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通俗欣赏 85
?周颂·臣工之什
《臣工之什》一共有10首诗歌,它们分别是《臣工》《噫嘻》《振鹭》《丰年》《有瞽》《潜》《雝》《载见》《有客》《武》。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
《臣工》:周王对农业的重视
《周颂》是宗庙祭祀乐歌,是比拟和赞美盛大之德的容貌,以人间万物群生的各得其所来虔敬地告诉神明。
这首诗歌大概是周成王时代的作品,诗歌中写了周王教诲勉励群臣要勤谨工作,研究调度执行已经颁赐的有关生产的成法。周王训示农官:暮春时节,麦子快熟了,要赶紧筹划如何在麦收后整治各类田地。周王还称赞今年麦子茂盛,能获得丰收,感谢天帝赐给丰年。他命令农人们准备麦收,因为他会去视察收割。周王关心农业生产,训勉群臣要勤恳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发展农业的政策,感谢上天赐予丰收。
周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以农业作为立国之本。周族是一个农业民族,依靠在当时处于先进地位的农业而兴国。建立王朝之后,周王进一步采取解放生产力和推广农业技术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农业生产作为基本国策。在周朝的制度中,周王直接拥有大片土地,由农奴耕种。每年的春季,周王会率领群臣百官亲自耕种,举行盛大的藉田礼,来表示周王的以身作则。藉田礼中,周王也会祈祷神明,演唱乐歌。
周王朝在立国之初就制定了土地分配、土地管理、耕作制度的具体法规,如品种改良、土壤改良、水利建设以及轮种等耕作技术都包括在内。这一套法规,就是诗歌中所说的成法。当时鼓励开垦土地,又注重土壤改良,把田地分等级,耕种过两年的称之为新田,耕种过三年的称之为畲(shē)田。
为了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朝廷规定了因地制宜的整治方法,如轮作、深翻、平整、灌溉、施肥等等,也是考虑怎样整治新田畲田,周王要求臣民要按照颁布的成法去做。周朝重视祭祀,关于祭祀的礼法众多,不但在开耕之前要向神明祈祷,而且在收获之后也要向神明致谢。
今天的这首诗歌,是周人面对即将到来的丰收,向神明献祭,感谢光明伟大的上天,终于赐给了丰年。当时的周王不但在春耕的时节去田野,收割的时候也会去田野省视。周王说:收藏好你们的锹和锄,我要去视察开镰收割。他对农业生产是非常熟悉的,这进一步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喂,喂,群臣百官,你们勤谨地从事公务。王赐给你们成法,你们要商量研究调度。
喂,喂,田官,正是暮春时节,还有什么事要筹划?该考虑怎样整治新田畲田了。
啊,多茂盛的麦子,看来将要获得好收成。光明伟大的天帝,终于赐给丰年。
命令我的农人们,收藏好你们的锹和锄,我要去视察开镰收割。
《噫嘻》:反映周朝初期农业生产和典礼的实况
这是一首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农事诗。周成王向臣民庄严宣告自己已招请祷告了上天先公先王,得到了他们的批准,来举行这次藉田亲耕之礼。不仅如此,成王还直接训示天官,勉励农夫全面耕作。
根据《国语》记载,藉田典礼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王在立春或立春后的吉日行灌香酒祭神祈求谷物之礼,然后率领官员农夫行藉田礼,象征性地做亲自耕种劝农的举动。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叙述了成王祭祀上天和先公先王后,亲自率领百官和农夫播种百谷,并通过训示田官来勉励农夫要努力耕种,共同劳作的情景。
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我将率领这众多农夫,去播种那些百谷杂粮。
田官们推动你们的耜,在一终三十里田野上。
大力配合你们的耕作,万人耦耕结成五千双。
耜(si)
《振鹭》:新朝旧代融洽共存
微子,名启,是周朝宋国的始祖,殷商贵族,他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帝辛的庶兄,后来被西周封于宋国。
