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6章 援军何时至?
“明日你继续轮值。”诸葛长史离开后,冯大司马指了指旁听了整个谈话的诸葛参谋,吩咐道。
诸葛瞻一愣,“啊?山长,为什么?”
跟在山长身边,确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但人终究是肉长的,不是铁打的。
轮值参谋是很累人的。
特别是现在是大战当前,轮值参谋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那是一点不夸张。
除了太原这一路,还有有草原、上党、河东等地,各线的战报都要汇总,还要按先后轻重缓急进行分类送到大司马案上。
军情无小事,稍出差池,那就是耽误军情之责。
虽说上面还有老人把关,最后还有山长过目,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但在自己这一环出了问题,那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风评。
尤其是现在,随军参谋团在轮值的每一刻都属于高度戒备状态。
一天训练十个时辰,诸葛瞻也不是没有经历过。
但诸葛瞻是真的感觉战时的轮值很累,比一天训练十个时辰还要累。
但凡轮值完的参谋,多半是在次日轮休的时候,宁愿放弃早食,也要睡到午时才起来。
想起自己明日非但不能补觉,甚至还要轮值,诸葛瞻只觉得天都快要塌了。
冯大司马心里呵呵冷笑,兄债弟偿,难道不是很合理?
脸上却是慈祥如长者,其巧言令色之技,早已是出神入化:
“大战当前,正是你们这些年青人学习的天赐良机,你以为这等良机,是唾手可得?”
“经历一次这样的大战,抵得上汝等五年平常时日。错过一次这样的大战,有些人可能这辈子就再也遇不到这等机会。”
冯大司马越说,语气越重,盯着诸葛瞻,斥道:
“此次大战,连我都小心翼翼,夙兴夜寐,不敢有所懈怠,恐伤陛下之明。而你,乃是丞相之子,夫人又将你托于我,让我代丞相教之。”
“看看你现在这个模样?咹?天赐良机当前,他人若是有机会让吾亲自关照,亲自提点,早就感激涕零不知所云了。”
“你呢?不情不愿,还有脸问我为什么?学而习之,不是为你自己,难道是为了我?”
“悉心教之,却不成才,日后我无脸去祭拜丞相,难道你就有脸面去见自己阿母了?”
诸葛瞻被骂得一脸懵逼,然后渐渐面有羞愧,最后无地自容:
“山长,我错了。”
“滚出去!”
不敢骂诸葛长史,骂诸葛参谋也算是让冯大司马出了一口恶气,骂完后神清气爽,还指着门口,让人滚出去。
滚出去的人居然还心怀感激。
“回来。”
“山长?”
诸葛瞻一个激灵,连忙转过身来,下意识地身形笔直。
“安排一下,明日我要去山口那边巡视。”
“喏!”
春日来得悄然,雪化得也极快。
不过十来日,太行山上,除了山顶以外,其它地方的雪都消融得无影无踪了。
消融的雪水汇聚成涓涓细流,滋养着太行山,让万物得以复苏。
被唤醒的树木渐渐褪去冬日的沉寂,枝头开始冒出嫩绿的新芽,如同婴儿般娇嫩,却宣告着春天的到来。
偶尔,一两朵早开的野点缀其间,虽不起眼,却以它那独有的色彩和芬芳,为这初春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冯大司马带着人马,从山口顺着井陉向东而行。
群山连绵,层峦叠嶂,在初春的阳光下更显苍翠欲滴。
山峦间还缭绕着轻纱似的薄雾,如同羞涩的少女轻披面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梦幻。
春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山间小径上,光斑与初露的青苔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生动而富有层次。
这一切,仿佛一幅精美的水墨画,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冯大司马似乎很有兴趣欣赏着山里这份美景,他甚至举起望远镜,看向前方的山峦。
太行山的春色很美,但冯大司马知道,这份美景里藏着无尽的杀机。
借助望远镜,看到了一个建在险要处的坞堡。
“那个关卡有多少贼子?”
