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169三昧真火
第170章 169三昧真火
炼丹时全神贯注,转眼一个时辰就过去。
真气源源不断地流逝,这时候他才知道,圆参说打通三条正经勉强能炼一炉丹药并非玩笑话。
即使李存孝有木蛟火蛇两个魔头加持,真气的储量是一般黄庭三脉的一倍,仍然有种疲惫的感觉。
用于炼丹的真气倒是足够,但持续不断地输出,还要密切关注丹炉里的温度和丹药的形态变化,精神上的疲惫远比肉体上的疲惫多得多。
如果真的只是普通的黄庭入门武者,那等到开炉的时候,怕是也只剩下走路的力气了。
“结束了吗?”
在外面盯了一个时辰的德聪带着徒弟走了进来。
受罪的不仅是李存孝,两人一样是在旁边看了一个时辰。
其实原本他们以为等不了这么久,毕竟李存孝是头一回炼丹,德正根本就不指望对方第一次成功,都已经做好对方炸炉的准备了。
到时候他也好出来指点一番,让李存孝心里对炼丹多一些敬畏,知耻而后勇,之后才好用心帮他处理材料嘛。
没想到这么一站,就是一个时辰过去。
虽然隔着老远看不清丹炉中的情况,但只看李存孝的神情变化,德聪也能知道,这一个时辰里,前者出错不止一次,只不过应该都不是大问题,最后也才抢救了回来。
否则,对方现在的表情便不会这么平淡了。
“德聪首座,圆参师兄”,李存孝收回放在丹炉上的手,已经微弱如火苗的真气之火顿时熄灭。
“开炉吧,看看你第一次能成丹几颗。”
李存孝闻言点头,起身,一双肉掌直接抓住了发红发烫的丹炉。
若是天人化生之前,这高温或许还会把他烫伤,但如今他的肉身,即使是烧红的烙铁按上去,都未必留得下印子。
不过焰摩真气虽然是火属,但温度还没到能熔化铁石的地步。
能够炼制丹药,主要还是丹炉当中有特殊的结构,可以强化火力。
丹炉盖子揭开,一股袅袅烟气腾空,德聪只是微微动下鼻子,心中已经有数,但还是迫不及待地凑上前,圆参紧随其后。
三人同时朝丹炉中央看去,李存孝尤其紧张,等烟雾散了,就看到那丹炉里特地设计的托盘状结构,其中央有四颗红色的丹丸安静地躺在那里。
丹丸大体圆润,但上面有些微不明显的凹陷和凸起,近似椭圆形。
“四颗?竟然真的练成了?”
圆参以真气包裹着五指,将四颗丹药放在容器当中,细细端详。
德聪是炼丹老手了,不去看成丹,反倒是伸长了脖子,去看丹炉当中的灰烬。
李存孝一时有些忐忑。
那位东王木公处处随和,唯独涉及丹药,要求严苛。
这一炉丹药,原本按照原料分量,至少能炼出二十颗来。
如今只有四颗,显然损耗是有些大的,若是那位木公看到,必然是不合格。
但对方的境界之高,显然早就超过了天鼓寺的上限,要求必然也比寻常丹师高得多,李存孝不会拿对方的标准作为常规。
关键眼下,无论是获取更多的丹方还是实操炼丹,李存孝都需要药王院的资源。
若是德聪不满意这第一次炼丹的结果,又让他去打杂,那就有些浪费时间了。
毕竟在梦中类似的事情已经做得太多,他现在需要的是练习,应证所学。
可是炼丹就是在烧银子,这些原材料都是钱买来的,他却不是德聪的正牌弟子。
甚至按照德正的话语来猜测,他算是寄养在天鼓寺,那个便宜师父又迟迟不现身。
这种时候要想获得足够的资源,肯定是不能白拿,就好像剿杀明教一样,得为天鼓寺做贡献。
“品相中下,但念在你是第一次炼丹,还算不错。”
德聪虽然性情古怪,但对于炼丹向来是说一说一有二说二。
听见对方这么说,李存孝心里悄悄松了一口气。
“不过只成丹四颗,说明你炼制的时候,力有未逮,导致火力不均,武火胜过文火,烧毁了原料,是不是?”
