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约柜的光芒,让我们看到胜利的希望。
    十字旗下
    十字旗下勋章,闪耀圣剑光芒,风霜刻上岁月的伤,神的信仰,勇士的故乡。
    心中圣火照亮那坚守的地方,这一片上帝的土地啊,却为何又遭遇到蛮荒。
    我以我血滴落十字勋章,铁甲冷若冰霜,热血却在胸膛中眺望家乡。
    冥冥中谁是那献祭羔羊,那恶魔的刺枪洞穿了谁的心脏,又将谁家的孤儿寡母随意杀戮后丢弃路旁。
    曾经繁华的城市,而今却一片荒凉;曾经美好的家园,被糟蹋成地狱般模样。
    躲避,我曾迷失在远方;悲伤,这叫我怎么能遗忘;战斗,就在这遭受厄运的地方。
    你看,那野蛮人在嚣张,你看,家乡生灵涂炭一片凄凉。
    默念,十字架上的誓言,为那,伊甸园一样的家乡,手中,基督圣剑闪耀着上帝的光芒,胜利的光芒。
    铁甲,斑驳着岁月艰辛,剑刃,经受过多少次生死相抗。
    身边勇士一个个倒下,号称不死的英雄也被战火埋葬;终于,鲜血也喷溅出我的胸膛。
    最后一刻的祈祷,最后一瞬的辉煌,最后一个士兵倒下,十字军勇士绝不向蛮人投降。
    “我始终信仰上帝,这虔诚的信仰让我永世沐浴荣光”。
    虽然此刻我们已经全部倒下,但那基督圣剑上依然闪耀着胜利光芒。
    “人类,高抬起你的头颅,心中不要放弃希望,务必坚定你心中那高贵的信仰。英勇的骑士们全部倒下,但撒旦不可能有永恒的力量,总有一天上帝的大军还会再次来拯救这地方。”
    …………
    黑暗已然消逝,军史铭刻荣光,城市再度繁华,十字战旗飘扬。
    历史长河诉说着英雄传说,上帝的子民把骑士们敬仰。
    牧师布道,“勇士倒下,尸骨化做尘土,换来人类沐浴着上帝的阳光。”
    上帝军旗飘扬,铁甲矗立教堂,人们虔诚祷告,那十字军勇士捍卫了信仰。
    士兵们的灵魂终于回到了天堂,十字架照耀人类希望之光。
    史诗传颂千年祭奠着你的模样,而那时你却去了何方??
    我不知你去了何方,可你却耳语说你一直在我身旁。
    原来我那一身铁甲戎装隐藏了真相,你就在我身旁,一直在我身旁。
    还有无数的你,也在我身旁,千百年来上帝战旗下所有人都在我们身旁。
    (本基督徒老王原创诗作,灵感迸发来自《天国王朝》mv《十字祭》。谨以此诗纪念所有十字军战士及所有反抗蛮人入侵战争中阵亡的文明民族将士。)
    也许我们都崇拜着传说中的英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英雄。面对撒旦,捍卫信仰,挥舞圣剑,沐浴荣光。我们的伙伴就是英雄,我们身边的战友就是英雄。哈利路亚!!
    在反塔斯曼蛮人入侵战争中,中央大陆文明人手中的各类火器准火器飞速演化。
    勇士们,捍卫文明,向那野蛮人强盗开火!!!架空世界热兵器进化史,fire!!!
    《约柜光芒》,y世纪抗蛮战争中使用的单兵用小型火器
    a。伯莱塔小铜炮及其改进型
    ——战争初期,要塞固守加机动防御作战时代,技术先行者的悲催与无奈
    有关那场野蛮人战争的正式文献中,关于火器最早的记载是中央大陆腹地军火商伯莱塔家族私家档案室保存的交货清单,在y世纪04年,向诺曼伊泽尔军队交付了1500门小铜炮。档案显示,伯莱塔家族的军工厂共向诺曼伊泽尔军方交付了6000门这种小铜炮和1000门加长版小铜炮。这意味着在那之前文明人的军队里可能就大量装备有身管火器了。
    交货文件记录:“土豪定制款小铜炮1500门,28cm长,口径0.9英寸(炮管口径),固定在清漆胡桃木托架上,有前后两个雕花镶嵌有便宜水晶石的握把,可以舒适的持在手中,非常漂亮,最重要的是威力巨大,能够发射铁弹,击穿任何铠甲。每件这种武器还备有防雨油布布袋,黄铜制珐琅鹤嘴火药盒子(空,火药另有包装),牛皮制野战弹药袋一个,鹿皮制防潮引信袋子(黑火药引信另有包装);白松木小盒包装的子弹两盒,每盒内有铁弹18枚;软木膛塞一袋60个,带钩硬木通条两根,压药硬木木棒两根;擦火棒(大号火柴,各大会所免费送)两木盒,三枚一包薄油纸分包(防火防水);清膛小棉布一包、擦枪布两块等等配品。每门炮及其配品装一个带两侧铜把手清漆榉木箱内。”
    按照今天的武器分类,这铜炮其实是一种精装版手持式超口径突火枪。从包装物就能看出这武器价值不菲,事实也的确如此。这批次的总货值是30,000枚达克特金币,货款装了整整三十大箱子金币。(达科特金币通常为九八成以上成色,直径17mm,单枚重量3.4g)。任何时代技术先进型武器从来都没便宜过,你抱怨坦克大炮都卖不上价,那是你技术落后。
    能花30000个达科特金币买这么多贵贵的合金铜和木头,这足以证明订购方对这种武器是寄予厚望的。那么这种看上去很美,我都想来一把的精装突火枪战场表现如何呢??这枪厉害吗??这还得问问中枪的人。中枪的人对这一问题有至高无上的发言权!!
