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祖听了,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个铁疙瘩名叫手榴弹,是一种可以爆炸的物事,而不是砸人的。他也不由为自己原来愚蠢的想法而不好意思。
讲完后,吕清笑着问道:“刘主管,你说如果打仗时,几千颗这东西投掷到敌阵中,会是一个什么情景”
“那……那肯定是尸横遍野,人仰马翻。”刘光祖兴奋的说道。
兴奋过后,刘光祖眨巴着眼睛问道:“将军,队员们训练投掷这手榴弹到那个大坑里面,就是为了练习准头和距离吗?”
“对。你说的对。有了准头和距离,这些队员就是一门门小炮。有了这么多的小炮,又有谁人挡的住我们的攻击。”赵国华自信的说道。
听了这话,看着一个个正在练习投掷的队员,再看看骑兵训练场那边飞扬的尘土,隆隆的马蹄声,刘光祖感觉到自己走对路。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崇祯十年的三月中旬,地处北方的京师送走了白色的寒冬,迎来了绿色的春天。
光秃秃的树干冒出了一个个嫩绿的芽苞,再不像以前的干枯败落。河边柳条舒展起婀娜的腰枝,在空中飞舞飘荡,路边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换上了碧青嫩绿的服装。充满着活力,充满着生机,充满着希望的春天正在缓步走来!
可这阳光明媚的春天,却没有让崇祯灰暗的心情好起来,他边看奏折边皱眉头。
“全部都是这样的消息!”崇祯翻阅着各地发来的坏消息生气的说道。
最近又有十几个县城被贼人攻破,县库被劫掠一空,良民被裹胁为贼,官员则被砍了脑袋挂在官衙门口。最近几年,这样的事情不停地发生。
“我该怎么办?”他思索着,眉头深深地锁在一起,久久舒展不开。
正在心情不佳的时候,心腹太监王承恩进来报道:“皇上,杨嗣昌杨大人来了。”
崇祯的眉头顿舒,急忙挥手道:“快宣。”
不一会儿,杨嗣昌进见,君臣见礼完毕,崇祯细细打量杨嗣昌,见他容颜清矍,表情淡定,脸上虽有风尘之色,眼神充满了自信,于是心中暗自喜欢起来。
“先生总算来了,朕盼先生多时了。”崇祯喜悦的说道
杨嗣昌听了,十分激动,他躬拜道:“陛下,臣知道陛下操持国事的艰难,也想出来为朝廷效力,朝廷的礼制又不能不遵守,所以还请陛下恕臣抗旨之罪。”
“爱卿勿虑,联知道你是一个大孝子,你曾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这事又有几人能做到。对父母孝的人,才会对朝廷忠。卿何罪之有”崇祯微笑着道。
君臣一番客套后,气氛热络了起来,于是君臣俩就闲聊起来。
崇祯随口道“爱卿,你丁忧在家有一年多了吧,不知每日在家忙些什么……”。
“启禀陛下,臣在家里除了写字,就是读书。”杨嗣昌侧坐恭敬答道,
微微点头,崇祯道:“爱卿在读些什么书,能否和朕聊聊?”
“陛下,臣读的是《史记》、《资治通鉴》,《论语》、《孙子兵法》《尉缭子》四书五经等,尤其是《论语》,更是臣每日都要看的书。”杨嗣昌回答道
听他一直在看这些书,崇祯心里暗自道:“看来他是准备出来后大展拳脚了。”想到这他又微笑道:“爱卿为何每日都看《论语》?”
