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走访了一下被招募来的农民。她对于农事所知不多,因此这事儿就不掺和了,全权委托给懂行的人,一些在秦府多年的老伙计。
穿着一身便服,在农民应征排队的地方走了一圈。秦良玉发现这来应招的农民也分情况。
有的是家里有人在秦家堡做工,知道这里条件非常优渥,出于报恩或者谋求更好的生活,而来应征。
这些人表情轻松,衣着打扮上也能看得出来过的不错。
还有一些人就表情凝重多了,衣着打扮也略显寒酸破旧。
秦良玉明白,现在在忠州一带,能否给秦家堡打工,这是完全两个阶级的人。
她对这些衣着褴褛之人怎么个情况其实更感兴趣一些。
凑在他们附近,默默听了会儿闲话,秦良玉大概摸清楚了状况。
这些百姓大多都是有家有口的贫民,因为人口多老幼多所以经济最困难。加入是一个单身青壮年家里有田,和人借一石半粮食就能把一年熬过去,也还是容易找到地方借的。家里拖家带口五六张嘴,就起码要借八、九石粮食,现在西南一带正值兵荒马乱的时节,米面价格都是蹭蹭上涨,要借那么多粮食就难办了。
西南乱了一年多了,在李化龙来之前,经常被杨应龙的叛军劫掠,尤其是播州周边的县市,很多粮食都在战前被杨应龙抢走了,现在那一带的居民根本无以为继,只能四处逃难。
原先二两一石的米价都涨到四两一石了,估计就算杨应龙之乱平息,这飘在天上的米价没有个半年也降不下去了。这种光景下,没有足够的银子,根本买不到救命的粮食啊。
跟招募的人嘱咐了几句,优先照顾这些外地人,秦良玉便快步跑回住处去了。
她之所以火急火燎的回家,是像找个人,徐光启。
之前闲着无聊,秦良玉曾经跟这位大牛人探讨过他正在翻译的几本西洋著作,其中有一本名叫《泰西水法》的,好像包含了不少灌溉的方式。
看到这些贫苦的农民,秦良玉动了恻隐之心,况且她本来也不打算用老式方法雇佣农民种地收租,秦良玉要搞农业不是只当个大地主就满足了的。
找到徐光启,向他说明了来意。
徐光启也很激动,连连点头,立刻找来了这本书。
秦良玉点头称谢,拿着已经翻译出草稿的《泰西水法》研究了起来。
寻摸了半天,她找到一个好东西,龙尾车。
这种设备又叫阿基米德螺旋管,从书本上写的是相传阿基米德发明的,利用圆筒内螺旋轮转上升而提水的一众工具。龙尾车外面是一层铁壳,里面是一个长长的布满螺旋桨叶的旋转轴,旋转轴不停旋转,让水在旋转轴叶片底部滚动,逐渐提高水位。
旋转轴上面一个轴接部上轴承降低摩擦。下面的一个转动轴接口处要深入水下,秦良玉研究了一下,决定用黄铜做一个球压在一个铜套上,也可以降低旋转时候的摩擦力。水车的主要部位秦良玉打算采用熟铁铸造,内外刷漆防锈。
这种水车非常好用,有用力节省,效率高的特点,一个人操作这种水车效率可以比得上十个人操作传统龙骨车。甚至一直到现代社会,这种水车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之中,在提升流体和粉末的时候采用。
徐光启虽然翻译了《泰西水法》,但是他对这种水车的了解也并不是太多。因为一般地方根本造不了,再好的东西停留在图纸上也是无源之水。
这队秦良玉来说倒是不成问题,她的作坊能铸造火炮,有足够强力的铸造技术,锻造这种龙骨车可以说是不在话下。
结合书本上的情况,秦良玉画好了图纸,交付给了炮匠们铸模。秦良玉和徐光启现场解说,炮匠们鼓捣了好几天之后,铸造出了旋转叶片和外面套管的铁模子,组装成功。接下来用铁模子批量浇铸就是了。
第一台水车很快就做好了。秦良玉把水车架到小河上试验抽水。转动轴一转动,便看到哗啦啦的水从水车里流淌了出来。秦良玉让水车一直在河边抽水,知道灌满了六亩田地,算下来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这样算下来,一个人一天可以灌溉三十多亩田地,比其他水车可是强太多了。
