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大凌河危机
其实张定国这样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也代表着民意,然而民意,却不一定正确,而且充满着狭隘,更没有公平可言。
从百姓的角度来说,没有一个人愿意交税。可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税收,那这个国家就距离灭亡不远了。历史上的大明、还有南宋,其实都是穷死的。
在看到岳飞北伐,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而且岳飞冤死在风波亭,很多人都在骂秦桧之,也骂赵构,也骂南宋朝廷。可没有注意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大量百姓南逃至江南,可朝廷需要赈济百姓,财政开支非常大,税收非常困难,南宋朝廷的支出居然高达两亿五千万缗。
面对如此严重的财政危机,南宋王朝初期举步维艰,根本没法实现富国强兵。要将没将,要马没马,要钱没钱,北伐谈何容易呢?
当然,作者君并不是为了洗白秦桧。而是重申财政对于国家的重要性,部队是消耗财政的大户,装备需要钱,士兵需要吃粮食。
特别是战马,养战马不是放羊,不是随便找一个草地就能养活的。+马对草料的消化率只有40%左右,而牛羊对草料的消化率是50%-90%左右,马的消化率只有牛羊的一半。所以养战马往往需要添加豆类、燕麦等精饲料,一匹战马每天需要的饲料大概可以养活3个士兵。再加上骑兵本身的伙食标准,养活一个骑兵和2-3匹战马,大概需要9个普通士兵的费用。
就像现在的刘明遇,他现在可以说不缺乏马,通过战争缴获以及与林丹汗的交易,刘明遇手中的战马数量多达五万四千余匹,即使是三匹战马一名精锐骑兵,那也足以武装一万七千余名骑兵,如果是像枪骑兵这样,每名骑兵两匹战马,那足以组建两万七千余名骑兵部队,至少可以组建九个枪骑兵。
然而,事实上,刘明遇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保留五个枪骑兵的数量。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没有钱来养活。
除了财政支出防御性的开支,首先还有很多国家项目,比如说,刘明遇现在在四州十六县,设立了十六座县学,宽河书院,宽河女子学校、宽河技术学院,刘家军子弟学校,凉钢工人子弟学校等等,这些学校,更是吞金大户。
如果只是提供免费的方式,让大宁百姓送孩子进学,恐怕大宁会有三分之二的家庭不会让孩子入学,而是让他们做工,或者是帮助家里干活,半大的孩子,差不多可以当成年人使用,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
为了减少百姓的负担,刘明遇只能采取免费的基础上,提供免费的饭食,提供学校的服装,书本、教材,还有科研方面的投入。像研发新式火药、火枪、火炮。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等等,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如果刘明遇没有他的声望系统可以兑换资金,如果没有刘家军不停地打仗,不停地获得胜利,那么刘明遇一样也搞不定这一切。
众学生虽然没有赞同张定国的提议,明显可以看出,很多人其实是心动的,不交税多好?
“但是,这其实是太天真了!”
刘明遇望着众学生道:“你们想得都太简单了,就以咱们大宁为例,本侯的刘家军,在成立之初,一直承担着民部的管理职能,就像咱们大宁各州各县的城池,本侯没钱,拿什么修城墙?拿什么修房屋?没有房屋,你们住在哪里?没有钱,你们穿什么?这个税,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大家都不交税了,刘家军士兵,手中的兵器也没有办法更新换代,也没有粮食可以供给他们训练,也没有军饷发给他们,当兵如果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他们会安心打仗吗?”
众学生陷入了沉思。
刘明遇道:“前汉时期,汉高祖刘邦率领农民起义,建立了大汉王朝,可是那个时侯,大汉消灭了秦朝和六国的贵族,可是为什么门阀又成立了?又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你们想过原因吗?人与人是不同的,聪明的人会办聪明事,用最少的时间,办最大效率的事情,他们会率先实现富裕,你们在原来的村里,可能也见过,有一些,依靠着自己的勤奋,聪明,从一文不名,到身家百万,对吗?”
