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饮邀请的帖子在年前便发出去了,宾客们来与不来也早已经定了下来。当然,亦有中途改了主意的,或者实在是突如其来杂事缠身无暇他顾的。不过,无论如何,在宴请的正日子之前也应该给主人家一个准信。王玫便领着丹娘、青娘与真定长公主的贴身侍婢一起确认会前来赴宴的贵客,再根据情况调整她们的坐席。平日里亲近的妯娌姊妹自然须得安排在一处,素来不和者则离得远远的。
当然,太子妃苏氏与魏王妃阎氏却是无论如何也必须坐在一起,以显示出太子与魏王之间的和乐融融。这两位的性情都较为温和,表面上的关系也甚是不错,应当不会出什么差错。只是须得注意旁的什么人借机生事,打破妯娌敬爱的假象不说,还给真定长公主惹上麻烦。
将坐席都调整完之后,陆陆续续已经有宾客上门了。正陪着丹阳长公主、衡阳长公主说话的真定长公主忽然遣了侍婢将王玫唤了过去:“九娘别忙了,阎氏身子不适,今天不会过来。如此也好,除了姑母之外,其他人倒都自在一些。”同安大长公主如今是妥妥的魏王派,因旗帜太过鲜明,反而惹恼了圣人,连年节的赏赐都比往年薄了三分。察觉到自己似乎触了圣人的逆鳞,她也收敛了许多,不再四处给崔家、王方翼找麻烦。连这回宴饮,也颇给了真定长公主几分面子,答应前来赴宴。不过,真定长公主却宁愿她不来,省得又须得忍受她的冷嘲暗讽、阴阳怪气。
“魏王妃怀着身孕,正是反应剧烈的时候,也确实不宜四处走动。”王玫便道,“儿原本还想着给她单独做些吃食,如今却是不必了。”阎氏腹中的“嫡子”,背负着魏王李泰的希望,自然容不得任何闪失。虽说真定长公主一向不偏不倚,但宴饮之中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李泰与阎氏也无法承受任何意外,只能干脆闭门不出了。
“你倒是想得周到。”真定长公主微微笑道,“待会儿兕子、幼娘来了,你便与她们作伴就是了,不需理会别的事。带着她们四处走一走,也正好散散心。”
王玫自是满口答应了。崔渊尚未入仕,又是嫡幼子。她没有诰命在身,以她的身份,确实也不适合招待其他金枝玉叶们。倒不如与两位小公主闲游片刻,略作休憩,还可松快地聊聊天。
不多时,晋阳公主与衡山公主便到了。自从进入腊月之后,她们便再未相见过,自然有许多话想说。衡山公主便把着王玫的手臂,叽叽喳喳地说起了她们的近况。晋阳公主在一旁含笑听着,时不时补充一两句话。
“也不知九阿兄到底在想些什么,坚持要搬到晋王府住。阿爷阿娘商量之后,竟然也准了。离得近些也就罢了,那保宁坊离大内那么远,每日见面都不容易!——也不知当初到底是谁营建的晋王府,居然选在了南边的保宁坊!武德殿这些天已经断断续续地搬了好些东西,听说上元节之后,便要正式迁居。”衡山公主颇有些失落,咬着嘴唇,“九阿兄自从大婚之后,便不疼我们了。”
“幼娘,你又胡说了。”晋阳公主摇首道,“九阿兄虽然一直忙着摹本之事,却也从来不忘给我们捎带礼物,哪里不疼我们了?便是再忙,每日晨昏定省他也不会错过,陪着阿娘说些新鲜事——也不知是谁,每回都听得津津有味,居然心里还抱怨。”
衡山公主撅起嘴,嗔道:“眼下自然天天早晚都能见着,往后可就不容易了。”
晋阳公主垂眸,轻轻一叹:“九阿兄都已经成家立业了,自然不可能如以前那般。”
王玫想起已经匆匆赶回任上的兄长,也颇有几分惆怅:“我阿兄如今离开长安赴任,分别大半年,才只能在年节时见一面。我还羡慕两位贵主呢。至少兄弟姊妹都身在长安,还能相约一同出游、一起围在爷娘身边欢笑。”略顿了顿,她又接道:“其实,两位贵主的心情,我都能理解。不过,仔细想想,兄长成家之后,分出心神关爱阿嫂、侄儿侄女亦是理所应当。只需兄妹之情始终未曾变过,便足够了。而且,我还能从阿嫂、侄儿侄女处得到关爱,家人反倒是更多了,能孝顺阿爷阿娘的人也更多了。眼下与阿兄只能信件往来,心里也时常挂念他在外过得好不好。不过,只要情谊如旧、人心如旧,离得近些远些又有何妨碍呢?”