殷商末年,纣王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屡次劝谏周王,都不能被采纳,微子担心自己会招来杀身之祸,逃离了殷商。周武王灭亡殷商之后,微子诚心归附。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周成王封微子于商族的发祥地商丘,来表示不断决殷商的祭祀,国号为宋,准许他们用天子的礼乐来祭祀祖先。微子是一位勤政的君主,被殷民所爱戴。
这是一首周天子设宴招待来镐京助祭诸侯的乐歌,助祭的诸侯应该是殷商的后人微子启,这是周人对微子启的赞美之词。微子启作为客人,他有着美丽的风姿,在自己的国家没有人怨恨,来到周朝的京城也没有人讨厌,周天子希望他日夜勤勉,保留众人赞美的美名。
白鹭飞翔在天空,在西边的泽畔任意飞翔。商人崇尚白色,是一个以鸟作为图腾的民族,通体羽毛纯白的鹭鸟被商人视为高洁神圣之物,它飞翔的时候动作姿势优美,停止栖息的时候神态从容,让人不免赞赏备至。更何况是刚从原始自然神崇拜时代发展过来不久的商周人,它正是外在的美好仪表和内在高尚精神完美统一的象征。
于是我有嘉宾来帮助祭祀,也是洁白的好衣裳。周人将朝觐周朝帮助祭祀的微子启和被商人珍视的白鹭相比,对他大加赞美。根据《史记》记载:纣王乱为,毫无止息,微子启曾经多次劝谏,纣王都不听,微子启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殷国。因此孔子称赞他是殷商“三仁”之一。在他被周王朝封到宋国后,对外他尊重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对内他广施仁德,得到了殷商遗民的拥戴,他的德行备受赞扬,是自然不过的事情。至于微子启的风度仪容,虽然没有历史明文说他怎样的潇洒俊美,但肯定也是十分出色的。
微子启在宋国内外都有较为融洽的人际关系,他在宋地没有人讨厌,在周地也是备受赞扬,微子启作为被周族所灭的殷商之后,在胜利者周天子面前,能够表现出不卑不馁的气度实在是难能可贵。而作为胜利者的周王朝君臣,在微子面前,能够表现出不亢不骄的气度,对昔日的敌国以礼相待,善待照顾,也体现出一种恢宏博大的泱泱大国之风。
作为失败者的后裔,要坚持这种不卑不馁的精神:
一群白鹭冲天起,西边泽畔任意翔。
我有嘉宾来助祭,也是洁白好衣裳。
在那宋地没人厌,在这周地受称扬。
谨慎勤勉日复夜,美名荣誉永辉煌。
《丰年》:丰收后的祭祀酬神
古人在收获之后,为了感激鬼神的庇护,便会举行祭奠,通过这种方式来酬谢神灵,并庆祝丰收。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指的是土神,稷指的是谷神,可见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作为保障。上古的西周,绝对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当时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收。因此,遇到好的年成,人们自然要大肆地庆祝歌颂。
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贮藏在高大的粮仓中,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了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这种静态的场景,我们不难想像静景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苦劳作的动态。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还是上天的恩赐,所以人们得到丰收还是要感谢上天。
因为丰收而致谢,用丰收的果实来祭祀最为恰当,把丰收的粮食酿成美酒千杯万盏,在祖先的灵前献上。祭享祖先,是通过先祖之灵来实现天人之间的沟通。也正是由于丰收,祭祀的物品才能丰盛,祭品丰盛,才能够使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面面俱到。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在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丰收年谷物车载斗量,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亿万斛粮食好好储藏。
酿成美酒千杯万觞,在祖先的灵前献上。
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
《有瞽》(gu):周天子祭祖
这是一首反映周天子合乐祭祖的诗歌。