    (野猪皮!大明宁远城头的红衣大炮厉害吗??蛮祸蒙哥!我大宋钓鱼城上的抛射火药包味道如何??炮风爽否??豪格鞑子!南明军的西班牙大口径火枪铅弹好吃吗??倘若再多花些银两,定叫尔等蛮夷全军覆没。)
    参照这些被使用者的官方文件记载,这种武器的具体使用者是诺曼伊泽尔帝国南部边境军区的野战线列重装步兵部队,塔斯曼帝国皇家档案里多次记载了这种武器线列齐射时的恐怖景象,“敌军手持那怪物喷出火焰,声如雷动,烟气腾空,战马被吓的倒伏在地,骑兵摔倒马下,有很多骑兵的铠甲被瞬间打穿,倒地挣扎,剩下的人纷纷掉头回窜。”
    几百上千人规模的火器齐射,巨大的声音、弥漫的烟雾和偶尔命中时巨大的威力,对于当时的野蛮人来说简直是是如恶魔一般可怖的存在。然而,诺曼伊泽尔王国却没有继续再进口这种武器,所有火炮的交付时间都是在y世纪06年之前。此后诺曼伊泽尔王国再也没进口过这种武器,德古拉国王那个时期似乎也没有大批量仿造。不仅如此,军方装备记录文件显示在y世纪08年这种武器全部从王国正规野战部队撤装了,在德古拉国王时期的野战军作战记录中再未曾见到过这种武器。城市防御部队似乎接收并装备有这种武器,但至今没有发现塔斯曼帝国方面对此的作战记录。
    档案考古专家对这种种历史之谜疑惑不解,但从事野外考古的同行却在几年后解答了这些问题。
    c世纪22年,诺曼伊泽尔重新建国二十多年后,国家考古队在原诺曼伊泽尔南部边境地区发现了这种武器的实物,确切的说是超大量发现。某古老要塞城市的武器库遗址,一个封闭了数百年的隐秘仓库,833门小铜炮被分装在300个标注着弩箭箱的厚松木制大木箱里,武器和配品杂乱的填充着这些箱子,只是绝大多数配品都已不知去向。谁都看得出来,这明显是些使用过的铜炮。一起被发现的还有1106箱未用过的整箱弩箭,诺曼伊泽尔军形制,油封纸、盖布、箱单都完好;还有遍地的弓弩残骸,被重锤砸毁后又被焚烧的步兵大弩,数量约1500件左右,这也应该是个奇迹般的巨大发现。
    “铜炮,祖先抗击塔斯曼蛮人的神物啊!还有弩箭,步兵大弩!”发现这些古物,考古人员如获至宝,政府兴奋嘉奖,报纸大书特书。
    政府请去的外国古军事专家们仔细端详着手里的“神物”这是一种制作精良的铜合金制手炮(英文handgun,中文不说枪是因为口径20mm以上),由木质托架,木质握把,星函(类似秦军弩机的望山),前膛,药室组成,实际上相当于将当时的大炮缩小到手持尺寸。这种手炮没有准星、照门,也没有扳机,炮身固定在胡桃木炮架上,炮架右侧镶嵌有擦花版,便于炮手划擦火柴,点燃引信。材质成分似乎接近于高塑性铅黄铜(锌量小于35%)。
    仅凭借星函进行瞄准,这种射击是明显缺乏精度的,缺乏高低角度掌控,子弹落到哪里不好掌握。而且因为身管长度不足,膛压,气密性,等等诸多原因,射程应该也很短。但塔斯曼帝国皇家档案却多次声称这武器“够劲够狠,打的也远”。帝国军这一时期档案内曾有某将军及其带领侦查骑兵队在百米开外被敌军“持握数十门大火枪轰杀”的作战记录,由此可以断定这无疑是种极为有效的武器。
    那一地严重毁损的弓弩,似乎说明了要塞守军奉命撤退时有意破坏,遗弃在这里的。可为什么这些神器也被丢弃了呢?