冯大司马问了一句。
这是井陉道上,汉魏交界的第一个魏国坞堡。
听说还是司马懿从太原窜到河北时留下的。
不得不说,司马懿不但领兵治军有一套,手段目光,其实,也不错——如果没有前遇丞相,后遇冯某。
“斥候查探过好几次,堡里的人,当有百余人,最多不会超过两百。”
作为大军先锋官兼副将,王平对这里,简直是熟得不能再熟,闭着眼都能知道怎么走,自然是随口就能答来。
“无当军攻破此堡,需多长时间,预计伤亡几何?”
王平没有回答,这是无当军领将需要回答的问题。
不过这一次河北之战,无当军的主将句扶并没有过来,因为他还需要镇守武关。
但镇守一个武关用不了整个无当军。
现在的南阳,除了宛城还有魏军象征性驻守,其它地方几乎不设防——以南阳盆地这种无险可守的地形,也根本没有办法设防。
若非汉吴双方相互有“默契”(戒备),都不想把自己的侧翼暴露在对方的兵锋之下。
不管是汉军从武关东进,还是吴军从襄阳北渡,都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吞并南阳除宛城以外的地盘。
估计魏国也知道这一点,干脆破罐子摔破,也可能是用整个南阳为饵,引诱汉吴相争,所以大部都退出了南阳盆地,专心守好许昌。
正是因为武关没有太大防守压力,所以这一次河北之战,副将孟琰带了一半无当军前来太原。
无当军的前身是无当飞军,兵源多来自蜀地特别是南中的夷兵。
轻剽悍勇,尤善在山中行军,可谓是三国时代的山地师。
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冯大司马奔袭陇关,率领的就是无当飞军。
虽说汉家天子迁都后,军中大举改制,但不管是无当军还是虎步军,老底子都还在,多多少少都保留着以前的特色。
虎骑军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改个名字,其它的几乎都没变。
冯某人把一部分无当军调过来,也正是因为于此。
山中攻防,大汉诸军中,最强者莫过于无当军。
听到冯大司马问话,孟琰连忙回答:
“回大司马,依末将愚见,若以无当军攻之,少则三日,多则七日,伤亡……”
孟琰沉吟了一下,最后面有惭色,“末将不敢确定。”
作为曾参与叛乱的降将,孟琰能做到关中八军的副将之一,除了本身能力,谨言慎行也是生存之道。
冯大司马闻言,点了点头,并无不悦之色。
井陉虽说是太行八陉中最好走的陉道,大半道路甚至可行车马。
但这等扼守陉道的坞堡,多是建在险要,配重投石车根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想要攻下来,硬碰硬,拿人命去填,是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
三到七日,是因为就算强攻不下,也可以想办法断绝水源,逼迫他们出来投降。
积雪完全消融后开打,也正是打的这个主意。
但能在坞堡一直坚守,更是直面大汉兵锋第一线的魏军,又怎么可能是普通兵卒?
在没有试探出这些魏国守军的战斗力之前,任何伤亡人数的猜测都是废话。
“那就试试吧。”
冯大司马放下望远镜,面色平静地说道:
“明日起开始进攻,争取在三个月内,彻底拔除井陉上的所有贼军堡寨。”
太行八陉可以说是河北的最重要,也是最后的屏障。
在这里,汉军无法发挥出自己的全部优势,而魏军却可以凭借地利,把汉军拉到和自己同一水平。
为了保住河北,司马懿定然会尽自己的全力,把太行山诸陉道变成绞肉机。
能拖多久拖多久。
如果能把汉军耗死,逼得冯某人退兵,那自是最好不过。
而对于冯大司马来说,想要强行打通太行八陉,也没有太好的取巧办法,这是一场硬仗。
太行山绞肉机,随着最大一条战线启动,终于完全开动。
延熙十年的初春,太行山内血腥味逐渐变得浓烈。
魏军凭借着地形的优势,早已在山顶及周围险要之处构筑起坚固的防线,利用巨石、原木和泥土堆砌成壁垒。
弓箭手则隐匿于密林与崖壁之间,如同阴冷的毒蛇,要给人致命一击。
大汉无当军的将士,身着轻便的皮甲,手持锋利的兵刃,如同被战鼓声驱动的猛兽,怒吼着向山上发起冲锋。
只是每每逼近坞堡时,箭矢如同黑色的风暴,划破空气,带着尖锐的啸声,降临到他们头上,密集而致命。
即便是有山形地势的掩护,冲锋在前的十来名汉兵仍是应声倒地,血四溅,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各种陷阱和滚木礌石,更是给汉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甚至无当军试图从侧面攀爬陡峭的山崖时,守军便会投掷巨石,砸得汉兵惨呼着掉落山谷。
随着攻防的深入,双方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和战斗力。
不断有人倒下,又不断有人毫不犹豫地补上空缺。
“啧!司马老乌龟打造的龟壳真是有些棘手啊!”