在周王朝宗庙的大庭上,排列着很多乐器,当乐器齐备、乐师到齐的时候就开始合奏,声音洪亮和谐,先祖神灵前来欣赏,参加祭祀的贵客聆听了全部的演奏。
在先秦时代的政治生活中,乐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而且往往和礼密切关联。《礼记》中写道:乐体现了天地的和谐,礼体现了天地间的秩序,因为天地的和谐,所以万物都能融洽地共处,因为天地有秩序,所以万物都又有了差别;乐是效法天做出来的,礼是效仿地制出来的;礼的制作如果破坏了秩序就会引起混乱,乐的制作如果破坏了和谐就会导致偏激;弄清楚礼乐和天地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制礼作乐。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描写作乐的篇章,这反映了先民礼乐并重的传统观念。
周代有选用先天盲人担任乐官的制度,根据《周礼》记载,其中的演奏人员有盲人乐师三百人,扶持盲人乐师、监管作乐的助手三百人。可见,当时王室乐队的规模是相当庞大的。这首诗歌,描写的正是王室乐队演奏的壮观场面。
双目失明的乐师组成乐队,王室在祭祀的时候应召来到宗庙,这说明宗庙上奏乐的主体是盲人乐师。而摆设起悬挂钟鼓的乐架,安置乐器的则是盲人乐师的助手,乐器有小鼓、大鼓、立鼓、磬、柷、圉(yu)这类的打击乐器,还有箫管一类的竹制吹奏乐器,各种乐器交响发出洪亮的声音,肃穆舒缓和谐美妙,这样的音乐是非常美妙的。
《周颂》的31篇诗歌,都是乐诗,但直接描写奏乐场面的诗歌只有今天的这首。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周王朝音乐的辉煌,而且对周人乐由天作,进而可以通过乐沟通入神的虔诚观念也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双目失明的乐师组成乐队,王室祭祖时应召来宗庙。
摆设起悬挂钟鼓的乐架,上面装饰着五彩的羽毛。
小鼓大鼓一律各就各位,鞉磬柷敔安放得井井有条。
一切就绪便开始演奏,箫管齐鸣一片乐音缭绕。
众乐交响发声洪亮,肃穆舒缓和谐美妙,先祖神灵听了兴致高。
诸位宾客应邀光临,长久地欣赏这乐曲一套。
鞉(táo)柷(zhu)敔(yu)
《潜》:祈福年年有鱼
这是一首周天子用各种嘉鱼在宗庙献祭的乐歌,在漆水、沮水的深处,藏有各种各样肥美的鱼,把它们打上来祭祀祖先。
漆水、沮水是周王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印记,《史记》上记载,公刘从漆、沮二水渡过渭水,伐取木材,让行路之人有了盘缠,让居家之人有了储备,人民依赖他的恩德,百姓感激他,大部分都迁居来投靠他,周人的大兴是从这里开始的。周颂中的作品很少提及具体地名,而提及具体的地名和祭祀对象是有关的,诗歌中并没有写出公刘,但公刘却是周道之兴的关键人物,因此这首诗歌的祭祀对象必然是公刘。周人赞美漆水和沮水,不仅是基于二水的美丽富饶,更是带着强烈的自豪感。
这是一首专用鱼类作为供品的祭祀诗歌,从鱼的数量之多、品种之繁以及人们对鱼类品种的熟知,可以看出当时渔业的卓有成效。潜置于水底,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柴草堆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觑的,正是这些柴草堆,它们吸引了鱼类大军的聚集。这种原始而有效的养鱼方法也许就出自公刘时代,《史记》中写到,公刘按照土地的栽培特征加以耕种,用柴草堆潜在水底养鱼可能正是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生产措施。祭祀诗离不开歌颂功德,这首诗歌明写对漆水和沮水风景资源的歌颂,而对公刘功德的歌颂则潜藏在字里行间。
捕来鲜鱼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赐福绵延,这是饮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活动。如果将鱼换成其他的祭品,祭祀的意蕴就会受到损害。在这首诗歌中,鱼是贯穿到底的,祭祀冬季一次,来年的春天又有一次,供品都是鱼,而鱼和余是谐音。这让我们有理由推断,时至今日仍然广泛流传的年年有鱼的年画,民间除夕席上对鱼不动筷而让它完整地留进新年的习俗,和今天这首诗所描写的祭祀是一脉相承的,这首诗歌所祈之福就是余。
漆水和沮水景色秀美,蕴藏着富饶的渔业资源。
鳣鱼鲔鱼不计其数,鲦鲿鰋鲤也群出波间。