闻言,衡山公主有些怅然:“不错,至少九阿兄还留在京中,没有去封地上。九嫂待我们也亲切,与我们闲话家常也很耐心。不似长嫂(太子妃苏氏)、四嫂(魏王妃阎氏)那般,总忙着处置东宫、魏王府的内务,一天到晚都见不着人影。”
晋阳公主颔首道:“不如趁着九阿兄如今与我们同在长安城里,来往也算便利,多走动走动。何况,九阿兄一直住在大内,其实也很是不妥。先前还能以为阿娘侍疾为借口,如今阿娘逐渐痊愈,他也成家立业了,便更不合礼仪了。幼娘,你也须得替他多想一想才是。”
“说是不合礼仪,其实只是有人嫉妒九阿兄得阿爷、阿娘疼爱罢。”衡山公主冲口而出。
幸而她们如今走到了偏僻处,旁边没有什么人。王玫松了口气,苦笑着道:“贵主还请慎言。这话若是教有心人听见了,恐怕晋王也更受人忌惮了。”
衡山公主露出些许悔意,晋阳公主却又是一叹:“幼娘,你这脾性须得改一改了。我们自个儿且不说,莫给九阿兄惹事才好。”
“我改……我改就是了……”衡山公主低声道。
“也罢,不说这些了。”王玫轻轻击了击掌,“两位贵主可想去见一见堂嫂?她身子重,今天不能出来待客,恐怕听着乐舞之声也觉得寂寞呢!”李十三娘一向是个喜欢热闹的,独自待在院子里恐怕也甚是无趣。
“确实很有些日子不曾见表嫂了。”晋阳公主道。
“表嫂不如将阿实也唤上?刚刚仿佛还瞧见他来着。”衡山公主笑道,“看他忙忙碌碌,也不知在作甚,我实在好奇得很。”
王玫便吩咐青娘去寻崔简:“这些天阿实刚学会扎灯笼,卯足了劲要扎个好的,教他阿爷画画题字。天天都忙着这个,如今院子里已经堆了好些灯笼。阿翁阿家还笑说,上元节那日,将他们小兄弟几个扎的灯笼拿出去做灯山恐怕也够了呢。”
衡山公主越发感兴趣:“他既然扎了灯笼,怎么能忘了我们呢?若是不送一盏与我,我可是不会罢休的。”
“若是贵主不嫌弃,只管挑就是了。”王玫了解崔简的性情,便先替他答应下来。
同一时刻,外院当中,崔渊也正陪着晋王李治低声说话。大庭广众之下,两人自然不可能说什么紧要之事,也只挑拣着说了些别的。“你的舅兄王七郎那一手飞白也甚为难得,只可惜他不在长安,不然咱们还可做飞白书分册。”提到书道,李治便难掩笑意,“飞白虽非平日书写之体,但字体清癯、神意非凡,便是自娱自乐也使得。”
“喜好飞白书者也并不少。虽说并非平常书体,但飞白之字如画,亦颇有禅意,也值得另印分册。只是,飞白书所余真迹并不多见。”崔渊道,“听闻圣人喜爱且擅长飞白,也只能请圣人暂时割爱那些收藏了。”
“《兰亭序》阿爷都舍得借,其余法帖真迹应当也不会吝惜。”李治笑道,“改日我们便去问一问就是。说起来,你舅兄外任也有一年了,再过三年回到长安,或许便正赶上制作飞白书雕版。”
“若真能赶上,他定会大喜罢。先前与他提到摹本之事,他便很是惋惜自己不能参与。不说别的,光是看一看众多名家法帖真迹也值得了。”
“确实,他并不是那等喜好名利之人。否则,单凭他进士出身,又何必外放为县丞?我先前参加文会时,也听那些文士说过,人人都想成为正字、校书郎,搏个清贵之名。而你们两个,却都心心念念地往外跑。”
“许多士子都是寒门出身,自然愿意留在京中,因京官再困苦也苦不过外官。我与舅兄无家财之忧,反倒不容易为外物所扰,能全心全意学些民生之事。”
李治微微颔首:“王七郎外放之地离得近,改日我们不如去瞧一瞧?他与我说了许多稼穑之事,我想亲眼见一见。”
“如今天寒,不便出行。待到三四月如何?省试出榜后,我也空闲得很。”崔渊回道,“顺便还可去狩猎。”
