能会引起反弹,因此,她最终选择放弃了。
但该收的税,却一点都不能少,要不然,王府的损失就大了,虽然王府的产业赚钱,然而这大半年的时间,王府花出去的钱更多。
连大人的了瑾娘这话,也安心了许多,既然王妃都应想到了,那就没问题了。
“是,王妃!”
“既然来了,今天就在王府用午饭,我让人准备连大人喜欢的菜。”瑾娘笑道。
“多亏我当初当机立断到兴城来了,要不然哪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吃货连大人这时候满眼都是笑容,今天这一趟真是没白来啊,居然还能有好吃的。
据他所知,朝廷现在有不少人想到兴城来,可是,现在的兴城却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些人能高攀的起的。
想到以前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的人现在过的日子还不如自己,连大人瞬间觉得圆满了。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啊!
到了年底的时候,宁王府的军队已经有二十万了,而这二十万的补给也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就算兴城现在的生产力高,能赚钱,也有不少粮食,但还是感觉到了压力。
然而,与宁王府的压力相比,五皇子的军队和朝廷的军队却压力更大,尤其到了大雪飘落的寒冬,他们的补给供应不上,军心严重动摇。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几乎是全国降大雪,很多地方一尺多厚的大雪,物资根本运送不过来。
宁王小六,带着宁王府的主力,正在与朝廷的军队僵持,双方各自占据在一条河的两边,双方隔河相对,不过十余丈的距离,甚至对面的一举一动都能看清楚。
如果不是大雪的话,宁王府的军队早就该攻打过去了,但这一场大雪一连下了十来天的时间,积雪太厚,不要说打仗,就是行走都困难。
河东,兴城的军队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每个人都有,棉衣棉裤棉靴都不缺,一水儿军绿的颜色,看起来特别精神。
而朝廷的军队,物资供应严重出现问题,不要说厚厚的棉衣,就连夹袄都少有,穿着单衣在大雪里死扛着,每个人都冻的瑟瑟发抖,有些人甚至将棉被裹在身上。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粮食也得不到保障了。
现在的粮食,不够他们半个月的供给量,朝廷军队只能节衣缩食,除了当官的能吃到干饭之外,其他的人每天基本上是靠着两顿加了盐巴的稀饭维持生命。
至于其他的就更是没有了,这样寡淡的饭食,很快有许多人都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