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朱由检是想提前退朝来思考一下如何对付以杨嗣昌为首的朝臣对杨鸿章的这一波弹劾,他知道现在那些支持杨鸿章的人也没什么好办,需要时间。
    果然众人正准备退朝,就有小太监悄悄来到孙承宗身边,嘀咕了几句,然后两人就朝着东暖阁的方向而去。   东暖阁,年轻的皇帝和年迈的首辅四目相对,良久两人同时叹了一口气。
    “阁老,杨鸿章不能就此倒下,大同需要他,大明需要他,你想想办法。”朱由检最先打破了沉默,焦急的说道。
    “皇上,此子之前做事不是如此乖张,想来也是被皇上宠坏了,皇上,这事情过后还需谨慎考虑一下杨鸿章的拔擢与使用,年轻居高位容易得意忘形,不是好事啊。”
    “阁老。你可知道杨鸿章在大牢的时候就跟朕说过山西商人的危害,还言辞凿凿地说多尔衮和岳托率兵从墙子岭和青山关入侵就是山西商人将我大明的布防图给了建奴。所以在他眼里,那些向塞外贩卖货物的山西商人都是卖国的奸细,对待奸细还要客气嘛?”
    孙承宗再次叹了一口气,这位年轻的皇帝其实做事和杨鸿章差不多,于是劝道:“皇上,官不与民争利,就算是真有写商人出卖情报给建奴,那也不能将所欲的货物都扣下啊,还弄出来一个什么取保候审的保证金,这不是落人口实吗?”
    “阁老,照你这么说,那杨鸿章没救了?别忘了蒙古鞑子刚刚肆虐过大同,如果他走了,说不定今年冬天建奴也会从大同南下。”朱由检见到孙承宗这语气也着急了。
    “皇上,容老臣想想,实在不行就换个地方或者降级吧,山西商人和朝中那么多人有瓜葛,不能让杨鸿章在火山上烤啊。”
    “阁老,你也知道这事情?朕就说奇怪了,居庸关的事情过去那么久了没人吭声,因为那只涉及到朝廷和居庸关守将。现在杨鸿章要动山西商人,动了他们的利益所以坐不住了,这正说明了杨鸿章做得对啊。”
    “话虽如此,不处理杨鸿章如何堵住悠悠众口?如果今后边镇总兵或者巡抚、总督都仿效,那朝廷法度不就乱了吗?想来那杨鸿章不是贪墨钱财的人,这些钱财要么退给人家,已经用掉的,朝廷承诺补偿,想来这些商人也就没事了。至于边境检查站做做样子也就行了,真要断绝贸易,大明也会受到影响。”
    听完,朱由检陷入了沉思,在杨鸿章的计划中,限制山西商人和笼络蒙古是很重要的两环,再加上大同的地理位置,这个大同总兵换了别人他还真不放心。只不过年轻的杨鸿章做事情确实不如洪承畴、卢象升等人稳重,不过想到如果二十出头的杨鸿章稳重如四十岁的卢象升,那不是怪物吗?
    原本指望着孙承宗保住杨鸿章,但是这老爷子显然只是不想将杨鸿章一棍子打死,但也是主张给他一点教训的。
    想了想,朱由检将杨鸿章两份密折找了出来递给孙承宗,孙承宗先是皱眉,但是看到是杨鸿章的奏章顿时觉得奇怪,因为身为首辅他居然没见到过这两份密折,尤其是杨鸿章洗劫居庸关已经过去了那么久,他不可能漏掉这么重要的奏章,难道是自己真的老了。
    等看完密折的内容,轮到孙承宗陷入了沉思,朱由检再次打破了沉默:“很多事情其实是朕的责任,朕跟杨鸿章说过,做大同总兵不容易,有些事情可以临机决断。其实到目前为止杨鸿章这个大同总兵做得还算不错,据说阳高县城已经完全修复,接下来就是修复大同城,这可是连大同知府还没有到任的情况下完成的。”
    孙承宗陷入了沉默,他能理解年轻的皇上看重杨鸿章的原因,这样一个二十出头文武双全的能臣确实不多见,关键是她对满清骑兵的战绩太骄人了,这有助于提振整个大明军队的士气,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了杨鸿章的骄狂。
    良久之后孙承宗起身告辞,朱由检则闷闷不乐地回了后宫,周皇后见了便笑道:“皇上,又是哪位不开眼的臣子惹恼了我们的皇上啊?”
    “杨鸿章那个混蛋!”朱由检回道。
    闻言周皇后一愣,随即笑道:“皇上这是怎么了,臣妾可是时常听皇上夸奖那杨鸿章呢,今日是怎么了?再说那杨鸿章不是在大同吗?难道他回京了?”
    朱由检在周皇后事先准备好的躺椅上坐下来,看了一眼周皇后然后说道:“皇后,你来说这个杨鸿章是不是个混蛋……”
    听完了朱由检的描述,周皇后沉默不语。
    朱由检问道:“皇后,你倒是说说,现在杨嗣昌等人紧紧盯着他,朕要如何做?”