    考古人员考虑了各种原因。守军仓促撤退来不及破坏?守军库存人员死亡或遗忘?认为会很快反击不久后能取回?武器已经损坏?……古军事专家给出了看似是最为合理的答案——这些铜炮都是报废武器。多名古军事军械权威专家在详细勘验了这些铜炮一致这样认为。这些铜炮炮膛全部都严重损坏,各种摩伤,各种熔膛,非常之严重。
    军工专家认为这些武器“炮有问题”,“弹有问题”,“药也有问题”。经化验,火炮材质上采用的是铅黄铜,硬度不高,用的却是比普通钢还硬的铁弹;铁弹质量实在不咋地,绝非原厂出品,外形不佳摩擦损伤炮膛;配品火药盒里还残存了部分当时用的火药,劣质高温火药,考虑到软木膛塞造成的完美气密性,炮膛药室超温是必然的。
    可以推测,当时边境战况激烈,火枪队频频出战,原配弹药耗尽,开始使用本国商人制造的低圆度铁弹,火药上也只能使用质量不佳的高温药。这个东西的具体配方我就不说了。
    (旧闻:2009年11月、2010年4月,某专业冯某先后两次在网上发布该《恐怖分子手册》的电子文档,教授各种炸药、军用燃烧品、炸弹等的配方及制作方法等。惨遭兔子判刑。)
    查阅伯莱塔家族账目得知,伯莱塔家族为了买这些先进火器花了14万5000枚达科特金币。一个达科特金币购买力大致相当于5000到6000元人民币(2012年币值,使用粮食等价物换算)。
    一门手持小炮20个达科特金币,约合100,000人民币的购买力,40吨小麦。全部折算下来,买这些先进武器的钱可以买来29万吨小麦,有证据表明那时的诺曼伊泽尔王国确实是靠出卖多余农产品换回的这些金币。用几十车小麦换回这一箱小炮,实在是谁看着也不划算,看不下去啊。
    一个达科特金币,大约折合15个诺曼伊泽尔第纳尔银币(重3.8克左右,这一时期的约含3.2g白银),也可折算为150个赛拉尔银币(名称模仿罗马小银币赛斯特斯)。事情明摆着,买这种火炮花了2,250万塞拉尔,相当于该国一年军费的六到七分之一。实在是太贵了。
    如果用来购买那些冷兵器装备,能武装出两个总兵力两多万人的军团。可这些武器却只武装了几千人的队伍,总共用了不到五年。专家称这种火炮的身管寿命可能不足100发。这么贵的武器,没进行几次作战,就全部坏掉了。这样看来就更不划算了。德古拉国王一再说,“贵了,太贵了。东西虽好,但不划算。”
    作为科学技术应用的先行者,新式武器第一批次使用者,尝到火器甜头后却因时代的缺陷被迫又拿起旧武器,实在是有几分悲催啊。
    种种原因,英勇善战的德古拉国王出于实际经验考量放弃了这种武器。老国王这一放就是几十年,直到y44年曼宁国王时期诺曼伊泽尔军队才再次开始装备火器。
    在诺曼伊泽尔人依赖可靠廉价的冷兵器抵抗野蛮人时,火器依然在进步,是文明人的指挥推动着这种进步。到y世纪中期,专业的火炮和火枪部队已经出现在中央大陆所有国家作战序列中了,也正是从手炮的实用化开始,才促使中央大陆军队的铠甲向整体化发展(板甲)。
    说明:
    诺曼伊泽尔王国大中额流通银币:第纳尔(denarius),通常重量大约在3.8克左右,正面为传说中神像,背面多为赛马、战斗等图案。
    诺曼伊泽尔王国小额流通“银”币:塞拉尔(salariut),通常重量1.8克重,传说含银子,实际一微克白银都不含,全白铜制造。百度白铜: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基合金,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故名白铜。(镍的含量一般为25%)
    当下的藏银一般都是白铜质地,呵呵。
    历史文件称:战前王国中央政府通过垄断对外贸易,每年约可收入83009500万塞拉尔,总的国家财政年入约为2亿1500万塞拉尔左右。年支出约1亿6500万到2亿2000万塞拉尔(部分年度有大型公共工程开工,可以用其他年度盈余支付赤字)。该国最大额度的支出是军费,每年8500万塞拉尔。
    依据后世发现的历史档案,该国军队编制如下:
    步兵:60人=1排,3排=1连180人,4连=1营720人,4营=1团2880人,4团=1兵团11520人。