“首座慧眼如炬”,李存孝点了点头。
刚开始炼丹的时候,他还能全神贯注,精准把控火候。
但半个时辰之后,精神的倦怠便不可避免。
说真的,炼丹着实是个折磨人的活计。
若是打坐练气,一个时辰也不算什么,甚至因为焰摩真气自带的特性,还很舒服。
而如果是战斗,那出道至今,李存孝还从未和人僵持过如此之久,两刻钟之内,也基本能解决。
头一次一动不动地盯着丹药调控火候,饶是他再认真仔细,也终究免不了出纰漏。
只是一个不留神,真气之火出现波动,差一点就一炉丹药全部废了。
最后还是焰摩真气品质够高,提炼的原料足够精粹,才勉强挨到最后,出了这四颗中下的丹药。
“文火武火,只是一个模糊的说辞,实际上因为不同的丹师修炼武学的不同,真气之火的质量不同,这标准也不同”
“同样的火力,在你是文火,但在我这,说不定便是武火。”
德聪说到这里的时候,眼底流露出几分羡慕。
练了几十年的丹药,他当然看得出,李存孝这第一炉丹,除了运气的成分,还有就是真气之火的品质更高,操控起来更得心应手,对药材的破坏更小,才有亡羊补牢的机会。
‘若是我有绝学级别的真气之火’
脑海里念头一闪而逝,德聪也没有刻意摆架子,只是训诫道:
“火候是炼丹的关键,多一点或者差一点,丹炉里面的变化就是天壤之别。”
“炼丹不比与人搏杀,药材也远比武者的肉体微妙脆弱。”
“武学是争斗杀戮,炼丹是斡旋造化,你若是将与人争斗的习惯带入到炼丹当中,那就很难有所成就。”
李存孝眼看对方感慨颇深的样子,不由想起德正住持说过的话语。
德聪首座不仅是炼丹的大师,其战力同样是天鼓寺中顶尖。
“好了,你修为还不够,今日炼这一炉丹也就差不多了,下午还是照样配药吧。”
德聪吩咐了一声便离开了。
平时这个时候,他也都是在丹房,不是钻研丹方,就是开炉炼丹。
今日也是李存孝头一回炼丹,他才有心来看一看。
从结果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
别人不提,就算是当初精挑细选的圆参,第一次炼丹,也是药材全部废了。
足足炼了三炉,才炼出一颗下品品相的气血丹来。
应该说,无论是药理药性,还是上手实操,李存孝的表现都给了他一个惊喜。
“以眼下进度来看,大概调教个两三月,就能让他开始处理六阶素材了。”
德聪心里思忖着,作为炼丹师,有时一炉丹从准备原料到开炉都要半年,炼制时,持续个十天半月对他来说也不稀奇。
比起之前预计的半年到一年,李存孝的这个速度已经很让人满意。
但后者却不这么想。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晚上李存孝回到自己的精舍当中,不由皱眉沉思。
“火候,火候.”
圆参告诉他说,要想把火候掌控得更好,只能是多看多练,积累经验和手感。
除此之外,便是修炼一些专门的武学。
火狱无间枪对于真气的操作本来也算细腻了,但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杀人技。
比起用来炼丹的手法,还是显得粗糙。
“东王木公那里,应该有解决之道吧?”
天黑之后,李存孝照例将枪法演练了两个时辰,直到夜深,才躺在床上,安然进入梦乡。
“契此这贼秃,着实可恨!明明是我炼制的断续丹,却被他拿去借献佛。”
天鼓寺外,太乙真人感受着胖大和尚远去的气息,恨得牙痒痒。
所谓爱屋及乌,不提青狮留在镖局的那一个脑袋,太乙真人对于镖局的各种动静,向来是十分关注。
石铁断肢重生,自然也瞒不过他。
当时他看着李存孝拿出那颗丹药,第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是当初契此拜托自己炼制的断续丹。
此时再回想,颇有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懊恼。
而可气的事还不止于此。
之前李存孝随军剿灭明教,他其实也悄悄跟在了后面。
但还没离得太近,就察觉到还有高手藏身其中,一开始还以为是明教的哪个法王来了,结果是契此在那里玩捉迷藏。
而后者回来之后,也不知是不是发现了什么,对于李存孝的盯得更紧。
搞得太乙真人大白天都不敢靠近天鼓寺,晚上也不好来得太早,只能是看着对方离开之后,才能引人入梦。
“青童”,梦境之中,熟悉的身影再度显现在眼前。
太乙真人笑着招呼了一声,这次不等他开口,李存孝便率先道:
“爹,儿子近来炼丹,真气倒是足够,倒是对于火候的控制,常觉不足。”
“不知您可有法子教我?”
