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昏迷了三天之后,终于醒了,但是明眼人很容易就分辨出这是回光返照。
    弩箭不致命,但是弩箭上的毒却最终要了李自成的命。特别是这两年李自成因为势力大增,开始沉迷于享受,身子骨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健壮了。加上在水里泡了那么久,抵抗力严重下降,多重作用下还是没有躲过这一劫。
    李自成不行了,这对大顺朝来说简直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
    原本大顺朝就是凭借着李自成的威望和手腕强行捏合在一起的,凝聚力并不高。大顺军中各个军头还掌握着很大的权力,李自成的想要调动军队也需要那些军头们的配合。
    松散的组织结构注定了一旦失去李自成这个大家共认的领袖,大顺军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将大家统一起来,分崩离析就在眼前了。
    大顺政权成立的时间太短,李自成又没有儿子,法理上没有一个可以得到大家认可的继承人。
    醒过来的李自成用最后的一点生命力告知身边的人,由他的侄子李过继承大顺朝的皇位,然后就一命呜呼了。
    从血统上来说,李过是李自成目前最合适的继承人,只是他的威望没有李自成高,无法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大顺军分崩离析的局面已经无法避免了。
    李自成的中军大营在李自成死后很快就陷入了混乱,除了最忠心的那一部分决定南下寻找李过,其他的人不是跑到河南就是返回陕西了。至于湖广,这些人是一刻都不敢留了。
    李自成死亡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顺军的前锋部队,这些部队毫不意外的分崩离析了。
    前锋部队的骨干们在确定李自成死亡之后,立马就逃跑了。失去了这些骨干们的控制与约束,炮灰部队茫然的留在了原地,然后在反应过来之后,毫无意外的投降了安国军。
    这些炮灰部队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意志,唯一的希望就是活下去。安国军对待他们这些俘虏的态度早就传遍了炮灰部队,投降安国军是最明智的选择。
    鲁若麟也非常惊讶于李自成的死亡,因为没有确切消息,所以他也不敢肯定是不是刑天战队做的。但不管如何,李自成的死亡是事实,安国军没有不痛打落水狗的道理。
    原本处于防守的安国军全线出击,几乎是以摧枯拉朽的态势不断攻占两江的沿岸城池,收复被大顺军占领的失地。
    李过在得知李自成死亡的消息之后,犹如遭受了晴天霹雳一般,根本没有成为大顺朝新一任皇帝的喜悦。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根本就驾驭不了大顺军的那些骄兵悍将们。这个时候别说继续和安国军战斗了,能不能活下来并保存住实力都是问题。
    李过非常明智的选择了撤退,并且不是撤回荆州,而是一路北上直奔襄阳。甚至襄阳不是李过撤退的终点,西安才是李过的目标。只有回到陕西,李过才能有一点点的安全感。
    随同李过逃跑的都是大顺军的核心军队,至于那些外围军队,无疑都被李过抛弃了。就连花费无数心血打造的战船和水师,也被李过毫不犹豫的放弃了。
    想要在长江上逆水行舟,并逃过安国军的追杀,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如此,那些战船此时就成了无用之物。
    为了不便宜安国军,李过甚至下令将战船焚毁,使得长江上的大顺水军营寨火光冲天,令前来攻打的安国军前锋部队惋惜不已。
    大顺军的百万大军,真正的核心部队不到二十万人。随着这些核心部队撤退或者分道扬镳,剩下的外围军队除了一部分做了溃兵,大部分都做了安国军的俘虏。
    原本以为的一场惊天大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李自成的意外死亡。
    周智义也是在确保安全之后才得知李自成身死的消息,那一刻他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全体刑天战队的成员们更是欢呼雀跃,因为他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战友们的牺牲不再毫无价值。