    骑兵:36人=1排,3排=1连108人,4连=1营432人,4营=1团1728人,4团=1兵团6912人。
    (步兵骑兵都是以兵团为最大建制单位。)
    b。胜利式火铳/曼宁火铳
    ——空前艰难时刻,火器再次列装与全面普及,点燃通向胜利希望之光
    y世纪43年10月15日晨,昼夜行军驰援前线的德古拉老国王和他所率领的主力野战兵团遭遇塔斯曼帝国军围点打援,受困于布加勒斯特要塞西侧诺安台地。
    依据战争档案记载:
    布加勒斯特要塞守军共有5000余人,几乎全是步兵,属于二等兵员战兵,体格上完全不具备与塔斯曼帝国本族战兵野战格斗的能力。参与围城和打援的塔斯曼帝国军至少有四万人,骑兵步兵各占一半,基本都是体格健壮的帝国本族战兵和帝国一等民族战兵。来援主力野战兵团共有约21000人,这是老国王手中最后的也是最精锐的野战兵团,那个时期诺曼伊泽尔王国仅存的机动作战力量。这支部队除3000多名射弩轻骑兵外,其余都是骑马机动的重甲步兵。
    此时的诺曼伊泽尔王国已进行了四十年的战争,现存部队基本都是打残了的部队拼凑起来的。这支野战精兵也确实是王国最后的精锐野战力量了。
    (重甲步兵是该国军队的主力兵种,兵员选拔标准严格,不次于当今精锐特种部队,算是王国的特等兵员战兵。这些步兵体格健壮,能披着重甲灵活运动,受过良好训练,会使用各种武器,格斗能力和战术技能上都强于帝国本族人精锐战兵,对帝国外族炮灰军那简直是碾压性优势。德古拉国王统军中后期,的作战和机动模式开始类似于增编版的唐军重甲陌刀队。作战阵形上,主力重步兵宽正面居中展开,轻骑兵分居两翼和侧后。步兵主要武器为类似唐军陌刀的双手把握长柄长刀,另配有小弩和加重破甲短刀。野战重步兵都装备了板甲,因此只配备了轻薄的椴木包铁皮大方盾。每人备马两匹,骑马机动快速行军,交战时下马作战。两匹马,一匹骑乘,一匹托运士兵的装备和给养。)
    塔斯曼帝国军统帅发现居然围住了德古拉国王,他根本没想到敌军会出动主力野战军团,更没想到国王也会来,大喜过望。遂投入全部预备队进攻,还给驻扎在尼斯边境的远方援军发了烽火求援信号。负责打援的帝国军在当天下午不惜一切代价猛攻被围的诺曼伊泽尔军队。帝国军打援部队只有不到三万人规模,却是帝国本族人精锐部队,编有大量重骑兵。
    精锐对精锐,双方的血战持续了一个下午,都杀的精疲力尽。黄昏时分,要塞守军抓住机会勇敢杀出,想要接应救援国王撤进要塞,但却意外的遭遇塔斯曼帝国军城外突袭,在敌军重骑兵冲击下,这些二等兵员官兵损失惨重,残部退回城中。
    y43年10月16日上午10时许,15日下午收到告急烽火信号的六万帝国军主力精锐骑兵日夜行军四百里赶至战场。当天下午,国王的防线被敌军重骑兵攻破……在全无外援之情形下,这支诺曼伊泽尔王国最后的精锐野战军与塔斯曼帝国大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同日,布加勒斯特要塞失守。
    德古拉*儒勒*诺曼国王享年57岁。
    据当年的骑士志愿者记录“老国王战死和主力野战兵团覆灭被部分诺曼伊泽尔人视为战争的转折点。很多人认为失败已成为必然,军队开始出现逃兵,富裕阶层国民也开始大量移居国外。”
    部分人认为失败成为必然,有见识的富人外逃,军队也出现了逃兵,老国王战死和主力野战兵团的覆灭只是表象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这个国家经历了40年的战争,已经没有可以披挂重甲作战的壮丁了,依照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模式,这场战争失败已经注定。敌军,侵略者塔斯曼帝国似乎胜利在望,但接下来收获的却是失望。
    确认老国王阵亡后,军事能力最强的曼宁王子继位。仅仅过了两个月,诺曼伊泽尔人又重新组建了主力野战部队,战争又回到了老国王创造的要塞城市间机动防御作战模式,并且进化为2.0升级版。还有个重要情况,这些新编部队装备了大量火器。