刘明遇用最简单的话,告诉这些学生们,要想过上好日子,光勤劳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动脑子,用人力耕地,就算累死,一个年也不过种三五亩地,用牛耕地,一年怎么也可以耕作十几亩,用牛是用人力耕地的三五倍。
如果是两头牛呢?
光说着,还没有什么说服力,刘明遇就带着众学生参观了位于武烈河河畔的木器加工厂。
这座刚刚建成的武器加工厂,摆放着十几台庞大的水力设备。
刘明遇带着学生们道:“以前制造一根枪管,使用人力钻,一天能钻进寸许,要钻好一根,得一个多月。这还需要考验技术,除非是老师傅,否则一般人根本就做不出来,如果钻偏了,这根枪管就报废了。”
“就我们面前的这台水力车床,只要水力充足,它只半个时辰就可以钻好一根枪管!”
刘明遇指着远处的平炉道:“但是,我们现在不使用这种笨办法,而是直接冷铸,这一炉就是一千五百斤钢水,只需要一个时辰,就可以铸造出五百根,这就是科学。就像我们都种了两千多年的粮食,可是玉米的产量高,红薯的产量更高,这需要你们努力学习知识……”
……
就在刘明遇带领刘家军子弟学校的学生们参加武烈河工厂的时候,大凌河的形势越来越不妙了。
正是因为刘明遇的提醒,皇太极也学会了刘家军的壕沟和胸墙战术,此时的建奴的包衣奴才在皮鞭的驱赶下没日没夜的猛挖,没几天就挖出了三道长壕,这些壕沟与刘家军的那种壕沟一样。
都是环形布置,一道壕沟与一道高高的胸墙,把大凌河城给围了起来。关宁军几度出战,试图冲出一道口子,都让建奴给打了回来,关宁军突围不成,反倒损失不小。
当然,关宁军也不是一味的要挨打,他们也将计就计诈败,引建奴来追击,建奴果然上当,一路猛追,大有一举将城门夺下的势头。然而当他们越过长壕之后,关宁军火枪、火炮齐发,将他们炸死炸伤一大片。
皇太极得知之后勃然大怒,严令不得追击败退入城的关宁军。此后建奴每次追击都是浅尝辄止,一追到长壕就回头,根本就不给关宁军任何机会。吃过好几次亏之后的关宁军也不敢再尝试独力突围了,双方在城里城外比起了耐心。
祖大寿登上城楼冲皇太极喊道:“你就围吧,城里的粮食足够我们吃两年,看你们能围到什么时候!”
皇太极道:“那本汗就围你三年!”
城里的粮食当然不可能够吃两年,关宁军虽然阔,但还没有阔到这个地步,大半个月倒还凑合。对于守城颇有心得的祖大寿同志早早就作了周密的安排,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把粮食集中起来优先供应家丁、战兵,至于商贾、役夫、班军,饿不死就行了,没必要吃那么饱。
这套做法虽说有点不地道,役夫、商贾们叫苦不迭,但还是很有效的,守军的战斗力得到了保证,也省下了不少粮食。但他很快又碰上了一个大麻烦:没柴了!
祖大寿只顾着储备粮草,却忘记了要储备干柴,大凌河城里的柴草并不多,由于被团团包围,没法出城打柴,烧掉一把少一把,很快就烧得差不多了。
关宁军极其蛋疼,没有柴,有粮食也没用啊,总不能让他们干咽面粉干嚼大米吧?好在城外还有一些干柴可以砍,关宁军瞅准机会就出击,杀出城去砍几把柴回来。
建奴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发现了关宁军的罩门,把离城门较近的柴草一扫而空,留下离得比较远的,引关宁军过来砍。当关宁军以为还可以像以前那样在自家的自留地里快乐的砍柴的时候,树丛里已经满是等着他们的大汉了为了这廉价的柴草,关宁军跟后金几乎无日不战,死伤相当惨重。
祖大寿见势不妙,严令关宁军不得再出城砍柴,拿麾下精兵的命去换几把柴这么亏本的买卖,无论如何也不能继续做下去了。
关宁军不敢再出城砍柴,只好发挥想象力和掘地三尺的精神,把整个大凌河城翻了个底朝天,能烧的东西都搜刮出来烧了煮饭,就连以前大城河城被毁时残留的木料也让他们找了出来,发挥一份余热。
再后来,连这点东西都烧光了,只好把马鞍给拆了当柴烧,大家饥一餐饱一顿的苦盼着援军,他们坚信,锦州和山海关里的关宁军一定会来支援他们的!