拱手一拜,杨嗣昌道:“陛下,北宋开国功臣赵普,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臣要向赵普学习,辅助陛下中兴大明。”
这话说得崇祯心头一热,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控制了一下情绪,这才转回来坐下语气更加温和的说道:“爱卿可为朕说说你读了这些书后的想法”
“陛下要听,那臣就献丑了。”说着,杨嗣昌就讲述起来。
杨嗣昌在乡间居住了一年多,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他当过教书先生,管过国家财政,做过地方大员,亦担任过兵部侍郎,阅历比较丰富。工于文笔书札,又有口才。正好这次皇帝跟他交谈,他就一一应对,侃侃而谈,将他自己胸中所学一一展现。
听了之后,崇祯心中一阵感叹,暗想:“这人是个能臣,若是早点用他,说不定大明局势也没有现在这样糟糕了。想到这,他说道:“爱卿,现在朝廷兵部尚书之职空缺,兵部关乎军机大事,不能长期空置,我想委爱卿担任此职,还请不要推辞”
“臣才疏学浅,恐会耽误陛下的军机大事……”杨嗣昌假意推辞。实际,他也想在军事上一展身手,否则他也不会读兵书了。
崇祯笑著道:“爱卿的能力联已尽知,做兵部尚书没有问题,你就不要推辞了。”
“臣尊旨。谢主隆恩。”杨嗣昌说着,跪倒磕头谢恩。
杨嗣昌担任兵部尚书以后,立即着手谋划怎样对付流寇和鞑子的事情。
四月初二日,他上了《敬陈安内第一要务疏》。疏曰:“窃臣犬马弩钝,加以草木幽忧,一切失其常度。蒙恩破格起用,叠奉明旨星趋,首以安边荡寇勉臣料理。似乎安边第一,荡寇次之。微臣乃言必安内方可攘外。何也?窃以天下大势譬之人身,京师元首也,宣、蓟诸边肩臂也,黄河以南、大江以北中原之地腹心也人之一身,元首为重。边烽讧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腹心之内,中之甚深。急者诚不可缓图,而深者尤不可忽视也。……以故臣言必安内方可攘外,必足食然后足兵,必保民斯能荡寇,此实今日证治之切,根本之图。非敢缓言攘外也,求攘外之至急,不得不先安内耳…………”
上述话的意思,归纳起来就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先灭贼寇,再抗满清。主张军事重点应放在镇压农民起义方面。这一“攘外必先安内”主张,实际上是对明廷既往的“重外轻内”的军事战略作了重大改变。
他的看法正好和崇祯的想法一致,崇祯看了大喜,便在早朝时让众臣传看了这道奏折
大家看完后,纷纷点头称是。见众臣首肯,崇祯心里大喜,又看了一眼杨嗣昌,见他沉稳的站着,脸上并没有得意之色,更感觉用对人了。
“杨爱卿,你这奏疏,具体该当如何实施?”崇祯脸带微笑温言问道。
杨嗣昌道:“臣已谋划了一方略,只要依之而行,最多三个月,贼寇必破!”
听说只要三个月就可以消灭闹腾了九年的流寇,众大臣嘴角不由得出现了一丝嘲讽的冷笑,大家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办法可以三个月就把闹腾了九年的流寇灭了,当初袁崇焕说五年平辽,可结果如何。现在杨嗣昌说三个月灭寇,他不过是糊弄皇帝而已。
崇祯却是没想这些,反而一脸渴盼之色的问道:“不知是什么方略?还请爱卿为联和众爱卿细说。”
“四正六隅,也叫十面张网战略。”杨嗣昌道。
崇祯听不懂,便疑惑的说道:“爱卿,这个四正六隅是什么意思?”
杨嗣昌道:“陛下,还请拿大明舆图来,臣好为您细说。”
“大伴,快拿大明舆图来。”崇祯急忙吩咐王承恩。
拿来地图挂好,大家走到地图面前,杨嗣昌用手指着地图,道:“陛下,以往剿匪不力,皆因朝廷没有统一的围剿方略,各省各自为战,东边打,贼人往西边跑,南边打,流寇北边跑,流寇就这样东走西串,根本就没法根治。因此唯有把围剿流寇的官军统一调度指挥,才能有效对付贼人。”
看着地图,想着杨嗣昌的话,越想越有道理,崇祯心里暗自道:“还是杨嗣昌有能力,有魄力比那个草包张凤翼强多了。”
“那要如何统一调度呢?”崇祯和颜悦色的问道。
指着地图,杨嗣昌道:“臣以陕西、河南、湖广、凤阳这四处流寇活动的地区为“四正”,责成这四处地方的巡抚负责防御和堵截,阻断流寇的流串,分剿而专防,是为四正;以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这六个省份分防而协剿,是为六隅;两者合之则为十面的天罗地网。必要时,这六个省也参加协剿。另以陕西三边总督统率西北边兵,同中原地区的五省军务总理直辖的机动兵力为主力,随之所向,专任剿杀。如此一来,贼人被追着打,却又逃不出去,自然只有被消灭一途。”
这一军事方略目的就是限制农民军活动范围,分工协作,攻防兼备,非常严密而有效,充分显示了杨嗣昌的军事才能。这其实也是洪承畴、卢象升提出的“分区负责,重点进攻”之军事思想的发扬与光大。并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只是纸上谈兵,而且在付诸实施后,李自成、张献忠等接连失败,农民起义一度转入低潮,便是最好的证明。
讲完后,吕清笑着问道:“刘主管,你说如果打仗时,几千颗这东西投掷到敌阵中,会是一个什么情景”
“那……那肯定是尸横遍野,人仰马翻。”刘光祖兴奋的说道。
兴奋过后,刘光祖眨巴着眼睛问道:“将军,队员们训练投掷这手榴弹到那个大坑里面,就是为了练习准头和距离吗?”