捕来鲜鱼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赐福绵延。
《臣工之什》一共有10首诗歌,它们分别是《臣工》《噫嘻》《振鹭》《丰年》《有瞽》《潜》《雝》《载见》《有客》《武》。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
《臣工》:周王对农业的重视
《周颂》是宗庙祭祀乐歌,是比拟和赞美盛大之德的容貌,以人间万物群生的各得其所来虔敬地告诉神明。
这首诗歌大概是周成王时代的作品,诗歌中写了周王教诲勉励群臣要勤谨工作,研究调度执行已经颁赐的有关生产的成法。周王训示农官:暮春时节,麦子快熟了,要赶紧筹划如何在麦收后整治各类田地。周王还称赞今年麦子茂盛,能获得丰收,感谢天帝赐给丰年。他命令农人们准备麦收,因为他会去视察收割。周王关心农业生产,训勉群臣要勤恳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发展农业的政策,感谢上天赐予丰收。
周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以农业作为立国之本。周族是一个农业民族,依靠在当时处于先进地位的农业而兴国。建立王朝之后,周王进一步采取解放生产力和推广农业技术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农业生产作为基本国策。在周朝的制度中,周王直接拥有大片土地,由农奴耕种。每年的春季,周王会率领群臣百官亲自耕种,举行盛大的藉田礼,来表示周王的以身作则。藉田礼中,周王也会祈祷神明,演唱乐歌。
周王朝在立国之初就制定了土地分配、土地管理、耕作制度的具体法规,如品种改良、土壤改良、水利建设以及轮种等耕作技术都包括在内。这一套法规,就是诗歌中所说的成法。当时鼓励开垦土地,又注重土壤改良,把田地分等级,耕种过两年的称之为新田,耕种过三年的称之为畲(shē)田。
为了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朝廷规定了因地制宜的整治方法,如轮作、深翻、平整、灌溉、施肥等等,也是考虑怎样整治新田畲田,周王要求臣民要按照颁布的成法去做。周朝重视祭祀,关于祭祀的礼法众多,不但在开耕之前要向神明祈祷,而且在收获之后也要向神明致谢。
今天的这首诗歌,是周人面对即将到来的丰收,向神明献祭,感谢光明伟大的上天,终于赐给了丰年。当时的周王不但在春耕的时节去田野,收割的时候也会去田野省视。周王说:收藏好你们的锹和锄,我要去视察开镰收割。他对农业生产是非常熟悉的,这进一步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喂,喂,群臣百官,你们勤谨地从事公务。王赐给你们成法,你们要商量研究调度。
喂,喂,田官,正是暮春时节,还有什么事要筹划?该考虑怎样整治新田畲田了。
啊,多茂盛的麦子,看来将要获得好收成。光明伟大的天帝,终于赐给丰年。
命令我的农人们,收藏好你们的锹和锄,我要去视察开镰收割。
《噫嘻》:反映周朝初期农业生产和典礼的实况
这是一首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农事诗。周成王向臣民庄严宣告自己已招请祷告了上天先公先王,得到了他们的批准,来举行这次藉田亲耕之礼。不仅如此,成王还直接训示天官,勉励农夫全面耕作。
根据《国语》记载,藉田典礼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王在立春或立春后的吉日行灌香酒祭神祈求谷物之礼,然后率领官员农夫行藉田礼,象征性地做亲自耕种劝农的举动。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叙述了成王祭祀上天和先公先王后,亲自率领百官和农夫播种百谷,并通过训示田官来勉励农夫要努力耕种,共同劳作的情景。
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我将率领这众多农夫,去播种那些百谷杂粮。
田官们推动你们的耜,在一终三十里田野上。
大力配合你们的耕作,万人耦耕结成五千双。
耜(si)
《振鹭》:新朝旧代融洽共存
微子,名启,是周朝宋国的始祖,殷商贵族,他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帝辛的庶兄,后来被西周封于宋国。
殷商末年,纣王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屡次劝谏周王,都不能被采纳,微子担心自己会招来杀身之祸,逃离了殷商。周武王灭亡殷商之后,微子诚心归附。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周成王封微子于商族的发祥地商丘,来表示不断决殷商的祭祀,国号为宋,准许他们用天子的礼乐来祭祀祖先。微子是一位勤政的君主,被殷民所爱戴。
