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上旬
    窗外秦岭山脉已然满是沧桑,大动荡时代的树木被疯狂破坏,留下各种伤疤似乎也是在向路过的旅客们讲述那个疯狂而又动荡的时代。
    然而,在杨仪的眼中,他却是看到了那些才刚长出不久的巴山木竹,郁郁葱葱、枯木逢春。
    毕竟动荡终究还是过去了,而新的生机也往往都是孕育在这一片废墟之上。
    火车内
    长途乘车之后,疲惫的中年人放下手中铅笔,抬头看着坐在对面尚且还在发呆的年轻人,微笑着问到。
    “小杨,想什么呢。”
    “没什么,可能是因为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吧。”
    中年人已经年过五十,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各种牛鬼蛇神也都遇到过,像杨仪这些年轻人在想些什么,他大概也是能够猜个八九不离十。
    所谓心里不是滋味,原因也无非就那几种可能而已。
    摆摆手,简单开解一二:“你是觉得,咱这偌大的汽轮机厂突然跑去生产菜刀,所以心里还有些不适应?”
    相比年轻人来说,丁老厂长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在厂子生死攸关的时候,就别说生产菜刀了,只要能挣钱,那即便是转产锅铲、烧火钳都不在话下。
    有些事,他老丁的心里也苦,但只能往肚子里面咽。
    像这次进帝都汇报工作,结果连一台汽轮机组生产指标都没捞到,而厂子大大小小好几千张嘴等着吃饭,所以除了干这些杂活来勉强糊口之外,别的又能怎么办呢?
    好在困难都只是暂时的,这次赴京,终究还是没有白跑一趟,只要手里的30万千瓦汽轮机组项目还能够继续推进下去,那么未来就还有希望。
    此时就不得不庆幸,前几年厂子最艰苦的时候也没有把研发工作断掉,还是个明智的决定。
    这次若非是拿出了大量生动详实的技术预研成果,跟上级汇报做到有理有据,否则哪还有可能获批继续把项目搞下去。
    归根到底,有备才能无患。
    想到这,老厂长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向往,或许,现在也应该要为厂子的未来再准备些什么了。
    自此,一个新的想法诞生了。
    又继续说道:“小杨啊,反正你就不要想太多,咱们厂里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年轻人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些。”
    想太多?
    不,其实杨仪还真没有想太多。
    天地良心,他刚才真的仅仅是有些感慨罢了,至于心里是否能够接受东汽厂转产菜刀这种事,其实他还真没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未来随着国民经济大调整的深入,后续再过上几年,甚至还有大批军工企业连菜刀都没得生产,那才叫真的惨。
    相比之下,东汽现在面临这种暂时性的小困难都不算什么事儿。
    此刻真正让杨仪感慨万千的,其实是因为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重生到这个操蛋的年代来。
    要知道,这可是1980年啊。
    一个糟糕的时代,没有私家车、没有高速互联网,乏味的娱乐生活,以及各种落后的基础建设。
    当然,这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只要有想法,脑子灵活,在这个时代就真的可以创造出奇迹。
    至于,杨仪的话.....
    其实这名字是有点说法的啊,依稀还记得,“杨仪”应该属于大学寝室死党他爸的名字,而那位死党家里好像也正好是东汽厂的职工来着。
    至于杨仪的年龄嘛,重生之前的陈一一才刚从能源与动力学院毕业工作没两年,仅仅是才26岁,而现在杨仪这具身体的身份资料同样也是26岁。
    不仅年龄相同,甚至连杨仪的记忆,同样也都被陈一一完整接受。
    所以,身份问题都无缝连接了。
    至于工作的话,现在这个杨仪的起点绝对不算低,开局就是东汽厂的厂长跟班,而且明显是被厂领导重点栽培那种人才。
    所以不管是从年龄来说,亦或者看身份、工作这些,杨仪这个身份都是陈一一想要在这个时代大展拳脚的最好开局。
    再往后,世上就没有陈一一这个人了,而新的杨仪已经华丽登场。
    有了身份认同感后,现在杨仪也就要进入角色了。
    听到厂长在安慰自己,那就得赶紧表态:“您说得对,困难只是暂时,无非是生产菜刀嘛,我相信咱东汽人即便是生产菜刀,那造出来的产品也一定是菜刀中的刀王。”
    生产汽轮机的国有顶级大厂去生产菜刀,这种操作搁在三十年后来看,人们给这种行为安上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做:
    降维打击。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若东汽连菜刀都造不好,那才叫真的丢人。
    甚至杨仪都已经想好了,反正厂子全年的汽轮机生产任务都为零了,那所幸自己回头就主动报名,积极参与到菜刀制造当中。
    只有造过菜刀之后,以后的人生履历才算完整,这是八十年代国企职工、领导的必修课。
    对于杨仪这种乐观的态度,丁厂长很是认同。
    毕竟这人生道路是难免会有起伏,也只有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笑到最后,这是丁厂长的宝贵人生经验。
    不过心态好是一回事,但如果真要让他安排杨仪去造菜刀,那绝对是不行的。
    对于用人这一块,丁厂长深谙人尽其才的道理。
    因此,压根儿都没等杨仪有机会提出造菜刀的想法,那边直接就把后续的工作内容给安排好了。
    丁厂长从座位下面提出公文包,里面有些杂乱,不过他却总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自己要用到的东西,那是一个印有电力部抬头的牛皮纸信封。
    打开信件,再抽出其中一张信纸。
    “这是电力工业部发下来的,部里联合科协、教育部开设了一期名为‘新时期国内能源系统发展与探讨’的短期培训班,培养对象是咱们能源系统内部的青年干部,正好我们厂也拿到了些名额,不出意外的话,你可以有一个。”
    说完,便直接把信纸推到了杨仪面前。
    看到这份颇有些年代感的信纸,或者准确的说,它应该是一种叫做“报到证”的东西,杨仪仔细地研究着。
    报到证抬头是万年不变的样式,这个直接都可以略过,而真正能够有用的,还得看其中关键内容。
    比如
    时间:1980年6月25日1980年8月7日。
    培训班为期一个月,这意味着学习时间较短,对工作影响不大,完全可以接受。
    地点:青华大学动力工程系工程热物理专业。
    授课老师:王补宣、吴中华、徐建忠
    果然,授课老师这一栏才是重点。
    前两位不用多说,都是共和国能源与动力行业的开山大佬,最后那位虽然名气不大,但在理论研究领域也绝对是响当当。
    搞能源与动力行业,能够有机会跟这些大佬亲自交流,那简直是再好不过。
    此刻,杨仪直接就把造菜刀的事情给抛一边儿去了,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参加这次培训班的重要性。
    权衡利弊过后,那么青华之行就必不可少了。
    未来想要在共和国能源与动力行业有所作为,这几位的影响力就不能不考虑,提前打好关系不用多说,而若是能留个师生之间的香火情,那便是最好不过。
    “谢谢厂长,我一定不辜负厂里对我的栽培与厚爱,必定要学到对咱们厂有用的东西回来,回报东汽的培养。”
    边说着,杨仪又把报到证放回小桌板上,因为这玩意儿还要等厂里走完后续审批流程才有效果,包括领导内部讨论并推举名额,团青委公示、盖章......
    真正交到杨仪手上,那至少得是临行前两三天了。
    厂长把报到证收回去,不过有个问题他要纠正一下,坦言到:“参加培训不仅是学习对我们厂有用的东西,那都是次要的,你更多是要去听听帝都那边,看看国家高层对能源开发方面的想法,看是否有建设性意义的思路与方案被提出来,这才是你此行重点。”
    纠正了杨仪不合时宜的想法之后,许是又想起了什么,接着又补上两句:
    “我年龄大了,思维不如年轻人活泛,所以就不占用这次名额,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世界,你得好好珍惜这次难得机会。”
    把杨仪后续的任务安排完毕,丁厂长又继续拿起关于30万千瓦汽轮机组资料研究着。
    在他看来,自己还能在任的时间已经不到7年了,这有限的时间之内,只要能够把30万汽轮机组搞定,于生便是足矣。
    而同样一份资料,丁厂长其实都已经第三次重新翻看。
    无非是厂里的技术汇报资料而已,这难道也还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既然搞不懂丁厂长为什会有这种操作,那杨仪只能把心里的疑惑放在一旁,转而起身去上厕所。
    过道还是有些拥挤,虽然八十年代的人都普遍偏瘦,但杨仪依旧得要收腹,踮着脚尖,慢慢地侧身挪着走。
    恍惚之间,眼尖的杨仪分明是看到了,在丁厂长手里的资料中,居然还夹杂着一份英文资料。
    英文?
    这年头可算是相当少见啊,要知道的是,东汽30万千瓦汽轮机组完全是自主研发的项目才对,技术路线也是基于苏系沿革而来。
    所以不管怎么说,这项目就不应该有英文的汇报资料才对.....

章节目录

1980之能源与动力强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中克希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中克希德并收藏1980之能源与动力强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