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君王要想政通人和,必须调和民意,循序渐进,才能拖动社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前进。宇宙君王要想万物健康众生和谐,必须遵守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才能环宇太平,普天同庆。
阴司的冤魂们怨气冲天,直撞天宫,这是大事,玉帝不能不高度重视。虽派了银河龙太子下界治理人间,消除怨气,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间会不会别生枝节,也还难料。这一日,灵官道:“启奏陛下,阴司阎王有事要面奏陛下,请旨上天。”
玉帝:“宣阎王上天。”
灵官:“遵旨,宣阴司阎王奉旨上天。”
阎王来到天宫:“臣参见陛下。”
玉帝:“免礼。”
阎王:“谢陛下。”
玉帝:“阎王,你有何事,从速奏来。”
阎王:“启奏陛下,银河龙太子已顺利登上人君之位,但朝中黄鼠狼精业缘未尽,恐银河龙太子过不去她这道坎,无功而返。”
玉帝:“黄鼠狼精尚有什么业缘?”
阎王:“这黄鼠狼精修行了千年,无人君之名,却有人君之福。”
玉帝:“一缘一份,皆由前定。黄鼠狼精福寿不可夺,孽债却不能生。”
阎王:“臣有个想法,但不敢自专,请旨定夺。”
玉帝:“讲。”
阎王:“现有狗精转世为人,仍一意悟道修仙。狗乃黄鼠狼的克星,若将他放到银河龙太子身边,定能使银河龙太子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玉帝:“朕明白了。修仙不问尘事,否则有损道行。朕赦狗精无罪,不损他的道行。把他放到银河龙太子身边,助其功德圆满。”
阎王:“臣遵旨。”
嘉靖皇帝登上了帝位,立即派人前往安陆府,去接自己的母亲。蒋氏进京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与家乡人民无疑是一种生死诀别。所以,在她即将离开家乡的时候,不仅安陆府的大小官员前来王府恭送,就是普通乡亲也自动来了不少。为了答谢乡亲们,也为了和大家进行最后的欢聚,蒋氏在校场上一次性摆了三十桌酒宴,来的都是客,没有百姓官员之分,没有穷人富人之别,大家随意混坐。没有上下,没有尊卑,那情景别开生面,也感人至深。
蒋氏生在民间,长在田野,儿时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这时看着这些儿时的闺蜜,邻居的叔婶,同村的爷爷奶奶们,不由得真情萌动,泪流满面。她站在一个高凳上,大声说:“我敬爱的父老乡亲们,感谢大家送给了我一份人间温情,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永远记得大家,记得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祝大家年年有余,岁岁平安!”
有人高喊:“祝王妃万寿无疆,祝皇上万寿无疆!”
蒋氏忘记了自己的王妃身份,她端着酒杯穿梭于乡亲们中间,频频向大家敬酒。人的自然天性在她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走到一老者身边,说:“陈大伯,我小的时候,你家里有一棵桃树,结的桃子又大又甜。每次我到您家,您总要摘许多给我,吃不了,就让我带走,那情景我至今还记得。”又对一老妪说:“王大妈,那一年您将您女儿的一件半新的棉袄送给我,虽然大了点,但使我两年没有挨冻,这份恩情,我一直记在心里。”说得大家往事依依,无不潸然泪下。
一个叫娟子的中年妇女说:“王妃,此一别也许就是永别。我现在也没有别的要求,请看在我们是儿时好友的面上,将我的儿子带到京城去,让他为国效力。”
另一个叫杏儿的中年妇女也连忙说:“请王妃将我的儿子也一起带到京城去,这孩子心眼实,还请王妃多多管教。”
蒋氏还没有回答娟子和杏儿的话,陈大伯也说:“我有一孙,年已十五岁,读过书,识得字,也请王妃带进京城,求个小小前程,将来光宗耀祖。”
蒋氏说:“好啊大伯,我保证像您对待我小时候一样,好好对待他。”说完,她站到一个小凳上,大声说:“乡亲们,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故乡水。你们有信得过我的,就把你们的孩子交给我吧,我保证好好对待他们。”
蒋氏此言一出,满场欢腾。她是皇上的母亲,谁不相信呀!于是大家纷纷报名,清一色十四五岁的孩子,霎时就落实了187个。
白天很快过去了。傍晚,一个婢女向蒋氏报告:“王妃,外在有一个自称聊云的道士,求见您。”
蒋氏:“聊云?哦,我听说过这个人,请他进来。”
聊云进来,施礼:“参见王妃。”
蒋氏:“道长不必多礼,请坐。”待聊云坐下后,又道:“我知道道长是世外高人,以前曾到过我兴王府。这次来必有教诲。”
聊云:“教诲不敢当,但有大事相告不假。”
蒋氏:“道长请讲。”
聊云:“皇上志存高远,要走前人没有走过之路。其路险,其道凶,非常人所能预料。”
蒋氏有些着忙:“道长有话直说。”
聊云:“皇上要成就的大业,令秦皇汉武仰视,唐宗宋祖羞愧。是故,他一生需要承受许多凶险,面对无数惊涛骇浪。”
蒋氏:“请道长指点,他该如何化解?”