围观的百姓们看到摇动的水车抽出哗啦啦的水流,顿时掌声雷动。这些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人都是欢呼雀跃,庆祝秦家堡的主人又发明了一个新东西,估计这新事物又能给百姓带来不少新福祉。
龙尾车的高效对农业不发达的大明朝非常重要。
比如种植小麦的话,要把握时令,需要在某些时令前后几天进行浇灌,有底墒水、冬灌、头水、二水、三水的说法。传统水车的效率不高,在紧张有限的灌水时令中就只能灌溉河边有限的几亩土地,用低效率水车来灌溉更多田地会耽误了时令,属于捡芝麻丢西瓜的行为,最终只能让农作物收成大大下降。
水车的高效率,才能让更多的田地得到及时的灌溉。
而且这种龙尾车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优点,就是适用范围特别广。只要底下的水能够漫过龙尾车底下的叶片就能起作用,能抽水,不管底下是水塘还是小溪流都可以,但凡有一点点水面都行。不想筒车那样要求水流速度,强调入水深度。
秦良玉用铸造法制造的龙尾车长约六米,重量大概一百三十多斤,可以轻松把河里的水抽高三米多。水车主要部位用熟铁铸造,加上人工和轴承价格,造价十一两一台,可以作为一个商品大规模推广。比较麻烦的一点是需要经常维护,刷漆防锈,重庆地区湿气大,估计光每年的维护费用就要二两银子上下。如果秦良玉真的要大规模推广,估计要组织一支专业的售后服务队伍才行。
不过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起荒地变为农田,比起大大提高的浇灌效率,这每年二两银子还是非常值得的,也是能赚回来的。
穿着一身便服,在农民应征排队的地方走了一圈。秦良玉发现这来应招的农民也分情况。
有的是家里有人在秦家堡做工,知道这里条件非常优渥,出于报恩或者谋求更好的生活,而来应征。
这些人表情轻松,衣着打扮上也能看得出来过的不错。
还有一些人就表情凝重多了,衣着打扮也略显寒酸破旧。
秦良玉明白,现在在忠州一带,能否给秦家堡打工,这是完全两个阶级的人。
她对这些衣着褴褛之人怎么个情况其实更感兴趣一些。
凑在他们附近,默默听了会儿闲话,秦良玉大概摸清楚了状况。
这些百姓大多都是有家有口的贫民,因为人口多老幼多所以经济最困难。加入是一个单身青壮年家里有田,和人借一石半粮食就能把一年熬过去,也还是容易找到地方借的。家里拖家带口五六张嘴,就起码要借八、九石粮食,现在西南一带正值兵荒马乱的时节,米面价格都是蹭蹭上涨,要借那么多粮食就难办了。
西南乱了一年多了,在李化龙来之前,经常被杨应龙的叛军劫掠,尤其是播州周边的县市,很多粮食都在战前被杨应龙抢走了,现在那一带的居民根本无以为继,只能四处逃难。
原先二两一石的米价都涨到四两一石了,估计就算杨应龙之乱平息,这飘在天上的米价没有个半年也降不下去了。这种光景下,没有足够的银子,根本买不到救命的粮食啊。
跟招募的人嘱咐了几句,优先照顾这些外地人,秦良玉便快步跑回住处去了。
她之所以火急火燎的回家,是像找个人,徐光启。
之前闲着无聊,秦良玉曾经跟这位大牛人探讨过他正在翻译的几本西洋著作,其中有一本名叫《泰西水法》的,好像包含了不少灌溉的方式。
看到这些贫苦的农民,秦良玉动了恻隐之心,况且她本来也不打算用老式方法雇佣农民种地收租,秦良玉要搞农业不是只当个大地主就满足了的。
找到徐光启,向他说明了来意。
徐光启也很激动,连连点头,立刻找来了这本书。
