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蒙圈,李清照自然也不例外。她自信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高知州,虽然他的大名早已传出,甚至还有几首诗词也让她欣赏,但她不认为他认识自己。
自己和丈夫算是朝廷贬谪的人,虽然这些年致力于一些金石研究,可研究成果却并未向外公布,因此不可能引起太多的关注。再者说,就是有人关注,核心的也是丈夫赵明诚,她还是在次要位置,不可能让人多看一眼。因而,这位高知州的谄媚或许另有原因。
当然,李清照也没有把高峰想得太差。无论怎么说,高峰都是身兼青州知府等数职,他平宋江、搞发展的名望还是令她敬佩的,更主要的是高峰对赵明诚的帮助,使得赵明诚最近开心了不少,而这个正是李清照最在意的。
李清照怎么想也想不到高峰之所以对她另眼相看并非其它原因,而是因为她的那些诗词和她的傲骨情怀。
当然,这些除了高峰外,谁也不知道原因。
个中自然不好明说。李清照的很多诗词虽然流传到后世,并很受欢迎,但大都是她的闺中之作,到目前为止她还很少拿出来炫耀,也就是说,此事知之者甚少。不但如此,就是她后来的一些事迹和佳作连她本人也无法预知,更无法预测可以流芳千古了。
李清照为千古第一才女,自然与此事有关,只是现在高峰除了对她表示敬重外,实在无法说出更多细节,毕竟作为后来人他不能透露太多玄机,当然,高峰明白,有些事若没有发生,就是他说了也没有人相信,还不如让大家糊涂些的好。
当然,蒙归蒙,不解归不解,李清照还是很自然的上前道:“见过高大人。”
这是正常的礼节,却一下子把高峰惊醒过来,他好似失态了。
就算是知道失态,高峰也不愿意改正,他认定称李清照声姐姐赚大了。
“清照姐姐才华出众,乃千古第一才女,今日得见,小弟三生有幸,望姐姐不要客气,以后称我为高峰即可。”高峰恭谨地说道。
这句是高峰的心里话。事实上,李清照的名声在一定的圈子里还是传播开来了,千古第一才女虽然未得到公开,但要让大家说出几个超越她的人,却也没有几个,高峰如此称呼自无不妥。
当然了,李清照及赵明诚可不这么认为,他们看出高峰对他夫妻二人另眼相看,这话应有几分客套的成份在。因而李清照说道:“高大人身临寒舍,乃鄙夫妇的荣幸,岂敢僭越无礼?再者,还请高大人莫要逗趣民妇,千古第一才女实在不敢当。”
李清照说得不卑不亢,也有几分谦逊在里头。高峰知其性情刚烈,明白不能太过急躁,于是不再坚持。在赵明诚的引领下,与风小默随他们夫妇二人入了院内。
这就是李清照生活的地方!高峰抬眼望去,只见整个院子虽然干净而清雅,却也显得简陋。由此可见,这夫妇二人把钱财都用在了金石字画的研究上了,以致于院子都没有多加装饰。高峰更由此推断,李清照这些年的生活是极为清贫的。
当然,从李清照知足的神情上,高峰还是可以看出,她这些年虽然清贫,却也应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
她不是一个喜爱吵闹的人,也不是一个迂腐的人,她能陪着丈夫沉迷于金石研究,也能跳出世俗做出令众多女性望而生畏的事情,她能高傲地活着,也能委曲求全……因为,所有的一切都要由她的意志来决定。
但,她更愿意自己是个小女人,由丈夫知疼知热,做一些热衷的事情,特别是经历过家庭剧变的她更喜欢宁静而安逸的生活,而这十多年里,她就生活在这种氛围里。
李清照非常羡慕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她把这一段青州生活当作了归隐,于是便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内容,将自家之舍称之为“归来堂”,之室称为“易安室”,而她则称为“易安居士”。
易安,这正是李清照的心态表现,她太容易满足了,所以,她现在是幸福和快乐的。
本来,高峰也不想打破她的这种平静,但他知道,就是没有他,她的生活也会改变,而且会令她愈来愈不幸,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参与到她的生活中去,或许,在有意之下能改变她的命运波折。
院子是赵挺之早年置办的,规模确实不小。正房、厢房,加上前后院的各个房舍,合计得有数十间,甚至在院中还有各式亭台楼阁,李清照就是在这里渡过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边走赵明诚边介绍道:“高大人,院中的房大部分都被我们改成了书房,如今我们夫妻也只剩下这些了。”
赵明诚的话说得实在。他们夫妇笃志于收藏、考证,因而藏书极富,他们就是希望能尽天下古文奇字。
赵挺之居相位,亲朋好友多在馆阁就职,馆阁中藏有较多的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于是赵明诚夫妇便借用这个便利条件去尽力传写,这才有了巨量的收藏。
当然,他们也搜讨了不少珍籍,这些珍籍价格高昂,就需要他们节衣缩食了。
夫妇二人为了收集这些,倾尽了全力,虽还没到卖房产的程度,却也因此失去了富裕的生活,但这对他们来讲,特别是李清照来讲根本不算什么,因为他们获得了另外一种富足,那就是知识。
当他们每获一书时,即共同校勘、记录和研究,同时还会把书籍珍藏起来,登记编目、按类罗列。
这是他们真正的财富,有了这些他们十分知足。
高峰对金石字画虽然没有研究,也看不懂其中的内涵,却知道它们的价值,甚至明白有些根本就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也就是说,仅他们夫妇的这些收藏,不要说在后世,就是在当下也是价值连城,何况还有他们的心血倾注,赵明诚夫妇做此事,当为功得无量之事。