李治双目微微一亮:“武氏……幼娘也常说想去狩猎,便带着她们一同去也好。”
崔渊自是听得很清楚,他头一个说的并非衡山公主,却只作不曾听见:“到时候定下日子,再安排罢。”
两人正说得高兴,忽见汉王李元昌匆匆地走进来,扫了一眼便唤道:“雉奴可在?赶紧些出来罢!太子与魏王的车驾在门前撞上了,眼看着要吵起来!你且去劝一劝他们,可不能因为这种小事坏了兄弟情谊。”
李治怔了怔,惊讶道:“怎会如此?两位阿兄不曾受伤罢?”说着,他便要往外走。
崔渊随在他身后,低声道:“大王且慢,我已经命人去请叔父了。待叔父出来后,再一同去瞧一瞧也不迟。”李治毕竟是弟弟,又并非主家,此时出面难免成为太子、魏王撒气的对象。还是让作为诸皇子姑父的崔敛前去主持调停更妥当些。不过,发生了这件事,想必真定长公主给这两人斡旋和好的尝试也不可能生效了。
想到此,崔渊隐晦地看了李元昌一眼。不知此事与这位汉王是否有干系,毕竟,以前太子与魏王从未当着众人的面产生如此明显的冲突。
☆、第一百八十章 冲突之后
因宴客而喧闹不已的公主府门前,如今却是静寂得只能听见北风呼啸之声。数百侍卫宫人组成的两队仪仗交杂在一处,隐约呈现出对峙之状,脸色均比这天气还更多了几分冷意。太子车辇与魏王车驾几乎并列停了下来,华美无比的车内却迟迟无人言语。于是,车驾前后的仪仗卤簿更是泾渭分明,仿佛依稀有些什么更深更沉更刺骨的寒意在其中酝酿。
崔敛、李治、崔渊匆匆走出来时,正好便见着眼前的情形。李治见两厢车马都并无异状,便松了口气。他已经习惯两位兄长私下针锋相对了,此时虽然觉得比平日严重一些,却到底没出什么事。崔敛不着痕迹地扫了一眼周围经过的行人,心中一叹,上前道:“也是府中迎客的下人太不经事了,竟然出了这般差错,连路也不会引。太子殿下、大王可安好?”
太子车辇中传出李承乾沉沉的声音:“只是颠簸了些,倒是无事。”后头又有位女史道:“太子妃与皇孙亦安好,只是受了些许惊吓。”
听得此话,魏王车驾略动了动,便见裹得滚圆的李泰扶持着侍婢下了车,强忍着屈辱行礼道:“阿兄阿嫂和侄儿受惊,都是弟的不是。方才只顾着让人赶紧些,却不知阿兄的卤簿从后头赶了过来。”说罢,他便斥责身边的宫人道:“真是白养了你们!!阿兄的车驾来了,都不知主动让一让!”
很显然,他是在隐晦地表明,此次冲撞并非因他而起,而是太子李承乾欲争道抢先造成。他一点过错也没有,反倒是给长兄赔罪道歉,坐实了恭谨孝悌之名。眼下看着虽是吃了亏,但来赴宴的不是兄弟姊妹便是叔父姑母,自然对他印象更好。
只是,在心里盘算开的魏王并不知道,至少有一个人正在鄙视他:虚伪也便罢了,做样子也须得真情实意一些才能让人相信。可他偏偏赔了礼,还忍不住刺上一句,这是打量着在场的没有明白人么?或者,以为能糊弄住圣人便能糊弄住天下人?不过,这刺一句倒也并不是没有好处。若是惹得太子火冒三丈,相形之下当然是他更为胸怀大度。太子越发不堪,就意味着他受的委屈也越多。
果然,只听得李承乾的声音中多了几分阴寒之意:“四弟这些宫人确实白养了,不知尊卑上下,很该好好教训一番。若是四弟不舍得,孤倒不介意代劳。东宫中的突厥铁卫,正缺活靶子呢。”
李泰听了此话,脸色微微一白,越发难看了。他刺李承乾一句,李承乾便讽他不知尊卑上下——这句话便如同匕首一般,插得他心头鲜血淋漓。论血缘至亲,李承乾是嫡长兄;论地位,李承乾是太子。他可不就是因为生得迟了些,所以才教这个跛了腿的长兄得了太子之位?原本这些都该是他的!!