    当卢千奇一脸亢奋的将刚刚拿到手的斩首行动报告交到鲁若麟手里的时候,他充满了无穷的骄傲。刑天战队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是这场会战的首功。
    因为他们干掉了李自成,使得安国军少牺牲了起码几千人,更是省下了无以数计的物资。大大缩短了安国军收复北方失地的时间,可以说居功至伟。
    “赐刑天战队集体特等功,所有参加斩首行动的队员赐特等功,牺牲队员抚恤加倍!”鲁若麟看完报告之后毫不犹豫的命令道。
    “谢大人!”卢千奇立马敬礼说道。
    “不用谢我,这是他们应得的。我也没想到过程会这么简单,李自成这是命中该绝啊。”鲁若麟感叹道。
    “只能说李自成太疏忽大意了,防护更是漏洞百出,否则我们也不会有机会。”卢千奇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命令刑天战队执行斩首行动,没想到还真成了,简直是意外之喜。
    “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刑天战队回来之后让他们来亲卫师进行战术指导,总结经验和教训,不能让李自成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安国军。”鲁若麟不能不小心,既然李自成能够被刺杀,代表着自己也有这个可能。
    而且安国军除了鲁若麟,还有其他很多重要人物,也要防着被敌人暗杀,所以趁机加强安全训练很有必要。
    “是。”卢千奇虽然不认为有人能够刺杀得了鲁若麟,但是这样长脸的事情怎么会拒绝。
    “情报司不能骄傲自满,天下还未统一,我们的敌人还有很多,继续加强情报收集,刑天战队可以适当扩大规模,总有用得着的时候。”情报司刚刚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既要敲打,也要给点甜头。
    “末将领命!”这是卢千奇听到的最好命令。
    情报司虽然作用重大,但大家在尊重之中难免会带着一点轻视。现在情报司斩杀李自成成功,改变了一场事关天下大战的走势,让安国军上下无不对其刮目相看,并开始重新审视特战队的作用。
    刑天战队已经在口口相传之中成了飞天遁地、无所不能、战力无双的头号王牌,也成了所有战士向往的目标。
    李自成的死亡不仅影响到了湖广战局,更是震动了整个华夏大地。
    天津战场的刘宗敏原本就已经陷入了被动,在进攻天津不利的情况下,又被沈世魁和祖大寿的联合骑兵部队切断了后路,正在拼命突围想要返回京师。
    结果李自成身死的噩耗传来,直接导致刘宗敏的大军一夜之间分崩离析,突围变成了溃败,最终全军覆没,连刘宗敏都在逃跑中被击杀。整个京畿之地已经没有了任何抵抗安国军的军事力量,京师再次回到了朝廷的统治之下。
    安国军重新统一天下不过是个时间问题了,对此所有人几乎都没有任何异议。
    现在不光原来心向朝廷的地方官府开始向安国军献媚,就连原本属于大顺军地盘的城池也开始争相倒戈,几乎不用安国军出面,这些墙头草们就把自己洗干净送到了安国军面前。
    安国军现在头痛的不是进展太慢,而是进展太快甚至来不及进行接收。
    李自成身死,大顺军战败的消息传回江南之后,百姓们是欢呼雀跃,高兴于天下将再次一统,不再承受战乱之苦。而大明皇帝朱慈烺和朝中百官则内心充满了苦涩和惶恐,鲁若麟的上位已经不可阻挡了。
    这个世界永远不乏见风使舵之人,朝中开始出现请求册封鲁若麟为王的呼声。
    称王不是目的,那不过是改朝换代的前奏,那些人不过是希望能够借此寻一份拥立之功而已。
    仗打到这时,鲁若麟继续留在武昌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将战事委托给孙富贵之后,鲁若麟带着近卫师顺江而下,回到了南京城。
    沿途停泊的各城几乎是以对待皇帝的态度来接待鲁若麟,甚至有一些献媚的人高呼起万岁,呈现各种祥瑞,苦求鲁若麟能够登基称帝。
    对于此种行为,鲁若麟当然不会姑息。
    这些人说白了就是投机取巧,妄图凭借此举谋取荣华富贵,鲁若麟如何会让他们如愿。
    在严厉斥责和处罚了这些投机之辈后,后面的接待终于正常了。