太乙真人心中一喜,暗道对方终于是对炼丹生出兴趣来了。
李存孝在德聪的丹房中的事他也知道,而且同为丹师,后者的打算,只听传言他都能猜个七八分。
如今还不到和契此、李存孝摊牌的时候,梦里终究是假,现实中有个炼丹的地方,倒也符合他的心意。
‘只怕是那德聪开始让他炼丹,头一次开炉,碰了一鼻子灰’
‘好好好,正是老道一展身手的时候了’
太乙这般想着,清了清嗓子:
“所谓火候,并非一个定数,就好比药性,并非是方子上的毫厘分两。”
“什么时候用什么火候,一要看药材的性状,这我已经教过你”
“二来,则要看自身对真气的操控有多精细,这确实是要经验积累,不能假手于人。”
先是给李存孝破了一盆冷水,等对方因为侥幸心理而露出羞愧神情,他才接着道:
“不过要增强真气操控的法子,为父这里也确实有一个。”
李存孝闻言精神一振,“请您指点。”
“魔头吞吐血肉精气,化作真气,真气再经丹炉化作真火”
“如今你境界不高,偏偏真气过分强横,好比幼童拿大锤,自然是摇摇晃晃,力有未逮。”
“境界已成,自然不能退转,但对于这大锤,并非没有法子让你拿得更稳些。”
太乙真人说完,手指在李存孝额头一点,一篇简短却深奥的秘法流入心田。
这并非功法,严格来说也不是武学,因为其并不能获得魔头加持。
但李存孝阅读之后,脸上却忍不住露出喜色。
“三昧真火?”
三昧者,出自佛经梵语,智度论五曰:
“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又有称“以心合法,离邪乱,故曰三昧。”
一开始,三昧本是佛门入定修法,然而佛道二家,互相学习,其含义也逐渐更改。
入定静心为修禅的关隘,所以三昧后来也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道教三昧真火中的“三昧”,便是修行路上提纲挈领的“三宝”。
也即是是精、气、神奥秘之大成的结晶,人身修道的本源。
这一种三昧真火,号称炼化三田,上通泥丸,下彻涌泉,即刻成仙。
先不说拿来炼丹效果如何,只是这门秘法后面透露出来的信息,便弥足重要。
“武道前三境,气血、筋肉、脏腑,都是修炼血肉精气。”
“而中三境,黄庭、真形、天梯,则是修炼真气。”
“这三昧真火的法门中说,精气神三宝便是成仙成道的要旨,那想来打开玄关,就是要修炼元神了?”
李存孝虽然早有猜测,自己瞎蒙是一回事,得到他人印证又是一回事。
不过东王木公传他的这一门三昧真火,并非真正的,或者说完整的三昧真火。
他学得的三昧真火,是心火、肾火、丹田火。
此处的三昧“火”,并非是火焰,而是精华的意思。
心者火,肾者水。水火既济,而丹田总之,以精气领真气,操控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所以如果非要说的话,李存孝得到的这一门可以说只有“两昧”,精、气而已。
毕竟他如今只是第四境,离第七境玄关还早得很,就算得到了法门也修炼不出来。
不过阅读完这法门之后,心中的一些疑惑也是茅塞顿开。
原本以他的观察,东王木公修炼的该是木行真功,而德聪一直强调并且追求的却是火行真气,看上去其他五行并不可炼丹。
不过如今看来,比起五行之火,精气神三昧之火显然更为本源,炼丹自然不在话下。
不过,既然三昧真火要精、气、神三宝才能完全。
那对方的境界,只怕是
(本章完)
炼丹时全神贯注,转眼一个时辰就过去。
真气源源不断地流逝,这时候他才知道,圆参说打通三条正经勉强能炼一炉丹药并非玩笑话。
即使李存孝有木蛟火蛇两个魔头加持,真气的储量是一般黄庭三脉的一倍,仍然有种疲惫的感觉。
用于炼丹的真气倒是足够,但持续不断地输出,还要密切关注丹炉里的温度和丹药的形态变化,精神上的疲惫远比肉体上的疲惫多得多。
如果真的只是普通的黄庭入门武者,那等到开炉的时候,怕是也只剩下走路的力气了。
“结束了吗?”