李治见状,立即转圜道:“既然两位阿兄都安好,不如按规矩处置那些宫人就是了。毕竟是大年下的,伤了性命也不吉利。太子阿兄下车辇小心着些,四阿兄也别立在寒风里,省得受了寒。”
李泰很勉强地扯出一个笑容:“雉奴说得有道理。大兄先下车罢,很不必将那些宫人放在心上。回头弟必会好生教训他们,让他们长一长记性。”他这几句话倒是说得妥帖,李承乾哼了一声,也没有再追着不放。
只是,这位太子殿下乘着步辇从弟弟们身边经过的时候,居高临下地冷笑道:“雉奴,你倒是善心,想着替他转圜。只是,你将他当成可尊可敬的兄长,他却不将你当成弟弟。恐怕你还不知道罢,他一直打着你手中差使的主意。听说除夕那天崔家的夹缬工坊被烧了?你可知道是谁教人做下的?啧,看着雉奴受阿爷夸赞就眼红,你这兄长果然也当得‘很不错’。”
说罢,太子的步辇便进去了。李泰脸色又青又白,与李治并肩走进门。
行到外院正堂前,见四下没什么人,他便对李治道:“你难不成信了这番话?”
李治闻言,眼圈微微一红,静默不语。
李泰又急道:“他对你从来没有过几句好话,你偏信了这些!!你这件差使不让崔泌兄弟沾手,我还不曾说过话呢!我帮着阿爷做的事也多了,怎么可能瞧上你那件差使!”转了转眼睛,他又道:“不过,大兄既然这么说了,定然是有什么风声传到他那里了。说不得有什么人,借着我的名义给你使绊子。你放心,这件事我必会查出来给你一个交代。”
李治便道:“四阿兄,我倒是没什么。只是这夹缬工坊是崔家的,若是抓了罪魁祸首,很该给姑母面子,交给姑母处置才是。”
李泰摇首道:“这年节下的,怎好用这等小事惹得姑母心烦?我们无声无息地替姑母处置了,也免得教她费心费力。到时候,只让崔子竟再建一个夹缬工坊就是了。”说罢,他斜了崔渊一眼,将他招过来:“我方才听说你们那摹本之事出了些小事故,许是同我的门人有关。也不知是什么人,打着我的名义做下这等事体,却是给我抹黑呢。”
崔渊微微一笑:“大王说得是。晋王与臣本来也不相信,这事与大王会有什么干系。只是担心有人胡乱揣摩大王的意思,反倒坏了大王与晋王的情谊。”
李泰道:“可不是么?过些日子我查清楚了,就把罪魁祸首交出来给你们处置。这工坊烧了,于摹本之事可大有妨碍?”
