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问孙承宗:“恩师,您还进京吗?”
孙承宗道:“去,怎能不去呢,听了你的解释,我还必须进京面圣,看看皇上对这个折子是怎么说的,不过,不带军队去了,就你,袁方你跟我去一趟京城。"
“学生从命!”
……
魏忠贤听说孙承宗要进京面圣,当时被吓坏了,他知道孙承宗一定是为杨涟弹劾自己而来的,准备进宫里面求朱由校救他的性命,王体乾将魏忠贤劝住:“厂公,孙承宗只带了一人进京,您何必如此慌张!”
“他真的设有带军队前来?”
“设有。”王体乾道,“假如他真的带军队来我们反而不怕他了,完全可以给他定一个谋反之罪。”
有了王体乾的这句话,魏忠贤心安了许多,他问王体乾:“现在该如何是好?”
这次杨涟弹劾魏忠贤的危机就是王体乾为他在朱由校面前化解的。
现在王体乾己经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了,魏忠贤被升任东厂提督,就提拔了王体乾,而王体乾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按照以往的规矩,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地位是在东昌提督之上。但是王体乾为了避让魏忠贤,便将自己置于魏忠贤之下。
当时杨涟上呈的奏疏到了未由校这儿之后,朱由校把魏忠贤叫了过来责问魏忠贤,同时让王体乾在一旁诵读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
然而王体乾在诵读奏章的时候,故意将奏疏中关键的句子和事件遗漏不读,这些中切之语不能上达圣听,杨涟的目的自然没有达成。
现在魏忠贤问王体贤,孙承宗进京如何是好时,王体乾宽慰道:
“厂公无需多虑,您知道跟随孙承宗的是谁吗?”
“是谁?”
王体乾笑道:“是袁方。”
魏忠贤叫说是袁方,一百个放下了心,他知道袁方必定会像王体乾一样尽力为他魏忠贤说好话的,所以他打消了去宫里面求皇上的想法,安心地坐等孙承宗进京。
魏忠贤这个人是深受朱由校信赖的,历史上,朱由校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说魏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固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
平心而论,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面,可以看出,他还是心系大明江山的。
魏忠贤主政期间,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
由此而看出,魏忠贤也不是史书上记载的那般无恶不作。
众所周知,明朝是在朱由俭手上灭亡的,而朱由检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干掉魏忠贤,魏忠贤死了,就成为了东林党一党独大的天下,明朝亡亡于流寇,亡于东林党。
朱由校在位的时候,有名的民变只有一次,就是苏州的那一次,五人墓碑记记载的就是那件事。而朱由俭做了皇帝,民变那都不叫民变了,直接是造反,有名的人太多了,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是什么闯王,闯将,闯塌天,无奇不有。
为什么朱由校在世时魏忠贤乱政那么厉害人民却不造反,而朱由俭上位却有那么多人造反?
要知道,朱由校是个木匠皇帝,不理朝政,而朱由俭却是不贪财,不好色,每天新自理朝十几个小时,衣服上还打补丁的勤俭又勤奋的皇帝,他却把江山给丢了。
为何?
万历朝张居正时工商业得以迅猛发展,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魏忠贤上台的一项政策就是收工商税,而且是大力收工商税,为什么要收?因为朝廷没钱,当时辽东边防和军队是要钱的,魏忠贤通过大力征收工商税使得边防的钱得以着落,而且朱由校的国库的钱还是逐步增加的。而魏忠贤倒台后,东林党上台了。
?
东林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让皇帝收工商税,每当皇帝说没钱要征税的时候,他们就会说“朝廷焉能与民争利”之类的话。
在天启年间,江南光茶税一项就有20万两进账,而崇祯的时候连十万两都收不上来。那么不征工商税打仗的钱哪里来?这一笔税就算在农民的头上了,而且东林党还取消了矿税。有钱人不用交税,每年守着一亩三分地的穷苦人却是连年加税,而且东林党一帮子还取消了各地的驿馆,使得很多人失业,其中就有一个叫李自成的人。
天启年间苏州发生民变,而陕西那里的穷苦之地为何却没有?因为苏州那边的人有很多有钱人,魏忠贤的政策已经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而且你看五人墓碑记里面有几个人就是商人。陕西那边,魏忠贤没有加那些农民的税。有饭吃谁去造反?
也许你会说,崇祯时期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时期。哪朝哪代没有灾难?为什么天启时期没人反,到了崇祯年的时候造反的人那么多?就算是退一万步说,都小冰河时期了,农业大幅度减产,为什么朝廷还是往农民头上加税,而不收有钱卜的税?光种地要收税,开矿不交税?做生意不交税?有人说东林党清廉啊,从不妥协啊,为国尽忠啊什么的,东林党真的清廉?清朝入关的时候钱谦益家的钱连满人都为之瞠目,为国尽忠?后来他投降了,东林党从不妥协?就是因为他们不妥协才使得明朝丧失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当时杨嗣昌说攘外必先安内,先和鞑子谈判,尽全力把流寇剿灭了再说,然后就一帮子东林党人说什么天朝安能屈服于蛮夷之类的话,明朝不是东林党弄没的是谁?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朱由俭撞钟,文武百官无一觐见的,而唯一一个陪在崇祯帝身边的人,只有一个王承恩!!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朱由俭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他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含意了,但是悔之晚息已。
这一次,魏忠贤在袁方和王体乾的协助下,战胜了东林党人的疯狂攻击,为后面的宁远大捷垫定了基础,排除了东林党人的干扰,要知道,东林党人对袁方也是恨之入骨的。
孙承宗道:“去,怎能不去呢,听了你的解释,我还必须进京面圣,看看皇上对这个折子是怎么说的,不过,不带军队去了,就你,袁方你跟我去一趟京城。"
“学生从命!”