“对。你说的对。有了准头和距离,这些队员就是一门门小炮。有了这么多的小炮,又有谁人挡的住我们的攻击。”赵国华自信的说道。
听了这话,看着一个个正在练习投掷的队员,再看看骑兵训练场那边飞扬的尘土,隆隆的马蹄声,刘光祖感觉到自己走对路。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崇祯十年的三月中旬,地处北方的京师送走了白色的寒冬,迎来了绿色的春天。
光秃秃的树干冒出了一个个嫩绿的芽苞,再不像以前的干枯败落。河边柳条舒展起婀娜的腰枝,在空中飞舞飘荡,路边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换上了碧青嫩绿的服装。充满着活力,充满着生机,充满着希望的春天正在缓步走来!
可这阳光明媚的春天,却没有让崇祯灰暗的心情好起来,他边看奏折边皱眉头。
“全部都是这样的消息!”崇祯翻阅着各地发来的坏消息生气的说道。
最近又有十几个县城被贼人攻破,县库被劫掠一空,良民被裹胁为贼,官员则被砍了脑袋挂在官衙门口。最近几年,这样的事情不停地发生。
“我该怎么办?”他思索着,眉头深深地锁在一起,久久舒展不开。
正在心情不佳的时候,心腹太监王承恩进来报道:“皇上,杨嗣昌杨大人来了。”
崇祯的眉头顿舒,急忙挥手道:“快宣。”
不一会儿,杨嗣昌进见,君臣见礼完毕,崇祯细细打量杨嗣昌,见他容颜清矍,表情淡定,脸上虽有风尘之色,眼神充满了自信,于是心中暗自喜欢起来。
“先生总算来了,朕盼先生多时了。”崇祯喜悦的说道
杨嗣昌听了,十分激动,他躬拜道:“陛下,臣知道陛下操持国事的艰难,也想出来为朝廷效力,朝廷的礼制又不能不遵守,所以还请陛下恕臣抗旨之罪。”
“爱卿勿虑,联知道你是一个大孝子,你曾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这事又有几人能做到。对父母孝的人,才会对朝廷忠。卿何罪之有”崇祯微笑着道。
君臣一番客套后,气氛热络了起来,于是君臣俩就闲聊起来。
崇祯随口道“爱卿,你丁忧在家有一年多了吧,不知每日在家忙些什么……”。
“启禀陛下,臣在家里除了写字,就是读书。”杨嗣昌侧坐恭敬答道,
微微点头,崇祯道:“爱卿在读些什么书,能否和朕聊聊?”
“陛下,臣读的是《史记》、《资治通鉴》,《论语》、《孙子兵法》《尉缭子》四书五经等,尤其是《论语》,更是臣每日都要看的书。”杨嗣昌回答道
听他一直在看这些书,崇祯心里暗自道:“看来他是准备出来后大展拳脚了。”想到这他又微笑道:“爱卿为何每日都看《论语》?”