秦良玉点头称谢,拿着已经翻译出草稿的《泰西水法》研究了起来。
寻摸了半天,她找到一个好东西,龙尾车。
这种设备又叫阿基米德螺旋管,从书本上写的是相传阿基米德发明的,利用圆筒内螺旋轮转上升而提水的一众工具。龙尾车外面是一层铁壳,里面是一个长长的布满螺旋桨叶的旋转轴,旋转轴不停旋转,让水在旋转轴叶片底部滚动,逐渐提高水位。
旋转轴上面一个轴接部上轴承降低摩擦。下面的一个转动轴接口处要深入水下,秦良玉研究了一下,决定用黄铜做一个球压在一个铜套上,也可以降低旋转时候的摩擦力。水车的主要部位秦良玉打算采用熟铁铸造,内外刷漆防锈。
这种水车非常好用,有用力节省,效率高的特点,一个人操作这种水车效率可以比得上十个人操作传统龙骨车。甚至一直到现代社会,这种水车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之中,在提升流体和粉末的时候采用。
徐光启虽然翻译了《泰西水法》,但是他对这种水车的了解也并不是太多。因为一般地方根本造不了,再好的东西停留在图纸上也是无源之水。
这队秦良玉来说倒是不成问题,她的作坊能铸造火炮,有足够强力的铸造技术,锻造这种龙骨车可以说是不在话下。
结合书本上的情况,秦良玉画好了图纸,交付给了炮匠们铸模。秦良玉和徐光启现场解说,炮匠们鼓捣了好几天之后,铸造出了旋转叶片和外面套管的铁模子,组装成功。接下来用铁模子批量浇铸就是了。
第一台水车很快就做好了。秦良玉把水车架到小河上试验抽水。转动轴一转动,便看到哗啦啦的水从水车里流淌了出来。秦良玉让水车一直在河边抽水,知道灌满了六亩田地,算下来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这样算下来,一个人一天可以灌溉三十多亩田地,比其他水车可是强太多了。
围观的百姓们看到摇动的水车抽出哗啦啦的水流,顿时掌声雷动。这些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人都是欢呼雀跃,庆祝秦家堡的主人又发明了一个新东西,估计这新事物又能给百姓带来不少新福祉。
龙尾车的高效对农业不发达的大明朝非常重要。
比如种植小麦的话,要把握时令,需要在某些时令前后几天进行浇灌,有底墒水、冬灌、头水、二水、三水的说法。传统水车的效率不高,在紧张有限的灌水时令中就只能灌溉河边有限的几亩土地,用低效率水车来灌溉更多田地会耽误了时令,属于捡芝麻丢西瓜的行为,最终只能让农作物收成大大下降。
水车的高效率,才能让更多的田地得到及时的灌溉。
而且这种龙尾车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优点,就是适用范围特别广。只要底下的水能够漫过龙尾车底下的叶片就能起作用,能抽水,不管底下是水塘还是小溪流都可以,但凡有一点点水面都行。不想筒车那样要求水流速度,强调入水深度。
秦良玉用铸造法制造的龙尾车长约六米,重量大概一百三十多斤,可以轻松把河里的水抽高三米多。水车主要部位用熟铁铸造,加上人工和轴承价格,造价十一两一台,可以作为一个商品大规模推广。比较麻烦的一点是需要经常维护,刷漆防锈,重庆地区湿气大,估计光每年的维护费用就要二两银子上下。如果秦良玉真的要大规模推广,估计要组织一支专业的售后服务队伍才行。
不过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起荒地变为农田,比起大大提高的浇灌效率,这每年二两银子还是非常值得的,也是能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