    周皇后摇摇头笑道:“臣妾是妇人,哪知道你们男人前朝的那些争斗。”
    朱由检很是欣慰地看着聪明懂事时刻注意分寸的周皇后说道:“没事,你就说说,这有杨鸿章可不同一般人,朕实在是矛盾啊。”
    周皇后看了一眼疲惫的丈夫说道:“皇上,臣妾听皇上以前经常说起这个杨鸿章,似乎不是个莽夫啊,以前还是个秀才,皇上还因为他的治国经略而赐他进士出身。如今这三件事情不像是以前臣妾听说的那个杨鸿章所作所为,想来其中肯定有原因,皇上何不等一等,或者派个人去问问,看看他自己如何自辩?”
    闻言朱由检眼睛一亮,皇上装病将一些犹豫不决的事情拖着又不是他朱由检发明的,他本人也不是第一次了,在杨鸿章的问题上他就用过,于是大声笑道:“还是皇后的法子好,朕倒是要看看这混蛋如何自辩。”
    皇上朱由检在人们的预料中称病辍朝了,但是这更是让那些御史们兴奋不已,这说明皇上理亏,只等重新上朝他们必定会一击必胜。
    在各方的翘首以盼中过去了两天,第三天皇上终于上朝了,众臣刚刚站定,就有御史跳出来准备继续前两天未完成的战斗。
    只是不等他开口,朱由检笑眯眯地从龙案后站起来,然后在龙案上抽出一本奏章递给王承恩:“给诸位大学士看看。”
    王承恩也是一脸笑容地跑下来,将奏章递给了站在第一排的孙承宗。孙承宗一脸疑惑地打开奏章,不明白这位年轻的皇上在这两年的装病时间里到底找到了什么好办法。
    不过当他打开奏章看了几眼也是大吃一惊,随即脸上露出了和朱由检一样的笑容,时不时用眼睛余光看看上面的皇上又瞟一眼后面的杨嗣昌,弄得杨嗣昌莫名不安。
    其他人见状也知道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而且这事情让皇上和首辅都觉得开心,但是估计会让杨嗣昌不开心,很快杨嗣昌就得到了答案,因为孙承宗看完之后就递给了他。
    杨嗣昌在疑惑中展开奏章,迅速看了一眼果然是杨鸿章的自辩,这家伙越来越长本事了,奏章都不通过内阁了,杨嗣昌心里想着这事情是不是等下朝了和孙承宗说一下,就算他再护着杨鸿章,这种直接绕过内阁给皇上写奏章的行为都是对内阁不理的。
    不过很快他就没有那个心情了,因为杨鸿章在奏章里说由于大同边军成功的掐断了蒙古鞑子和建奴的粮食补给线,青黄不接的蒙古人不顾正是放牧给战马养膘的耗时间选择了突袭阳高。这直接佐证了那些不法商人的汉奸行为以及打击这种行为对蒙古和大请带来的影响。
    而蒙古人突袭的结果是摧毁了三个检查站,大同边镇伤亡一千五百余人,这在杨嗣昌的预料之中,蒙古万余骑兵南下,检查站的人肯定活不下去几个,但是后面赫然是蒙古人死亡三千余,大同军收获战马七百余。
    杨嗣昌已经无暇看后面的具体的战斗过程,光是蒙古骑兵死亡三千,这个大功劳就可以让一杨鸿章躲过这一劫了。
    所以杨嗣昌很快就脸色难看地将奏章递给了身后的晨新甲,陈新甲看了两位大学士的反应,也猜到了估计和杨鸿章有关,但是真正看到奏章的时候才松了一口气,看着奏章后面附带的那些山西商人的供词,陈心中暗自腹诽,这才是他认识的杨鸿章。
    有了这些供词,再加上蒙古人南下的时间节点,要说这些商人中没有蒙古人的奸细在场的怕是没人相信了。
    那么问题回到前几天议论的杨鸿章的罪名,杨鸿章果断及时地截断了奸细往塞外输送粮食等战略物资的渠道,并且扣押一些有嫌疑的不法商人可谓是名正言顺。而身为指挥使的两位,总兵府召集防务会议他们以不能擅离职守为由推脱,现在却要为这些有奸细嫌疑的不法商人账目而公开挑衅上官,并且将军人不能擅离职守的明令抛之脑后,要说他们也是奸细不一定,但是要说他们没有收取那些不法商人的好处,在场的怕也每一个人相信。
    那么身为总兵的杨鸿章,将两个擅离职守、挑衅上官、收取贿赂的指挥使收押也顺理成章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杨鸿章洗劫居庸关战略物资的事情,但是在斩杀三千蒙古鞑子的大功劳面前这一页怕是就此接过去了。

章节目录

复兴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魔力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魔力鸟并收藏复兴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