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权威,以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的权力,应该属于盟军的最高统帅,盟军将会采取认为必要的措施执行投降协议。日本人民自由表达出来的意志,将决定日本政府的最后形式。”
在中国表示同意回复以后,重庆又念了一遍。“美国人也挺会玩文字游戏,”他感叹道,“没有否决也没有答应,只是把提条件的主动权又拉回自己这边。”
“要是我的话,”成都望着天花板,轻松地说,“也会这么干的。哪有战败国一边表示投降,一边还想立牌坊的。”
“好像你有权力写这回复一样。”
“别在意这种细节嘛——还不能让人肖想一下?说起来,别的国家同意这回复了吗?”
“不太清楚。英国应该没意见,就是苏联……”重庆摩挲着桌上的木头花纹,情不自禁地冷笑,“今天才是苏日开战第三天,油水还没捞足呢,未必会痛快答应。”
“噢?”成都转头对着墙上地图,“不嫌打日本累啦。”
“能累什么,关东军都惊呆了,一触即溃。我看他们在东北呆得很舒服呢,舒服得恐怕都不想回国了。”一提起这事重庆就觉得心塞。赶跑了关东军,东北苏军的安排又成了另一个包袱,一个在他任内无望解决的包袱。
成都见他一脸不快,就调开话题:“先别烦恼了。再想想这回复吧,美国人是高兴了,可日本那边……他们那么喜欢抠字眼,说不定又要几天没消息了?”
不幸言中。待苏联磨磨蹭蹭地表示同意,盟军答复被统一发出,日本政局又一次变得扑朔迷离。答复中对天皇制度的含糊其辞刺激了他们,尽管裕仁对此没有很在意,却有鹰派辩称,这会让战后的天皇变成盟军的奴隶,必须斗争到底。一些中间人士也动摇了。叛乱的火势已经扩大,还有中级军官叫嚣隔离皇宫,试图刺杀主和一派人。
8月13日一早,大阪和京都与外交大臣手下官员聚集在一起,感到事态紧急。有一名官员稍感犹豫,如果坚持和平,他尊敬的上司很可能会被刺杀。京都回应说,即使有几个人遭遇刺杀,总归是光荣牺牲,好过接下来100万人的无辜丧命。
“我知道这么说很冷血,”京都恳切地说,“可是,对不起。”
一番周折,官员被她说服了。他们觉得需要再去找首相,由于收到盟军答复后的几次会议依然统一不了意见,那么又得商量出一个非常手段。
这时敲门声响起。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横滨手捏一张传单走进房间。
“大家不必惊讶。”横滨说着,举起传单,“一架b-29洒下来的,我碰巧捡到。”
传单上写,美国飞机今天不轰炸城市,因为日本政府打算投降,要让每个日本人知道投降的条件。横滨提醒他们:“如果你们要做什么,最好快点。要是军队看到上面的投降条件,军队可能会大规模叛乱。”
“还有,”横滨顿了顿,“我的辖区据说有一群士兵和工程系学生,搞了几辆汽车和武器要往首都赶。”
言下之意很明确:这群人抱着刺杀的居心。“你为什么不阻止他们?”大阪问。
“来不及了,直接听命于我的卫队不在附近。”横滨转向京都,恭敬鞠躬,“我的话说完了。许久不见,京都殿下。祝您安好。”
京都答谢了他。横滨正要出去,被大阪叫住:“东京呢?你知道他在哪儿吧?”
横滨侧过脸,半边脸颊沉浸在昏暗的室内光中,竟显出一丝伤感:“与您无关。”
大阪并不真的关心东京在哪儿。对东京数天的无作为,他虽然意外,但只要不跑出来干涉他的大事,就算东京在家里蒙头大睡也是个人自由。他们接着敲定方案,多派一些人手保护容易成为目标的高官,尽量掌握叛乱者的行动路线。另外,又要劳烦“那位大人”再次出面了。
天皇很快又一次召集内阁,要求大臣们起草天皇谕令,接受盟军的答复中止战争,甚至表示,他可以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比如在电台广播,这样能先发制人,赢得民心。大臣们觉得让尊贵的天皇做现场广播是不可想象的,于是请天皇把广播先录制下来。
这一天无比紧张,人们一边起草修改谕令,一边担心不知何时会逼近的叛乱。另一边,一名坚决主战的少校纠集了一群同伙,想要占领皇宫,毁掉天皇的讲话录音。
政变在夜里发生,而且一开始就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准备广播的nhk大楼被叛乱者占领,皇宫也被封锁起来。深更半夜,市民们不明就里地被吵醒,发现一队士兵在急速通过街道。一名黑色衣服的男子拦下他们,问他们要往哪里去。黑衣男子的声音不怒自威,用的是对下属说话的口气。领头的军官很不耐烦,要男子走开,别耽误他们。
“还不快让路!”几句话过后,军官耐心尽失地吼道。
“你这样急躁不太好吧?”男子没有被激怒,只是眯起眼睛,“知道我是谁?”