拱手一拜,杨嗣昌道:“陛下,北宋开国功臣赵普,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臣要向赵普学习,辅助陛下中兴大明。”
这话说得崇祯心头一热,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控制了一下情绪,这才转回来坐下语气更加温和的说道:“爱卿可为朕说说你读了这些书后的想法”
“陛下要听,那臣就献丑了。”说着,杨嗣昌就讲述起来。
杨嗣昌在乡间居住了一年多,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他当过教书先生,管过国家财政,做过地方大员,亦担任过兵部侍郎,阅历比较丰富。工于文笔书札,又有口才。正好这次皇帝跟他交谈,他就一一应对,侃侃而谈,将他自己胸中所学一一展现。
听了之后,崇祯心中一阵感叹,暗想:“这人是个能臣,若是早点用他,说不定大明局势也没有现在这样糟糕了。想到这,他说道:“爱卿,现在朝廷兵部尚书之职空缺,兵部关乎军机大事,不能长期空置,我想委爱卿担任此职,还请不要推辞”
“臣才疏学浅,恐会耽误陛下的军机大事……”杨嗣昌假意推辞。实际,他也想在军事上一展身手,否则他也不会读兵书了。
崇祯笑著道:“爱卿的能力联已尽知,做兵部尚书没有问题,你就不要推辞了。”
“臣尊旨。谢主隆恩。”杨嗣昌说着,跪倒磕头谢恩。
杨嗣昌担任兵部尚书以后,立即着手谋划怎样对付流寇和鞑子的事情。
四月初二日,他上了《敬陈安内第一要务疏》。疏曰:“窃臣犬马弩钝,加以草木幽忧,一切失其常度。蒙恩破格起用,叠奉明旨星趋,首以安边荡寇勉臣料理。似乎安边第一,荡寇次之。微臣乃言必安内方可攘外。何也?窃以天下大势譬之人身,京师元首也,宣、蓟诸边肩臂也,黄河以南、大江以北中原之地腹心也人之一身,元首为重。边烽讧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腹心之内,中之甚深。急者诚不可缓图,而深者尤不可忽视也。……以故臣言必安内方可攘外,必足食然后足兵,必保民斯能荡寇,此实今日证治之切,根本之图。非敢缓言攘外也,求攘外之至急,不得不先安内耳…………”
上述话的意思,归纳起来就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先灭贼寇,再抗满清。主张军事重点应放在镇压农民起义方面。这一“攘外必先安内”主张,实际上是对明廷既往的“重外轻内”的军事战略作了重大改变。
他的看法正好和崇祯的想法一致,崇祯看了大喜,便在早朝时让众臣传看了这道奏折
大家看完后,纷纷点头称是。见众臣首肯,崇祯心里大喜,又看了一眼杨嗣昌,见他沉稳的站着,脸上并没有得意之色,更感觉用对人了。
“杨爱卿,你这奏疏,具体该当如何实施?”崇祯脸带微笑温言问道。
杨嗣昌道:“臣已谋划了一方略,只要依之而行,最多三个月,贼寇必破!”
听说只要三个月就可以消灭闹腾了九年的流寇,众大臣嘴角不由得出现了一丝嘲讽的冷笑,大家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办法可以三个月就把闹腾了九年的流寇灭了,当初袁崇焕说五年平辽,可结果如何。现在杨嗣昌说三个月灭寇,他不过是糊弄皇帝而已。
崇祯却是没想这些,反而一脸渴盼之色的问道:“不知是什么方略?还请爱卿为联和众爱卿细说。”
“四正六隅,也叫十面张网战略。”杨嗣昌道。
崇祯听不懂,便疑惑的说道:“爱卿,这个四正六隅是什么意思?”
杨嗣昌道:“陛下,还请拿大明舆图来,臣好为您细说。”
“大伴,快拿大明舆图来。”崇祯急忙吩咐王承恩。
拿来地图挂好,大家走到地图面前,杨嗣昌用手指着地图,道:“陛下,以往剿匪不力,皆因朝廷没有统一的围剿方略,各省各自为战,东边打,贼人往西边跑,南边打,流寇北边跑,流寇就这样东走西串,根本就没法根治。因此唯有把围剿流寇的官军统一调度指挥,才能有效对付贼人。”
看着地图,想着杨嗣昌的话,越想越有道理,崇祯心里暗自道:“还是杨嗣昌有能力,有魄力比那个草包张凤翼强多了。”
“那要如何统一调度呢?”崇祯和颜悦色的问道。
指着地图,杨嗣昌道:“臣以陕西、河南、湖广、凤阳这四处流寇活动的地区为“四正”,责成这四处地方的巡抚负责防御和堵截,阻断流寇的流串,分剿而专防,是为四正;以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这六个省份分防而协剿,是为六隅;两者合之则为十面的天罗地网。必要时,这六个省也参加协剿。另以陕西三边总督统率西北边兵,同中原地区的五省军务总理直辖的机动兵力为主力,随之所向,专任剿杀。如此一来,贼人被追着打,却又逃不出去,自然只有被消灭一途。”
这一军事方略目的就是限制农民军活动范围,分工协作,攻防兼备,非常严密而有效,充分显示了杨嗣昌的军事才能。这其实也是洪承畴、卢象升提出的“分区负责,重点进攻”之军事思想的发扬与光大。并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只是纸上谈兵,而且在付诸实施后,李自成、张献忠等接连失败,农民起义一度转入低潮,便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