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赵这么说无可厚非,他就是两班,怎么可能真去掘两班的根,他可以打击削弱两班,却不可能辣手去把两班们都给连根拔起。
洪景来也不可能真的把两班连根拔起,起码要等到仁川北学校毕业那么三五届学生,有了几百名完全支持改革的儒生,然后再加上自己拉拢的那些一般儒生,有了上千人的官员储备队伍,且后续还能继续补充,这才可能有点和两班这个阶层扳手腕的力量。
眼下这毕竟是在有明朝鲜国,而不是在大明,要是搁朱元璋朱棣那会子,官员士绅敢和执政对着干?呵呵,全家地狱单程票。就算不和执政对着干,隐居在家,不愿意给当政者出力。老朱就是一句你有没有疯?没疯就得给我干。
有的人那是父子叔侄一齐装疯,甚至吃屎来装疯,结果还是被老朱发现了,抓来就是全家斩首。那种潜逃山林不配合的,老朱也无所谓,派一个大头兵站在他老家门口,这个月你不出来砍了你爹,下个月你不出来就砍你妈,你还不出来就砍你儿子,一个月砍一个,砍到你出山给我做官。
当然啦,做了官也没好果子吃,百分之一百做两年还是被一刀砍了!
在老朱和朱老四这两朝,所谓的士人,和他们手里的玩物差不多,折腾的你欲仙欲死,你还不得不给他老朱家做狗。
也就这样的皇帝能把所谓的士绅全部搞得服服帖帖,洪景来虽说也是反正上台,用刀子砍出来的执政,可到底没办法做到老朱那一步,掣肘的地方太多太多。
放大了说,地方上的士绅根本就没把洪景来这个执政,或者说以洪景来为首的汉阳朝廷当回事,人家在地方上根基深厚,你这个朝廷想办事,必须要仰赖他们。既然如此,大家那就不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而是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的关系。
“眼下之局,若只是择一二人严惩,最多收片刻之效,却不得长久之安。”小赵难得有这样束手无策的样子。
“我亦知如此啊……”洪景来也是一身长谈。
不从根源上改革两班对整个国家的把持,实际上就无法完全的进行改革。此前洪景来试图以掌握雄厚财力,避开一切两班的阻挠,结果事实是,只要踏出改革的脚步,就一定会触及到已经把触手遍及朝鲜的两班的利益。
想要压制两班,需要搞钱,搞钱就一定会涉及两班,两班反弹,屁事没干成,却已经恶了两班这个阶层!
而且洪景来的势道政治内部,武官大部分是自己从草莽之中提拔起来的,可文官其实绝大部分还是出身两班,顶多就是不出身京华士族罢了。某种意义上算是地方两班乡绅为了分享权力,向更上层的京华士族发起挑战而已。
以前做驿丞的老韩头韩确;家里卖衣带,姐姐给正宗李祘做气味尚宫的崔正基;出身译官后代,但是去做商人的林尚沃。他们都是徒具两班身份,却根本无法染指权力的下层两班户,通过这一场反正,站上了朝鲜的权力顶端。
他们并不希望摧毁朝鲜士大夫与王共治天下的局面,因为他们已经成了能与王共治天下的士大夫,身份的转换,意味着很多东西也进行了转换。
和小赵一样,大伙儿都知道要打击一下两班的嚣张气焰,伸张一下王权,或者说是以洪景来为首的汉阳朝廷的权威。但是对于改变两班统治庶民这一关键点,却根本没有人质疑,也没有人想去改变。
还是封建王朝,君贤臣良那一套玩意儿!
“有什么方略可以济用呢?”洪景来不是在问赵万永,而是在自问。
“院君为何不清查书院?”一直侍立在一旁的金士龙突然开口。
金士龙其实出身清风金氏,也算是两班士大夫,只不过他们家以前获罪,给贬削为官奴婢而已。关于两班那点狗屁倒灶的烂事,其实也知道不少。听到洪景来和赵万永对于如何扩张汉阳中央的权势,打压地方的气焰的议论,一时间有感而发。
“清查书院!”赵万永几乎是一瞬间就反应了过来,声音中带着某种惊慌。
“怎么说!”洪景来也有些感觉,但一时没转过来。
“地方两班们往往把土地寄托在书院名下,以先君们的赐额为护身符,豁免一切地租和劳役,隐蔽人口。若是能清查那些书院,方才院君所想的事,便可迎刃而解。”
“是啊!”洪景来大呼。
如果将私塾书院清核,将那些寄托在书院名下的土地和奴婢户全部变为国家的良民田户,那么地方士绅大户就需要为这些隐蔽的田产人口纳税。只要纳税,他们的财势就会受到相当的影响,无法持续积累庞大的财富。
其次就是书院一旦被清查,那么地方士绅垄断地方教育的场所便会受到重创。如果洪景来能够适时的恢复太(屏蔽)祖太宗大王时期设立的乡校,完善从乡校到汉阳三馆的读书升级通道,保证就馆的优等生能够授官。那么地方两班对教育的垄断就会被逐步打破,其他人便也有了读书识字,乃至于当官的机会。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啊!书院乃是天下两班的根本,一旦牵动,八道沸反,天下喧哗啊!”小赵看洪景来意动,连忙上前阻止。
清查书院并不是没收两班们的家产,大致上约等于隔壁的清丈田亩,这事情地方两班能同意就有鬼了。他们可靠着书院豁免一切赋税,又隐瞒人口,不服劳役呢。这要是清查了,以后可就再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完全做不得?”洪景来其实真的有所意动。
“做不得做不得!世兄根基尚未深植,一旦行此险招,必至群反啊!”赵万永继续劝道。
“我听说赵大判家中在畿道就有八万结田地,全部寄托在先肃庙赐额的书院名下。”金士龙说这话到是不带什么情绪。
可是小赵听了却不由得愣住,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洪景来也不可能真的把两班连根拔起,起码要等到仁川北学校毕业那么三五届学生,有了几百名完全支持改革的儒生,然后再加上自己拉拢的那些一般儒生,有了上千人的官员储备队伍,且后续还能继续补充,这才可能有点和两班这个阶层扳手腕的力量。
眼下这毕竟是在有明朝鲜国,而不是在大明,要是搁朱元璋朱棣那会子,官员士绅敢和执政对着干?呵呵,全家地狱单程票。就算不和执政对着干,隐居在家,不愿意给当政者出力。老朱就是一句你有没有疯?没疯就得给我干。
有的人那是父子叔侄一齐装疯,甚至吃屎来装疯,结果还是被老朱发现了,抓来就是全家斩首。那种潜逃山林不配合的,老朱也无所谓,派一个大头兵站在他老家门口,这个月你不出来砍了你爹,下个月你不出来就砍你妈,你还不出来就砍你儿子,一个月砍一个,砍到你出山给我做官。
当然啦,做了官也没好果子吃,百分之一百做两年还是被一刀砍了!