在外面盯了一个时辰的德聪带着徒弟走了进来。
受罪的不仅是李存孝,两人一样是在旁边看了一个时辰。
其实原本他们以为等不了这么久,毕竟李存孝是头一回炼丹,德正根本就不指望对方第一次成功,都已经做好对方炸炉的准备了。
到时候他也好出来指点一番,让李存孝心里对炼丹多一些敬畏,知耻而后勇,之后才好用心帮他处理材料嘛。
没想到这么一站,就是一个时辰过去。
虽然隔着老远看不清丹炉中的情况,但只看李存孝的神情变化,德聪也能知道,这一个时辰里,前者出错不止一次,只不过应该都不是大问题,最后也才抢救了回来。
否则,对方现在的表情便不会这么平淡了。
“德聪首座,圆参师兄”,李存孝收回放在丹炉上的手,已经微弱如火苗的真气之火顿时熄灭。
“开炉吧,看看你第一次能成丹几颗。”
李存孝闻言点头,起身,一双肉掌直接抓住了发红发烫的丹炉。
若是天人化生之前,这高温或许还会把他烫伤,但如今他的肉身,即使是烧红的烙铁按上去,都未必留得下印子。
不过焰摩真气虽然是火属,但温度还没到能熔化铁石的地步。
能够炼制丹药,主要还是丹炉当中有特殊的结构,可以强化火力。
丹炉盖子揭开,一股袅袅烟气腾空,德聪只是微微动下鼻子,心中已经有数,但还是迫不及待地凑上前,圆参紧随其后。
三人同时朝丹炉中央看去,李存孝尤其紧张,等烟雾散了,就看到那丹炉里特地设计的托盘状结构,其中央有四颗红色的丹丸安静地躺在那里。
丹丸大体圆润,但上面有些微不明显的凹陷和凸起,近似椭圆形。
“四颗?竟然真的练成了?”
圆参以真气包裹着五指,将四颗丹药放在容器当中,细细端详。
德聪是炼丹老手了,不去看成丹,反倒是伸长了脖子,去看丹炉当中的灰烬。
李存孝一时有些忐忑。
那位东王木公处处随和,唯独涉及丹药,要求严苛。
这一炉丹药,原本按照原料分量,至少能炼出二十颗来。
如今只有四颗,显然损耗是有些大的,若是那位木公看到,必然是不合格。
但对方的境界之高,显然早就超过了天鼓寺的上限,要求必然也比寻常丹师高得多,李存孝不会拿对方的标准作为常规。
关键眼下,无论是获取更多的丹方还是实操炼丹,李存孝都需要药王院的资源。
若是德聪不满意这第一次炼丹的结果,又让他去打杂,那就有些浪费时间了。
毕竟在梦中类似的事情已经做得太多,他现在需要的是练习,应证所学。
可是炼丹就是在烧银子,这些原材料都是钱买来的,他却不是德聪的正牌弟子。
甚至按照德正的话语来猜测,他算是寄养在天鼓寺,那个便宜师父又迟迟不现身。
这种时候要想获得足够的资源,肯定是不能白拿,就好像剿杀明教一样,得为天鼓寺做贡献。
“品相中下,但念在你是第一次炼丹,还算不错。”
德聪虽然性情古怪,但对于炼丹向来是说一说一有二说二。
听见对方这么说,李存孝心里悄悄松了一口气。
“不过只成丹四颗,说明你炼制的时候,力有未逮,导致火力不均,武火胜过文火,烧毁了原料,是不是?”