井陉打通战的第一天,冯大司马亲自督战。
从望远镜里看到的惨烈战况让冯大司马有些皱眉。
不是看不得这场面。
还没有领兵征战时双手就已经染满了血,更别说戎马倥偬二十余载,什么场面没见过?
而是有些头疼龟壳的坚硬程度。
龟壳坚硬就算了,守军居然也有些出乎意料的坚韧。
这就意味着要牺牲更多的将士。
“三个月……”
冯大司马放下望远镜,若有所思,脸色有些凝重,也不知道三个月能不能打到苇泽关(即后世的娘子关)?
事实上,拔除这些沿途的坞寨关卡,不过是决战苇泽关的前奏而已。
井陉最要害处,莫过于三水汇聚的苇泽关,这里才是井陉东出口的铁大门。
只有拿下苇泽关,才算是打通了大半条井陉。
为什么是大半?
因为过了苇泽关,前面就是豁然开朗的井陉盆地,过了井陉盆地,还有一小段井陉,才算是真正走出了太行山。
(如图:
)
说实在话,两军这样堂堂正正攻防,将士以命相搏,却又无法正奇结合的场面,对于冯大司马来说甚至有些无聊。
说白了就是按班就部,看哪边的意志力更坚韧,哪边的组织力更严密,哪边的兵将更多而广,哪边的粮草更能支撑……
冯大司马除了坐看,也没有其它办法。
井陉的动静,早有魏国细作十万火急地送往邺城。
“终于来了么?”
自从上党与河东各陉道开战以来,准确地说,应该是姜维北渡大河,进逼河内以来,一直就在等待消息的司马懿,终于把心底最后这口气吐了出来。
“来了也好,来了也好……”
如释重负的司马懿脸上无悲无喜,似无力又似无神地轻挥了一下手,示意信使出去。
有些疲惫地闭上眼,靠坐了一会,这才又开口道,“来人,去把拓跋二王子请过来。”
不一会儿,拓跋悉鹿应邀前来。
“悉鹿见过太傅大人。”
来南夏也有一段时间了,拓跋悉鹿已经比较熟悉南夏这边的礼仪。
但面对司马太傅,他并没有遵循南夏的礼仪。
河北之主,并不是南夏之主,更别说这个河北之主还有求于拓跋氏,所以不需要行什么大礼。
对于拓跋悉鹿的稍有不敬,司马懿苍老而疲惫的面容没有一丝变化,甚至连皱纹都没有变形,似乎毫不在意。
“拓跋公子请坐。”伸手示意了一下座位,又让人上了茶,“我请公子前来,就是想要问一问,贵部援兵,何时能至?”
“太傅大人放心就是,据三天前送来的消息推算,此时我们拓跋氏的五万精骑,应该已经快到边塞了,甚至有可能已经准备入塞了。”
拓跋悉鹿脸上保持着自信的笑容,“司马太傅只要让边塞郡县,把粮草备好,我们拓跋氏的勇士们,定不会让司马太傅失望。”
司马懿浑浊的眼睛扫了一眼拓跋悉鹿,然后又把目光移向虚空中,缓缓道:
“既是我请你们前来,自是早就备好,只要能打败汉国,尔等拓跋氏,在吾这里予取予求又何妨?”
语气颇为平淡冷漠,也可以说是躺平摆烂,但却让拓跋悉鹿眼前一亮,神情就立刻变得兴奋起来。
虽说大人早与河北有所约定,但如果自己能从司马太傅这里得到更大的好处,到时候族里谁还会反对自己成为可寒的继承人?
想到这里,拓跋悉鹿想都不想,直接就拍着胸口保证:
“太傅大人何须担忧?以你麾下十数万精锐之师,再加上我们拓跋氏五万虎狼勇士,区区汉国十万人,定叫他有来无回!”