    大陆腹地,接到订单的7家大型铸铁工厂仅用了一个月就制造了三万具火铳,这个时代火器的价格已是足够便宜,可以大量购买。训练一名合格的火铳手,也就只需要一个上午,只要是个体质一般的成年人就行,老人女人也行。训练一名传统的诺曼伊泽尔重步兵战兵需要一年,训练一名合格的弓手也至少需要六个月,兵员体格上还必须要足够强壮;一张弓或者一具弩,完整生产周期是两年。相性对比之下,火器的优势是那么明显。
    第一批次三万具火铳全部进口,次年,曼宁在境内开始多家中型规模铸造厂,大量自行铸造火铳——胜利式火铳,别名“曼宁火铳”。试生产期间,各厂月产量就全部都达到了在1000支以上。
    胜利式火铳,口径为23毫米,全长为46厘米,重量仅7.5公斤(含持握木杆),铳身刻有以厂名厂址为字头的统一编号和制造年月,以便于追究质量问题。中后期铳身构造较原型武器也有所改进,自药室至铳口,壁厚逐渐递减,使外形成为有一定锥度的圆筒,说明当时对膛内压力从药室至铳口递减分布的状况已有一定认识。火门铸有一个长方形槽,便于装填引火药,上面装有一个活动盖,以保持槽内的引火药干燥洁净。胜利式火铳还配有装药匙,使每发装药量相等。
    正式凭借这些便宜好用的投射型武器,曼宁国王迅速建立起多支具有远程投射能力的野战大军。
    这位国王编练的部分新军精锐部队使用王国步兵军团编制,但武器配备上火器比例极高,火器配置到排一级,每排40具火铳,余下的装备拒马长矛,这种部队被称作射击军团。首次参战,这种火铳长矛兵混编的火器部队就将塔斯曼帝国军重装骑兵成建制揍下了马。屡战屡胜后,国威大振,民心振奋,众多亡国论者改变了看法,甚至还有人从国外返回。
    因手中的火铳被叫做胜利火铳,因此这种部队又被称作常胜军。这种常胜军射击军团编制如下:
    步兵:60人=1排,3排=1连180人,4连=1营720人,4营=1团2880人,4团=1兵团11520人(备注:数字为战兵人数)。全军团装备火铳7680具,拒马长矛3840根,自卫短剑或自卫战斧每人一件、以备近战。由于军队几乎不再披甲,军团所有人配发挡箭护盾一具,拒马枪手盾墙式大盾,火铳手小圆盾,另配属有数千人的弹药补给运输部队。虽然有时候有些箭矢根本挡不住,但好赖还是有护具的。
    火铳全面装备后,战局开始向着完全有利于诺曼伊泽尔王国的形势转变。曼宁时代前期的战场上,二等兵员依托堡垒死守,短期内以坚固的城防足以抗住帝国军的进攻;各地堡垒之间,几十万来自一等兵员部队的兵卒编练成了多个野战大军团,配置在前线附近地区,步行机动作战,就近驰援各地被围堡垒。
    曼宁国王貌似比老国王更会打仗,他专注走数量路线,配置了更多的野战军,还善于使用最新科技。这一时期,诺曼伊泽尔王国的野战军数量直线上升,暴兵暴兵再暴兵,最高峰时野战部队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五万人。兵多了,但军队机动能力下降了,士兵的素质也下来了,当然也配不起战马了。为了保持士兵体力,作战行军都不再披甲,主要作战模式也由原来的列阵近身搏杀变为远距离射击,包括使用弓弩射击和使用突火枪一类的火器射击。
    那时诺曼伊泽尔军队作战理念也确实先进。凭借各种火铳,这些野战格斗绝对打不过敌军精锐战兵的步兵部队充分发挥数量优势和远射武器优势,结合分兵伏击战术、夜袭战术等等战术,多次歼敌于坚城之下。
    随着曼宁时代火铳的大量普及,王国军队中的弓弩一步步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后来的战斗中,火铳射速慢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这在激烈战斗中是致命的。为此,王国军队采用密集阵型作战并超编制配备火铳。曼宁时代中期,为保持火力连续性,很多部队的战兵都配备了多支火铳,行军时载于马车上。主要厂家开始制造轻便型小口径火铳,口径多在13~15毫米之间,铳身长短不一,一般为40厘米左右,重量较轻,很多都不足两公斤,每个士兵能带五个,甚至十个。但这样的武器威力可就下来了。
    c。毛瑟明火枪/火绳枪
    ——战争步入阵地攻防消耗战时代,冷热兵器混杂互殴,火铳群中祭出中世纪版狙击手作战
    除了射速慢,手炮和其他所有火铳另一个最大缺点就是无法在发射时一直保持瞄准。