罪魁祸首?方才还说起崔泌,怎么舍得处置他?随便推一个人出来作了罪魁祸首,便以为能拢住他们了罢。崔渊心里冷笑,面上却一如往常:“原本正是紧要关头,眼看着楷书分册的雕版便要精雕细琢了。此事一出,进度说不得便要落后许多。”
李治也接道:“本想赶在子竟省试之前,将楷书分册献给阿爷,如今恐怕是赶不及了。不过,工匠都是现成的,将他们召集起来也容易。说不得再拖两三个月,也能做成了。”
李泰呵呵一笑:“你们倒也不必过于着急。子竟眼看着就要省试了,恐怕也顾不上此事。雉奴若是忙不开,崔泌倒可一用。他虽是我的人,也比不过子竟书画诗赋策论四绝,但毕竟也是有才学的,主持此事也便宜。”
李治没想到李泰仍然打着抢功的心思,拒绝道:“不好让四阿兄费心。此事是子竟向阿爷提的,本便该由他来主持,有始有终才好。至于我,也只是帮一帮忙罢了。”
李泰想不到他如此坚持,不禁心中怫然,便又说了几句话,就进正堂去了。李治与崔渊对视一眼,也跟了进去。此时,太子李承乾已经趺坐在坐席主位上,含着讥笑望着他们。汉王李元昌在旁边与他谈笑,他应了一两句,目光终于从李泰身上挪开了。
李泰心中气闷,当然不愿再上前受他讽刺,便去与崔敦、崔敛说话,倒也很是得趣。
当然,太子妃苏氏与魏王妃阎氏却是无论如何也必须坐在一起,以显示出太子与魏王之间的和乐融融。这两位的性情都较为温和,表面上的关系也甚是不错,应当不会出什么差错。只是须得注意旁的什么人借机生事,打破妯娌敬爱的假象不说,还给真定长公主惹上麻烦。
将坐席都调整完之后,陆陆续续已经有宾客上门了。正陪着丹阳长公主、衡阳长公主说话的真定长公主忽然遣了侍婢将王玫唤了过去:“九娘别忙了,阎氏身子不适,今天不会过来。如此也好,除了姑母之外,其他人倒都自在一些。”同安大长公主如今是妥妥的魏王派,因旗帜太过鲜明,反而惹恼了圣人,连年节的赏赐都比往年薄了三分。察觉到自己似乎触了圣人的逆鳞,她也收敛了许多,不再四处给崔家、王方翼找麻烦。连这回宴饮,也颇给了真定长公主几分面子,答应前来赴宴。不过,真定长公主却宁愿她不来,省得又须得忍受她的冷嘲暗讽、阴阳怪气。
“魏王妃怀着身孕,正是反应剧烈的时候,也确实不宜四处走动。”王玫便道,“儿原本还想着给她单独做些吃食,如今却是不必了。”阎氏腹中的“嫡子”,背负着魏王李泰的希望,自然容不得任何闪失。虽说真定长公主一向不偏不倚,但宴饮之中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李泰与阎氏也无法承受任何意外,只能干脆闭门不出了。
“你倒是想得周到。”真定长公主微微笑道,“待会儿兕子、幼娘来了,你便与她们作伴就是了,不需理会别的事。带着她们四处走一走,也正好散散心。”
王玫自是满口答应了。崔渊尚未入仕,又是嫡幼子。她没有诰命在身,以她的身份,确实也不适合招待其他金枝玉叶们。倒不如与两位小公主闲游片刻,略作休憩,还可松快地聊聊天。
不多时,晋阳公主与衡山公主便到了。自从进入腊月之后,她们便再未相见过,自然有许多话想说。衡山公主便把着王玫的手臂,叽叽喳喳地说起了她们的近况。晋阳公主在一旁含笑听着,时不时补充一两句话。
“也不知九阿兄到底在想些什么,坚持要搬到晋王府住。阿爷阿娘商量之后,竟然也准了。离得近些也就罢了,那保宁坊离大内那么远,每日见面都不容易!——也不知当初到底是谁营建的晋王府,居然选在了南边的保宁坊!武德殿这些天已经断断续续地搬了好些东西,听说上元节之后,便要正式迁居。”衡山公主颇有些失落,咬着嘴唇,“九阿兄自从大婚之后,便不疼我们了。”
“幼娘,你又胡说了。”晋阳公主摇首道,“九阿兄虽然一直忙着摹本之事,却也从来不忘给我们捎带礼物,哪里不疼我们了?便是再忙,每日晨昏定省他也不会错过,陪着阿娘说些新鲜事——也不知是谁,每回都听得津津有味,居然心里还抱怨。”
衡山公主撅起嘴,嗔道:“眼下自然天天早晚都能见着,往后可就不容易了。”
晋阳公主垂眸,轻轻一叹:“九阿兄都已经成家立业了,自然不可能如以前那般。”
王玫想起已经匆匆赶回任上的兄长,也颇有几分惆怅:“我阿兄如今离开长安赴任,分别大半年,才只能在年节时见一面。我还羡慕两位贵主呢。至少兄弟姊妹都身在长安,还能相约一同出游、一起围在爷娘身边欢笑。”略顿了顿,她又接道:“其实,两位贵主的心情,我都能理解。不过,仔细想想,兄长成家之后,分出心神关爱阿嫂、侄儿侄女亦是理所应当。只需兄妹之情始终未曾变过,便足够了。而且,我还能从阿嫂、侄儿侄女处得到关爱,家人反倒是更多了,能孝顺阿爷阿娘的人也更多了。眼下与阿兄只能信件往来,心里也时常挂念他在外过得好不好。不过,只要情谊如旧、人心如旧,离得近些远些又有何妨碍呢?”