这是一首周天子设宴招待来镐京助祭诸侯的乐歌,助祭的诸侯应该是殷商的后人微子启,这是周人对微子启的赞美之词。微子启作为客人,他有着美丽的风姿,在自己的国家没有人怨恨,来到周朝的京城也没有人讨厌,周天子希望他日夜勤勉,保留众人赞美的美名。
白鹭飞翔在天空,在西边的泽畔任意飞翔。商人崇尚白色,是一个以鸟作为图腾的民族,通体羽毛纯白的鹭鸟被商人视为高洁神圣之物,它飞翔的时候动作姿势优美,停止栖息的时候神态从容,让人不免赞赏备至。更何况是刚从原始自然神崇拜时代发展过来不久的商周人,它正是外在的美好仪表和内在高尚精神完美统一的象征。
于是我有嘉宾来帮助祭祀,也是洁白的好衣裳。周人将朝觐周朝帮助祭祀的微子启和被商人珍视的白鹭相比,对他大加赞美。根据《史记》记载:纣王乱为,毫无止息,微子启曾经多次劝谏,纣王都不听,微子启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殷国。因此孔子称赞他是殷商“三仁”之一。在他被周王朝封到宋国后,对外他尊重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对内他广施仁德,得到了殷商遗民的拥戴,他的德行备受赞扬,是自然不过的事情。至于微子启的风度仪容,虽然没有历史明文说他怎样的潇洒俊美,但肯定也是十分出色的。
微子启在宋国内外都有较为融洽的人际关系,他在宋地没有人讨厌,在周地也是备受赞扬,微子启作为被周族所灭的殷商之后,在胜利者周天子面前,能够表现出不卑不馁的气度实在是难能可贵。而作为胜利者的周王朝君臣,在微子面前,能够表现出不亢不骄的气度,对昔日的敌国以礼相待,善待照顾,也体现出一种恢宏博大的泱泱大国之风。
作为失败者的后裔,要坚持这种不卑不馁的精神:
一群白鹭冲天起,西边泽畔任意翔。
我有嘉宾来助祭,也是洁白好衣裳。
在那宋地没人厌,在这周地受称扬。
谨慎勤勉日复夜,美名荣誉永辉煌。
《丰年》:丰收后的祭祀酬神
古人在收获之后,为了感激鬼神的庇护,便会举行祭奠,通过这种方式来酬谢神灵,并庆祝丰收。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指的是土神,稷指的是谷神,可见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作为保障。上古的西周,绝对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当时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收。因此,遇到好的年成,人们自然要大肆地庆祝歌颂。
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贮藏在高大的粮仓中,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了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这种静态的场景,我们不难想像静景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苦劳作的动态。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还是上天的恩赐,所以人们得到丰收还是要感谢上天。
因为丰收而致谢,用丰收的果实来祭祀最为恰当,把丰收的粮食酿成美酒千杯万盏,在祖先的灵前献上。祭享祖先,是通过先祖之灵来实现天人之间的沟通。也正是由于丰收,祭祀的物品才能丰盛,祭品丰盛,才能够使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面面俱到。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在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丰收年谷物车载斗量,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亿万斛粮食好好储藏。
酿成美酒千杯万觞,在祖先的灵前献上。
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
《有瞽》(gu):周天子祭祖
这是一首反映周天子合乐祭祖的诗歌。