他们的老上司孙承宗没有让他们失望,在崇祯四年八月十六日就派出了第一批援军。
只是这批援军让他们失望了,只有两千来人,畏畏缩缩的开出营垒之后,迟疑不前,在路上磨磨蹭蹭。面对离开了坚固的营垒主动出击的关宁军,满洲八旗的正蓝旗精锐毫不留情,等到这支援军远离松山、杏山营垒之后伏兵齐出,铁骑如风锐箭如雨,明军人仰马翻,一个照面便溃败下来。
狼狈的朝着锦州逃窜,建奴一路狂追,仗着马快轻而易举的咬住明军不停地撕咬,在他们的冲击之下,明军根本就没有办法组织起像样的抵抗,被他们割草似的一丛丛地割倒,最终这两千来人几乎全军覆没,侥幸逃回锦州的十不足一。
第一次增援以失败告终,而且败得很惨。
这次失败在孙承宗的意料之中,本来就是一次试探,要是能够成功,那才叫有鬼了。只是明军败得太快了,这次试探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什么都没有试探出来就败得不可收拾了,这让他很不满意。
皇太极同样不满意。在他看来,莽古尔泰操之过急了,用力过猛,很可能已经引起来明军的警觉,暴露了他的战略意图,下一波援军可能就不大好打了。
确实是如此,锦州方面一连七八天没有动静,这把皇太极气得半死。
- 肉肉屋
从百姓的角度来说,没有一个人愿意交税。可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税收,那这个国家就距离灭亡不远了。历史上的大明、还有南宋,其实都是穷死的。
在看到岳飞北伐,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而且岳飞冤死在风波亭,很多人都在骂秦桧之,也骂赵构,也骂南宋朝廷。可没有注意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大量百姓南逃至江南,可朝廷需要赈济百姓,财政开支非常大,税收非常困难,南宋朝廷的支出居然高达两亿五千万缗。
面对如此严重的财政危机,南宋王朝初期举步维艰,根本没法实现富国强兵。要将没将,要马没马,要钱没钱,北伐谈何容易呢?
当然,作者君并不是为了洗白秦桧。而是重申财政对于国家的重要性,部队是消耗财政的大户,装备需要钱,士兵需要吃粮食。
特别是战马,养战马不是放羊,不是随便找一个草地就能养活的。+马对草料的消化率只有40%左右,而牛羊对草料的消化率是50%-90%左右,马的消化率只有牛羊的一半。所以养战马往往需要添加豆类、燕麦等精饲料,一匹战马每天需要的饲料大概可以养活3个士兵。再加上骑兵本身的伙食标准,养活一个骑兵和2-3匹战马,大概需要9个普通士兵的费用。
就像现在的刘明遇,他现在可以说不缺乏马,通过战争缴获以及与林丹汗的交易,刘明遇手中的战马数量多达五万四千余匹,即使是三匹战马一名精锐骑兵,那也足以武装一万七千余名骑兵,如果是像枪骑兵这样,每名骑兵两匹战马,那足以组建两万七千余名骑兵部队,至少可以组建九个枪骑兵。
然而,事实上,刘明遇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保留五个枪骑兵的数量。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没有钱来养活。
除了财政支出防御性的开支,首先还有很多国家项目,比如说,刘明遇现在在四州十六县,设立了十六座县学,宽河书院,宽河女子学校、宽河技术学院,刘家军子弟学校,凉钢工人子弟学校等等,这些学校,更是吞金大户。
如果只是提供免费的方式,让大宁百姓送孩子进学,恐怕大宁会有三分之二的家庭不会让孩子入学,而是让他们做工,或者是帮助家里干活,半大的孩子,差不多可以当成年人使用,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
为了减少百姓的负担,刘明遇只能采取免费的基础上,提供免费的饭食,提供学校的服装,书本、教材,还有科研方面的投入。像研发新式火药、火枪、火炮。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等等,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如果刘明遇没有他的声望系统可以兑换资金,如果没有刘家军不停地打仗,不停地获得胜利,那么刘明遇一样也搞不定这一切。
众学生虽然没有赞同张定国的提议,明显可以看出,很多人其实是心动的,不交税多好?
