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司马懿早早便入了北宫,来到自己日常办公的东阁之内。
    轻轻推开房门,里面的摆设陈列都没有半点灰尘,显然是内侍们昨日刚刚收拾过的。
    等了几炷香的时间,卫臻才缓步从外走来。身后还随着十名手中捧着各色文件的内侍。
    陛下不在洛阳的这段时间,卫臻都是在尚书台办公,自然也谈不上入宫来到西阁之中。
    今日正要将尚书台中的文件都搬过来。
    “司空今日来得这般早。”卫臻离着一丈远,主动拱手朝着司马懿问候了起来。
    “公振也不晚。”司马懿笑着看向了卫臻身后随着的内侍们:“尚书台这般繁忙吗?”
    卫臻略带歉意的一笑:“也谈不上多忙,六部尚书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说罢,卫臻指了指内侍们捧着的文书:“这些多半都是这半年多来,朝廷对各类事情处置结果的存档。”
    “我从尚书台带过来,一则是给司空过目,二来也要在陛下召见之时、以备陛下咨询。”
    司马懿笑道:“公振想的还真是周道啊!快进来,我有事要与公振说。”
    “敢不从命?司空先请。”卫臻伸出右手,示意司马懿先进。
    司马懿轻轻颔首,而后走了进来、坐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上,还满意的摸了摸椅子光洁的扶手。
    待内侍们鱼贯而出后,司马懿也不避讳、直接说道:“公振,昨晚我在酒宴之上、听陛下的言语,似乎有要大赦天下之意。”
    “有这等事?”卫臻并不知情。
    “正是。”司马懿点头道:“公振,你家长子卫烈还在陈留老家读书呢吧?我儿子司马师也在温县。”
    “不妨你我二人一同向陛下请命,借着这个大赦的机会、将此前浮华案牵联到的士子们、尽皆开释如何?”
    卫臻轻叹一声:“不瞒司空所说,烈儿在陈留久不得见,我在洛阳也常有思念之意。”
    “司空放心,我会同司空一起、寻陛下说此事的!”
    司马懿大喜,而后又借着看文件的时机、又与卫臻谈了很多西征之时发生的事情,而卫臻也回敬以洛阳之事。
    你一条我一条,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颇有种默契之感。
    就在两人交谈甚欢之时,门外有内侍轻轻叩响了屋门:“有旨意,陛下宣卫仆射觐见。”
    卫臻与司马懿对视一眼,缓缓收去了脸上的笑意,朝着司马懿拱手说道:“劳请司空自看,陛下召我,我去去就来。”
    “不急,陛下召见是正经事。公振去吧,莫要管我。”司马懿答道。
    卫臻微微拱手,转身就朝着书房走去,却不知司马懿在背后、眯眼瞧了自己许久。
    书房内,曹睿来到门口迎接着卫臻。甫一见面,曹睿就抓住了卫臻的双手。
    “卫师傅劳苦功高!有卿坐镇洛阳、为大军足衣足食,朕定要给卫师傅算上一笔战功!”
    “陛下谬赞了。”卫臻推辞道:“臣不过是尽了本职罢了,都是臣分内之事。”
    “不过方才司空与臣说了一事,臣觉得颇有道理,愿将其禀报陛下。”
    “何事?”曹睿挑眉,好奇看向卫臻:“卫师傅快入座吧!”
    “谢陛下。”卫臻坐定之后,开口说道:“司空欲臣与他一起、进言借大赦之机,开释浮华案牵连到的士子。”
    “臣以为恰应其时。”
    曹睿有些拿不准了。
    虽说曹睿确信、卫臻是不会与司马懿站到同一个战壕里的。但毕竟卫臻的儿子卫烈也在名单之中,有些想法也是难免的。
    曹睿轻吸了口气:“果然是大赦!许允、袁侃二人,卫师傅以为也要赦吗?”
    卫臻摇头:“此二人赦免与否,实在是无关紧要。今日臣要进言的,却是从国家安危来论。”
    “何以见得?”曹睿道。
    卫臻倒也直白:“浮华案禁锢的士子近两百人,其中‘四聪八达三豫’自不必说,而其余的诸多士子,要么来自宛洛汝颖的士人家族,要么都是大魏在洛阳的高官之子。”
    “浮华案至今已经有一年多,若是以禁锢作为惩戒,想必时间已经足够了。”
    曹睿叹了一声:“朕知道。汉桓帝第一次党锢之祸,就是借着改元和大赦天下的机会,将党人尽数开释了的。”
    “若朕再拖,这些人会不会以为朕还不如汉桓帝了?”
    卫臻解释道:“陛下自是圣君,何须与那种人相比?”