    在y世纪早期,卡尔*毛瑟对小口径型手炮(火门枪)进行了一些改造:将火门从顶部移到右侧,加装了一根杠杆,杠杆顶端是一个固定一段火绳的夹子。火门上突出一个小碗状的黄铜皿,可以盛放少许火药,作为引发药。这种火枪由于枪托成钩状而被称为钩型枪,但通译作明火枪(harquebus,hackbut);虽然只有准星没有照门,也没有扳机,要靠右手的大拇指按压杠杆点火发射,但那却是最初的可以抵肩射击、和在发射中保持瞄准的火器。而且由于粒状火药的发明,使得弹丸威力和精度都有了绝大的进步。由于粒状火药燃烧迅速,所以击发后立刻就爆炸推动弹丸,免去了早期火枪点火后的等待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精度,也为后世火枪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年后,卡尔毛瑟又在杠杆的下方延长,按照弩的结构做出了扳机、增设了照门,较完善的滑膛火绳枪就此诞生。
    在火器早期时代,这些简易火器还不能在战斗中独当一面。即使是火绳火枪出现之后,射程不足、以及装填的时间之长都使它在实战中无法和弓弩比肩。——火枪的装填过程相当繁琐:首先量出一定量的火药放入枪管中,再放入铅弹,再塞一些碎布固定住子弹和火药,再把另一种精制的火药倒满引发的火药池,然后还要把火绳固定到扳机上,打开火药池,瞄准,开火……在以上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的事故都会使弹丸无法发射成功;假如成功发射的话,这枚重不足一盎司的弹丸就会以约800英尺/秒的初速飞出枪管,然后有一半的概率能打中100码开外挨在一起的士兵,而且一分钟能开一枪就很不错了。这种武器只能用于防守,而且必须是多人分工配合使用。(日本,葫芦击战术)
    马渴死说过“火药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这样的话,有些人就把这话理解为火枪一出现就把重装的封建骑士淘汰,这是一个想当然的错误。马渴死的这种说法是纯粹的比喻,绝对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至少在16世纪之前,火枪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完全无法对抗骑兵的冲锋。
    架空世界里,那个时期的单列和双列火铳线列实际是无法对抗骑兵冲锋的,只要骑兵有足够的战斗意志,没有被那烟火吓倒,挡不住的。几番对阵下来,双方也是互有胜负,但帝国军总算是被打疼了,真的懂了,“这种玩具武器还真是够厉害”。敌人怕了、怂了,仗也就好打了。所以,曼宁的火铳队伍就取得了超时代规则的战绩,开始进入连战连捷状态。
    塔斯曼帝国军前线部队屡屡遭受火器打击败阵连连。“得想办法”。“军事档案里就有对付这东西的办法”。早在几十年前第一次败阵,帝国军幕府参军们就开始针对性的反制战术了——军事历史档案里写着:继续冲击,继续冲击,继续冲击。
    面对犹如崩山上古洪荒之力的重骑兵冲击,加厚队形似乎是唯一的办法。前线部队也是这样作的,三列到五列拒马,五列以上火铳。当时的一次战役决胜战斗中,火铳部队甚至摆出了纵深十六列火铳手、保持不间断曲射的奇迹般大战团队形。那次战斗,持续不断的火力完全压制了帝国军骑兵,冲上来的也被拒马挡在阵外,遍地死尸,遍地死尸。当然,帝国军的骑兵弓也给造成了火铳部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以拒马枪盾墙为界,双方士兵死尸遍地,你死你那边,我死我这边。战役的最后一刻,帝国军骑兵战斗意志崩溃,仓皇撤军之时,常胜军火铳部队早就投入过两次预备队了,距离崩溃也不远了。战后点尸体细算伤亡,彼此彼此。
    那次战役后,塔斯曼帝国军彻底改变了攻击战术。对帝国军来说,“正面骑兵冲阵,那可是本族人和一等民族在死人,即使赢了代价也太大了。”“用那些三等人炮灰跟他们耗,还是这样打划算。”聪明的塔斯曼帝国军放弃使用本族人骑兵攻击敌军火铳阵地,改用外族人炮灰步兵集团冲锋……