在周王朝宗庙的大庭上,排列着很多乐器,当乐器齐备、乐师到齐的时候就开始合奏,声音洪亮和谐,先祖神灵前来欣赏,参加祭祀的贵客聆听了全部的演奏。
在先秦时代的政治生活中,乐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而且往往和礼密切关联。《礼记》中写道:乐体现了天地的和谐,礼体现了天地间的秩序,因为天地的和谐,所以万物都能融洽地共处,因为天地有秩序,所以万物都又有了差别;乐是效法天做出来的,礼是效仿地制出来的;礼的制作如果破坏了秩序就会引起混乱,乐的制作如果破坏了和谐就会导致偏激;弄清楚礼乐和天地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制礼作乐。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描写作乐的篇章,这反映了先民礼乐并重的传统观念。
周代有选用先天盲人担任乐官的制度,根据《周礼》记载,其中的演奏人员有盲人乐师三百人,扶持盲人乐师、监管作乐的助手三百人。可见,当时王室乐队的规模是相当庞大的。这首诗歌,描写的正是王室乐队演奏的壮观场面。
双目失明的乐师组成乐队,王室在祭祀的时候应召来到宗庙,这说明宗庙上奏乐的主体是盲人乐师。而摆设起悬挂钟鼓的乐架,安置乐器的则是盲人乐师的助手,乐器有小鼓、大鼓、立鼓、磬、柷、圉(yu)这类的打击乐器,还有箫管一类的竹制吹奏乐器,各种乐器交响发出洪亮的声音,肃穆舒缓和谐美妙,这样的音乐是非常美妙的。
《周颂》的31篇诗歌,都是乐诗,但直接描写奏乐场面的诗歌只有今天的这首。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周王朝音乐的辉煌,而且对周人乐由天作,进而可以通过乐沟通入神的虔诚观念也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双目失明的乐师组成乐队,王室祭祖时应召来宗庙。
摆设起悬挂钟鼓的乐架,上面装饰着五彩的羽毛。
小鼓大鼓一律各就各位,鞉磬柷敔安放得井井有条。
一切就绪便开始演奏,箫管齐鸣一片乐音缭绕。
众乐交响发声洪亮,肃穆舒缓和谐美妙,先祖神灵听了兴致高。
诸位宾客应邀光临,长久地欣赏这乐曲一套。
鞉(táo)柷(zhu)敔(yu)
《潜》:祈福年年有鱼
这是一首周天子用各种嘉鱼在宗庙献祭的乐歌,在漆水、沮水的深处,藏有各种各样肥美的鱼,把它们打上来祭祀祖先。
漆水、沮水是周王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印记,《史记》上记载,公刘从漆、沮二水渡过渭水,伐取木材,让行路之人有了盘缠,让居家之人有了储备,人民依赖他的恩德,百姓感激他,大部分都迁居来投靠他,周人的大兴是从这里开始的。周颂中的作品很少提及具体地名,而提及具体的地名和祭祀对象是有关的,诗歌中并没有写出公刘,但公刘却是周道之兴的关键人物,因此这首诗歌的祭祀对象必然是公刘。周人赞美漆水和沮水,不仅是基于二水的美丽富饶,更是带着强烈的自豪感。
这是一首专用鱼类作为供品的祭祀诗歌,从鱼的数量之多、品种之繁以及人们对鱼类品种的熟知,可以看出当时渔业的卓有成效。潜置于水底,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柴草堆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觑的,正是这些柴草堆,它们吸引了鱼类大军的聚集。这种原始而有效的养鱼方法也许就出自公刘时代,《史记》中写到,公刘按照土地的栽培特征加以耕种,用柴草堆潜在水底养鱼可能正是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生产措施。祭祀诗离不开歌颂功德,这首诗歌明写对漆水和沮水风景资源的歌颂,而对公刘功德的歌颂则潜藏在字里行间。
捕来鲜鱼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赐福绵延,这是饮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活动。如果将鱼换成其他的祭品,祭祀的意蕴就会受到损害。在这首诗歌中,鱼是贯穿到底的,祭祀冬季一次,来年的春天又有一次,供品都是鱼,而鱼和余是谐音。这让我们有理由推断,时至今日仍然广泛流传的年年有鱼的年画,民间除夕席上对鱼不动筷而让它完整地留进新年的习俗,和今天这首诗所描写的祭祀是一脉相承的,这首诗歌所祈之福就是余。
漆水和沮水景色秀美,蕴藏着富饶的渔业资源。
鳣鱼鲔鱼不计其数,鲦鲿鰋鲤也群出波间。
捕来鲜鱼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赐福绵延。