……
魏忠贤听说孙承宗要进京面圣,当时被吓坏了,他知道孙承宗一定是为杨涟弹劾自己而来的,准备进宫里面求朱由校救他的性命,王体乾将魏忠贤劝住:“厂公,孙承宗只带了一人进京,您何必如此慌张!”
“他真的设有带军队前来?”
“设有。”王体乾道,“假如他真的带军队来我们反而不怕他了,完全可以给他定一个谋反之罪。”
有了王体乾的这句话,魏忠贤心安了许多,他问王体乾:“现在该如何是好?”
这次杨涟弹劾魏忠贤的危机就是王体乾为他在朱由校面前化解的。
现在王体乾己经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了,魏忠贤被升任东厂提督,就提拔了王体乾,而王体乾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按照以往的规矩,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地位是在东昌提督之上。但是王体乾为了避让魏忠贤,便将自己置于魏忠贤之下。
当时杨涟上呈的奏疏到了未由校这儿之后,朱由校把魏忠贤叫了过来责问魏忠贤,同时让王体乾在一旁诵读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
然而王体乾在诵读奏章的时候,故意将奏疏中关键的句子和事件遗漏不读,这些中切之语不能上达圣听,杨涟的目的自然没有达成。
现在魏忠贤问王体贤,孙承宗进京如何是好时,王体乾宽慰道:
“厂公无需多虑,您知道跟随孙承宗的是谁吗?”
“是谁?”
王体乾笑道:“是袁方。”
魏忠贤叫说是袁方,一百个放下了心,他知道袁方必定会像王体乾一样尽力为他魏忠贤说好话的,所以他打消了去宫里面求皇上的想法,安心地坐等孙承宗进京。
魏忠贤这个人是深受朱由校信赖的,历史上,朱由校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说魏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固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
平心而论,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面,可以看出,他还是心系大明江山的。
魏忠贤主政期间,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
由此而看出,魏忠贤也不是史书上记载的那般无恶不作。
众所周知,明朝是在朱由俭手上灭亡的,而朱由检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干掉魏忠贤,魏忠贤死了,就成为了东林党一党独大的天下,明朝亡亡于流寇,亡于东林党。
朱由校在位的时候,有名的民变只有一次,就是苏州的那一次,五人墓碑记记载的就是那件事。而朱由俭做了皇帝,民变那都不叫民变了,直接是造反,有名的人太多了,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是什么闯王,闯将,闯塌天,无奇不有。
为什么朱由校在世时魏忠贤乱政那么厉害人民却不造反,而朱由俭上位却有那么多人造反?
要知道,朱由校是个木匠皇帝,不理朝政,而朱由俭却是不贪财,不好色,每天新自理朝十几个小时,衣服上还打补丁的勤俭又勤奋的皇帝,他却把江山给丢了。
为何?
万历朝张居正时工商业得以迅猛发展,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魏忠贤上台的一项政策就是收工商税,而且是大力收工商税,为什么要收?因为朝廷没钱,当时辽东边防和军队是要钱的,魏忠贤通过大力征收工商税使得边防的钱得以着落,而且朱由校的国库的钱还是逐步增加的。而魏忠贤倒台后,东林党上台了。
?
东林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让皇帝收工商税,每当皇帝说没钱要征税的时候,他们就会说“朝廷焉能与民争利”之类的话。
在天启年间,江南光茶税一项就有20万两进账,而崇祯的时候连十万两都收不上来。那么不征工商税打仗的钱哪里来?这一笔税就算在农民的头上了,而且东林党还取消了矿税。有钱人不用交税,每年守着一亩三分地的穷苦人却是连年加税,而且东林党一帮子还取消了各地的驿馆,使得很多人失业,其中就有一个叫李自成的人。
天启年间苏州发生民变,而陕西那里的穷苦之地为何却没有?因为苏州那边的人有很多有钱人,魏忠贤的政策已经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而且你看五人墓碑记里面有几个人就是商人。陕西那边,魏忠贤没有加那些农民的税。有饭吃谁去造反?
也许你会说,崇祯时期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时期。哪朝哪代没有灾难?为什么天启时期没人反,到了崇祯年的时候造反的人那么多?就算是退一万步说,都小冰河时期了,农业大幅度减产,为什么朝廷还是往农民头上加税,而不收有钱卜的税?光种地要收税,开矿不交税?做生意不交税?有人说东林党清廉啊,从不妥协啊,为国尽忠啊什么的,东林党真的清廉?清朝入关的时候钱谦益家的钱连满人都为之瞠目,为国尽忠?后来他投降了,东林党从不妥协?就是因为他们不妥协才使得明朝丧失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当时杨嗣昌说攘外必先安内,先和鞑子谈判,尽全力把流寇剿灭了再说,然后就一帮子东林党人说什么天朝安能屈服于蛮夷之类的话,明朝不是东林党弄没的是谁?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朱由俭撞钟,文武百官无一觐见的,而唯一一个陪在崇祯帝身边的人,只有一个王承恩!!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朱由俭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他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含意了,但是悔之晚息已。
这一次,魏忠贤在袁方和王体乾的协助下,战胜了东林党人的疯狂攻击,为后面的宁远大捷垫定了基础,排除了东林党人的干扰,要知道,东林党人对袁方也是恨之入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