    战场上,帝国外族人士兵拿着各种简陋武器,叫嚣奔跑,弹雨下冲击敌阵……帝国本族骑兵机动督战……
    火铳射速慢,步兵人又够多,刚打死一波,后面紧跟着一波,总能冲上来。在帝国军看来,外族人步兵突防要远比本族人骑兵有效率,成本低,实际达成突防的战例更是多得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前线抗击蛮人的诺曼伊泽尔军队必须保留有大量冷兵器作为主要近战装备。
    战火燃烧到了曼宁时代中期,战争再次变得古典,战场进入僵持模式。前线文明人军队在对阵时只是使用铁制突火枪作为辅助武器,多次发射模式轻型突火枪,射程近,精度差,但火力猛,够便宜。那时的诺曼伊泽尔早已是欠了一屁股债,武器价格越低越好,火力够猛,这就够了。那时的前线完全是血拼模式,拼弹药,拼补品,拼金钱,拼人命、包括前方士兵和后方饥民。这场百年战争血拼着各种战争力量的构成要素,这就是消耗战。
    前线,双方将领们也在想办法存活下去,让自己的士兵能活的久些。他们想到了使用更高级的火器,打的更远更准的火器,擒贼擒王,通过某种精密火器狙杀敌军高级军官来瓦解敌军的进攻。毛瑟火绳枪的精密型号,远射型长管毛瑟步枪被相中了。这种枪有多种型号,口径在1618毫米,重6公斤左右,枪长15001700毫米,身管长度通常是口径的80倍。至于这枪的战场表现,就像后世战争中的德国88mm坦克炮,够准,够远,够狠。
    在使用这种步枪进行擒王模式狙击作战时,通常是几个最好的枪手,每人备好几支质量极好的毛瑟火绳枪埋伏于阵地最前方执行这种任务;通常会有多次火铳齐射作为掩护,佯作走火主动开枪吸引敌军冲击,对面军阵中敌军主帅的位置就会暴露出来。这种中世纪特种作战模式在诺曼伊泽尔王国一方的档案里有过多次成功的记载,但在完整的敌方作战记录里却只能找到一次主帅在前线被狙杀导致战争失利的记录,主帅被狙杀的记录也只此一次。其余诺曼伊泽尔王国的狙杀敌酋获胜记载都是巧合,真实情况是己方士兵误认为敌军主帅被狙杀,士气大振、奋勇作战、取得胜利。
    长管毛瑟步枪特种作战模式可能是有效的,但最主要的作战模式始终都是消耗战。
    军队的最高首脑曼宁国王一直都清楚:双方国力对比摆在那里,如果继续消耗下去,诺曼伊泽尔王国最终只能灭亡。在曼宁国王统治末期,消耗战的残酷使得这位一直力挺军队数量战争模式的久战之君改变了想法,他试图通过某种质量优势甚至争取某种微乎其微的巧合来挽回败局。他仿照马穆鲁克模式训练了新军,他还试图用一种昂贵的新式武器取得一场关键性胜利。这种武器就是大口径重火枪。
    d。弗朗哥式精准远射重火枪
    ——危局之下求反败为胜。古训,擒贼先擒王。狙击手!向那魔头开火!一枪定乾坤!!
    火绳火枪的这些缺点导致其无法大量装备,各路军工专家八仙过海各种途径设法予以弥补。除了发明火绳扳机之外,最主要的两点改进是:1,增加了照门,保证了瞄准的精度。2,采用v型弹簧和齿轮的组合代替了简单的杠杆,可以让火绳夹牢固地保持在待发状态,增加扳机力,降低了走火的危险。
    y世纪70年代初期,军队将领兼发明家弗朗哥对现有新式火枪做了一系列的改造,将火绳枪大型化远射化、同时也必然是大威力化——弗朗哥式精准远射重火枪。
    这种枪的枪身全长1800mm,口径30毫米,枪管长1430毫米;枪管形制为八棱型,使用黄铜制造,以保证枪膛精度;为保证强度,枪管外箍有多道铁环。
    战斗全重28公斤,弹重50克,最大射程450米,有效射程220米,但可以多次射击使用标尺校准后击中300米左右的目标。这可能是那个时代最大的精准攻击射程了。这枪在细节问题上似乎有些穿越,准星,缺口,照门标尺,该有的都有,甚至还有装了精瞄孔的高精度型号。
    由于因这杀器过于笨重,只能架在另一名士兵的肩膀上,要么就用一根短矛或专门的y字型支架支撑。当时这种火枪作为猎杀高价值目标的擒王武器被寄予厚望。这种枪通常被暗藏在视界良好的隐秘位置,由多人配合使用,装填仅仅需要10秒,但定位、安装、瞄准和射击却另需要10秒左右。这枪还有线膛型号,只是在纸上,直到曼宁国王高价定制购买,要求必须加大射程,为此不息将身管寿命要求降到10发一下,直销商心领神会,用上了新开发的锻铁膛线枪管。合同数量20支,总价格1000盎司黄金,其中包含巨额保密费,曼宁不想让任何无关人知道这种武器的存在。货到了,秘密测试后,曼宁国王很满意。“即使他离我有整整300大步,我也有把握击毙他结束战争……”(一大步=1.4815米,古罗马长度)