“首座慧眼如炬”,李存孝点了点头。
刚开始炼丹的时候,他还能全神贯注,精准把控火候。
但半个时辰之后,精神的倦怠便不可避免。
说真的,炼丹着实是个折磨人的活计。
若是打坐练气,一个时辰也不算什么,甚至因为焰摩真气自带的特性,还很舒服。
而如果是战斗,那出道至今,李存孝还从未和人僵持过如此之久,两刻钟之内,也基本能解决。
头一次一动不动地盯着丹药调控火候,饶是他再认真仔细,也终究免不了出纰漏。
只是一个不留神,真气之火出现波动,差一点就一炉丹药全部废了。
最后还是焰摩真气品质够高,提炼的原料足够精粹,才勉强挨到最后,出了这四颗中下的丹药。
“文火武火,只是一个模糊的说辞,实际上因为不同的丹师修炼武学的不同,真气之火的质量不同,这标准也不同”
“同样的火力,在你是文火,但在我这,说不定便是武火。”
德聪说到这里的时候,眼底流露出几分羡慕。
练了几十年的丹药,他当然看得出,李存孝这第一炉丹,除了运气的成分,还有就是真气之火的品质更高,操控起来更得心应手,对药材的破坏更小,才有亡羊补牢的机会。
‘若是我有绝学级别的真气之火’
脑海里念头一闪而逝,德聪也没有刻意摆架子,只是训诫道:
“火候是炼丹的关键,多一点或者差一点,丹炉里面的变化就是天壤之别。”
“炼丹不比与人搏杀,药材也远比武者的肉体微妙脆弱。”
“武学是争斗杀戮,炼丹是斡旋造化,你若是将与人争斗的习惯带入到炼丹当中,那就很难有所成就。”
李存孝眼看对方感慨颇深的样子,不由想起德正住持说过的话语。
德聪首座不仅是炼丹的大师,其战力同样是天鼓寺中顶尖。
“好了,你修为还不够,今日炼这一炉丹也就差不多了,下午还是照样配药吧。”
德聪吩咐了一声便离开了。
平时这个时候,他也都是在丹房,不是钻研丹方,就是开炉炼丹。
今日也是李存孝头一回炼丹,他才有心来看一看。
从结果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
别人不提,就算是当初精挑细选的圆参,第一次炼丹,也是药材全部废了。
足足炼了三炉,才炼出一颗下品品相的气血丹来。
应该说,无论是药理药性,还是上手实操,李存孝的表现都给了他一个惊喜。
“以眼下进度来看,大概调教个两三月,就能让他开始处理六阶素材了。”
德聪心里思忖着,作为炼丹师,有时一炉丹从准备原料到开炉都要半年,炼制时,持续个十天半月对他来说也不稀奇。
比起之前预计的半年到一年,李存孝的这个速度已经很让人满意。
但后者却不这么想。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晚上李存孝回到自己的精舍当中,不由皱眉沉思。
“火候,火候.”
圆参告诉他说,要想把火候掌控得更好,只能是多看多练,积累经验和手感。
除此之外,便是修炼一些专门的武学。
火狱无间枪对于真气的操作本来也算细腻了,但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杀人技。
比起用来炼丹的手法,还是显得粗糙。
“东王木公那里,应该有解决之道吧?”
天黑之后,李存孝照例将枪法演练了两个时辰,直到夜深,才躺在床上,安然进入梦乡。
“契此这贼秃,着实可恨!明明是我炼制的断续丹,却被他拿去借献佛。”
天鼓寺外,太乙真人感受着胖大和尚远去的气息,恨得牙痒痒。
所谓爱屋及乌,不提青狮留在镖局的那一个脑袋,太乙真人对于镖局的各种动静,向来是十分关注。
石铁断肢重生,自然也瞒不过他。
当时他看着李存孝拿出那颗丹药,第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是当初契此拜托自己炼制的断续丹。
此时再回想,颇有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懊恼。
而可气的事还不止于此。
之前李存孝随军剿灭明教,他其实也悄悄跟在了后面。
但还没离得太近,就察觉到还有高手藏身其中,一开始还以为是明教的哪个法王来了,结果是契此在那里玩捉迷藏。
而后者回来之后,也不知是不是发现了什么,对于李存孝的盯得更紧。
搞得太乙真人大白天都不敢靠近天鼓寺,晚上也不好来得太早,只能是看着对方离开之后,才能引人入梦。
“青童”,梦境之中,熟悉的身影再度显现在眼前。
太乙真人笑着招呼了一声,这次不等他开口,李存孝便率先道:
“爹,儿子近来炼丹,真气倒是足够,倒是对于火候的控制,常觉不足。”
“不知您可有法子教我?”