聊云:“贫道今天来就是要向皇上推荐一个人。”
蒋氏:“谁?”
聊云:“此人叫邵元节。皇上若得此人相助,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蒋氏:“那他在哪儿呀?现在就请他进王府,明天一同进京城。”
聊云:“王妃,世上万事皆由缘而定。缘分到了不用求,缘分未到求不得。王妃只要牢记邵元节这个名字就行了。”
蒋氏:“那他是哪儿的人,是干什么的,道长总可以告诉我吧!”
聊云:“不可,此乃天机,到时自知。”
聊云走了,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随着他的离去,一个天大的疑问,就留在了兴王妃蒋氏的心里。
正德十六(1521)年8月,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蒋氏挥手告别了兴王府,告别了安陆府这块生她养她的土地。这一年她才三十多岁,成年后养尊处优的生活,使她的容颜依旧光彩照人。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当了皇帝,也把她卷进了宫廷斗争的漩涡,从她踏进京城的第一步起,她就陷进了深深的苦难之中。
蒋氏走出王府,发现成千上万的乡亲们早就等候在这里,准备为她送行,就在这一霎时,蒋氏泪如泉涌,深深地向乡亲们鞠了一躬,表达了自己对这方热土的无限热爱:“乡亲们,再见了,我会想念你们的。”
“恭送王妃。”陈大伯说了一句,乡亲们齐刷刷地跪倒一片:“祝王妃一路平安。”
蒋氏有些意外,她一个个去拉乡亲们:“乡新们请起,请起。”但是没有一个人起来,大家心里那种恋恋不舍的感情,谁也无法用语言表达。
娟子跪在地上,说:“王妃,你还是上车走吧,若不然乡亲们是不会起来的。”
蒋氏泪雨滂沱,她明白了,她离不开这块土地,乡亲们也舍不得她离开这里。但是命运就是这样,她必须去开始另一种生活,一个女人,她是没有自己的自主权的。她登上彩车,一面命令起程,一面掀开车帘,使劲挥动着一只手:“乡亲们,请起,请起。乡亲们再见!再见!我会永远想着大家的。”
彩车徐徐前行,187个家乡子弟紧紧跟在彩车后面。他们的笑脸在阳光下特别灿烂,他们的家人在阳光下分外亢奋。谁也没想到,就这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此一去竟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历史。谁也没有想到,这187个孩子,此一去竟有三分之一的人再也没有回到过自己的家乡!
;
阴司的冤魂们怨气冲天,直撞天宫,这是大事,玉帝不能不高度重视。虽派了银河龙太子下界治理人间,消除怨气,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间会不会别生枝节,也还难料。这一日,灵官道:“启奏陛下,阴司阎王有事要面奏陛下,请旨上天。”
玉帝:“宣阎王上天。”
灵官:“遵旨,宣阴司阎王奉旨上天。”
阎王来到天宫:“臣参见陛下。”
玉帝:“免礼。”
阎王:“谢陛下。”
玉帝:“阎王,你有何事,从速奏来。”
阎王:“启奏陛下,银河龙太子已顺利登上人君之位,但朝中黄鼠狼精业缘未尽,恐银河龙太子过不去她这道坎,无功而返。”
玉帝:“黄鼠狼精尚有什么业缘?”
阎王:“这黄鼠狼精修行了千年,无人君之名,却有人君之福。”
玉帝:“一缘一份,皆由前定。黄鼠狼精福寿不可夺,孽债却不能生。”
阎王:“臣有个想法,但不敢自专,请旨定夺。”
玉帝:“讲。”
阎王:“现有狗精转世为人,仍一意悟道修仙。狗乃黄鼠狼的克星,若将他放到银河龙太子身边,定能使银河龙太子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玉帝:“朕明白了。修仙不问尘事,否则有损道行。朕赦狗精无罪,不损他的道行。把他放到银河龙太子身边,助其功德圆满。”
阎王:“臣遵旨。”
嘉靖皇帝登上了帝位,立即派人前往安陆府,去接自己的母亲。蒋氏进京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与家乡人民无疑是一种生死诀别。所以,在她即将离开家乡的时候,不仅安陆府的大小官员前来王府恭送,就是普通乡亲也自动来了不少。为了答谢乡亲们,也为了和大家进行最后的欢聚,蒋氏在校场上一次性摆了三十桌酒宴,来的都是客,没有百姓官员之分,没有穷人富人之别,大家随意混坐。没有上下,没有尊卑,那情景别开生面,也感人至深。
蒋氏生在民间,长在田野,儿时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这时看着这些儿时的闺蜜,邻居的叔婶,同村的爷爷奶奶们,不由得真情萌动,泪流满面。她站在一个高凳上,大声说:“我敬爱的父老乡亲们,感谢大家送给了我一份人间温情,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永远记得大家,记得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我祝大家年年有余,岁岁平安!”
