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县,县衙看上去,就无比陈旧。
这柱子上的朱漆都掉落了好几块,斑驳不堪。唯一比周围好的就是这县衙的屋顶上,是有瓦的,还勉强有几分官府的威仪。
县衙之中,赵良已经收拾好了行囊。而此时,一人来到了赵良这里。
常斌望着赵良,叹息一声,道:“赵兄,你真的打算再去请那陈元石?第一次你去,可是连人家面儿都没见着,第二次倒是见着人家了,可是转眼人家就把你轰回来了!”
“这一次,你再去,说不定又会吃闭门羹,何必浪费时间去请他……”
赵良笑了笑,道:“林县若要有出路,要有未来,只有请得他来,才有可能……”
“我一回请不动他,我就两回,三回,直至他愿意来林县帮忙为止。不过舍弃些许面皮,只要他能来,不值一提。”
见赵良执意如此,常斌双目微闭,亦是久久叹息一声。
他如何不知,赵良说的很对。
陈元石早年做过河工,后又精心钻研,对于水文变化,有着极为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方圆百十里论及在观察水文河流的造诣,只怕都无人可与他相比。
可偏偏此人,性子古怪,赵良去请了两次,皆是没什么好的结果。
赵良笑了笑道:“常兄,何必如此灰心?兴许这一回,我就将他请来了呢!”
对于赵良乐观的想法,常斌不由微微一笑。
作为林县的县令,常斌原先其实是旧元的一名官吏,亦是在林县任职,后来大明建立之后,就成了林县的县令。
可不管是原先作为旧元的官吏,还是成了大明的官员,在赵良来之前,常斌可以说是浑浑噩噩,混吃等死。
错非还需要这份微薄的俸禄养家糊口,这官,不做也罢。
林县,概括起来就一个字,穷。
对于林县的未来,常斌已然是心灰意冷,不抱希望。
而赵良的到来,做的第一件事,就让常斌大吃一惊。
原先常斌还以为是朝中来了哪位二世祖或是富家子弟,心想这人还真不会挑地方,挑了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
要是去别的地方镀金,兴许三五年来,就能做出一番成绩,然后扶摇直上。
在林县,别说三五年,就算是三五十年,都还是这个穷样。
翻开林县的县志,就会发现林县这么一个地方,一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洪涝旱灾轮着来,不是今年就明年。
种庄稼,最后,能把种子收回来,就不错了,更多时候,都是绝收。
说句不好听的,这林县,就是穷山恶水。
估摸着在朝中得罪人了,就会发配到这么一个地方来,又或者是常斌这样的旧元官吏,朝中无人,也没什么后台,就做了这林县的县令。
而赵良,到了林县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随身带来的十万两银子全部捐献入库,作为官府之资。
仅仅是这一举动,就震的常斌目瞪口呆。
卧槽!
十万两银子,就这么捐了?
再有钱的土豪也不能这么造的吧?
而接下来赵良的举动更是让常斌震撼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来到林县的第二天,赵良就穿着常服,走出了官衙,带着一个包裹,一个向导随从,历时三月,走遍林县大大小小的村落。
须知,这林县的村落不是在大平原上的,一眼就能看到,许多都在藏在山里的,这进出就一条道,而且险峻无比,稍有不慎,就会堕入万丈深渊,尸骨无存。
当回到县衙之中,常斌整个人都惊呆了!
赵良已然是干瘦黝黑,连人都没法认了,与刚来的时候,白白胖胖相比,简直就是判若两人,根本无法联系到一起。
听那随从讲,这一路上,赵良五次都险些跌落山涧,还有几次,更是直接滚到山沟里去了,错非运气好,这赵良早已葬身在那大山之中。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幕,常斌心中颇为感触。
作为一个初来林县的外乡人,赵良都能如此,自己这个林县土生土长的人呢?
拿着朝廷的俸禄,作为林县的县令,治下百姓却是食不饱,穿不暖,自己有何颜面去见乡亲父老?
也正是这一夜,让常斌彻底下定决心,自己是该履行自己作为县令的责任,不能再继续浑浑噩噩下去了!
这番改变,自是令赵良大为欢喜。
二人不过短短数日,就成为了相交莫逆的知己好友。
三月的游历,令赵良见识颇多,也让赵良清楚的知道,这林县的症结何在。
从京城之中,赵良就知道,这林县之所以穷困,最大的问题便是在于水。
尽管林县境内有四条河流,可这四条河流,每到夏季,必会有洪灾爆发,将沿途的房屋,农田,冲刷的干干净净,只剩下裸露的岩石。
纵然不爆发洪灾,那旱灾也会如期而至,所有的庄稼直接旱死,也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是林县的地形造就的这份景象。
也因此,赵良知道,要改变现状,唯有一条路,修渠。
而修渠,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从何处引水,最后又到何处,沿途经过哪些地方,都是难题。
胡乱修建,最后结果不是引不来水,就是引水引多了,直接冲垮河渠,要不就是沿途这里多了,那里少了。
故而,修渠,必须要有一位专业的大家,精通水文地理,再进行精密的测算,才能进行。
而对于水文知识,赵良一无所知。
而就在这时,赵良千方百计的打听到了距此百里之处,有一人名叫陈元石,精通水文地理,若是他能来,林县修渠之事,便有了着落。
于是,赵良当即前去拜访陈元石,希望能够请他出来相助。
却未曾想到,去了两次,皆是无功而返。
这第二次,作为林县主簿的赵良,更是直接被轰了回来。
陈元石性子古怪,反而坚定了赵良的决心,更知道,唯有请来这人,林县才有希望。
为此,自己就算是再去请一次,又有何妨?
