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王菱买了些香腻粉,油胭脂,花钿眉笔,簪珥额妆,大包小包的去看望他舅妈,张妗娘见了道:“哎呀,我一大把年纪的人了,老是给我带这些东西干什么。”
当时张妗娘身边有一个丫鬟,是从桑海国奴隶贩子手中买来的,原本的名字叫做萨梅,因为她是个无亲无故的外国人,又自幼在张家长大,所以张妗娘将一些心腹的事情都托付给她,平日里当做左膀右臂,十分倚靠。
张妗娘叫那萨梅收下了东西,对王菱道:“听说你建龙庙半道而废,可见得这些学神仙的事情,也是难了,古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正要胸中有才学,才是个世家子弟的模样。”
王菱知道这位舅妈是合州官学中,学正官的女儿,虽然做了张家的媳妇儿,自丈夫去世后,管着手下一帮武人,不得已每日督操,喜的是读书考取功名,厌恶的是打打杀杀,王菱为讨她欢喜,便道:“近日小侄读书,也甚有心得,颇晓得些儿读书的好来。”
那张妗娘闻言,甚是欢喜,问道:“你读的是什么书?”
王菱不想她有这样一问,不问自己有什么心得,却问读的什么书,如何敢照实说学习妖文,练习妖术的话,只得说:“我读的是两本异族的经学。”
张妗娘听说,又问道:“是哪一国儒者所注的经书?”
王菱道:“唔嗯,这个……这个……哦,对了,是从髙风国流传过来的,那地方离我们甚远,楚汉相争之时有修士翻译了经书去,之后久不与我国相通,也是从先秦儒学继承而来,与现在儒学八派有别,叫做五夷学派的。”
张妗娘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高风国有几辈名儒,叫些什么名字,明儿也买了他们的书放我家里来。”
王菱道:“便有三位略有名气的,名字是阿卜,帕雅与松吉娅,只是高风国鄙薄名教,儒学在那里是举世不为之学,浇风薄俗,带的这三位名宿也走上了偏路,不过是些讲段子的记问之学,不如舅妈家中书楼,方才是博文约礼的正经学问了。”
张妗娘道:“说起来,为建这个楼花费不少,偏族中子弟都不是读书的材料,前几天有两个外头来的学子,要借这个地方会文友,我不曾答应,你既然愿学功名,就在我这里长住,我便请他们两个过来,与你做个伴读,正好一起用功读书。”
王菱忙道:“舅妈不知,往寺庙里去便是因为家贫,若家里不贫,有书不读,只是要借私人地方读书,就不成个道理了,哪个学院去不得,整日做文会,讲会,沽名钓誉,文章又差,我是最不屑与这样人为伍的。”
张妗娘道:“也不是这么说,我建这个楼原是给读书人用的,我又没说名字,如何你就知道他们文章差,罢了,罢了,你既不喜欢,在那阁楼上,你自个儿读罢。”
王菱道:“是是是,小侄这就去读书。”张妗娘道:“慢着,先来吃个饭,往也没见你这么着急用功过。”
当时摆上饭来,武人家岂有不重饮食的,也说不尽品类丰盛,张妗娘吃了饭,下午又去讲武堂督课,便命两个小厮陪王菱去藏书楼读书。
王菱道:“不用陪,不用陪,我熟门熟路的,哪里用人陪。”赶忙溜了出来,一个人去藏书楼看时,只见院子空落,两个老仆在太阳底下翻晒书。
王菱道:“两位,我上去读书了。”
那两个老仆道:“菱少爷自去用功,不敢打搅,若有书找不到的,可以下来问我两个。”
王菱上了楼来,一排排书架看过,各捡了几本书出来,一齐堆到座位上,坐下来时,旁边嫂子过来倒茶,王菱道:“那嫂子请下去,我读书时不喜欢有人在旁边,你不要过来了。”
那嫂子领喏而去,王菱喝了茶,将那几本书摊开,先读一卷孔子家语,再读一卷扬子法言,铺开白纸,将墨水磨好,拿笔写了两篇文章,自己对着读了两遍,道一声:“惭愧,惭愧。”揉成纸团,扔在一旁。
王菱起身往周围看了看,不见动静,便一下从窗子翻了出来,顺墙下地,从藏书楼后面走在花园里来。
当时盛夏,花团锦簇,几个小女孩儿,坐在那里拣茶,忽听人喊‘萨梅’,几个小女孩看过去,只见王菱在哪里摘花,过来道:“你萨姐姐呢?”