闻言,衡山公主有些怅然:“不错,至少九阿兄还留在京中,没有去封地上。九嫂待我们也亲切,与我们闲话家常也很耐心。不似长嫂(太子妃苏氏)、四嫂(魏王妃阎氏)那般,总忙着处置东宫、魏王府的内务,一天到晚都见不着人影。”
晋阳公主颔首道:“不如趁着九阿兄如今与我们同在长安城里,来往也算便利,多走动走动。何况,九阿兄一直住在大内,其实也很是不妥。先前还能以为阿娘侍疾为借口,如今阿娘逐渐痊愈,他也成家立业了,便更不合礼仪了。幼娘,你也须得替他多想一想才是。”
“说是不合礼仪,其实只是有人嫉妒九阿兄得阿爷、阿娘疼爱罢。”衡山公主冲口而出。
幸而她们如今走到了偏僻处,旁边没有什么人。王玫松了口气,苦笑着道:“贵主还请慎言。这话若是教有心人听见了,恐怕晋王也更受人忌惮了。”
衡山公主露出些许悔意,晋阳公主却又是一叹:“幼娘,你这脾性须得改一改了。我们自个儿且不说,莫给九阿兄惹事才好。”
“我改……我改就是了……”衡山公主低声道。
“也罢,不说这些了。”王玫轻轻击了击掌,“两位贵主可想去见一见堂嫂?她身子重,今天不能出来待客,恐怕听着乐舞之声也觉得寂寞呢!”李十三娘一向是个喜欢热闹的,独自待在院子里恐怕也甚是无趣。
“确实很有些日子不曾见表嫂了。”晋阳公主道。
“表嫂不如将阿实也唤上?刚刚仿佛还瞧见他来着。”衡山公主笑道,“看他忙忙碌碌,也不知在作甚,我实在好奇得很。”
王玫便吩咐青娘去寻崔简:“这些天阿实刚学会扎灯笼,卯足了劲要扎个好的,教他阿爷画画题字。天天都忙着这个,如今院子里已经堆了好些灯笼。阿翁阿家还笑说,上元节那日,将他们小兄弟几个扎的灯笼拿出去做灯山恐怕也够了呢。”
衡山公主越发感兴趣:“他既然扎了灯笼,怎么能忘了我们呢?若是不送一盏与我,我可是不会罢休的。”
“若是贵主不嫌弃,只管挑就是了。”王玫了解崔简的性情,便先替他答应下来。
同一时刻,外院当中,崔渊也正陪着晋王李治低声说话。大庭广众之下,两人自然不可能说什么紧要之事,也只挑拣着说了些别的。“你的舅兄王七郎那一手飞白也甚为难得,只可惜他不在长安,不然咱们还可做飞白书分册。”提到书道,李治便难掩笑意,“飞白虽非平日书写之体,但字体清癯、神意非凡,便是自娱自乐也使得。”
“喜好飞白书者也并不少。虽说并非平常书体,但飞白之字如画,亦颇有禅意,也值得另印分册。只是,飞白书所余真迹并不多见。”崔渊道,“听闻圣人喜爱且擅长飞白,也只能请圣人暂时割爱那些收藏了。”
“《兰亭序》阿爷都舍得借,其余法帖真迹应当也不会吝惜。”李治笑道,“改日我们便去问一问就是。说起来,你舅兄外任也有一年了,再过三年回到长安,或许便正赶上制作飞白书雕版。”
“若真能赶上,他定会大喜罢。先前与他提到摹本之事,他便很是惋惜自己不能参与。不说别的,光是看一看众多名家法帖真迹也值得了。”
“确实,他并不是那等喜好名利之人。否则,单凭他进士出身,又何必外放为县丞?我先前参加文会时,也听那些文士说过,人人都想成为正字、校书郎,搏个清贵之名。而你们两个,却都心心念念地往外跑。”
“许多士子都是寒门出身,自然愿意留在京中,因京官再困苦也苦不过外官。我与舅兄无家财之忧,反倒不容易为外物所扰,能全心全意学些民生之事。”
李治微微颔首:“王七郎外放之地离得近,改日我们不如去瞧一瞧?他与我说了许多稼穑之事,我想亲眼见一见。”
“如今天寒,不便出行。待到三四月如何?省试出榜后,我也空闲得很。”崔渊回道,“顺便还可去狩猎。”