“但是,这其实是太天真了!”
刘明遇望着众学生道:“你们想得都太简单了,就以咱们大宁为例,本侯的刘家军,在成立之初,一直承担着民部的管理职能,就像咱们大宁各州各县的城池,本侯没钱,拿什么修城墙?拿什么修房屋?没有房屋,你们住在哪里?没有钱,你们穿什么?这个税,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大家都不交税了,刘家军士兵,手中的兵器也没有办法更新换代,也没有粮食可以供给他们训练,也没有军饷发给他们,当兵如果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他们会安心打仗吗?”
众学生陷入了沉思。
刘明遇道:“前汉时期,汉高祖刘邦率领农民起义,建立了大汉王朝,可是那个时侯,大汉消灭了秦朝和六国的贵族,可是为什么门阀又成立了?又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你们想过原因吗?人与人是不同的,聪明的人会办聪明事,用最少的时间,办最大效率的事情,他们会率先实现富裕,你们在原来的村里,可能也见过,有一些,依靠着自己的勤奋,聪明,从一文不名,到身家百万,对吗?”
刘明遇用最简单的话,告诉这些学生们,要想过上好日子,光勤劳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动脑子,用人力耕地,就算累死,一个年也不过种三五亩地,用牛耕地,一年怎么也可以耕作十几亩,用牛是用人力耕地的三五倍。
如果是两头牛呢?
光说着,还没有什么说服力,刘明遇就带着众学生参观了位于武烈河河畔的木器加工厂。
这座刚刚建成的武器加工厂,摆放着十几台庞大的水力设备。
刘明遇带着学生们道:“以前制造一根枪管,使用人力钻,一天能钻进寸许,要钻好一根,得一个多月。这还需要考验技术,除非是老师傅,否则一般人根本就做不出来,如果钻偏了,这根枪管就报废了。”
“就我们面前的这台水力车床,只要水力充足,它只半个时辰就可以钻好一根枪管!”
刘明遇指着远处的平炉道:“但是,我们现在不使用这种笨办法,而是直接冷铸,这一炉就是一千五百斤钢水,只需要一个时辰,就可以铸造出五百根,这就是科学。就像我们都种了两千多年的粮食,可是玉米的产量高,红薯的产量更高,这需要你们努力学习知识……”
……
就在刘明遇带领刘家军子弟学校的学生们参加武烈河工厂的时候,大凌河的形势越来越不妙了。
正是因为刘明遇的提醒,皇太极也学会了刘家军的壕沟和胸墙战术,此时的建奴的包衣奴才在皮鞭的驱赶下没日没夜的猛挖,没几天就挖出了三道长壕,这些壕沟与刘家军的那种壕沟一样。
都是环形布置,一道壕沟与一道高高的胸墙,把大凌河城给围了起来。关宁军几度出战,试图冲出一道口子,都让建奴给打了回来,关宁军突围不成,反倒损失不小。
当然,关宁军也不是一味的要挨打,他们也将计就计诈败,引建奴来追击,建奴果然上当,一路猛追,大有一举将城门夺下的势头。然而当他们越过长壕之后,关宁军火枪、火炮齐发,将他们炸死炸伤一大片。
皇太极得知之后勃然大怒,严令不得追击败退入城的关宁军。此后建奴每次追击都是浅尝辄止,一追到长壕就回头,根本就不给关宁军任何机会。吃过好几次亏之后的关宁军也不敢再尝试独力突围了,双方在城里城外比起了耐心。
祖大寿登上城楼冲皇太极喊道:“你就围吧,城里的粮食足够我们吃两年,看你们能围到什么时候!”