- 肉肉屋
这柱子上的朱漆都掉落了好几块,斑驳不堪。唯一比周围好的就是这县衙的屋顶上,是有瓦的,还勉强有几分官府的威仪。
县衙之中,赵良已经收拾好了行囊。而此时,一人来到了赵良这里。
常斌望着赵良,叹息一声,道:“赵兄,你真的打算再去请那陈元石?第一次你去,可是连人家面儿都没见着,第二次倒是见着人家了,可是转眼人家就把你轰回来了!”
“这一次,你再去,说不定又会吃闭门羹,何必浪费时间去请他……”
赵良笑了笑,道:“林县若要有出路,要有未来,只有请得他来,才有可能……”
“我一回请不动他,我就两回,三回,直至他愿意来林县帮忙为止。不过舍弃些许面皮,只要他能来,不值一提。”
见赵良执意如此,常斌双目微闭,亦是久久叹息一声。
他如何不知,赵良说的很对。
陈元石早年做过河工,后又精心钻研,对于水文变化,有着极为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方圆百十里论及在观察水文河流的造诣,只怕都无人可与他相比。
可偏偏此人,性子古怪,赵良去请了两次,皆是没什么好的结果。
赵良笑了笑道:“常兄,何必如此灰心?兴许这一回,我就将他请来了呢!”
对于赵良乐观的想法,常斌不由微微一笑。
作为林县的县令,常斌原先其实是旧元的一名官吏,亦是在林县任职,后来大明建立之后,就成了林县的县令。
可不管是原先作为旧元的官吏,还是成了大明的官员,在赵良来之前,常斌可以说是浑浑噩噩,混吃等死。
错非还需要这份微薄的俸禄养家糊口,这官,不做也罢。
林县,概括起来就一个字,穷。
对于林县的未来,常斌已然是心灰意冷,不抱希望。
而赵良的到来,做的第一件事,就让常斌大吃一惊。
原先常斌还以为是朝中来了哪位二世祖或是富家子弟,心想这人还真不会挑地方,挑了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
要是去别的地方镀金,兴许三五年来,就能做出一番成绩,然后扶摇直上。
在林县,别说三五年,就算是三五十年,都还是这个穷样。
翻开林县的县志,就会发现林县这么一个地方,一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洪涝旱灾轮着来,不是今年就明年。
种庄稼,最后,能把种子收回来,就不错了,更多时候,都是绝收。
说句不好听的,这林县,就是穷山恶水。
估摸着在朝中得罪人了,就会发配到这么一个地方来,又或者是常斌这样的旧元官吏,朝中无人,也没什么后台,就做了这林县的县令。
而赵良,到了林县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随身带来的十万两银子全部捐献入库,作为官府之资。
仅仅是这一举动,就震的常斌目瞪口呆。
卧槽!
十万两银子,就这么捐了?
再有钱的土豪也不能这么造的吧?
而接下来赵良的举动更是让常斌震撼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来到林县的第二天,赵良就穿着常服,走出了官衙,带着一个包裹,一个向导随从,历时三月,走遍林县大大小小的村落。
须知,这林县的村落不是在大平原上的,一眼就能看到,许多都在藏在山里的,这进出就一条道,而且险峻无比,稍有不慎,就会堕入万丈深渊,尸骨无存。
当回到县衙之中,常斌整个人都惊呆了!
赵良已然是干瘦黝黑,连人都没法认了,与刚来的时候,白白胖胖相比,简直就是判若两人,根本无法联系到一起。
听那随从讲,这一路上,赵良五次都险些跌落山涧,还有几次,更是直接滚到山沟里去了,错非运气好,这赵良早已葬身在那大山之中。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幕,常斌心中颇为感触。
作为一个初来林县的外乡人,赵良都能如此,自己这个林县土生土长的人呢?
拿着朝廷的俸禄,作为林县的县令,治下百姓却是食不饱,穿不暖,自己有何颜面去见乡亲父老?
也正是这一夜,让常斌彻底下定决心,自己是该履行自己作为县令的责任,不能再继续浑浑噩噩下去了!
这番改变,自是令赵良大为欢喜。
二人不过短短数日,就成为了相交莫逆的知己好友。
三月的游历,令赵良见识颇多,也让赵良清楚的知道,这林县的症结何在。
从京城之中,赵良就知道,这林县之所以穷困,最大的问题便是在于水。
尽管林县境内有四条河流,可这四条河流,每到夏季,必会有洪灾爆发,将沿途的房屋,农田,冲刷的干干净净,只剩下裸露的岩石。
纵然不爆发洪灾,那旱灾也会如期而至,所有的庄稼直接旱死,也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是林县的地形造就的这份景象。
也因此,赵良知道,要改变现状,唯有一条路,修渠。
而修渠,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从何处引水,最后又到何处,沿途经过哪些地方,都是难题。
胡乱修建,最后结果不是引不来水,就是引水引多了,直接冲垮河渠,要不就是沿途这里多了,那里少了。
故而,修渠,必须要有一位专业的大家,精通水文地理,再进行精密的测算,才能进行。
而对于水文知识,赵良一无所知。
而就在这时,赵良千方百计的打听到了距此百里之处,有一人名叫陈元石,精通水文地理,若是他能来,林县修渠之事,便有了着落。
于是,赵良当即前去拜访陈元石,希望能够请他出来相助。
却未曾想到,去了两次,皆是无功而返。
这第二次,作为林县主簿的赵良,更是直接被轰了回来。
陈元石性子古怪,反而坚定了赵良的决心,更知道,唯有请来这人,林县才有希望。
为此,自己就算是再去请一次,又有何妨?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