太乙真人心中一喜,暗道对方终于是对炼丹生出兴趣来了。
李存孝在德聪的丹房中的事他也知道,而且同为丹师,后者的打算,只听传言他都能猜个七八分。
如今还不到和契此、李存孝摊牌的时候,梦里终究是假,现实中有个炼丹的地方,倒也符合他的心意。
‘只怕是那德聪开始让他炼丹,头一次开炉,碰了一鼻子灰’
‘好好好,正是老道一展身手的时候了’
太乙这般想着,清了清嗓子:
“所谓火候,并非一个定数,就好比药性,并非是方子上的毫厘分两。”
“什么时候用什么火候,一要看药材的性状,这我已经教过你”
“二来,则要看自身对真气的操控有多精细,这确实是要经验积累,不能假手于人。”
先是给李存孝破了一盆冷水,等对方因为侥幸心理而露出羞愧神情,他才接着道:
“不过要增强真气操控的法子,为父这里也确实有一个。”
李存孝闻言精神一振,“请您指点。”
“魔头吞吐血肉精气,化作真气,真气再经丹炉化作真火”
“如今你境界不高,偏偏真气过分强横,好比幼童拿大锤,自然是摇摇晃晃,力有未逮。”
“境界已成,自然不能退转,但对于这大锤,并非没有法子让你拿得更稳些。”
太乙真人说完,手指在李存孝额头一点,一篇简短却深奥的秘法流入心田。
这并非功法,严格来说也不是武学,因为其并不能获得魔头加持。
但李存孝阅读之后,脸上却忍不住露出喜色。
“三昧真火?”
三昧者,出自佛经梵语,智度论五曰:
“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又有称“以心合法,离邪乱,故曰三昧。”
一开始,三昧本是佛门入定修法,然而佛道二家,互相学习,其含义也逐渐更改。
入定静心为修禅的关隘,所以三昧后来也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道教三昧真火中的“三昧”,便是修行路上提纲挈领的“三宝”。
也即是是精、气、神奥秘之大成的结晶,人身修道的本源。
这一种三昧真火,号称炼化三田,上通泥丸,下彻涌泉,即刻成仙。
先不说拿来炼丹效果如何,只是这门秘法后面透露出来的信息,便弥足重要。
“武道前三境,气血、筋肉、脏腑,都是修炼血肉精气。”
“而中三境,黄庭、真形、天梯,则是修炼真气。”
“这三昧真火的法门中说,精气神三宝便是成仙成道的要旨,那想来打开玄关,就是要修炼元神了?”
李存孝虽然早有猜测,自己瞎蒙是一回事,得到他人印证又是一回事。
不过东王木公传他的这一门三昧真火,并非真正的,或者说完整的三昧真火。
他学得的三昧真火,是心火、肾火、丹田火。
此处的三昧“火”,并非是火焰,而是精华的意思。
心者火,肾者水。水火既济,而丹田总之,以精气领真气,操控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所以如果非要说的话,李存孝得到的这一门可以说只有“两昧”,精、气而已。
毕竟他如今只是第四境,离第七境玄关还早得很,就算得到了法门也修炼不出来。
不过阅读完这法门之后,心中的一些疑惑也是茅塞顿开。
原本以他的观察,东王木公修炼的该是木行真功,而德聪一直强调并且追求的却是火行真气,看上去其他五行并不可炼丹。
不过如今看来,比起五行之火,精气神三昧之火显然更为本源,炼丹自然不在话下。
不过,既然三昧真火要精、气、神三宝才能完全。
那对方的境界,只怕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