那几个小丫头抿着嘴笑,指着屋内道:“萨姐姐在里面。”
正说处,萨梅出来见了王菱,忙道:“菱少爷来了,请坐。”
王菱道:“不坐,我过来有话跟你说。”
萨梅道:“二妞,去把新茶泡一壶来。”
王菱笑道:“不用泡,萨梅过来,簪了花儿,我同你去看戏。”
那二妞等一班小丫头都叫道:“我也要看,我也要看,带我去,带我去。”
王菱道:“我今天带她去,明天再带你们去。”
那小丫头们都向萨梅道:“萨姐姐,你叫菱少爷带了我们去吧。”
萨梅道:“不行,不行,事情还没做完呢,只能多带一个人。”当时便带了二妞一起,吩咐几个小丫头继续做事,安排妥当了,与王菱一起出后门往市镇上去。
那市镇名字叫作昌山坊,坊间有一座大戏楼,名字叫作昌山楼,是下九流中伶门的一个堂口,戏班聚集,乃合州城以外第一个侈靡之所。
当时萨梅,二妞对王菱道:“昌山楼的票价可不便宜,他们演过的新戏,旁边小戏楼也会跟着排,我们还是到旁边小戏楼里面去看吧。”
王菱道:“看看有些什么戏。”那昌山楼外人来马往,一时放出戏目牌子来,楼上一个吊人着嗓子喊道:“梨香院戏班新出炉的‘还魂记’,头一场马上开演了,马上开演了。”
王菱道:“快来,快来,听见没有,不止是新戏,还是第一场。”扯着那萨梅跟二妞进去了。
;
当时张妗娘身边有一个丫鬟,是从桑海国奴隶贩子手中买来的,原本的名字叫做萨梅,因为她是个无亲无故的外国人,又自幼在张家长大,所以张妗娘将一些心腹的事情都托付给她,平日里当做左膀右臂,十分倚靠。
张妗娘叫那萨梅收下了东西,对王菱道:“听说你建龙庙半道而废,可见得这些学神仙的事情,也是难了,古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正要胸中有才学,才是个世家子弟的模样。”
王菱知道这位舅妈是合州官学中,学正官的女儿,虽然做了张家的媳妇儿,自丈夫去世后,管着手下一帮武人,不得已每日督操,喜的是读书考取功名,厌恶的是打打杀杀,王菱为讨她欢喜,便道:“近日小侄读书,也甚有心得,颇晓得些儿读书的好来。”
那张妗娘闻言,甚是欢喜,问道:“你读的是什么书?”
王菱不想她有这样一问,不问自己有什么心得,却问读的什么书,如何敢照实说学习妖文,练习妖术的话,只得说:“我读的是两本异族的经学。”
张妗娘听说,又问道:“是哪一国儒者所注的经书?”
