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天气依旧炎热,虽然太阳已经落山,但暑气未去,赵构见到赵瑗所跪的地方根本没有任何挪动,便招手让他过来,拉着赵瑗的手,道:“瑗瑗,你年纪轻,不知道其中利害。长江眼看着是守不住了,你也回去准备一下,跟朕一齐走吧!”
赵瑗双眼通红,他早就听闻赵构当年四处逃窜,狼狈懦弱,但没想到现在金兵的影子都没看到,赵构就要跑!
赵瑗心中热血上涌,站起身,愤然道:“阿爹要跑,儿子不敢阻拦,恳请阿爹让儿臣留下,替天子亲征,当誓死守卫疆土!”
赵构的脸一下子变得铁青,他瞪着赵瑗,问道:“你刚刚说什么?你想要单独留下?”
赵瑗见到赵构的神情,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但也没想太多,从怀中取出自己写好的折子,双手递到赵构面前,躬身道:“儿臣不怕死!”
赵构哼了一声,甩了袖子离开。
赵瑗依旧留在原处,史浩远远的瞧见这边似乎有些不太对头,等赵构走了之后便问道:“殿下,你刚刚给陛下的折子上面,写了什么?”
赵瑗道:“我说,如果他一定要跑,请允许我留下,让我去前线!”
史浩跺脚摇头:“你糊涂啊!难道忘记唐明皇之事了?”
赵瑗猛然醒悟,他刚刚以为赵构不高兴,只是自己说他不该跑,现在被史浩一提醒,才明白赵构为什么一下子脸色变得铁青,连带看着自己的眼神都有些厌恶了。
当年安史之乱,安禄山南下,唐明皇带着杨贵妃一路南逃,跑到四川,留下太子守卫京城。
岂料太子自己登基为帝,唐明皇李隆基被太上皇了。
赵构显然是以为自己心怀不轨,想要篡位,所以才一下子脸色变得难看。
赵瑗马上修改折子,恳请赵构和自己一起留下,折子递了上去后,赵构的脸色才稍稍缓和,将赵瑗召到宫中,问道:“是谁让你改折子的?”
赵瑗跪下,声泪俱下:“陛下,儿臣绝无不轨之意,金人南侵,尚未过江陛下便出海,这如何向天下交代?先前儿臣考虑不周,一时意气用事,史教授点醒此事,儿臣现在只恳请阿爹留下,若万一想转移,等金兵过江也不迟!”
赵构轻轻的点了点头:“史浩不错,考虑周全,当你的老师也非常尽心,你以后要好好的待他。但如果当真金兵过江,你我收到消息已经是两三天后了,到时候兵临城下,就会重演靖康祸事!瑗瑗,赶快回去收拾东西。”
赵瑗咬着唇,脊背挺的笔直:“我不走!我宁愿死在这里,也不走!儿臣恳请陛下,不要走!”
赵构甩了袖子,重重的哼了一声,赵瑗深深的伏在地上:“儿臣不能劝阻爹爹,为臣不忠,为子不孝。陛下若不改变主意,儿臣就此长跪不起!”
赵构心中又急又怒,他现在有点六神无主,两淮兵力不到三万,根本不是对手,当年金兵南下,杜充奉命驻守长江,十万宋军被一万金兵打得落花流水,这印象太深刻了。他已经焦急到没心思责骂赵瑗,只是在原地不停的转圈子,又跺脚。
赵瑗劝道:“长江天险,虽说我朝十多年来无战事,也并非不堪一击,陛下若现在调集兵力,还来得及!若是金兵顺利渡江,也算得上是天意,到时候儿臣护送陛下转移!”
赵构在赵瑗的劝说下,心中也有些活动,算是退了一步。赵瑗不肯走,他也不能强逼他走。如果自己一个人跑了,弄不好真的要被太上皇了。
赵构极不情愿的道:“既然如此,那就再等两天,若是金兵渡江,尔等当随朕同行!”