谈话间,几人不觉来到一座房前,高峰抬头望去,只见那门脸正上方挂有三字大匾:“归来堂”。
自己和丈夫算是朝廷贬谪的人,虽然这些年致力于一些金石研究,可研究成果却并未向外公布,因此不可能引起太多的关注。再者说,就是有人关注,核心的也是丈夫赵明诚,她还是在次要位置,不可能让人多看一眼。因而,这位高知州的谄媚或许另有原因。
当然,李清照也没有把高峰想得太差。无论怎么说,高峰都是身兼青州知府等数职,他平宋江、搞发展的名望还是令她敬佩的,更主要的是高峰对赵明诚的帮助,使得赵明诚最近开心了不少,而这个正是李清照最在意的。
李清照怎么想也想不到高峰之所以对她另眼相看并非其它原因,而是因为她的那些诗词和她的傲骨情怀。
当然,这些除了高峰外,谁也不知道原因。
个中自然不好明说。李清照的很多诗词虽然流传到后世,并很受欢迎,但大都是她的闺中之作,到目前为止她还很少拿出来炫耀,也就是说,此事知之者甚少。不但如此,就是她后来的一些事迹和佳作连她本人也无法预知,更无法预测可以流芳千古了。
李清照为千古第一才女,自然与此事有关,只是现在高峰除了对她表示敬重外,实在无法说出更多细节,毕竟作为后来人他不能透露太多玄机,当然,高峰明白,有些事若没有发生,就是他说了也没有人相信,还不如让大家糊涂些的好。
当然,蒙归蒙,不解归不解,李清照还是很自然的上前道:“见过高大人。”
这是正常的礼节,却一下子把高峰惊醒过来,他好似失态了。
就算是知道失态,高峰也不愿意改正,他认定称李清照声姐姐赚大了。
“清照姐姐才华出众,乃千古第一才女,今日得见,小弟三生有幸,望姐姐不要客气,以后称我为高峰即可。”高峰恭谨地说道。
这句是高峰的心里话。事实上,李清照的名声在一定的圈子里还是传播开来了,千古第一才女虽然未得到公开,但要让大家说出几个超越她的人,却也没有几个,高峰如此称呼自无不妥。
当然了,李清照及赵明诚可不这么认为,他们看出高峰对他夫妻二人另眼相看,这话应有几分客套的成份在。因而李清照说道:“高大人身临寒舍,乃鄙夫妇的荣幸,岂敢僭越无礼?再者,还请高大人莫要逗趣民妇,千古第一才女实在不敢当。”
李清照说得不卑不亢,也有几分谦逊在里头。高峰知其性情刚烈,明白不能太过急躁,于是不再坚持。在赵明诚的引领下,与风小默随他们夫妇二人入了院内。
这就是李清照生活的地方!高峰抬眼望去,只见整个院子虽然干净而清雅,却也显得简陋。由此可见,这夫妇二人把钱财都用在了金石字画的研究上了,以致于院子都没有多加装饰。高峰更由此推断,李清照这些年的生活是极为清贫的。
当然,从李清照知足的神情上,高峰还是可以看出,她这些年虽然清贫,却也应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
她不是一个喜爱吵闹的人,也不是一个迂腐的人,她能陪着丈夫沉迷于金石研究,也能跳出世俗做出令众多女性望而生畏的事情,她能高傲地活着,也能委曲求全……因为,所有的一切都要由她的意志来决定。
但,她更愿意自己是个小女人,由丈夫知疼知热,做一些热衷的事情,特别是经历过家庭剧变的她更喜欢宁静而安逸的生活,而这十多年里,她就生活在这种氛围里。
李清照非常羡慕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她把这一段青州生活当作了归隐,于是便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内容,将自家之舍称之为“归来堂”,之室称为“易安室”,而她则称为“易安居士”。
易安,这正是李清照的心态表现,她太容易满足了,所以,她现在是幸福和快乐的。
本来,高峰也不想打破她的这种平静,但他知道,就是没有他,她的生活也会改变,而且会令她愈来愈不幸,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参与到她的生活中去,或许,在有意之下能改变她的命运波折。
院子是赵挺之早年置办的,规模确实不小。正房、厢房,加上前后院的各个房舍,合计得有数十间,甚至在院中还有各式亭台楼阁,李清照就是在这里渡过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边走赵明诚边介绍道:“高大人,院中的房大部分都被我们改成了书房,如今我们夫妻也只剩下这些了。”
赵明诚的话说得实在。他们夫妇笃志于收藏、考证,因而藏书极富,他们就是希望能尽天下古文奇字。
赵挺之居相位,亲朋好友多在馆阁就职,馆阁中藏有较多的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于是赵明诚夫妇便借用这个便利条件去尽力传写,这才有了巨量的收藏。
当然,他们也搜讨了不少珍籍,这些珍籍价格高昂,就需要他们节衣缩食了。
夫妇二人为了收集这些,倾尽了全力,虽还没到卖房产的程度,却也因此失去了富裕的生活,但这对他们来讲,特别是李清照来讲根本不算什么,因为他们获得了另外一种富足,那就是知识。
当他们每获一书时,即共同校勘、记录和研究,同时还会把书籍珍藏起来,登记编目、按类罗列。
这是他们真正的财富,有了这些他们十分知足。
高峰对金石字画虽然没有研究,也看不懂其中的内涵,却知道它们的价值,甚至明白有些根本就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也就是说,仅他们夫妇的这些收藏,不要说在后世,就是在当下也是价值连城,何况还有他们的心血倾注,赵明诚夫妇做此事,当为功得无量之事。
谈话间,几人不觉来到一座房前,高峰抬头望去,只见那门脸正上方挂有三字大匾:“归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