(本章完)
“明日你继续轮值。”诸葛长史离开后,冯大司马指了指旁听了整个谈话的诸葛参谋,吩咐道。
诸葛瞻一愣,“啊?山长,为什么?”
跟在山长身边,确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但人终究是肉长的,不是铁打的。
轮值参谋是很累人的。
特别是现在是大战当前,轮值参谋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那是一点不夸张。
除了太原这一路,还有有草原、上党、河东等地,各线的战报都要汇总,还要按先后轻重缓急进行分类送到大司马案上。
军情无小事,稍出差池,那就是耽误军情之责。
虽说上面还有老人把关,最后还有山长过目,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但在自己这一环出了问题,那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风评。
尤其是现在,随军参谋团在轮值的每一刻都属于高度戒备状态。
一天训练十个时辰,诸葛瞻也不是没有经历过。
但诸葛瞻是真的感觉战时的轮值很累,比一天训练十个时辰还要累。
但凡轮值完的参谋,多半是在次日轮休的时候,宁愿放弃早食,也要睡到午时才起来。
想起自己明日非但不能补觉,甚至还要轮值,诸葛瞻只觉得天都快要塌了。
冯大司马心里呵呵冷笑,兄债弟偿,难道不是很合理?
脸上却是慈祥如长者,其巧言令色之技,早已是出神入化:
“大战当前,正是你们这些年青人学习的天赐良机,你以为这等良机,是唾手可得?”
“经历一次这样的大战,抵得上汝等五年平常时日。错过一次这样的大战,有些人可能这辈子就再也遇不到这等机会。”
冯大司马越说,语气越重,盯着诸葛瞻,斥道:
“此次大战,连我都小心翼翼,夙兴夜寐,不敢有所懈怠,恐伤陛下之明。而你,乃是丞相之子,夫人又将你托于我,让我代丞相教之。”
“看看你现在这个模样?咹?天赐良机当前,他人若是有机会让吾亲自关照,亲自提点,早就感激涕零不知所云了。”
“你呢?不情不愿,还有脸问我为什么?学而习之,不是为你自己,难道是为了我?”
“悉心教之,却不成才,日后我无脸去祭拜丞相,难道你就有脸面去见自己阿母了?”
诸葛瞻被骂得一脸懵逼,然后渐渐面有羞愧,最后无地自容:
“山长,我错了。”
“滚出去!”
不敢骂诸葛长史,骂诸葛参谋也算是让冯大司马出了一口恶气,骂完后神清气爽,还指着门口,让人滚出去。
滚出去的人居然还心怀感激。
“回来。”
“山长?”
诸葛瞻一个激灵,连忙转过身来,下意识地身形笔直。
“安排一下,明日我要去山口那边巡视。”
“喏!”
春日来得悄然,雪化得也极快。
不过十来日,太行山上,除了山顶以外,其它地方的雪都消融得无影无踪了。
消融的雪水汇聚成涓涓细流,滋养着太行山,让万物得以复苏。
被唤醒的树木渐渐褪去冬日的沉寂,枝头开始冒出嫩绿的新芽,如同婴儿般娇嫩,却宣告着春天的到来。
偶尔,一两朵早开的野点缀其间,虽不起眼,却以它那独有的色彩和芬芳,为这初春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冯大司马带着人马,从山口顺着井陉向东而行。
群山连绵,层峦叠嶂,在初春的阳光下更显苍翠欲滴。
山峦间还缭绕着轻纱似的薄雾,如同羞涩的少女轻披面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梦幻。
春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山间小径上,光斑与初露的青苔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生动而富有层次。
这一切,仿佛一幅精美的水墨画,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冯大司马似乎很有兴趣欣赏着山里这份美景,他甚至举起望远镜,看向前方的山峦。
太行山的春色很美,但冯大司马知道,这份美景里藏着无尽的杀机。
借助望远镜,看到了一个建在险要处的坞堡。
“那个关卡有多少贼子?”