李治双目微微一亮:“武氏……幼娘也常说想去狩猎,便带着她们一同去也好。”
崔渊自是听得很清楚,他头一个说的并非衡山公主,却只作不曾听见:“到时候定下日子,再安排罢。”
两人正说得高兴,忽见汉王李元昌匆匆地走进来,扫了一眼便唤道:“雉奴可在?赶紧些出来罢!太子与魏王的车驾在门前撞上了,眼看着要吵起来!你且去劝一劝他们,可不能因为这种小事坏了兄弟情谊。”
李治怔了怔,惊讶道:“怎会如此?两位阿兄不曾受伤罢?”说着,他便要往外走。
崔渊随在他身后,低声道:“大王且慢,我已经命人去请叔父了。待叔父出来后,再一同去瞧一瞧也不迟。”李治毕竟是弟弟,又并非主家,此时出面难免成为太子、魏王撒气的对象。还是让作为诸皇子姑父的崔敛前去主持调停更妥当些。不过,发生了这件事,想必真定长公主给这两人斡旋和好的尝试也不可能生效了。
想到此,崔渊隐晦地看了李元昌一眼。不知此事与这位汉王是否有干系,毕竟,以前太子与魏王从未当着众人的面产生如此明显的冲突。
☆、第一百八十章 冲突之后
因宴客而喧闹不已的公主府门前,如今却是静寂得只能听见北风呼啸之声。数百侍卫宫人组成的两队仪仗交杂在一处,隐约呈现出对峙之状,脸色均比这天气还更多了几分冷意。太子车辇与魏王车驾几乎并列停了下来,华美无比的车内却迟迟无人言语。于是,车驾前后的仪仗卤簿更是泾渭分明,仿佛依稀有些什么更深更沉更刺骨的寒意在其中酝酿。
崔敛、李治、崔渊匆匆走出来时,正好便见着眼前的情形。李治见两厢车马都并无异状,便松了口气。他已经习惯两位兄长私下针锋相对了,此时虽然觉得比平日严重一些,却到底没出什么事。崔敛不着痕迹地扫了一眼周围经过的行人,心中一叹,上前道:“也是府中迎客的下人太不经事了,竟然出了这般差错,连路也不会引。太子殿下、大王可安好?”
太子车辇中传出李承乾沉沉的声音:“只是颠簸了些,倒是无事。”后头又有位女史道:“太子妃与皇孙亦安好,只是受了些许惊吓。”
听得此话,魏王车驾略动了动,便见裹得滚圆的李泰扶持着侍婢下了车,强忍着屈辱行礼道:“阿兄阿嫂和侄儿受惊,都是弟的不是。方才只顾着让人赶紧些,却不知阿兄的卤簿从后头赶了过来。”说罢,他便斥责身边的宫人道:“真是白养了你们!!阿兄的车驾来了,都不知主动让一让!”
很显然,他是在隐晦地表明,此次冲撞并非因他而起,而是太子李承乾欲争道抢先造成。他一点过错也没有,反倒是给长兄赔罪道歉,坐实了恭谨孝悌之名。眼下看着虽是吃了亏,但来赴宴的不是兄弟姊妹便是叔父姑母,自然对他印象更好。
只是,在心里盘算开的魏王并不知道,至少有一个人正在鄙视他:虚伪也便罢了,做样子也须得真情实意一些才能让人相信。可他偏偏赔了礼,还忍不住刺上一句,这是打量着在场的没有明白人么?或者,以为能糊弄住圣人便能糊弄住天下人?不过,这刺一句倒也并不是没有好处。若是惹得太子火冒三丈,相形之下当然是他更为胸怀大度。太子越发不堪,就意味着他受的委屈也越多。
果然,只听得李承乾的声音中多了几分阴寒之意:“四弟这些宫人确实白养了,不知尊卑上下,很该好好教训一番。若是四弟不舍得,孤倒不介意代劳。东宫中的突厥铁卫,正缺活靶子呢。”
李泰听了此话,脸色微微一白,越发难看了。他刺李承乾一句,李承乾便讽他不知尊卑上下——这句话便如同匕首一般,插得他心头鲜血淋漓。论血缘至亲,李承乾是嫡长兄;论地位,李承乾是太子。他可不就是因为生得迟了些,所以才教这个跛了腿的长兄得了太子之位?原本这些都该是他的!!