赵瑗心中轻轻的舒了一口气,终于站起身来,走出殿外。
殿外早就等了一地的大臣,听赵瑗说赵构终于被说动,暂时不准备跑了,都是心中宽慰,各自前去调派兵马的调派兵马,发出指令的发出指令。
第一夜,算是相安无事,赵构却根本难以入睡,他翻来覆去,朦朦胧胧之中就做了噩梦,梦见当年自己年轻的时候,被金兵追的到处逃窜,有一次渡江南逃,江上仅有一只小船,赵构上了小船,江边的百姓也纷纷要抢船,眼看着唯一的一艘小船就要淹没,还是吴皇后持箭而出,射杀了数十名百姓,才无人再敢上来抢船,就这样逃跑过江。
当夜便看见对面扬州的大火,火光冲天,金兵屠城三日三夜,若是自己晚跑片刻,不是葬身火海,就会被金兵屠杀。
然而这一次,赵构却梦见又回到了当年,冲天的火光之中,自己要跑,却被人拦住城门,怎么也出不了城,结果金兵赶到,狼牙棒一下子将自己的天灵盖杂碎,白花花的脑浆留了满地,甚至在梦中都能够感到那种血腥味道。
赵构从噩梦中惊醒,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已经满头都是大汗,幸好脑袋还在。
他喘了两口气,继续睡下,却是噩梦不断,直到第二天早晨上朝的时候,双眼不满血丝,眼底青黑,也不去问兵力部署和调派的情况,只是不断的打听前线的战报。
在得知邵宏渊部除了一个叫做李虎臣所率的一千人还在坚持外,其余的都已经溃散时,赵构甚至感觉自己肚子有些疼,想要拉稀。
半夜的时候,赵构不敢再脱衣服睡觉,他和衣躺在床上,半梦半醒间,忽然听见隐隐的兵戈杀伐之声,其中还夹杂着怒吼惨叫,他一下子从梦中惊醒,跳起来问一旁的太监:“金兵打来了?到了临安城?”
一旁的太监摇头,赵构仔细听,只听得那杀伐之声根本不断,甚至还有越来越猛之势,这种声音太熟悉了,当年金兵攻扬州,也是这种声音。这不是自己的幻觉,是真的,城外在交战!
赵构想也不想,赶紧套上自己的盔甲,慌忙拿上自己的佩剑,前去韦太后宫中。
韦太后显然也听到这种声音,一双手都在不停的发抖,又不住的骂赵构没本事。
赵构也不想跟她多解释,只是大声命令周围的宫女太监赶快收拾东西。
这些天他一直准备逃跑,东西早就放在车驾上了,此刻皇宫他自己骑马,让韦太后坐车,命吴皇后和杨存忠带兵守卫,悄悄的大开宫门。
出门的时候吴皇后道:“官家,难道不要告知百官和建王殿下么?”
赵构连连摇头:“一说就要被拦着,肯定走不了了!”
他说话间便听见北门处似乎有隐隐的炮声,找来城中兵马司相问,只说有一股不明的队伍,正在攻城。
赵构二话不说,带着太后,皇后,和自己的几名妃嫔,外带若干宫女太监,将封装库的钱财都装好,疾驰至南门处,责令守城将领开门,自己趁夜而去。
赵瑗在自己王府,睡到半夜的时候,忽然听见轰隆隆的巨响,他从梦中惊醒,仔细听去,竟是钱塘江涨潮,海潮轰隆之声。
他担心赵构听风就是雨跑了,正要进宫去劝阻,却不料见到守卫北门的将领飞驰而来:“殿下,有一只不明的队伍,忽然攻击临安城!”
赵瑗也没想明白,这名将领为什么不去将这个消息告诉赵构,而跑来找自己,他说了一声知道了,便让这人前去进宫通告,自己又前去城中的殿前三衙诸军处,想要调动殿前司的兵力应急,杨存忠却不买账,说必须要通报赵构之后才能动。赵瑗只能前去找殿前侍卫马军司和殿前侍卫步军司的人,又命人前去把枢密院的几位枢密院使叫起来,正在他匆忙应对的时候,皇宫中派人传出消息——皇帝赵构,已经抵达了南门,准备跑了。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赵瑗心中失望至极,不过是一场钱塘江的海潮,外加城外的流民,身为一朝天子的赵构,竟然被吓得惊慌逃窜,甚至在逃窜的时候害怕人阻拦,连自己也没告诉!
一旁过来请示的南门守军亦问赵瑗:“殿下,放不放官家走?”这句话若在平时,简直是滑稽至极,皇帝要去什么地方,居然要问当皇子的放不放。可是这一刻,在面对城外隐隐传来的杀喊声,皇帝匆忙出逃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个人觉得这话问的不妥。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第一更。
不要走开,等会还有。
95、第二更
“殿下,放不放官家走?”