    “不过汉末乱局,大半根源都是要系在党锢之祸上的。”
    “士人无法做官,对朝廷和君王自然心怀怨念。”
    “而如今陛下禁锢的多是重臣、高官之子。不论这些人悔过与否,若长此以往,恐怕大臣们心中会有怨言。”
    曹睿默然不语。
    这些事情,曹睿心中如明镜般一清二楚。
    但清楚归清楚,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却还是难免不情愿了起来。在原本的历史中,曹氏大权旁落于司马氏之手,并非曹氏代汉一般依据武力而行,而更多的是如寄生一般的篡夺。
    原历史中,司马懿借助其在大魏为官的便利,借助姻亲、执政、军权,逐渐将大魏的一众高官都笼络到了自己的身边。
    司马懿与河内司马氏的人脉网络,与大魏的高官重臣,几乎是重合的。
    在高平陵之变以前,司马懿的正面形象使得众人听信于他。
    在政变发生之后、司马懿专权之举已显之时,仍然有着那么多的大臣拥护司马懿。
    并非强权两个字就能解释的。
    其中包含了多少对大魏的不满呢?
    原历史中,遗诏之时、最为关键的刘放孙资二人,他们的儿子都因浮华案、一直未能出仕。司马师、司马昭也未能出仕。
    甚至连何晏都是一般。
    他们对皇帝、对大魏怨不怨呢?人非草木,自然是怨的!
    当下的曹睿知道这一切,却也实在没有其他方法应对。政治的基本要求就是笼络人心,当下的确是到了该开释的时候了。
    曹睿看向卫臻:“所以还是要朕妥协了?”
    卫臻躬身一拜:“臣是想帮陛下笼络人心,绝非为臣子一人也!”
    “陛下明鉴!”
    曹睿点头:“朕知道卫师傅心意。”
    “不必多说,此事朕应了。但这些人开释之后,虽说不限于原籍居住,但也暂时不得做官!”
    “这件事就不要说出去了。吏部是由卫师傅管的,卫师傅给朕卡住了,听明白了吗?”
    卫臻思略了几瞬,拱手应下。
    曹睿又补了一句:“关于卫烈,卫师傅想让他去大司马处、还是大将军处为府属?朕好让他们征辟。”
    “臣替卫烈谢过陛下恩典。”卫臻道:“陈仓或者寿春均可,全凭陛下处置。”
    曹睿点头:“卫烈去过寿春找朕报信,陈留离寿春又更近一些。让他去大司马处吧!”
    “卫师傅且去,稍后朕会将卿和司空一并叫来。到时朕听你们二人之言,再做决断。”
    “臣明白了。”卫臻告辞。
    卫臻知晓,皇帝方才的意思,就是让他暂时不要透露此事。等他与司马懿一同请求之时,再一并应下。
    而曹睿支走了卫臻后,站起背着双手,向着西阁踱步而去。
    那里还有一个董昭呢!
    董昭此人最是有趣。
    从面目上看来、此人已经非常年长了。但曹睿每次与他对话之时,无论从睿智的眼神、还是中气十足的嗓音,都与外表上的年龄极不相符。
    曹睿走入了西阁,董昭连忙起身拜见。两人寒暄了几句之后,曹睿直接步入了正题。
    曹睿笑道:“朕许久不在洛阳,这西阁中少了一个大将军,朕还实在有些不习惯。”
    董昭也笑着回应道:“大将军承国事之重,在陈仓用命边事,这西阁里也不能总是臣一人。”
    “臣请陛下再为西阁挑选一人,以补上大将军的空缺。”
    “董公直爽!”曹睿哈哈大笑:“朕走遍大魏各地、却还是最喜欢与董公说话。”
    “朕倒是先有一问。”曹睿盯着董昭的双眼问道:“董公想做司徒,还是想继续在西阁任职?”
    董昭答道:“当日是臣与陛下谈及名实之论的。臣如此说、臣也欲如此行事。”
    “臣愿在西阁为陛下效命,不愿意离开陛下身边、去做一个虚名三公!”
    “还望陛下成全。”
    曹睿感慨道:“朕大略猜到了,不过还是要当面问一问董公的。”
    “朕与董公直说了吧!朕要在西阁补上一人、再补上三名侍中。”
    董昭拱手说道:“新任司徒的人选,不知陛下决定了吗?”
    曹睿点头:“让陈骠骑回洛阳养老。”
    “正得其所。”董昭轻轻点头。
    “嗯。”曹睿同样颔首应道:“不过朕方才说的这四人,董公有何见解?”
    董昭起身走到原来曹真的位子后,将椅子拉出、示意皇帝坐下:“陛下先坐,慢慢听臣为陛下分析。”
    曹睿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坐到了曹真的椅子上。
    而董昭就站在桌案前,直言不讳的说道:
    “臣有一言在先,大司马、大将军二人皆在外统兵。当下之急不是继续收拢中军之权,而是要以内制外了!”(本章完)

章节目录

三国:我不是曹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李一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一振并收藏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