冯大司马问了一句。
这是井陉道上,汉魏交界的第一个魏国坞堡。
听说还是司马懿从太原窜到河北时留下的。
不得不说,司马懿不但领兵治军有一套,手段目光,其实,也不错——如果没有前遇丞相,后遇冯某。
“斥候查探过好几次,堡里的人,当有百余人,最多不会超过两百。”
作为大军先锋官兼副将,王平对这里,简直是熟得不能再熟,闭着眼都能知道怎么走,自然是随口就能答来。
“无当军攻破此堡,需多长时间,预计伤亡几何?”
王平没有回答,这是无当军领将需要回答的问题。
不过这一次河北之战,无当军的主将句扶并没有过来,因为他还需要镇守武关。
但镇守一个武关用不了整个无当军。
现在的南阳,除了宛城还有魏军象征性驻守,其它地方几乎不设防——以南阳盆地这种无险可守的地形,也根本没有办法设防。
若非汉吴双方相互有“默契”(戒备),都不想把自己的侧翼暴露在对方的兵锋之下。
不管是汉军从武关东进,还是吴军从襄阳北渡,都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吞并南阳除宛城以外的地盘。
估计魏国也知道这一点,干脆破罐子摔破,也可能是用整个南阳为饵,引诱汉吴相争,所以大部都退出了南阳盆地,专心守好许昌。
正是因为武关没有太大防守压力,所以这一次河北之战,副将孟琰带了一半无当军前来太原。
无当军的前身是无当飞军,兵源多来自蜀地特别是南中的夷兵。
轻剽悍勇,尤善在山中行军,可谓是三国时代的山地师。
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冯大司马奔袭陇关,率领的就是无当飞军。
虽说汉家天子迁都后,军中大举改制,但不管是无当军还是虎步军,老底子都还在,多多少少都保留着以前的特色。
虎骑军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改个名字,其它的几乎都没变。
冯某人把一部分无当军调过来,也正是因为于此。
山中攻防,大汉诸军中,最强者莫过于无当军。
听到冯大司马问话,孟琰连忙回答:
“回大司马,依末将愚见,若以无当军攻之,少则三日,多则七日,伤亡……”
孟琰沉吟了一下,最后面有惭色,“末将不敢确定。”
作为曾参与叛乱的降将,孟琰能做到关中八军的副将之一,除了本身能力,谨言慎行也是生存之道。
冯大司马闻言,点了点头,并无不悦之色。
井陉虽说是太行八陉中最好走的陉道,大半道路甚至可行车马。
但这等扼守陉道的坞堡,多是建在险要,配重投石车根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想要攻下来,硬碰硬,拿人命去填,是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
三到七日,是因为就算强攻不下,也可以想办法断绝水源,逼迫他们出来投降。
积雪完全消融后开打,也正是打的这个主意。
但能在坞堡一直坚守,更是直面大汉兵锋第一线的魏军,又怎么可能是普通兵卒?
在没有试探出这些魏国守军的战斗力之前,任何伤亡人数的猜测都是废话。
“那就试试吧。”
冯大司马放下望远镜,面色平静地说道:
“明日起开始进攻,争取在三个月内,彻底拔除井陉上的所有贼军堡寨。”
太行八陉可以说是河北的最重要,也是最后的屏障。
在这里,汉军无法发挥出自己的全部优势,而魏军却可以凭借地利,把汉军拉到和自己同一水平。
为了保住河北,司马懿定然会尽自己的全力,把太行山诸陉道变成绞肉机。
能拖多久拖多久。
如果能把汉军耗死,逼得冯某人退兵,那自是最好不过。
而对于冯大司马来说,想要强行打通太行八陉,也没有太好的取巧办法,这是一场硬仗。
太行山绞肉机,随着最大一条战线启动,终于完全开动。
延熙十年的初春,太行山内血腥味逐渐变得浓烈。
魏军凭借着地形的优势,早已在山顶及周围险要之处构筑起坚固的防线,利用巨石、原木和泥土堆砌成壁垒。
弓箭手则隐匿于密林与崖壁之间,如同阴冷的毒蛇,要给人致命一击。
大汉无当军的将士,身着轻便的皮甲,手持锋利的兵刃,如同被战鼓声驱动的猛兽,怒吼着向山上发起冲锋。
只是每每逼近坞堡时,箭矢如同黑色的风暴,划破空气,带着尖锐的啸声,降临到他们头上,密集而致命。
即便是有山形地势的掩护,冲锋在前的十来名汉兵仍是应声倒地,血四溅,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各种陷阱和滚木礌石,更是给汉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甚至无当军试图从侧面攀爬陡峭的山崖时,守军便会投掷巨石,砸得汉兵惨呼着掉落山谷。
随着攻防的深入,双方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和战斗力。
不断有人倒下,又不断有人毫不犹豫地补上空缺。
“啧!司马老乌龟打造的龟壳真是有些棘手啊!”