从三步的距离内,军官能看到男子黑衣上精美的纹饰,说明这不是一介平民。但是交给他的任务已经不能再拖,既然敢阻止天皇谕令,向一个来路不明的贵族动手也不算大事了。他拔枪便射,被对方灵活地闪开。眼见对方也要掏出□□,他恼怒地一挥手,后面的士兵把一颗手榴弹扔了过去。
手榴弹当场炸开。黑衣男子做了一个闪避的动作,但还是被掀出两米,显然受伤不轻,没能再爬起来。
军官很想为被耽误的时间再过去踢上一脚。时间宝贵,他只是回到车上,带着他的士兵们扬长而去,留下一串引擎轰鸣的残响。被吵醒的市民们又关上窗睡了,在一个三天两头被空袭的城市,一颗手榴弹早就不会让他们吃惊了。至于那个倒在地上的受伤男子,天知道跟军方有什么过节,还是不要去招惹为妙。
东京躺在脏兮兮的地上,捂住腹部的伤口。一小会儿后,他忍着剧痛翻了个身,想一点点地爬起来。光是用手肘撑起上身就让他觉得全身的汗都要流光了。紧接着,一个新的事实让他上身都没撑住,重新跌回地上:他什么都看不见了。
这片国土正处于崩溃的漩涡,这座城市正是漩涡中心。四周却笼罩着可怕的寂静,封死呐喊与呼号。寂静与黑暗一起,好似薄雾一般缓缓包裹住东京。
痛的时间长了,神经变得麻木。对那场会面后段的记忆回到他脑海,录像带一样清楚无误地放映着。比临场更清晰,更少情绪的滋扰,他想慢,录像就放慢;他想定格,重要的那一刻画面就停下来。
在中国表示同意回复以后,重庆又念了一遍。“美国人也挺会玩文字游戏,”他感叹道,“没有否决也没有答应,只是把提条件的主动权又拉回自己这边。”
“要是我的话,”成都望着天花板,轻松地说,“也会这么干的。哪有战败国一边表示投降,一边还想立牌坊的。”
“好像你有权力写这回复一样。”
“别在意这种细节嘛——还不能让人肖想一下?说起来,别的国家同意这回复了吗?”
“不太清楚。英国应该没意见,就是苏联……”重庆摩挲着桌上的木头花纹,情不自禁地冷笑,“今天才是苏日开战第三天,油水还没捞足呢,未必会痛快答应。”
“噢?”成都转头对着墙上地图,“不嫌打日本累啦。”
“能累什么,关东军都惊呆了,一触即溃。我看他们在东北呆得很舒服呢,舒服得恐怕都不想回国了。”一提起这事重庆就觉得心塞。赶跑了关东军,东北苏军的安排又成了另一个包袱,一个在他任内无望解决的包袱。
成都见他一脸不快,就调开话题:“先别烦恼了。再想想这回复吧,美国人是高兴了,可日本那边……他们那么喜欢抠字眼,说不定又要几天没消息了?”