王菱道:“唔嗯,这个……这个……哦,对了,是从髙风国流传过来的,那地方离我们甚远,楚汉相争之时有修士翻译了经书去,之后久不与我国相通,也是从先秦儒学继承而来,与现在儒学八派有别,叫做五夷学派的。”
张妗娘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高风国有几辈名儒,叫些什么名字,明儿也买了他们的书放我家里来。”
王菱道:“便有三位略有名气的,名字是阿卜,帕雅与松吉娅,只是高风国鄙薄名教,儒学在那里是举世不为之学,浇风薄俗,带的这三位名宿也走上了偏路,不过是些讲段子的记问之学,不如舅妈家中书楼,方才是博文约礼的正经学问了。”
张妗娘道:“说起来,为建这个楼花费不少,偏族中子弟都不是读书的材料,前几天有两个外头来的学子,要借这个地方会文友,我不曾答应,你既然愿学功名,就在我这里长住,我便请他们两个过来,与你做个伴读,正好一起用功读书。”
王菱忙道:“舅妈不知,往寺庙里去便是因为家贫,若家里不贫,有书不读,只是要借私人地方读书,就不成个道理了,哪个学院去不得,整日做文会,讲会,沽名钓誉,文章又差,我是最不屑与这样人为伍的。”
张妗娘道:“也不是这么说,我建这个楼原是给读书人用的,我又没说名字,如何你就知道他们文章差,罢了,罢了,你既不喜欢,在那阁楼上,你自个儿读罢。”
王菱道:“是是是,小侄这就去读书。”张妗娘道:“慢着,先来吃个饭,往也没见你这么着急用功过。”
当时摆上饭来,武人家岂有不重饮食的,也说不尽品类丰盛,张妗娘吃了饭,下午又去讲武堂督课,便命两个小厮陪王菱去藏书楼读书。
王菱道:“不用陪,不用陪,我熟门熟路的,哪里用人陪。”赶忙溜了出来,一个人去藏书楼看时,只见院子空落,两个老仆在太阳底下翻晒书。
王菱道:“两位,我上去读书了。”
那两个老仆道:“菱少爷自去用功,不敢打搅,若有书找不到的,可以下来问我两个。”
王菱上了楼来,一排排书架看过,各捡了几本书出来,一齐堆到座位上,坐下来时,旁边嫂子过来倒茶,王菱道:“那嫂子请下去,我读书时不喜欢有人在旁边,你不要过来了。”
那嫂子领喏而去,王菱喝了茶,将那几本书摊开,先读一卷孔子家语,再读一卷扬子法言,铺开白纸,将墨水磨好,拿笔写了两篇文章,自己对着读了两遍,道一声:“惭愧,惭愧。”揉成纸团,扔在一旁。
王菱起身往周围看了看,不见动静,便一下从窗子翻了出来,顺墙下地,从藏书楼后面走在花园里来。
当时盛夏,花团锦簇,几个小女孩儿,坐在那里拣茶,忽听人喊‘萨梅’,几个小女孩看过去,只见王菱在哪里摘花,过来道:“你萨姐姐呢?”
那几个小丫头抿着嘴笑,指着屋内道:“萨姐姐在里面。”
正说处,萨梅出来见了王菱,忙道:“菱少爷来了,请坐。”
王菱道:“不坐,我过来有话跟你说。”
萨梅道:“二妞,去把新茶泡一壶来。”
王菱笑道:“不用泡,萨梅过来,簪了花儿,我同你去看戏。”
那二妞等一班小丫头都叫道:“我也要看,我也要看,带我去,带我去。”
王菱道:“我今天带她去,明天再带你们去。”
那小丫头们都向萨梅道:“萨姐姐,你叫菱少爷带了我们去吧。”
萨梅道:“不行,不行,事情还没做完呢,只能多带一个人。”当时便带了二妞一起,吩咐几个小丫头继续做事,安排妥当了,与王菱一起出后门往市镇上去。
那市镇名字叫作昌山坊,坊间有一座大戏楼,名字叫作昌山楼,是下九流中伶门的一个堂口,戏班聚集,乃合州城以外第一个侈靡之所。
当时萨梅,二妞对王菱道:“昌山楼的票价可不便宜,他们演过的新戏,旁边小戏楼也会跟着排,我们还是到旁边小戏楼里面去看吧。”
王菱道:“看看有些什么戏。”那昌山楼外人来马往,一时放出戏目牌子来,楼上一个吊人着嗓子喊道:“梨香院戏班新出炉的‘还魂记’,头一场马上开演了,马上开演了。”
王菱道:“快来,快来,听见没有,不止是新戏,还是第一场。”扯着那萨梅跟二妞进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