在老朱和朱老四这两朝,所谓的士人,和他们手里的玩物差不多,折腾的你欲仙欲死,你还不得不给他老朱家做狗。
也就这样的皇帝能把所谓的士绅全部搞得服服帖帖,洪景来虽说也是反正上台,用刀子砍出来的执政,可到底没办法做到老朱那一步,掣肘的地方太多太多。
放大了说,地方上的士绅根本就没把洪景来这个执政,或者说以洪景来为首的汉阳朝廷当回事,人家在地方上根基深厚,你这个朝廷想办事,必须要仰赖他们。既然如此,大家那就不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而是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的关系。
“眼下之局,若只是择一二人严惩,最多收片刻之效,却不得长久之安。”小赵难得有这样束手无策的样子。
“我亦知如此啊……”洪景来也是一身长谈。
不从根源上改革两班对整个国家的把持,实际上就无法完全的进行改革。此前洪景来试图以掌握雄厚财力,避开一切两班的阻挠,结果事实是,只要踏出改革的脚步,就一定会触及到已经把触手遍及朝鲜的两班的利益。
想要压制两班,需要搞钱,搞钱就一定会涉及两班,两班反弹,屁事没干成,却已经恶了两班这个阶层!
而且洪景来的势道政治内部,武官大部分是自己从草莽之中提拔起来的,可文官其实绝大部分还是出身两班,顶多就是不出身京华士族罢了。某种意义上算是地方两班乡绅为了分享权力,向更上层的京华士族发起挑战而已。
以前做驿丞的老韩头韩确;家里卖衣带,姐姐给正宗李祘做气味尚宫的崔正基;出身译官后代,但是去做商人的林尚沃。他们都是徒具两班身份,却根本无法染指权力的下层两班户,通过这一场反正,站上了朝鲜的权力顶端。
他们并不希望摧毁朝鲜士大夫与王共治天下的局面,因为他们已经成了能与王共治天下的士大夫,身份的转换,意味着很多东西也进行了转换。
和小赵一样,大伙儿都知道要打击一下两班的嚣张气焰,伸张一下王权,或者说是以洪景来为首的汉阳朝廷的权威。但是对于改变两班统治庶民这一关键点,却根本没有人质疑,也没有人想去改变。
还是封建王朝,君贤臣良那一套玩意儿!
“有什么方略可以济用呢?”洪景来不是在问赵万永,而是在自问。
“院君为何不清查书院?”一直侍立在一旁的金士龙突然开口。
金士龙其实出身清风金氏,也算是两班士大夫,只不过他们家以前获罪,给贬削为官奴婢而已。关于两班那点狗屁倒灶的烂事,其实也知道不少。听到洪景来和赵万永对于如何扩张汉阳中央的权势,打压地方的气焰的议论,一时间有感而发。
“清查书院!”赵万永几乎是一瞬间就反应了过来,声音中带着某种惊慌。
“怎么说!”洪景来也有些感觉,但一时没转过来。
“地方两班们往往把土地寄托在书院名下,以先君们的赐额为护身符,豁免一切地租和劳役,隐蔽人口。若是能清查那些书院,方才院君所想的事,便可迎刃而解。”
“是啊!”洪景来大呼。
如果将私塾书院清核,将那些寄托在书院名下的土地和奴婢户全部变为国家的良民田户,那么地方士绅大户就需要为这些隐蔽的田产人口纳税。只要纳税,他们的财势就会受到相当的影响,无法持续积累庞大的财富。
其次就是书院一旦被清查,那么地方士绅垄断地方教育的场所便会受到重创。如果洪景来能够适时的恢复太(屏蔽)祖太宗大王时期设立的乡校,完善从乡校到汉阳三馆的读书升级通道,保证就馆的优等生能够授官。那么地方两班对教育的垄断就会被逐步打破,其他人便也有了读书识字,乃至于当官的机会。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啊!书院乃是天下两班的根本,一旦牵动,八道沸反,天下喧哗啊!”小赵看洪景来意动,连忙上前阻止。
清查书院并不是没收两班们的家产,大致上约等于隔壁的清丈田亩,这事情地方两班能同意就有鬼了。他们可靠着书院豁免一切赋税,又隐瞒人口,不服劳役呢。这要是清查了,以后可就再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完全做不得?”洪景来其实真的有所意动。
“做不得做不得!世兄根基尚未深植,一旦行此险招,必至群反啊!”赵万永继续劝道。
“我听说赵大判家中在畿道就有八万结田地,全部寄托在先肃庙赐额的书院名下。”金士龙说这话到是不带什么情绪。
可是小赵听了却不由得愣住,连话都说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