井陉打通战的第一天,冯大司马亲自督战。
从望远镜里看到的惨烈战况让冯大司马有些皱眉。
不是看不得这场面。
还没有领兵征战时双手就已经染满了血,更别说戎马倥偬二十余载,什么场面没见过?
而是有些头疼龟壳的坚硬程度。
龟壳坚硬就算了,守军居然也有些出乎意料的坚韧。
这就意味着要牺牲更多的将士。
“三个月……”
冯大司马放下望远镜,若有所思,脸色有些凝重,也不知道三个月能不能打到苇泽关(即后世的娘子关)?
事实上,拔除这些沿途的坞寨关卡,不过是决战苇泽关的前奏而已。
井陉最要害处,莫过于三水汇聚的苇泽关,这里才是井陉东出口的铁大门。
只有拿下苇泽关,才算是打通了大半条井陉。
为什么是大半?
因为过了苇泽关,前面就是豁然开朗的井陉盆地,过了井陉盆地,还有一小段井陉,才算是真正走出了太行山。
(如图:
)
说实在话,两军这样堂堂正正攻防,将士以命相搏,却又无法正奇结合的场面,对于冯大司马来说甚至有些无聊。
说白了就是按班就部,看哪边的意志力更坚韧,哪边的组织力更严密,哪边的兵将更多而广,哪边的粮草更能支撑……
冯大司马除了坐看,也没有其它办法。
井陉的动静,早有魏国细作十万火急地送往邺城。
“终于来了么?”
自从上党与河东各陉道开战以来,准确地说,应该是姜维北渡大河,进逼河内以来,一直就在等待消息的司马懿,终于把心底最后这口气吐了出来。
“来了也好,来了也好……”
如释重负的司马懿脸上无悲无喜,似无力又似无神地轻挥了一下手,示意信使出去。
有些疲惫地闭上眼,靠坐了一会,这才又开口道,“来人,去把拓跋二王子请过来。”
不一会儿,拓跋悉鹿应邀前来。
“悉鹿见过太傅大人。”
来南夏也有一段时间了,拓跋悉鹿已经比较熟悉南夏这边的礼仪。
但面对司马太傅,他并没有遵循南夏的礼仪。
河北之主,并不是南夏之主,更别说这个河北之主还有求于拓跋氏,所以不需要行什么大礼。
对于拓跋悉鹿的稍有不敬,司马懿苍老而疲惫的面容没有一丝变化,甚至连皱纹都没有变形,似乎毫不在意。
“拓跋公子请坐。”伸手示意了一下座位,又让人上了茶,“我请公子前来,就是想要问一问,贵部援兵,何时能至?”
“太傅大人放心就是,据三天前送来的消息推算,此时我们拓跋氏的五万精骑,应该已经快到边塞了,甚至有可能已经准备入塞了。”
拓跋悉鹿脸上保持着自信的笑容,“司马太傅只要让边塞郡县,把粮草备好,我们拓跋氏的勇士们,定不会让司马太傅失望。”
司马懿浑浊的眼睛扫了一眼拓跋悉鹿,然后又把目光移向虚空中,缓缓道:
“既是我请你们前来,自是早就备好,只要能打败汉国,尔等拓跋氏,在吾这里予取予求又何妨?”
语气颇为平淡冷漠,也可以说是躺平摆烂,但却让拓跋悉鹿眼前一亮,神情就立刻变得兴奋起来。
虽说大人早与河北有所约定,但如果自己能从司马太傅这里得到更大的好处,到时候族里谁还会反对自己成为可寒的继承人?
想到这里,拓跋悉鹿想都不想,直接就拍着胸口保证:
“太傅大人何须担忧?以你麾下十数万精锐之师,再加上我们拓跋氏五万虎狼勇士,区区汉国十万人,定叫他有来无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