不幸言中。待苏联磨磨蹭蹭地表示同意,盟军答复被统一发出,日本政局又一次变得扑朔迷离。答复中对天皇制度的含糊其辞刺激了他们,尽管裕仁对此没有很在意,却有鹰派辩称,这会让战后的天皇变成盟军的奴隶,必须斗争到底。一些中间人士也动摇了。叛乱的火势已经扩大,还有中级军官叫嚣隔离皇宫,试图刺杀主和一派人。
8月13日一早,大阪和京都与外交大臣手下官员聚集在一起,感到事态紧急。有一名官员稍感犹豫,如果坚持和平,他尊敬的上司很可能会被刺杀。京都回应说,即使有几个人遭遇刺杀,总归是光荣牺牲,好过接下来100万人的无辜丧命。
“我知道这么说很冷血,”京都恳切地说,“可是,对不起。”
一番周折,官员被她说服了。他们觉得需要再去找首相,由于收到盟军答复后的几次会议依然统一不了意见,那么又得商量出一个非常手段。
这时敲门声响起。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横滨手捏一张传单走进房间。
“大家不必惊讶。”横滨说着,举起传单,“一架b-29洒下来的,我碰巧捡到。”
传单上写,美国飞机今天不轰炸城市,因为日本政府打算投降,要让每个日本人知道投降的条件。横滨提醒他们:“如果你们要做什么,最好快点。要是军队看到上面的投降条件,军队可能会大规模叛乱。”
“还有,”横滨顿了顿,“我的辖区据说有一群士兵和工程系学生,搞了几辆汽车和武器要往首都赶。”
言下之意很明确:这群人抱着刺杀的居心。“你为什么不阻止他们?”大阪问。
“来不及了,直接听命于我的卫队不在附近。”横滨转向京都,恭敬鞠躬,“我的话说完了。许久不见,京都殿下。祝您安好。”
京都答谢了他。横滨正要出去,被大阪叫住:“东京呢?你知道他在哪儿吧?”
横滨侧过脸,半边脸颊沉浸在昏暗的室内光中,竟显出一丝伤感:“与您无关。”
大阪并不真的关心东京在哪儿。对东京数天的无作为,他虽然意外,但只要不跑出来干涉他的大事,就算东京在家里蒙头大睡也是个人自由。他们接着敲定方案,多派一些人手保护容易成为目标的高官,尽量掌握叛乱者的行动路线。另外,又要劳烦“那位大人”再次出面了。
天皇很快又一次召集内阁,要求大臣们起草天皇谕令,接受盟军的答复中止战争,甚至表示,他可以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比如在电台广播,这样能先发制人,赢得民心。大臣们觉得让尊贵的天皇做现场广播是不可想象的,于是请天皇把广播先录制下来。
这一天无比紧张,人们一边起草修改谕令,一边担心不知何时会逼近的叛乱。另一边,一名坚决主战的少校纠集了一群同伙,想要占领皇宫,毁掉天皇的讲话录音。
政变在夜里发生,而且一开始就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准备广播的nhk大楼被叛乱者占领,皇宫也被封锁起来。深更半夜,市民们不明就里地被吵醒,发现一队士兵在急速通过街道。一名黑色衣服的男子拦下他们,问他们要往哪里去。黑衣男子的声音不怒自威,用的是对下属说话的口气。领头的军官很不耐烦,要男子走开,别耽误他们。
“还不快让路!”几句话过后,军官耐心尽失地吼道。
“你这样急躁不太好吧?”男子没有被激怒,只是眯起眼睛,“知道我是谁?”
从三步的距离内,军官能看到男子黑衣上精美的纹饰,说明这不是一介平民。但是交给他的任务已经不能再拖,既然敢阻止天皇谕令,向一个来路不明的贵族动手也不算大事了。他拔枪便射,被对方灵活地闪开。眼见对方也要掏出□□,他恼怒地一挥手,后面的士兵把一颗手榴弹扔了过去。
手榴弹当场炸开。黑衣男子做了一个闪避的动作,但还是被掀出两米,显然受伤不轻,没能再爬起来。
军官很想为被耽误的时间再过去踢上一脚。时间宝贵,他只是回到车上,带着他的士兵们扬长而去,留下一串引擎轰鸣的残响。被吵醒的市民们又关上窗睡了,在一个三天两头被空袭的城市,一颗手榴弹早就不会让他们吃惊了。至于那个倒在地上的受伤男子,天知道跟军方有什么过节,还是不要去招惹为妙。
东京躺在脏兮兮的地上,捂住腹部的伤口。一小会儿后,他忍着剧痛翻了个身,想一点点地爬起来。光是用手肘撑起上身就让他觉得全身的汗都要流光了。紧接着,一个新的事实让他上身都没撑住,重新跌回地上:他什么都看不见了。
这片国土正处于崩溃的漩涡,这座城市正是漩涡中心。四周却笼罩着可怕的寂静,封死呐喊与呼号。寂静与黑暗一起,好似薄雾一般缓缓包裹住东京。
痛的时间长了,神经变得麻木。对那场会面后段的记忆回到他脑海,录像带一样清楚无误地放映着。比临场更清晰,更少情绪的滋扰,他想慢,录像就放慢;他想定格,重要的那一刻画面就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