有人高喊:“祝王妃万寿无疆,祝皇上万寿无疆!”
蒋氏忘记了自己的王妃身份,她端着酒杯穿梭于乡亲们中间,频频向大家敬酒。人的自然天性在她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走到一老者身边,说:“陈大伯,我小的时候,你家里有一棵桃树,结的桃子又大又甜。每次我到您家,您总要摘许多给我,吃不了,就让我带走,那情景我至今还记得。”又对一老妪说:“王大妈,那一年您将您女儿的一件半新的棉袄送给我,虽然大了点,但使我两年没有挨冻,这份恩情,我一直记在心里。”说得大家往事依依,无不潸然泪下。
一个叫娟子的中年妇女说:“王妃,此一别也许就是永别。我现在也没有别的要求,请看在我们是儿时好友的面上,将我的儿子带到京城去,让他为国效力。”
另一个叫杏儿的中年妇女也连忙说:“请王妃将我的儿子也一起带到京城去,这孩子心眼实,还请王妃多多管教。”
蒋氏还没有回答娟子和杏儿的话,陈大伯也说:“我有一孙,年已十五岁,读过书,识得字,也请王妃带进京城,求个小小前程,将来光宗耀祖。”
蒋氏说:“好啊大伯,我保证像您对待我小时候一样,好好对待他。”说完,她站到一个小凳上,大声说:“乡亲们,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故乡水。你们有信得过我的,就把你们的孩子交给我吧,我保证好好对待他们。”
蒋氏此言一出,满场欢腾。她是皇上的母亲,谁不相信呀!于是大家纷纷报名,清一色十四五岁的孩子,霎时就落实了187个。
白天很快过去了。傍晚,一个婢女向蒋氏报告:“王妃,外在有一个自称聊云的道士,求见您。”
蒋氏:“聊云?哦,我听说过这个人,请他进来。”
聊云进来,施礼:“参见王妃。”
蒋氏:“道长不必多礼,请坐。”待聊云坐下后,又道:“我知道道长是世外高人,以前曾到过我兴王府。这次来必有教诲。”
聊云:“教诲不敢当,但有大事相告不假。”
蒋氏:“道长请讲。”
聊云:“皇上志存高远,要走前人没有走过之路。其路险,其道凶,非常人所能预料。”
蒋氏有些着忙:“道长有话直说。”
聊云:“皇上要成就的大业,令秦皇汉武仰视,唐宗宋祖羞愧。是故,他一生需要承受许多凶险,面对无数惊涛骇浪。”
蒋氏:“请道长指点,他该如何化解?”
聊云:“贫道今天来就是要向皇上推荐一个人。”
蒋氏:“谁?”
聊云:“此人叫邵元节。皇上若得此人相助,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蒋氏:“那他在哪儿呀?现在就请他进王府,明天一同进京城。”
聊云:“王妃,世上万事皆由缘而定。缘分到了不用求,缘分未到求不得。王妃只要牢记邵元节这个名字就行了。”
蒋氏:“那他是哪儿的人,是干什么的,道长总可以告诉我吧!”
聊云:“不可,此乃天机,到时自知。”
聊云走了,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随着他的离去,一个天大的疑问,就留在了兴王妃蒋氏的心里。
正德十六(1521)年8月,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蒋氏挥手告别了兴王府,告别了安陆府这块生她养她的土地。这一年她才三十多岁,成年后养尊处优的生活,使她的容颜依旧光彩照人。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当了皇帝,也把她卷进了宫廷斗争的漩涡,从她踏进京城的第一步起,她就陷进了深深的苦难之中。
蒋氏走出王府,发现成千上万的乡亲们早就等候在这里,准备为她送行,就在这一霎时,蒋氏泪如泉涌,深深地向乡亲们鞠了一躬,表达了自己对这方热土的无限热爱:“乡亲们,再见了,我会想念你们的。”
“恭送王妃。”陈大伯说了一句,乡亲们齐刷刷地跪倒一片:“祝王妃一路平安。”
蒋氏有些意外,她一个个去拉乡亲们:“乡新们请起,请起。”但是没有一个人起来,大家心里那种恋恋不舍的感情,谁也无法用语言表达。
娟子跪在地上,说:“王妃,你还是上车走吧,若不然乡亲们是不会起来的。”
蒋氏泪雨滂沱,她明白了,她离不开这块土地,乡亲们也舍不得她离开这里。但是命运就是这样,她必须去开始另一种生活,一个女人,她是没有自己的自主权的。她登上彩车,一面命令起程,一面掀开车帘,使劲挥动着一只手:“乡亲们,请起,请起。乡亲们再见!再见!我会永远想着大家的。”
彩车徐徐前行,187个家乡子弟紧紧跟在彩车后面。他们的笑脸在阳光下特别灿烂,他们的家人在阳光下分外亢奋。谁也没想到,就这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此一去竟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历史。谁也没有想到,这187个孩子,此一去竟有三分之一的人再也没有回到过自己的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