    回到南京城的时候,不仅安国军自身的人马来到码头迎接,朝廷百官凡是上得了台面的官员一个不拉的也出现在码头。
    不管怎么说,这次出征鲁若麟是打着朝廷的旗号,灭掉的更是攻破京师、逼死先帝的李贼,也算是为先帝报了仇,于情于理皇帝和百官都要展示一下态度。
    首辅钱谦益已经没有了一丝与鲁若麟争锋的意思,虽然依旧摆出了首辅的架子,但是内心深处其实已经有了投靠鲁若麟的想法。
    钱谦益原本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眼见朝廷已经不行了,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和子孙后代的前程,再不掉转船头,或许等待钱谦益的就是死亡或者家族沉沦。
    虽然身为首辅去讨好鲁若麟确实有些丢脸,但是大势所趋,钱谦益即使憋屈也不会表现出来。
    其他几个阁老同样非常憋屈,内阁阁老作为大明仅次于皇帝的显赫人物,何时需要看一个武将的脸色。武将在阁老们面前只有为奴为婢的份,以文御武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稍有权势的文官都可以掌控武将的生死前途,更不用说站在文官顶点的阁老们。
    张慎言虽然人到了,但是嘴上还不依不饶,完全对不起他慎言的名字。“好大的威风,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迎接皇帝呢。”
    “张阁老,还请慎言。安国公剿灭叛贼,与国有功,我等出来迎一迎也是应该的。”马士英轻声提醒道。
    这场大战的结果影响到的人太多了,马士英也在悄然中转变了自己的立场。
    马士英觉得他还年轻,不应该如此碌碌无为,要是新朝建立,他还想发挥一下余热。
    高宏图则要淡定得多。
    他年纪大了,不可能在新朝有什么作为了。但是为子孙后代着想,他还是出现在了迎接鲁若麟得队伍中。
    陈新甲此刻非常兴奋,满面红光,只是为了照顾同僚的情绪,一直紧闭着嘴巴一言不发。
    作为鲁若麟的铁杆,陈新甲的威望和权势也会随着鲁若麟的强大而水涨船高,陈新甲无比庆幸自己早早的投靠了鲁若麟,否则哪里有今天的风光。
    在李自成身死,安国军大败大顺军的消息传到南京时,与一众阁老们门可罗雀不同,陈新甲的府邸是门庭若市,朝中想要拜访他的大小官员几乎将门槛都踩扁了。
    鲁若麟太高端也太低调了,想要讨好鲁若麟根本找不到门路。作为鲁若麟在朝廷中的代言人,陈新甲自然受到了百官们的热捧。
    如果说之前鲁若麟统一天下只是最有希望,那么现在则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百官们如果不想失去如今的荣华富贵和权势,投靠新朝是唯一的选择。
    虽然安国军对旧朝官员有些偏见,但是此一时彼一时,随着安国军地盘的急速扩大,那些地方总要有人来治理吧,这就给了这些朝廷官员们机会。
    大不了以后听话一点、收敛一点,依然有希望在新朝谋个一官半职的,谁让天下读书人太少了呢。
    一众阁老中,心情最复杂的就是卢象升了。
    按说他与鲁若麟的交情是诸位阁老中最好的,甚至严格说起来比陈新甲都要深。毕竟陈新甲与鲁若麟更多的是因为利益走到一起的,而卢象升和鲁若麟是有私人交情在的。
    卢象升对于大明朝的忠诚是无可辩驳的,但正是这种忠诚使得他左右为难、心力憔悴。
    朱家王朝虽然不行了,但依然是卢象升效忠的君主。自小学习的忠君思想几乎印刻进了卢象升的灵魂,使得他很难做出背叛大明朝投靠鲁若麟的事情。
    但是理智又告诉卢象升,鲁若麟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对天下百姓是有益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认知使得卢象升更迷茫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章节目录

明末之兴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猪哥老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猪哥老腰并收藏明末之兴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