皇太极道:“那本汗就围你三年!”
城里的粮食当然不可能够吃两年,关宁军虽然阔,但还没有阔到这个地步,大半个月倒还凑合。对于守城颇有心得的祖大寿同志早早就作了周密的安排,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把粮食集中起来优先供应家丁、战兵,至于商贾、役夫、班军,饿不死就行了,没必要吃那么饱。
这套做法虽说有点不地道,役夫、商贾们叫苦不迭,但还是很有效的,守军的战斗力得到了保证,也省下了不少粮食。但他很快又碰上了一个大麻烦:没柴了!
祖大寿只顾着储备粮草,却忘记了要储备干柴,大凌河城里的柴草并不多,由于被团团包围,没法出城打柴,烧掉一把少一把,很快就烧得差不多了。
关宁军极其蛋疼,没有柴,有粮食也没用啊,总不能让他们干咽面粉干嚼大米吧?好在城外还有一些干柴可以砍,关宁军瞅准机会就出击,杀出城去砍几把柴回来。
建奴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发现了关宁军的罩门,把离城门较近的柴草一扫而空,留下离得比较远的,引关宁军过来砍。当关宁军以为还可以像以前那样在自家的自留地里快乐的砍柴的时候,树丛里已经满是等着他们的大汉了为了这廉价的柴草,关宁军跟后金几乎无日不战,死伤相当惨重。
祖大寿见势不妙,严令关宁军不得再出城砍柴,拿麾下精兵的命去换几把柴这么亏本的买卖,无论如何也不能继续做下去了。
关宁军不敢再出城砍柴,只好发挥想象力和掘地三尺的精神,把整个大凌河城翻了个底朝天,能烧的东西都搜刮出来烧了煮饭,就连以前大城河城被毁时残留的木料也让他们找了出来,发挥一份余热。
再后来,连这点东西都烧光了,只好把马鞍给拆了当柴烧,大家饥一餐饱一顿的苦盼着援军,他们坚信,锦州和山海关里的关宁军一定会来支援他们的!
他们的老上司孙承宗没有让他们失望,在崇祯四年八月十六日就派出了第一批援军。
只是这批援军让他们失望了,只有两千来人,畏畏缩缩的开出营垒之后,迟疑不前,在路上磨磨蹭蹭。面对离开了坚固的营垒主动出击的关宁军,满洲八旗的正蓝旗精锐毫不留情,等到这支援军远离松山、杏山营垒之后伏兵齐出,铁骑如风锐箭如雨,明军人仰马翻,一个照面便溃败下来。
狼狈的朝着锦州逃窜,建奴一路狂追,仗着马快轻而易举的咬住明军不停地撕咬,在他们的冲击之下,明军根本就没有办法组织起像样的抵抗,被他们割草似的一丛丛地割倒,最终这两千来人几乎全军覆没,侥幸逃回锦州的十不足一。
第一次增援以失败告终,而且败得很惨。
这次失败在孙承宗的意料之中,本来就是一次试探,要是能够成功,那才叫有鬼了。只是明军败得太快了,这次试探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什么都没有试探出来就败得不可收拾了,这让他很不满意。
皇太极同样不满意。在他看来,莽古尔泰操之过急了,用力过猛,很可能已经引起来明军的警觉,暴露了他的战略意图,下一波援军可能就不大好打了。
确实是如此,锦州方面一连七八天没有动静,这把皇太极气得半死。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