李治见状,立即转圜道:“既然两位阿兄都安好,不如按规矩处置那些宫人就是了。毕竟是大年下的,伤了性命也不吉利。太子阿兄下车辇小心着些,四阿兄也别立在寒风里,省得受了寒。”
李泰很勉强地扯出一个笑容:“雉奴说得有道理。大兄先下车罢,很不必将那些宫人放在心上。回头弟必会好生教训他们,让他们长一长记性。”他这几句话倒是说得妥帖,李承乾哼了一声,也没有再追着不放。
只是,这位太子殿下乘着步辇从弟弟们身边经过的时候,居高临下地冷笑道:“雉奴,你倒是善心,想着替他转圜。只是,你将他当成可尊可敬的兄长,他却不将你当成弟弟。恐怕你还不知道罢,他一直打着你手中差使的主意。听说除夕那天崔家的夹缬工坊被烧了?你可知道是谁教人做下的?啧,看着雉奴受阿爷夸赞就眼红,你这兄长果然也当得‘很不错’。”
说罢,太子的步辇便进去了。李泰脸色又青又白,与李治并肩走进门。
行到外院正堂前,见四下没什么人,他便对李治道:“你难不成信了这番话?”
李治闻言,眼圈微微一红,静默不语。
李泰又急道:“他对你从来没有过几句好话,你偏信了这些!!你这件差使不让崔泌兄弟沾手,我还不曾说过话呢!我帮着阿爷做的事也多了,怎么可能瞧上你那件差使!”转了转眼睛,他又道:“不过,大兄既然这么说了,定然是有什么风声传到他那里了。说不得有什么人,借着我的名义给你使绊子。你放心,这件事我必会查出来给你一个交代。”
李治便道:“四阿兄,我倒是没什么。只是这夹缬工坊是崔家的,若是抓了罪魁祸首,很该给姑母面子,交给姑母处置才是。”
李泰摇首道:“这年节下的,怎好用这等小事惹得姑母心烦?我们无声无息地替姑母处置了,也免得教她费心费力。到时候,只让崔子竟再建一个夹缬工坊就是了。”说罢,他斜了崔渊一眼,将他招过来:“我方才听说你们那摹本之事出了些小事故,许是同我的门人有关。也不知是什么人,打着我的名义做下这等事体,却是给我抹黑呢。”
崔渊微微一笑:“大王说得是。晋王与臣本来也不相信,这事与大王会有什么干系。只是担心有人胡乱揣摩大王的意思,反倒坏了大王与晋王的情谊。”
李泰道:“可不是么?过些日子我查清楚了,就把罪魁祸首交出来给你们处置。这工坊烧了,于摹本之事可大有妨碍?”
罪魁祸首?方才还说起崔泌,怎么舍得处置他?随便推一个人出来作了罪魁祸首,便以为能拢住他们了罢。崔渊心里冷笑,面上却一如往常:“原本正是紧要关头,眼看着楷书分册的雕版便要精雕细琢了。此事一出,进度说不得便要落后许多。”
李治也接道:“本想赶在子竟省试之前,将楷书分册献给阿爷,如今恐怕是赶不及了。不过,工匠都是现成的,将他们召集起来也容易。说不得再拖两三个月,也能做成了。”
李泰呵呵一笑:“你们倒也不必过于着急。子竟眼看着就要省试了,恐怕也顾不上此事。雉奴若是忙不开,崔泌倒可一用。他虽是我的人,也比不过子竟书画诗赋策论四绝,但毕竟也是有才学的,主持此事也便宜。”
李治没想到李泰仍然打着抢功的心思,拒绝道:“不好让四阿兄费心。此事是子竟向阿爷提的,本便该由他来主持,有始有终才好。至于我,也只是帮一帮忙罢了。”
李泰想不到他如此坚持,不禁心中怫然,便又说了几句话,就进正堂去了。李治与崔渊对视一眼,也跟了进去。此时,太子李承乾已经趺坐在坐席主位上,含着讥笑望着他们。汉王李元昌在旁边与他谈笑,他应了一两句,目光终于从李泰身上挪开了。
李泰心中气闷,当然不愿再上前受他讽刺,便去与崔敦、崔敛说话,倒也很是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