    y世纪80年新年开年,自知时日无多的曼宁国王决定亲自制造这个决定性战机——一纸国书将塔斯曼皇帝约至前线谈谈,约这蛮人头子吃一炮。曼宁国王豁出去了,也许是因为儿子们都令人失望,必然会败给敌国那个极会打仗的敌人首领。那可是个空前强悍的年轻人,够厉害,这十几年曼宁国王已经吃了他多次败仗了。
    (据考证,当时的塔斯曼帝国皇帝是阿史那台吉。此人以善战著称,当时已经即位15年,那时的年龄可能在30岁左右。)
    曼宁国王对近臣说:“在我有生之年,必须结束这场战争,这样才有可能争取到平局。”
    …………
    那蛮人皇帝应约了,心里清楚这是要开一战,早就做好了准备,叫来四位气场型将军抽签,抽中的在军阵中当皇帝,演完后有赏。那天的战场,双方的国王与皇帝距离似乎很近,只有240米,可这已经超过了所有火枪的最大有效射程了。不过,这240米的最短距离对于这种新式线膛枪是个例外,这枪的有效精准射程大致在400米左右。大口径弹药,存速效果好,即使初速比小口径低些,实际打的也远。
    敌阵之中,真货蛮人皇帝比这位将军还要靠前,在最前面,坐在一段铁板加固的盾墙后面观察敌军动静。
    曼宁国王阵中,最前方盾墙暗藏6个狙击手(狙击手及其若干助手),每个狙击手备了三支弗朗哥式重火枪,实际每人也就能有机会打上三发。
    仅从命中率上看,这是一次完美的集团狙杀作战,经验丰富的狙击手们不但打死了阵中“一日皇帝”,多个疑似皇帝的敌军也在狙杀中被干掉,其中就有指挥战斗的北方军区最高司令。真皇帝慌了,只得命令帝国大军发起了一次掩护性冲锋……借着两军混战之际,这位真皇帝顺利逃离了这死亡陷阱。
    混战后,曼宁的部队控制了战场,他亲自去查探那些尸体,结果令人失望,被狙击击杀掉的假皇帝和附近其他敌军尸体都在那里,帝国军没有带走任何一具死尸,原来敌军盾墙一线矗立的那块厚铁板似乎更是直接告诉了曼宁——你输了,彻底输了。
    曼宁没有放弃希望,他跑过去仔细观察了那块铁板,上面居然有一个铁弹击穿形成的弹洞,还有大量血迹。直觉告诉曼尼,这里有人,那个人就在这里呆过。
    一位狙击手称他看到那个位置有异常闪光,这种闪光绝对是高级将领用的望远镜,就用第一发子弹攻击了这个位置。
    “你确信第一枪打了这里?”曼宁不断询问,多次确认后当场重重的赏了他。这让全军将士都清楚的明白发生了什么。
    其实当时倒毙在这个位置的只是个皇帝贴身内侍,几个当兵的为了讨好上级带走了这具尸体,想挟尸领功,“这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不管咋说这得记个功”。
    狙击手开火钱几秒钟,阿史那台吉皇帝已经在望远镜里看到了敌军阵中那正在瞄准的狙击手,果断高姿匍匐逃跑。这位皇帝当时认为敌军正要使用的是火箭,一炸一片,所以快走……几秒钟后,狙击手枪响了,正在收拾御用板凳的内侍就成了替死鬼,又死了个假皇帝。
    兴高采烈的曼宁率部回撤时遭遇了伏击,坠落马下,此后数年都是卧病在床,据记载“国王每日肩上流脓血,久治不愈”。后世历史学家分析,曼宁是在战斗中被塔斯曼帝国军用含砷合金毒箭头射下马的,因此伤口长期不愈,反复感染。
    …………
    那次不走运的狙击没有杀掉敌国皇帝,但却让当时在场的卢撒王子充分意识到大口径火器的巨大威力,多年后他注意到了国外有一种更厉害的武器——火炮,“这就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决战兵器。”
    ;

章节目录

大国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末世战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末世战车并收藏大国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