赵瑗说不出话来。不放?赵构会认为自己有意跟他作对;放?又会担上别有用心,意图不轨的罪名。这种时候,不说话才是最好的选择。
赵瑗双眼通红,他早就听闻赵构当年四处逃窜,狼狈懦弱,但没想到现在金兵的影子都没看到,赵构就要跑!
赵瑗心中热血上涌,站起身,愤然道:“阿爹要跑,儿子不敢阻拦,恳请阿爹让儿臣留下,替天子亲征,当誓死守卫疆土!”
赵构的脸一下子变得铁青,他瞪着赵瑗,问道:“你刚刚说什么?你想要单独留下?”
赵瑗见到赵构的神情,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但也没想太多,从怀中取出自己写好的折子,双手递到赵构面前,躬身道:“儿臣不怕死!”
赵构哼了一声,甩了袖子离开。
赵瑗依旧留在原处,史浩远远的瞧见这边似乎有些不太对头,等赵构走了之后便问道:“殿下,你刚刚给陛下的折子上面,写了什么?”
赵瑗道:“我说,如果他一定要跑,请允许我留下,让我去前线!”
史浩跺脚摇头:“你糊涂啊!难道忘记唐明皇之事了?”
赵瑗猛然醒悟,他刚刚以为赵构不高兴,只是自己说他不该跑,现在被史浩一提醒,才明白赵构为什么一下子脸色变得铁青,连带看着自己的眼神都有些厌恶了。
当年安史之乱,安禄山南下,唐明皇带着杨贵妃一路南逃,跑到四川,留下太子守卫京城。
岂料太子自己登基为帝,唐明皇李隆基被太上皇了。
赵构显然是以为自己心怀不轨,想要篡位,所以才一下子脸色变得难看。
赵瑗马上修改折子,恳请赵构和自己一起留下,折子递了上去后,赵构的脸色才稍稍缓和,将赵瑗召到宫中,问道:“是谁让你改折子的?”
赵瑗跪下,声泪俱下:“陛下,儿臣绝无不轨之意,金人南侵,尚未过江陛下便出海,这如何向天下交代?先前儿臣考虑不周,一时意气用事,史教授点醒此事,儿臣现在只恳请阿爹留下,若万一想转移,等金兵过江也不迟!”
赵构轻轻的点了点头:“史浩不错,考虑周全,当你的老师也非常尽心,你以后要好好的待他。但如果当真金兵过江,你我收到消息已经是两三天后了,到时候兵临城下,就会重演靖康祸事!瑗瑗,赶快回去收拾东西。”
赵瑗咬着唇,脊背挺的笔直:“我不走!我宁愿死在这里,也不走!儿臣恳请陛下,不要走!”
赵构甩了袖子,重重的哼了一声,赵瑗深深的伏在地上:“儿臣不能劝阻爹爹,为臣不忠,为子不孝。陛下若不改变主意,儿臣就此长跪不起!”
赵构心中又急又怒,他现在有点六神无主,两淮兵力不到三万,根本不是对手,当年金兵南下,杜充奉命驻守长江,十万宋军被一万金兵打得落花流水,这印象太深刻了。他已经焦急到没心思责骂赵瑗,只是在原地不停的转圈子,又跺脚。
赵瑗劝道:“长江天险,虽说我朝十多年来无战事,也并非不堪一击,陛下若现在调集兵力,还来得及!若是金兵顺利渡江,也算得上是天意,到时候儿臣护送陛下转移!”
赵构在赵瑗的劝说下,心中也有些活动,算是退了一步。赵瑗不肯走,他也不能强逼他走。如果自己一个人跑了,弄不好真的要被太上皇了。
赵构极不情愿的道:“既然如此,那就再等两天,若是金兵渡江,尔等当随朕同行!”
