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祐元年腊月三十,蔡兴柏攻破澧阳城,天祐二年正月初二,报捷露布便已经传到了韩端手上。
    倒不是蔡兴柏急着报功,而是在剿灭李整、收复澧阳之后,接下来的招抚蛮人、安定民心、土断分田、组织春耕,以及组建府军等等,都已经没他什么事了。
    但他还得等到朝廷委派的太守、县令以及骠骑府来人接手诸般事务之后才能离开。
    大明开国以后,废除了南朝沿袭已久的州郡外军制度,方镇刺史、太守无将军号,不掌军权,也不再设州郡兵马,转由府军取而代之。
    虽然同为府军,但明朝的府军与北周的府军又完全不同。
    北周的府军是建立在六柱国大将军的基础上的。
    六柱国各领一军,称为六军,柱国之下,各设二大将军,共十二大将军;每大将军,又各设二开府,共二十四开府;每开府下,又各设二仪同,共四十八仪同。
    府兵的兵力配备是每仪同领兵千人,开府领兵二千,大将军领兵四千,柱国大将军领兵八千,总兵力近五万人。
    早期的府兵由鲜卑人、关陇军户以及关陇豪右所领乡兵组成,平时半月练兵,半月宿卫,战时出征。
    宇文邕诛杀宇文护掌权之后,又广募汉民入伍,并免其服役,一人充当府兵,全家即编入军籍,不属州县。
    由于能够免除赋税,民众踊跃应募,北周府兵数量直线上升,到了隋灭陈时,府军的数量已经多达数十万人。
    而大明的府军则是建立在骠骑大将军府的基础上的。
    骠骑大将军府并不是张和的官邸,而是以骠骑大将军为首脑的军事机构,其下分设骠骑府统领各地府军。
    府军分布于各地,以所在地立名,大府设骠骑郎将一人,领兵两千,小府设骠骑都尉一人,领兵一千。
    遇有战事,骠骑大将军府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将帅,发给符绶印信,率领从各地骠骑府调发的军队出征。
    战争结束,领兵将帅缴印于大将军府,府兵各回其地。
    这种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和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
    而南朝府军与北周府军最大的不同之处并不在此,而是在于屯田制度。
    军屯大大地缓解了朝廷的粮食压力,目前淮南的府军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而且每年还能拿出上千万石粮食来反哺朝廷。
    正是因为有了淮南府军屯田产出的这些粮食,韩端才敢大举挥师南征。
    正月初八日,从建康来的运粮船队抵达汉寿,随船而来的,还有奉诏而来的精通水利的工部官吏与水工,以及首次科举选拔出来的中举士人。
    将工部众人交给黄法氍之后,便在府衙正堂之内接见了这二十多名士子。
    他本想从中挑选几名有才干的出来,直接去担任武陵各地县令等基层官员,然而一番交谈问询之后,却发现结果完全不尽人意。
    “这就是此次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
    待那些士人离去之后,韩端便有些不悦地抱怨起来。
    也难怪他不满,这些人的表现也实在是差了些,对案牍之事不熟悉也还罢了,连稼禾、货殖之事也是一问三不知,这样的“人才”,他哪儿敢将一县之地交给他们去治理?
    而且,这批人才干不足,数量也和他的要求相去甚远。
    “朕令吏部选五十名中举士子随朕南巡,并逐渐充斥收复诸郡县,为何只有二十多人过来?”
    送这批人来汉寿的吏部郎程佺小心翼翼地回道:
    “陛下,这一次科举……时间实在是太仓促了些,所以参加考试的学子不多,经过两轮筛选,可堪一用的不过寥寥数十人,而愿来此的就只有方才这二十多人了。”
    韩端怒沉声问道:“彼等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
    程佺嗫嚅道:“……这也是向来的惯例,无论朝廷是征辟还是科举,彼等都可以拒不受命,朝廷也不能强求彼等如何行事。”
    这一点倒是之前韩端没有预料到的。
    不过现在仔细想来,历朝历代,嫌官小或者嫌弃就任的地方偏远艰苦而不愿受命的人多了,朝廷也只能是无可奈何。
    韩端当然也不可能因此而向这些人问罪,但忍气吞声也不是他的性格,沉吟片刻之后,他便吩咐萧振道:
    “你草拟一道诏命急送中书,让其立即布告天下。从今年开始,凡科举选拔之中举士子,必须服从朝廷委任调派,拒不受命者,永不录用!”
    程佺道:“陛下,这会不会太严厉了些?”
    “若觉得惩处严厉,大可以不去参加科考。”韩端摆了摆手,“不过,以后朝廷授官都要通过开科举选拔,若不参加科考,便永远不可能入仕。”
    韩端推行科举的目的,是要选拔天下英才为己用,而不是给某些人用来刷名声,想到这儿,他突然觉得刚才的惩处还有点不够力度,于是又加了一条。
    “拒不受命者,自身永不录用,其子孙后代三代不许为官。”
    “还有,命中书立即诏告天下,无论周人齐人,只要有学识才干,都可以去建康参加科考,取中者不分门品贵贱,朝廷都将一视同仁,同样授官。”
    韩端心里很清楚,即使这道诏令遍传天下,一两年内应该也没有多少周人齐人到南朝来参加科举,但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来向天下人表明自己求才若渴的态度。
    “陛下此举,实乃天下寒门士子之福矣。”
    韩端哈哈笑道:“北朝世族子弟不可能南下考举,但寒门之中,也有不少高才博学之士,若真能使彼等纷纷来投,朕日后又何惧无人可用?”
    君臣三人正说得热闹,却见记室参军苏庆手里拿着一份文书匆匆从门外走了进来,一见韩端便躬身拜道:
    “陛下,威虏将军齐义走舸报捷。”
    韩端接过报捷文书仔细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沅陵作乱的蛮人已经被齐义所部剿灭。
    正月初三日,明军攻破沅陵,杀贼八百,俘虏三千,蛮酉钟钧侥幸逃脱,却被齐义率军紧追不舍。
    正月初五日,钟钧逃至辰阳,齐义破城之后擒斩钟钧,并将其首级随报捷文书一道送到了汉寿。
    此外,齐义在文书中还有一事请示。
    明军在一个月内,便彻底剿灭了作乱的澧中蛮和沅水蛮,紧挨着沅水的酉阳蛮酉彭魁以及黔中蛮酉谭锁大为震恐,请求率部内附。
    蛮酉主动请求归附,韩端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对付武陵蛮人,明军先前是以剿为主,凡作乱的蛮人皆以雷霆之势予以诛杀。
    既然他们好战,而且悍不畏死,那就将他们杀到害怕。
    如今既然蛮人们已经感到畏惧,震慑的作用已经起到,那就可以改变策略,转而以抚为主。
    凡抗命作乱者,只惩首恶,从者可免罪或从轻处置。
    此举能暂时平息蛮人叛乱,但要彻底解决问题,那就不是三两月之间能够做到了的。

章节目录

南朝枭雄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小河有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河有水并收藏南朝枭雄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