赵瑗心中轻轻的舒了一口气,终于站起身来,走出殿外。
殿外早就等了一地的大臣,听赵瑗说赵构终于被说动,暂时不准备跑了,都是心中宽慰,各自前去调派兵马的调派兵马,发出指令的发出指令。
第一夜,算是相安无事,赵构却根本难以入睡,他翻来覆去,朦朦胧胧之中就做了噩梦,梦见当年自己年轻的时候,被金兵追的到处逃窜,有一次渡江南逃,江上仅有一只小船,赵构上了小船,江边的百姓也纷纷要抢船,眼看着唯一的一艘小船就要淹没,还是吴皇后持箭而出,射杀了数十名百姓,才无人再敢上来抢船,就这样逃跑过江。
当夜便看见对面扬州的大火,火光冲天,金兵屠城三日三夜,若是自己晚跑片刻,不是葬身火海,就会被金兵屠杀。
然而这一次,赵构却梦见又回到了当年,冲天的火光之中,自己要跑,却被人拦住城门,怎么也出不了城,结果金兵赶到,狼牙棒一下子将自己的天灵盖杂碎,白花花的脑浆留了满地,甚至在梦中都能够感到那种血腥味道。
赵构从噩梦中惊醒,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已经满头都是大汗,幸好脑袋还在。
他喘了两口气,继续睡下,却是噩梦不断,直到第二天早晨上朝的时候,双眼不满血丝,眼底青黑,也不去问兵力部署和调派的情况,只是不断的打听前线的战报。
在得知邵宏渊部除了一个叫做李虎臣所率的一千人还在坚持外,其余的都已经溃散时,赵构甚至感觉自己肚子有些疼,想要拉稀。
半夜的时候,赵构不敢再脱衣服睡觉,他和衣躺在床上,半梦半醒间,忽然听见隐隐的兵戈杀伐之声,其中还夹杂着怒吼惨叫,他一下子从梦中惊醒,跳起来问一旁的太监:“金兵打来了?到了临安城?”
一旁的太监摇头,赵构仔细听,只听得那杀伐之声根本不断,甚至还有越来越猛之势,这种声音太熟悉了,当年金兵攻扬州,也是这种声音。这不是自己的幻觉,是真的,城外在交战!
赵构想也不想,赶紧套上自己的盔甲,慌忙拿上自己的佩剑,前去韦太后宫中。
韦太后显然也听到这种声音,一双手都在不停的发抖,又不住的骂赵构没本事。
赵构也不想跟她多解释,只是大声命令周围的宫女太监赶快收拾东西。
这些天他一直准备逃跑,东西早就放在车驾上了,此刻皇宫他自己骑马,让韦太后坐车,命吴皇后和杨存忠带兵守卫,悄悄的大开宫门。
出门的时候吴皇后道:“官家,难道不要告知百官和建王殿下么?”
赵构连连摇头:“一说就要被拦着,肯定走不了了!”
他说话间便听见北门处似乎有隐隐的炮声,找来城中兵马司相问,只说有一股不明的队伍,正在攻城。
赵构二话不说,带着太后,皇后,和自己的几名妃嫔,外带若干宫女太监,将封装库的钱财都装好,疾驰至南门处,责令守城将领开门,自己趁夜而去。
赵瑗在自己王府,睡到半夜的时候,忽然听见轰隆隆的巨响,他从梦中惊醒,仔细听去,竟是钱塘江涨潮,海潮轰隆之声。
他担心赵构听风就是雨跑了,正要进宫去劝阻,却不料见到守卫北门的将领飞驰而来:“殿下,有一只不明的队伍,忽然攻击临安城!”
赵瑗也没想明白,这名将领为什么不去将这个消息告诉赵构,而跑来找自己,他说了一声知道了,便让这人前去进宫通告,自己又前去城中的殿前三衙诸军处,想要调动殿前司的兵力应急,杨存忠却不买账,说必须要通报赵构之后才能动。赵瑗只能前去找殿前侍卫马军司和殿前侍卫步军司的人,又命人前去把枢密院的几位枢密院使叫起来,正在他匆忙应对的时候,皇宫中派人传出消息——皇帝赵构,已经抵达了南门,准备跑了。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赵瑗心中失望至极,不过是一场钱塘江的海潮,外加城外的流民,身为一朝天子的赵构,竟然被吓得惊慌逃窜,甚至在逃窜的时候害怕人阻拦,连自己也没告诉!
一旁过来请示的南门守军亦问赵瑗:“殿下,放不放官家走?”这句话若在平时,简直是滑稽至极,皇帝要去什么地方,居然要问当皇子的放不放。可是这一刻,在面对城外隐隐传来的杀喊声,皇帝匆忙出逃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个人觉得这话问的不妥。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第一更。
不要走开,等会还有。
95、第二更
“殿下,放不放官家走?”
赵瑗说不出话来。不放?赵构会认为自己有意跟他作对;放?又会担上别有用心,意图不轨的罪名。这种时候,不说话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